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孕妇分娩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孕妇分娩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0例分娩前孕妇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抗凝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D-D)。并与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比较。结果PT、PT-INR、FIB、AT-Ⅲ、FDP、TT、D-D分娩前孕妇组分别为(11.86±0.63、0.89±0.058、4.75±0.84、194.89±41.45、4.73±0.79、18.70±2.23、0.48±0.279)。非孕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20±0.54、1.02±0.055、3.00±0.13、249.64±38.60、3.57±0.72、17.00±1.94、0.30±0.095)。以上各指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PTT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分娩前孕妇凝血、纤溶活性增强,抗凝活性减弱,分娩前孕妇作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对预防产后大出血,降低合并病理产科发生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实质损害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肝实质损害的患者因肝细胞严重损害 ,致使肝功能减退 ,多系统受累 ,血液系统亦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我们对 4 5例肝硬化、肝癌患者及 4 0例健康人进行了PT、APTT、Fib、TT、凝血因子 (Ⅱ、Ⅴ、Ⅶ、Ⅸ、Ⅹ )活性、AT、PLG、α2 AP检测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  相似文献   

3.
血栓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活性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血栓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出凝血系统机能紊乱与血栓病发生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为以后临床筛查、确诊血栓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ACL Futrua全自动凝血仪对50例静脉血栓、51例动脉血栓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进行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蛋白分子检测,包括凝血因子Ⅱ、Ⅶ、Ⅷ活性测定,蛋白C(PC)、蛋白S(PS)、抗凝血酶(AT)、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PI)活性测定,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及狼疮抗凝物(LA)、活化蛋白C抵抗(APCR)的检测。结果 LA阳性者,正常组中有4例,静脉组中有总16例,动脉组中有13例。PC系统缺陷在静脉血栓病组织中,共有14例,分别为PC缺陷8例(19.0%)、PS缺陷5例(11.5%)、APCR1例;动脉血栓组中,PC系统缺陷共11例,PC缺陷2例,PS缺陷7例、APCR2例。结论 获得性因素LA阳性和PC系统缺陷是引起血栓病的主要原因,建议对于血栓患者选这两项实验进行筛查,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的变化.方法对6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于入院后1d(急性期)及出院前1d(缓解期),以及6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抽血检测APTT、PT、FVⅢ:C、抗凝血酶活性(AT:C)以及D-二聚体等指标.结果慢性肺心病组缓解期P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其他指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慢性肺心病组急性期与缓解期比较,急性期APTT、PT显著缩短(P<0.05),FVⅢ:C显著升高(P<0.05),AT:C显著减低(P<0.05),D-二聚体显著增高(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和抗凝系统的紊乱,表现为高凝血活性、低抗凝活性和高纤溶活性,急性期比缓解期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25名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6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两组人群凝血纤溶动态图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动态图中凝固时间缩短,血浆Fbg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液呈高凝和继发纤溶亢进状态,具有形成血栓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63-1864
随机选取本院在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收的5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前来本院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凝血、抗凝和纤溶等相关指标,并对比分析各项指标。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醇原时间以及凝血酶时间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纤维蛋白原、α2抗纤溶酶、抗凝血酶以及纤溶酶原等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相对于健康人群,其纤溶指标存在着明显的异常,同时凝血处于低状态,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抗凝及纤溶状态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改变。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等方法定量分析脑出血患者发病48h内血中TAT、ATⅢ、t-PA、PM、PAP等5项相关指标,并分别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结果 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后释放组织凝血活酶,使血中凝血活性升高,抗凝血酶消耗性降低,纤溶活性代偿性升高。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有凝血、抗凝及纤溶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刘晓惠  廖华伟  张捷 《华西医学》2009,(5):1163-1164
目的:观察蛇伤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6例蛇伤患者和32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蛇伤患者PT、APTT、vWF、TM、t-PA、PAI-1水平明显升高,Fg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蛇伤患者存在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紊乱,早期使用抗蛇毒血清对于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凝血、抗凝、纤溶功能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法检测85例妊高征患者、50例晚期妊娠者及50名正常非孕妇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α2-AP)、D-二聚体(D-dimer)。所有测定均在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完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晚孕组及妊高征各组PT、APTT、Fbg、AT-Ⅲ、PLG、α2-PI、D-di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晚孕组比较,妊高征及各组PT、APTT、Fbg、AT-Ⅲ、PLG、α2-PI、D-dimer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随病情加重差异有增高趋势。结论正常晚孕妇女处于高凝状态,而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且有血栓形成倾向。产前进行凝血与纤溶功能的检查对妊高征的监测和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产妇分娩前后凝血与纤溶指标监测的意义。方法 产后出血组(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mL)212例和正常分娩组235例,检测产前及产后72h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健康体检女性85例作为健康组。结果 产前比较:正常分娩组PT/PT-INR、APTT、TT、PLT、HB低于健康组,FIB、DD高于健康组;产后出血组PT/PT-INR、APTT、TT、DD高于正常分娩组,FIB、PLT低于正常分娩组。产后比较:正常分娩组PT/PT-INR、APTT、TT、DD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IB高于健康组;产后出血组PT/PT-INR、APTT、TT、DD高于正常分娩组,FIB、PLT、HB低于正常分娩组。结论 产前及产后动态监测各项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对预防产后出血、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及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100例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内皮素-1(ET-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GMP-140、11-DH-TXB2、FIB、t-PA、PAI-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衡,这与其病情进展、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检测、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阳  芦琳 《检验医学》2007,22(1):64-66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及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检测100例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内皮素-1(ET-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GMP-140、11-DH-TXB2、FIB、t-PA、PAI-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衡,这与其病情进展、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检测、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应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43例胎盘血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等12项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2项指标中除了FⅤ、FⅦ、FⅧ与正常成人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指标的低于正常成人水平(P<0.05)。提示胎盘血是呈低凝状态。同时也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利用胎盘血提供了一定的实用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凝血—纤溶动态图对休克病人凝血纤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9例休克病人进行凝血-纤溶动态图检测。结果发现凝血指标即凝固启动时间,1分钟凝固程度,最大凝固程度和纤溶指标即平衡时间。1分钟纤溶程度,完全溶解时间,较正常人有显著差别。休克死亡组在纤溶图上的改变更明显,休克生存者休克纠正前后CFGD各指标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根据产后24h出血量对产妇进行分组,出血量500~1 000mL为少量出血组(45例),1 000mL为大量出血组(20例),另选60例产后出血量小于500mL的产妇为对照组。在所有产妇产前24h和产后24h,测定凝血4项、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少量出血组产前、产后凝血纤溶指标异常率分别为88.9%和91.1%,大量出血组产前、产后异常率均为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15.0%和20.0%(P0.05)。少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产前、产后D-D、FDP明显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AT-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产前相比,少量出血组和大量出血组产后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D、FDP均明显升高,FIB、AT-Ⅲ明显降低(P0.05);与少量出血组相比,大量出血组产前及产后的D-D、FDP均较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产妇产前、产后凝血及纤溶指标对预防产后出血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LDVT)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各项指标 ,探讨高凝状态在LDVT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以 74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 ,测定 74例LDVT患者的血小板数量 (BPC)、血小板聚集率 (PAgT)、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 (GMP - 14 0 )分子数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g)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含量 ;抗凝血酶III活性 (AT -IIIA)、蛋白C活性 (PC)、总蛋白S含量 (PS) ;纤溶酶原 (PIg)活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PA -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LDVT患者的PAgT、GMP - 14 0分子数明显升高 (P <0 .0 5 ) ;PT、TT、APTT、AT -IIIA、PC、PS、PIg活性、tPA -A水平均明显降低 ;而Fg、VWF及PAI- 1含量均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 (均P <0 .0 0 1)。结论 :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活性异常所致的高凝状态在LDVT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临床应采用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联合指导LD VT的防治 ,以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秀  刘文淑 《临床荟萃》1992,7(4):187-189
糖尿病患者常易并发大中血管及微血管病变。近年来一些研究认为微血管病变的机理与代谢异常、内皮损伤、凝血功能失调,最后导致微血栓形成,血管阻塞有关。有关糖尿病抗凝血酶Ⅲ(AT—Ⅲ)、Ⅷ因子及血小板功能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凝血酶元时间  相似文献   

19.
肝实质损害患者凝血参数、抗凝和纤溶指标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实质损害患者凝血参数、抗凝和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肝硬化和24例肝癌患者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纤溶酶原(PLG)和α2抗纤溶酶(α2-AP)检测.结果肝实质损害患者PT、T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Fib、AT、PLG、α2-AP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肝实质损害患者处于低凝状态,纤溶系统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20.
施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168-1169
血液凝固的本质是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发生的反应,凝血的理论及实践正从以前的精密度较差方式逐步向高精度发展。临床检验人员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严把质量关,全面提升凝血与纤溶测定的工作水准以及研究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