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为了研究浒苔多酚(Enteromorpha prolifera polyphenols, EPP)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的预防作用,将24只C57BL/6J小鼠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浒苔多酚处理组(100 mg·kg-1·d-1)以及高剂量浒苔多酚处理组(300 mg·kg-1·d-1),连续灌胃14周,考察不同剂量浒苔多酚干预对肥胖小鼠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肠道菌群数量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EPP能抑制肥胖小鼠体重增长,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LDL-C)、丙二醛(MD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浓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此外,EPP干预可提高有益菌如拟杆菌属(Bacteroides)、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及副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s)分泌;降低有害菌如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及颤螺菌属(Oscillospira)的相对丰度。因此,浒苔多酚作为功能性食品成分能够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症状。本研究为浒苔多酚作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谢甜  孙琳  范伟  郭时印  肖航  唐忠海 《核农学报》2021,35(11):2589-2597
为探究番石榴结合态多酚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将CD-1小鼠分为空白组、高浓度组(500 mg·kg-1)和低浓度组(100 mg·kg-1)3组,在灌胃5周后,收集小鼠的无菌粪便,扩增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高变域V3-V4,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以及门、属水平的物种组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低浓度组中菌群的均匀性和丰富度显著提高(P<0.05);基于门水平分析,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3个菌门的相对丰度值较大;在属水平中,高低浓度组均能降低拟杆菌属相对丰度,低浓度组能提高乳杆菌相对丰度,并且高浓度组中艾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大幅提高。综上所述,番石榴结合态多酚能提高小鼠肠道菌群的均匀性和丰富度,且对菌群结构具有调节作用,既能提高益生菌的相对丰度,也能降低有害菌的相对丰度。本研究结果可为番石榴结合态多酚的活性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蚯蚓肠道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细菌群落对蚯蚓适应不同的生境具有重要作用,而关于蚯蚓肠道菌群的研究多集中于养殖型蚯蚓,野生蚯蚓的研究相对缺乏。【方法】为解析不同生境野生蚯蚓肠道的菌群差异,本研究采集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试验田中的黄瓜地和辣椒地的通俗腔蚓(Metaphire vulgaris),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其肠道细菌群落进行了分析。提取蚯蚓肠道微生物总DNA,特异性扩增16S rRNA基因的V3-V4区,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双端测序,然后对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归类,并进行物种组成分析、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样品组间统计分析。【结果】蚯蚓肠道分离土样中CZM(采自辣椒地的蚯蚓)和CZH(采自黄瓜地的蚯蚓)相对丰度大于1%的优势菌属分别为12和13个,肠道细菌中门水平相对丰度最高的是变形菌(Proteobacteria)。同时,还发现一些未分类的细菌,CZH肠道菌群中未分类的细菌较多,且CZH肠道细菌多样性指数也高于CZM。此外,CZH和CZM肠道细菌中丰富度位于前30且有属类分析的OTU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草药提取液的抗小鼠腹泻效果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本实验选用50只体重为18~22 g的清洁级ICR(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eh,USA)小鼠(Mus musculus),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复方提取液组、黄柏提取液组、白头翁提取液组和白头翁:黄柏(1:1)提取液组.每天按照4 g生药/kg体重剂量定时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蒸馏水.第10天每只小鼠按0.02 mL/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108 cfu/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液,建立小鼠细菌性致腹泻病理模型,观察各提取液对小鼠的腹泻的影响,第13天收集粪样,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研究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显示,造模当天对照组的体重变化最为明显,腹泻最为严重,与其他各给药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4个中草药提取液添加组小鼠的腹泻次数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51%、26%、33%和35%,其中复方组抑制小鼠的腹泻效果最为显著(P<0.05);小鼠粪便微生物DGGE图谱分析显示,复方组的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显著地抑制小鼠腹泻,有效地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其中复方组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
发光细菌携带的lux基因簇能够利用体内脂肪酸分子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发荧光。本研究将携带lux基因簇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5α感受态细胞中,测定发光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和荧光光谱等生物学特性;同时,利用活体成像系统(IVIS)检测其生物发光活性,并收集对数生长期的发光大肠杆菌,注射到ICR小鼠(Mus musculus)盲肠内,24 h后检测小鼠肠道内微生物的荧光反应。结果显示,转lux基因簇的大肠杆菌能够产生较强的蓝绿荧光,持续发光16 h以上,且在完成肠道注射后能够观测到发光菌的荧光,表明发光大肠杆菌可在不影响小鼠正常生理活动的条件下完成在肠道内的定植。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大肠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生存变化的实验模型,为进一步监测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动物肠道内的活动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口服急性毒性试验中Cry1C蛋白对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不同ICR(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ch)小鼠在口服急性毒性试验中摄入Cry1C蛋白前后其肠道菌群的变化,进而对该抗虫蛋白的食用安全性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DGGE图谱经UPGAMA聚类分析显示:小鼠间菌群结构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实验期间,对照组小鼠灌胃前后其菌群基本保持稳定;实验组小鼠试验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差异较对照组明显.随着灌胃的停止其变化差异在经历过高峰后会随着停喂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且菌相有逐渐恢复灌胃前结构的趋势.从肠道菌相的角度分析可知:该抗虫Cry1C蛋白对小鼠是基本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旨在探究复合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ethanotroph bacteria meal,MBM)与棉籽蛋白(cottonseed meal,CSM)在降低鱼粉(fish meal,FM)的饲料中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基础饲料(FM为40%)为FM组,降低FM至30%,添加复合蛋白源(MBM为4%,CSM为12%)为MC组,投喂初质量为(28.85±0.04)g的石斑鱼56 d。结果显示,两组石斑鱼生长性能、存活、饲料利用和体形态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MC组肌肉丙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显著升高(P<0.05),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血脂含量和转氨酶以及肝脏丙二醛显著降低(P<0.05),肠道总抗氧化能力和绒毛长度显著升高(P<0.05),肠道菌群Shannon和Simpson指数升高,菌群功能在代谢相关通路的富集度升高,环境信息处理相关通路的富集度降低。综上所述,MBM和CSM复合蛋白源能提高肝脏和肠道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发育和菌群结构。研究结果为...  相似文献   

8.
肠道微生物平衡对于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发挥重要作用,与宿主的营养代谢、免疫调节有着重要的关系。肠道健康直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态。外源物质可通过肠道菌群、肠壁通透性、粘膜免疫、肠道代谢物等影响机体健康。对转基因生物进行肠道健康的安全评价可以监测转基因生物通过肠道产生的非期望效应,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提供有力保证。本研究汇总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转基因生物在肠道微生物平衡方面的研究,完善了非期望效应的评价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完善了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免疫应激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区系的平衡是确保肠道健康的重点,本研究对不同免疫状态下肉仔鸡消化道内微生物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选用 180 只 AA 肉公鸡随机分 4 个处理,每个处理 5 个重复,每个重复 9 只肉公鸡。实验分为无免疫组、常规免疫组、免疫亢进和免疫抑制 4 个处理组。于 21、28、35 和 42 日龄肠段的内容物,提取总 DNA,并以此为模板获得反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 -PCR(ERIC-PCR)指纹图谱,比较各 DNA 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指数。ERIC-PCR 扩增产物大部分为 200~2 000 bp 的基因片段,聚类分析显示,各日龄阶段,处理组间十二指肠细菌种群结构的相似性最高(75%),其次是盲肠(40%),回肠(39%)和空肠(38%)的相似性较低。图谱的条带数目为十二指肠>回肠>盲肠>空肠。28 和 35日龄,十二指肠和空肠脂多糖(LPS)组条带都低于 21 日龄,而回肠和盲肠的未见显著变化。21 日龄,回肠环磷酰胺(CYP)组的条带低于其他处理组。不同免疫状态影响回肠、空肠和盲肠道微生物区系,42 日龄,不同免疫状态对微生物数量和种群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畜禽粪便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2个畜禽环境标准的即将实施,畜禽场粪便和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或施用。本文分析了我国畜禽粪便的污染状况,提出了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鹅肝酶解物对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效果,以6周龄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鹅肝酶解物高(GLH-H)、低剂量处理组(GLH-L),其中对照组以Lieber-DeCarli液体对照饲料喂养,其他各组以Lieber-DeCarli乙醇液体饲料喂养;GLH-H、GLH-L处理组分别给药600、200 mg·kg-1 BW(体质量)GLH进行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试验共持续5周。试验结束后测定各试验组大鼠的体质量、肝脏指数、血清中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炎症因子,分析大鼠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并对各试验组大鼠肝脏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GLH处理明显降低了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肝脏指数(P<0.05),改善了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中的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炎症水平(P<0.05)。高通量测序发现,GLH可改善大鼠肠道微生物紊乱的现象。综上,GLH对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本研究结果为酒精性脂肪肝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彭买姣  惠华英  肖嫩群  谭周进 《核农学报》2019,33(11):2229-2236
为探讨芦笋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设计动物试验,试验分成4组,其中,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芦笋组、高脂饮食降脂理肝汤组均喂食高脂饲料;每只小鼠每天灌胃2次,每次0.35 mL,正常组与高脂饮食组为蒸馏水,高脂饮食芦笋组为2.10 g·kg-1芦笋液,高脂饮食降脂理肝汤组为1.19 g·kg-1降脂理肝汤。试验结束后提取肠道内容物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DNA V4区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从操作分类单元(OTU)总数来看,正常对照组OTU总数有 1 264 种,高脂饮食组OUT总数为1 564 种,高脂饮食降脂理肝汤组和高脂饮食芦笋组OUT总数分别为 1 354 和1 654 种,表明芦笋液抑制、降脂理肝汤能促进肠道细菌OUT总数恢复至正常水平。样本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高脂饮食芦笋组、高脂饮食降脂理肝汤组和正常对照组丰富度估计指数(Chao)、多样性指数(Shannon)、丰富度估计指数(ACE)及多样性指数(Simpson)均低于高脂饮食组,且高脂饮食芦笋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细菌门分类分析表明,高脂饮食芦笋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介于高脂饮食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高脂饮食降脂理肝汤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介于高脂饮食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蓝细菌(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在各组间有差别,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芦笋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达到了降脂的效果,为芦笋产品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莹  张婷  黄璐璐 《核农学报》2019,33(8):1569-1574
为探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营养肥胖模型大鼠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正常、模型、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5个处理组,其中正常组投喂普通饲料,灌胃3 mL蒸馏水;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组选用32只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大鼠,模型组灌胃蒸馏水,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75、162.5、250 mg·kg-1BW·d-1GSP,灌胃处理6周再禁食12 h后处死,经解剖后测定各处理组大鼠的生理生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高脂饲料造模成功率48.7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D-乳酸、乳果糖/甘露醇排出率显著降低,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 ZO-1 表达量显著升高;高剂量组大鼠的回肠杯状细胞数显著升高。综上,葡萄籽原花青素可以改善肥胖应激导致的大鼠肠道粘膜屏障损伤,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葡萄籽原花青素减肥降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辐照对瓜实蝇遗传区性品系成虫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辐照对瓜实蝇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影响,以100 Gy137Cs辐照来自瓜实蝇遗传区性品系(GSS)的5、8、11和13日龄的雌、雄成虫,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别对其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瓜实蝇雌雄成虫的肠道中存在19个主要的菌属,包括17个属名已知,1个属名未知和1个属不可培养。其中,17个已知属分别属于4个细菌门,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总量的50%~98%)、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总量的2%~4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总量的1%~16%)和1个至今微生物界还未确定的稀少菌门(unclassified rare phyla)(总量1%)。此外,辐照降低了瓜实蝇肠道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以及优势菌的丰富度,且这种影响与瓜实蝇的性别和成虫日龄无关。本研究结果为评估和修复辐照对瓜实蝇的损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耕作方式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过程。本研究以传统耕作玉米连作处理为对照,通过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及磷脂脂肪酸含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包括免耕玉米连作和免耕大豆-玉米轮作)对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可显著增加土壤表层(0~5cm)全碳、全氮、水溶性有机碳、碱解氮和微生物量碳(P0.05),为微生物代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表层(0~5cm)总脂肪酸量、真菌和细菌生物量(P0.05),提高了土壤的真菌/细菌值,有利于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对于探讨保护性耕作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精炼工艺对亚麻籽油中反式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以含55%亚麻酸的压榨亚麻籽油为原料,研究亚麻籽油在精炼过程中油脂品质和反式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化学精炼和物理精炼工艺都能将亚麻籽毛油酸价由3.8mgKOH/g脱到0.3mgKOH/g以下;化学精炼过程亚麻籽油中反式酸含量变化由0.2%上升到0.4%;物理精炼过程亚麻油中反式酸含量变化比较明显,脱色后亚麻油反式酸含量为0.27%;在温度200℃,绝对压力10-50pa条件下亚麻油精炼脱酸,4h时亚麻油反式酸含量为0.91%,8h时反式酸含量为1.73%。另外研究表明,化学精炼过程亚麻油的过氧化值变化不大,经精炼后成品油过氧化值为4.1mmol/kg;物理脱酸过程中亚麻油的过氧化值缓慢增加,在200℃脱酸6h时,过氧化值为6mmol/kg以下。  相似文献   

17.
Potentiometric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proton binding equilibria of FA extracted from a weathered coal and HA and Fa extracted from a dark loessial soil.The affinity spectrum model was employed to treat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 affinity spectrum model technique could“magnify”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proton binding equilibria.so it was useful for comparing and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ic substances with similar properties.According to the affinity spectra,we also found that the direction of the titration could affect the properties of the equilibria of FA from the weathered coal,and the acidic functional groups contained in FA from the weathered coal were larger in quantity than those contained in HA and FA from the dark loessial soil.  相似文献   

18.
赵倩  钟琪  徐盼盼  陈娟娟  杨锐 《核农学报》2019,33(5):917-926
为研究褐藻糖胶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黄颡鱼幼鱼脂肪酸的影响,选取大小、体重相近的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不添加褐藻糖胶的基础饲料,试验组饲喂添加0.1%褐藻糖胶的饲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喂养时间(1、2、4、8周)下试验组和对照组黄颡鱼幼鱼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体内共检测出15个总脂肪酸(TFA)和17个游离脂肪酸(FFA)。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TFA中C18:1 (n-9)、C20:4(n-5)和C22:6 (n-3)具有交互作用,而大部分FFA间都存在交互作用。喂养时间对黄颡鱼幼鱼脂肪酸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喂养时间的延长,游离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而总MUFA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黄颡鱼幼鱼游离脂肪酸和总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SFA)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0.1%褐藻糖胶对黄颡鱼幼鱼TFA中C18:1 (n-9)、C20:4(n-5)和C22:6 (n-3)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FFA组分含量的影响均显著(P<0.05),试验组黄颡鱼幼鱼SFA含量高于对照组,MUFA含量低于对照组,PUFA在喂养第2周时高于对照组,喂养第8周时低于对照组。此外,黄颡鱼幼鱼C20:3(n-3)/C22:6(n-3)的比值小于0.4,且喂养0.1%褐藻糖胶第8周时,黄颡鱼幼鱼C22:6(n-3)和C20:4(n-5)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褐藻糖胶有益于黄颡鱼产卵和孵化,有助于黄颡鱼幼鱼的发育生长。本研究结果为黄颡鱼的健康养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