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1河蟹养殖现状及基本情况锡林郭勒盟地处北方高寒地区,总水面为6.7万hm~2,可利用面积5.1万hm~2,湖泊面积3.5万hm~2,湖泊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70%。水面水质清新,饵料丰富,为了充分利用锡盟湖泊水域资源,从2001年以来,相继在多伦县、锡林浩特市、西乌旗、正蓝旗等多个旗县的水域进行河蟹放养试验。本文是锡林浩特市扎格斯台淖2015年河蟹试养的一个养殖周期的生产全过程,通过河蟹的试养结果作为依据来推广和开展锡盟地区的河蟹养殖工作。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的评估对政府部门进行农村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农村地区公共危机的特点,利用改进的Servqual模型,增加预警性的维度,构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评价模型,评价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探讨农村公共危机防控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评价结果为-0.178,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较低。影响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的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响应性、有形性、可靠性、预警性、保证性和移情性。研究表明,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危机防控缺乏危机管理意识、交流沟通渠道和完备的农村公共危机机制等。因此,政府防控部门应当以关注农村居民需求为重心提升防控人员工作能力、以管控舆论为重点创建多元信息沟通渠道和以协同预警网络为抓手完善农村危机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总水面1400万亩,占全国内陆水域面积的10%;水产品总产量7.8万吨,占全国内陆水产品总量的0.4%;人均水产品占有量3.3公斤,占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36公斤的9.1%.目前我区3501户渔业养殖户中,绝大部分为池塘养殖户,利用水域面积只占可利用水面的1.5%,还有96.6%的湖泊、水库、河沟水面没有利用起来,水域资源与水产品产量不成比例,水面利用潜力巨大,产量增加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4.
NDVI作为一种植被指数,该数据集合可以反映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变化,是区域环境指标的重要标准之一。以250m分辨率的Modis三级网格植被数据集作为数据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和相关系数的方法,采用残差分析构建长株潭地区气候-人为-植被模型方程,完成人为活动因素的剥离,探究2000—2016年人为活动因素对长株潭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6年,长株潭地区大部分区域植被得到显著改善,该区域大概11.56%植被出现退化的情况;气候变化方面,长株潭地区降雨、气温呈现平稳上升的状态,变化趋势不显著;人为活动影响方面,2000—2016年残差由负值变为正值,且残差增长趋势显著;残差为正值所占像元百分比由2000年的9.9%增长到2016年的90.2%,说明2000—2016年人为活动因素对于长株潭地区植被覆盖变化起到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对目前长株潭地区高中男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选取了在2009年长株潭地区中小学篮球赛较好名次的几所重点高中为调查对象。从长株潭地区高中男子篮球运动员基本情况、训练情况、参与动机以及学校家长的态度等方面分析,了解到目前长株潭地区高中男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教练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训练缺乏科学化、训练经费不足、中学篮球队员参赛机会少、重训轻读现象严重、智技能力欠均衡等问题。提出加强梯队建设、提高教练员素质、提供丰富的比赛机会、科学化训练、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支持等建议,其目的是为提高长株潭地区高中男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计算了2000~2008年长株潭地区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该地区平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1.238 4 hm2增加到2008年的2.096 1 hm2;到2008年底,其生态赤字超出生态承载力4.3倍,生态赤字是2000年的1.7倍,长株潭地区呈现出了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长株潭地区的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加剧,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通过对湖南省长株潭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该文分析了当地家庭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优化对策,以期为改善长株潭农村地区养老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长株潭地区农业发展模式为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弄清长株潭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征,选取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的25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法、GIS等方法,综合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征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大部分县区农业发展处于可持续起步阶段,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整体提高;从空间格局看可划分为中部优化发展区、北部适度发展区和南部保护发展区3类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并针对不同发展区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物流网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冷链物流的发展,使其在信息数据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大大提升。通过对长株潭地区物联网技术的现状和应用前景等进行探究,以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长株潭地区农产品情况,选择并确定典型农产品预测种类,对其2013~2018年生产量进行调研,结合长株潭实际情况采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2019~2023年长株潭地区典型农产品进行预测分析,为后续长株潭地区农产品冷库布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长株潭(长沙、株洲、湘谭)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及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启动,长株潭地区是否会启动新一轮的耕地占用高潮。通过过去十几年长株潭地区发展过程中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分析,来发现长株潭耕地占用的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对长株潭地区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的研究,来预测长株潭地区未来的变化,为经济增长过程中如何避免耕地的大量占用及土地集约化利用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7,(2):118-119
本文采用田间调查及相关资料分析,研究了红提葡萄在新疆东三县的适应性及栽培现状,调查显示该地区气候条件能达到红提葡萄生长需求,平均萌芽率为63.2%、成枝率为65.8%、坐果率达26%,结果表明在新疆东三县部分地区表现为基本适应。  相似文献   

13.
在对长株潭农产品市场信息化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政府推进风险、各主体组织协调风险以及食品安全风险,并据此提出了政府管制、管理、服务角色的定位,主体利益分配机制的建设以及食品安全体系可追溯机制的建立等防范策略,为长株潭及相近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选取1993、1998、2003、2008、2013年数据,以5年为单位,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1993~2013年长株潭地区人均生态足迹,研究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13年长株潭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为2.037 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98 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384 hm2;1993~2013年长株潭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年平均增长率为3.05%,人均生态赤字呈现出先较快后缓慢增长的态势;长株潭地区正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基于此,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改变资源利用模式、提高单位面积自然资源的生物产量,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加强政策宏观调控等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查清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ENVI 4.0软件对2006年延河流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结合野外考察,在ArcGis 9.0平台下获得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从景观格局的角度,根据国标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分类体系,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住宅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耕地(水浇地、旱地)、园地(果园)、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内陆滩地、湖泊水面、水库水面、河流水面)和其他土地(裸地、沙地、沼泽地、设施农用地)共7个大类17个二级类,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景观形态结构特征。【结果】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的面积比最大,约为37%,其次是天然牧草地、裸地和有林地,分别为22.17%,23.6%和14.4%,其他类型面积均较小;旱地、有林地、天然牧草地和裸地频率比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较高;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沼泽地平均面积指数最大,其次是裸地和天然牧草地;旱地、有林地、天然牧草地、裸地等图斑形状简单且各形状的图斑数呈正态分布;耕地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优势度较大。【结论】延河流域土地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开展土地整理和规模经营,减少土地利用地块数量,降低形状指数,增加水域、人工草地和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和促进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均匀化;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该规划科学的利用贵阳市丰富的水域资源,明确了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合理调整了贵阳市养殖生产布局,提高了宜渔水面的利用率,进一步扩大和保障了养殖渔民所需的养殖水域,规范了贵阳市的养殖管理,促进贵阳市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池塘、河沟和流水养殖面积达304.53hm2,水产品总产量达500t。  相似文献   

17.
狄春雷  谭永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242-4246
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农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解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一体化研究,并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等别、级别的面积、分布特征、等级间相互关系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以期为科学量化长株潭地区农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为长株潭地区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参考,为科学核算耕地生产力,确定土地整理中的耕地质量标准服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芦笋作为一种新型高档保健蔬菜在南方地区发展较快。以湖南长株潭地区为例,2012年,芦笋栽培面积接近600亩,比上年增长1100%,足见其发展前景日益受到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自然水中钾元素含量及“三水”富集钾元素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发展“三水”(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开辟钾肥肥源,1982~1983年,我们对原扬州地区部分水域进行了含钾量测定,并与有关单位共同协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和华中地区等五大产业集群.近年来,随着多家汽车整车企业陆续落户在长株潭地区,长株潭地区已有汽车整车企业11家,近期规划产能超过150万辆,中国汽车产业第六大板块在长株潭地区已经初步成型.笔者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发展汽车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发展长株潭地区汽车产业集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