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拒马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拒马河(北京段)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调查分析,并且就其水质现状及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变化对污染的指示意义加以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拒马河底栖动物种类较为丰富,物种多样性高,水质生物指标综合评价拒马河水体只受到轻度和中度污染,水质等级为二级.还讨论了底栖动物环境指示种的生态特性.研究表明,水丝蚓(寡毛类)、摇蚊(类)幼虫的数量与污染程度大体呈正相关,软体动物的物种数量与河流污染程度呈负相关.此外,通过对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水生昆虫在不同站点分布的差异分析,表明河流水体污染可导致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降低.从底栖动物指示种的变化,可预测水质变化的趋势以及季节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渤海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现状,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方法]依据2008年8月和2009年6月两航次渤海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资料,对其物种多样性的辛普森优势度指数(λ)、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Pielou’s均匀度指数(J′)和分类多样性的分类多样性指数(Δ)、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以及各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两航次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或分类实体)270种,隶属于206属,130科,39目,19纲,12门。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λ为0.05,H′为4.80、d为7.35、J′为0.93、Δ为83.84、Δ~+为87.90、Λ~+为343.88。各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中的粉砂-粘土含量、沉积物中值粒径、有机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而水深、盐度和温度等水层环境因子则对其影响较为明显。[结论]渤海海域总体动物多样性较高,其中渤海海域沿岸地区、辽东湾西部、莱州湾西北部等地受扰动和污染严重。将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多样性结合分析,可以更好地反映群落多样性结构。水深、盐度和温度等水层环境对渤海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要大于沉积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浦江上游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对黄浦江上游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香农威纳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对黄浦江上游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次调查共采到底栖动物13种.密度优势种为环节动物门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软体动物门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以及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生物量优势种为软体动物门的铜锈环棱螺以及河蚬.淀峰断面的香农威纳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都高于松浦大桥.季节变化方面,三种指数的最高值都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则分别出现在夏季、冬季和春季.生物多样性除了受种的数量及其个体密度影响外,还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水温、水质、底栖环境和人为干扰等.  相似文献   

4.
河床底质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影响的野外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型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通过野外试验研究了底质对底栖动物多样性及河流生态的影响。选取5种粒径、形状和糙度各不相同的均匀底质置换原河床底质,采样分析了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密度。结果表明,底质的粒径、孔隙率和空隙大小对底栖动物群均有显著影响,外观形状和表面糙度对底栖动物组成和密度影响不大。底栖动物群在大卵石和片砾石中较稳定,物种丰度和密度在大卵石、片砾石和小卵石中较高,粗沙中较低,细沙中最低。  相似文献   

5.
漓江水系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8年2~3月调查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共鉴定出底栖动物82科136属169种.其中昆虫纲9目143种,占所有底栖动物种类的84.61%;个体数46 959头,占所有底栖动物数量的94.86%.甲壳纲、软体动物类、寡毛类等底栖动物个体数占底栖动物总量的5.14%.漓江支流底栖动物平均分类单元数(47)是干流的3倍(15),对水质敏感的EPT平均分类单元数,支流(25)是干流的8倍(3).漓江干流底栖动物以耐污种为主,而支流则以敏感种类为主.漓江干流和支流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差异可能与干流受污染较重有关.  相似文献   

6.
钦州湾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10月在钦州湾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情况。结果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8种,其中多毛类35种,甲壳动物7种,软体动物10种,棘皮动物2种,其它类群动物4种。底栖动物的群落优势种为蛇杂毛虫(Poecilochaetus serpens)和色斑刺沙蚕(Neanthes maculata),二者累计贡献率达到55.15%。底栖动物的栖息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密度以及3个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均形成以S6站为高值中心向周边递减的分布趋势。钦州湾底栖动物群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局部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轻微污染扰动。  相似文献   

7.
温州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温州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于2012年秋季在温州潮间带设6条断面进行调查,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及ABC曲线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春、秋季历史调查资料综合分析资源现状。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6目、31科、45种,以甲壳类与软体动物为主。(2)生物量与丰度普遍较低,滩涂区各断面以甲壳类占优势,岩礁区以软体动物占优势,且岩礁区生物量与丰度均远高于滩涂区。(3)长足长方蟹在滩涂区各断面均为优势种,疣荔枝螺在岩礁区各断面均为优势种。(4)T3(苍南)、T5(洞头)断面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群落结构受较轻干扰,稳定性较好;而T2(平阳)、T6(洞头)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受较严重干扰,稳定性较差。建议合理利用底栖动物资源,修复沿岸海洋生态,科学管理沿岸海域资源。  相似文献   

8.
2008年6-10月对浙江秀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1种,隶属于4门、7纲、33科、41属。其中,软体动物19种,占37.26%;甲壳动物28种,占54.90%;多毛类3种,占5.88%;其他无脊椎动物只有海葵1种,占1.96%。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大小比较:九子沙滩(47.99g/m2)滑泥公园(32.23g/m2)海岙码头(7.78g/m2)兰山码头(5.34g/m2),而物种多样性(H')大小依次为滑泥公园(2.98)、九子沙滩(2.78)、海岙码头(1.55)、兰山码头(1.34)。研究认为秀山岛潮间带湿地越来越多用于旅游开发和临港工业建设可能是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且临港工业建设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比用于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影响大,特别是物种数减少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分析北运河水系不同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特征,2015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北京地区相同的17个采样点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调查.方法基于香浓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划分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春季、夏季和秋季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9、20和21种,密度平均值为1.79×103、1.14×103和0.63×103 ind·m-2;香浓维纳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1、1.30和1.80;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6、0.32和0.55.全地区共划分出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5类,3个季节中滤食者和收集者密度均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春季影响北运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氨氮和pH;夏季影响北运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氨氮;秋季影响北运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结论北运河水系水体受到了一定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黄河口近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资源的现状和变化,本研究于2016年8月、11月和2017年5月、8月、11月进行拖网调查。对拖网获得的生物样品进行鉴定,并称重和计数,以获取物种组成、优势物种、生物量和丰度等指标数据。使用优势度计算方法和PRIMER 6.0统计软件对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9种,其中甲壳动物37种,鱼类35种,软体动物34种,棘皮动物2种,其他动物(海葵Actiniaria sp.)1种。在该区域发现优势种19种,其中甲壳动物11种,软体动物4种,鱼类4种。黄河口近海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48ind./m~2、1.44g/m~2,均是软体动物贡献率最高。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2.44±0.33、0.88±0.03、3.64±0.08。CLUSTER聚类分析和MDS标序分析表明,在40%相似性水平上,每次调查结果可以分为3—5组,各组之间差异显著。黄河口近海大型底栖动物以小个体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低经济价值的鱼类为主,底栖物种有小型化趋势。黄河口近海底栖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总体受污染扰动情况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赤水河流域上游黔西北段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设立35个森林群落样地,采取样方调查方法,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CA)排序法,分析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水河上游黔西北段样地中,共调查到79科183属262种物种,植物组成丰富。不同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以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小。银白杨(Populus alba)和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为优势树种的林分具有更为复杂的结构,但优势树种分布亦趋于集中。经度、纬度和海拔对样地分布的影响效应较强,坡位、坡向对群落分布的影响效应较弱,坡度越低则群落组成越丰富。研究区群落多样性受到丰富度在内的诸多因子影响,因此建议对该区森林群落进行综合管理和科学经营。  相似文献   

12.
石煌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2):58-60
最近十多年来,韩江河床受河道采沙影响,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很大.对这一时期内韩江测流断面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依据大量实地采集来的数据,分析了采沙所造成的河床下切的基本情况,以期为水文测量、水文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态学中常用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以黄河包头段干流4个站位和支流2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中铜、铅、锌、镉为目标元素,以2cm为间隔分层分析了其次生相重金属含量、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的多样性和均匀性.结果表明,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当测定元素种类固定时,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区干流重金属污染的元素趋于多样性和均匀性,但引起其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元素却趋于单一;支流的趋势与之相反.引起黄河包头段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元素的种类和总量具有增加的趋势,而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由于综合了较多的评价信息,使其空间分异的变化更为复杂.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可以较好地指示引起河流重金属污染元素组成的变化趋势和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这有助于加强河流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态学中常用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以黄河包头段干流4个站位和支流2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中铜、铅、锌、镉为目标元素,以2 cm为间隔分层分析了其次生相重金属含量、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的多样性和均匀性。结果表明,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当测定元素种类固定时,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区干流重金属污染的元素趋于多样性和均匀性,但引起其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元素却趋于单一;支流的趋势与之相反。引起黄河包头段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元素的种类和总量具有增加的趋势,而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由于综合了较多的评价信息,使其空间分异的变化更为复杂。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可以较好地指示引起河流重金属污染元素组成的变化趋势和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这有助于加强河流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水鸟是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多样性和干扰因素历来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邛海湿地公园水鸟为例,分别于2016年1月、10月以及11月在湿地公园进行了水鸟调查。通过样线法、样点法,调查到该公园共有水鸟29种2 531只,与历史数据相比水鸟种类有所增加。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种,鸳鸯(Aix galericulata);四川省级保护鸟类4种。在此次调查中,1月水鸟多样性最丰富,其次是11月、10月。邛海湿地干扰因素主要是旅游,建议加强水鸟集中分布区的保护管理规划,并对旅游游客进行合理分流。  相似文献   

16.
干扰对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群落中的干扰不同于灾难,经常出现适度的干扰,不但不会对群落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还会促使物种进化.中度干扰假说是物种多样性维持的一个重要理论,干扰对群落内物种的共存具有重要作用,干扰理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指导意义.实例说明,适度的干扰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能够增加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模式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维持人工林土壤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苏北沿海地区8年生杨树人工林为对象开展施肥试验,共设置6种施肥处理:CK(对照)、T1(NPK复合肥)、T2(有机肥)、T3(生物炭)、T4(NPK复合肥+生物炭)、T5(有机肥+生物炭),采用Biolog-Eco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种施肥处理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长。T4、T5处理增加了土壤pH、TC(全碳)、TC/TN(全碳氮比),它们的土壤微生物量也显著最高。T3处理可能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②T2、T3、T4、T5处理都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整体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其中T5处理碳源利用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1处理减弱了微生物碳源利用。③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季节差异,在不同季节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生物炭配施有机肥改变了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的季节动态,表现为春季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在磁场诱导和超声波空化条件下制备针状焦,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外界物理扰动对针状焦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诱导和超声波空化均能有效地提高针状焦的有序度、石墨化度和结晶度.与超声波空化相比,磁场诱导对针状焦的影响更大,磁场诱导作用下制备的针状焦经过高温煅烧后,其石墨化度达到45.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