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脊旋扳手法是笔者在家传武林正骨经验的启迪下与内蒙古医学院翟佳滨副教授经10余年临床探索研究共同总结的独创手法,临床应用此手法治疗2000余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满意,现对其中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病历记载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总结,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多为久治不愈后做CT和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经手术治疗后复发者19例,经其它方法治疗后无效者,81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38.5岁。2.诊断方法:患者有明显的腰疼痛,及活动受限病史等,临床症状检查,  相似文献   

2.
周运峰  王晓艳  焦凡 《河南中医》2010,30(10):980-981
目的:观察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应用斜扳手法为主的推拿疗法,对照组42例应用牵引为主的推拿疗法。治疗时间均以15d为1个疗程,15d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40例,治愈12例,好转25例,未愈3例;对照组42例,治愈7例,好转26例,未愈9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斜板手法和牵引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均有很好的疗效,斜板手法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3.
杨明庭  冯海军 《河北中医》2002,24(8):599-600
1999~2001年,我们运用机械牵引配合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林樯 《吉林中医药》2003,23(6):41-41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笔者应用日本产微电脑控制的ITO TRAC商标 ,TR 2 0 0型牵引床对患者牵引后再行按摩 ,并配合后伸扳法和斜扳法治疗 5 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3月门诊治疗患者 5 5例。男性 38例 ,女性 17例 ;年龄 18~ 5 7岁 ;病变部位 :左侧 34例 ,右侧 112例 ,病程 :最短 2d ,最长 6个月 ;疗程 :最短 10d ,最长 30d。体征 :脊柱侧弯者 15例 ,单侧下肢痛 5 2例 ,双侧下肢痛 2例 ,直腿抬高 35°以下 37例 ,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障碍 2 7例 ,趾背伸力减…  相似文献   

5.
机械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牵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26例住院患者使用牵引+推拿治疗。牵引,患者仰卧位,固定带固定臀部和胸部,打开电源,从体重1/3开始,牵引5min、休息1min,30min/次,1次/d。推拿,牵引后5~10min开始,保持俯卧位,叮嘱放松身体,进行3~5次深呼吸,医师站在床侧,以腰部穴位为主,兼顾膀胱和腧穴,通过按、点、推、行法进行推拿,3~5次/穴;拨腰大肌3~5次,以肌纤维走向为准垂直进行推拿,同时,对承扶、环跳穴、委中、殷门、昆仑和承山进行点压,若有剧烈痛感,则转点为按揉,再进行弹拨,以患者感受舒适为最佳;再对下肢进行2~3次捏拿,帮助肌肉完全放松。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5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1%。[结论]牵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成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组(治疗组)32例和常规腰椎斜扳法组(对照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前后2组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与常规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临床疗效,但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疗效优于常规腰椎斜扳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9月 ,以当地矿泉水腰椎牵引 ,并配以手法按压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 2例 ,疗效满意。治疗方法 ,建一 2m× 2 5m× 0 5m蓄水池 ,放置斜形牵引床 ,患者头高腿低 ,肋弓软带固定 ,并与头上池壁相连 ,髂前上嵴软垫固定 ,并通过脚下滑轮与池外牵引锤相连 ,池中水温控制 30°~ 37℃ ,水深以不超过患者斜卧胸骨上为宜 ,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体重、素质 ,以不超过其体重 1/ 2为宜 ,牵引时间为 15~ 2 0min ,牵引前先测血压、脉搏 ,无禁忌方可牵引 ,如牵引过程中出现心动过速 ,呼吸困难等立即中止牵引 ,并予对…  相似文献   

10.
牵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多发病、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受外伤后,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向椎管内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腰腿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及生活。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疾病。通过临床实践,手法治疗该病充分体现出中医药学的优势,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1995年以来,笔者用中药身痛逐淤汤配合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8例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35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20天。有明显外伤史者32例,劳后发病者21例,无明显诱因者25例,均有腰痛或腿痛且沿坐骨神经放射。患肢小腿后侧及足部感麻木者53例,有跛行或间歇性跛行42例,拇趾背伸肌力减退者47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73例,X线平片显示椎体退行性病变者27例,椎间隙前窄后宽生理曲度变直者52例,脊柱侧弯者48例,腰椎骶化者12例,骶椎腰化者8例,经CT检查确诊者28例。……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症之一.笔者在1998年1月~2001年1月期间应用三扳正骨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我科自1984年至今收治158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牵引斜扳法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fiB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580例,其中男性997例,女性583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2岁,平均37岁,20~30岁115例,30~40岁796例,40—50岁520例,50岁以上者149例;病程最短7天,最长3年。2治疗方法ZI单纯腰椎牵引法是牵引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我们使用手摇式牵引床,病人一般采用仰卧位,少部分采用俯卧位,牵引重量主要根据病人的自我感觉,牵引次数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牵引后解脱牵引带,床上休息10分钟后再回病室。另外,对部分…  相似文献   

15.
张云丽  王丽 《山西中医》2014,(4):26+28-26,28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牵引配合麝香追风膏治疗;治疗组予以腰椎牵引并配合手法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有效18例,无效2例,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44%和94.44%;对照组痊愈9例,有效20例,无效5例,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47%和85.29%;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痊愈率优于牵引配合麝香追风膏治疗。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现已认识到大多数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是由腰间盘突出引起的,本病多发于青壮年.自1999年-2004年5月以来,笔者应用手法牵引合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牵引为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亦相当棘手。笔者采用牵引为主综合治疗本病50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76例,女24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3岁,平均42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2周,平均9个月。均经过CT扫描从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不等,临床症状以腰骶疼痛及下肢放射疼痛为主,伴下肢麻木感。2 治疗方法 中药腰痛方:制川乌、草乌各9g,麻黄9g,桂枝6g,独活9g,蜈蚣1条(研冲),地鳖虫9g,全蝎9g,杜仲15g,木瓜9g,细辛6g,赤芍15g,炙甘草3g。加减:湿重加苍术15g,寒盛加附子9g,痛甚加延胡索 12g,日 1剂,1个月为 1个疗程。配合腰椎2…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之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科采用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牵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自1994年10月~2003年12月,我们共收治17800多例患者,在使用牵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症之一。笔者在1998年1月~2001年1月期间应用三扳正骨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