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全面提高我矿岩巷掘进工程的质量,使施工巷道成形规整,大大减少迎头危岩及凹凸面,实现质量标准化的目的,十矿在三水平戊组专回施工过程中通过提高岩巷掘进爆破效果研究项目施工工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巷道施工质量,达到质量标准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于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在多工序平行协调作用之下,实现了煤矿巷道掘进作业的机械化与快速性。采取多工序平行协调作业配合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组织优化措施的落实背景下,煤矿巷道掘进作业开展过程中的锚杆支护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使得掘进日进尺有所提高,在保障掘进质量的基础之上,兼顾了对掘进速度的提升,从而值得进一步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针对冲击矿压煤层巷道支护难、易变性等问题,以某煤矿21220回采巷道为例,采用顶板预应力全长锚固强力锚杆锚索组合支护系统和36U型三心拱棚联合支护方式,对巷道进行支护,并进行现场矿压观测,得出:回采巷道两帮最大变形量约450mm,底鼓量400mm,顶板最大下沉量100mm;支护方案显著降低了巷道变形量,提高了巷道安全性,减少了锚杆、锚索、锚固剂、架棚的数量,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掘进速度,该技术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矿巷道是井下采煤必须要建设的设施,其安全性对采煤和井下运煤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锚杆支护是地下硐室施工中最常采用的一种加固支护方式,对采矿巷道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锚杆支护可以对巷道周围的岩石起到加固和强化的作用,提高采矿巷道的安全性,进而改善井下采矿的工作环境。因为锚杆支护对井下采煤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许多煤炭企业得以使用。本文就从锚杆支护的理论原理入手,分析锚杆支护的参数以及设计方法,进一步对锚杆支护的施工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实际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规循环作业是巷道施工质量、施工速度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保障。本文以工业工程理论中工作研究理论和生产计划控制理论为基础,以鹤煤三矿四水平南翼皮带巷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该掘进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进行优化,以提高工人的操作效率,提高掘进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锚杆支护工艺作为一种新兴的支护技术,它在煤巷掘进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煤矿采掘工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安全效益。但是,由于锚杆支护施工受周边巷道压力、煤岩体产状、煤岩体性质、开掘巷道周边围岩赋存状态、矿体采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迄今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锚杆支  相似文献   

7.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断层破碎带掘进巷道支护问题一直都是影响煤矿井巷安全的一项重大的技术难题,因为在煤矿的断层附近,岩石十分容易破碎,而且对于个别巷道来说,因为顶板的压力大,容易引起巷道冒顶事故,给巷道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要结合矿井实际,探索掘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时如何加强支护,保证施工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和安全地完成井巷工程的任务,促进矿井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煤矿企业来说,巷道掘进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对掘进速度和矿区地质构造以及掘进设备和施工工艺的选择,以及施工组织管理和员工整体素质提升进行重点关注,还应通过超前的地质探测技术和不断的掘进设备革新,提高巷道的掘进速度,以此保证巷道的快速掘进。基于此,本文对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顶板支护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掘进巷道的支护形式,并讨论了巷道掘进工作面顶板技术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们矿掘进巷道都采用大断面支护形式,由于掘进机在掘进过程中随机配备的U型钢托梁器(见附图1)尺寸短,承受力不够,易变形,不能满足井下巷道支护高度和强度的要求,并且不能满足支护过程中支护角度的变化,制约了实际生产的需要。经过现场论证分析,笔者及其他同仁对原托梁器进行技术革新,很好地满足了井下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区准备巷道施工位于煤层顶、底板岩层层位,受煤层角度变更影响,巷道掘进期间频繁穿越煤层。随巷道不断推进,其顶板离煤层底板距离不断缩短,而通常使用的"锚网喷+锚索"永久性支护形式中锚杆与锚索(钢绞线)尺寸均固定,不能随巷道围岩赋存条件的变化而及时变更,致使在穿煤段部分位置的锚杆、锚索(钢绞线)端头锚固在煤层中,巷道支护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更为潜在安全隐患。为解决该问题,针对岩巷穿煤施工段巷道的支护形式进行优化,依据巷道顶板与煤层底板距离情况,变更支护形式与支护材料,从根本上改善巷道支护机理,提升巷道顶板安全性与稳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