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曼不动杆菌是条件致病菌,也是医院感染中的重要病原菌,在非发酵菌中,本菌分离阳性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在不动杆菌属中占第一位,该菌对抗生素有明显耐药性,尤其近年来,滥用抗生素,使耐药率和感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本文通过2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董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893-1894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1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本院临床分离的116株鲍曼不动杆菌用K-B法测定了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16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分离自痰标本,分布于全院13个临床科室,有1/3来源于ICU病房,其中,有4株对亚胺培南耐药,5株对美洛培南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氯霉素、庆大霉素、美洛西林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3.5%和5.4%。对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美洛西林耐药严重、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最低,但应重视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ICU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和抗生素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生素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共分离163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K- B法)进行药敏试验和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从痰液标本中分离出143株,占87.73%,其次为尿液,占5.52%;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3.25%、93.25%、92.64%、92.64%、92.02%、92.02%、92.02%、92.02%、89.57%、89.57%;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B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7.18%和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处于高位,必须加强耐药性监测,为临床提供最新的耐药性资料,临床医师应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本院临床各病区的分布及耐药表型的流行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从临床科室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了解其标本来源、临床分布特点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中,共检出295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检出103株,检出率7%,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检出192株,检出率12.8%,各科室送检标本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多,主要来自于呼吸道标本,感染途径及被感染科室也有增多趋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40%以下的药物有IPM、MNO、SCF、LVF,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00%,耐药率明显增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途径增加,检出率和耐药率都呈持续性上升,使临床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必须进行规范的耐药监测,防止医院染感的发生,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减少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5.
刘欣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56-4157
鲍曼不动杆菌(Ab)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的感染有上升趋势,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Ab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败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Ab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长期存活,对危重患者和CCU及ICU中的患者威胁很大,也将此类感染称做ICU获得性感染。为了解我院的该菌耐药性变化趋势以及对有效预防该菌感染感染控制其耐药性,现将我院分离的163株Ab耐药性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病原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也在不断变迁。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常在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及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中继发感染,并对常用的抗生素有广泛的耐药性。近年鲍曼不动杆菌所致的感染明显增多,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中,其临床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本文分析了10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以期了解其在本地区的耐药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方法用半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检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暂无耐药性,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为32%、34%、38%。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对全部氨基青霉素、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和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可选泰能、头孢四代、头孢三代+酶抑制剂类等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糖、氧化酶阴性、动力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存在于正常人体皮肤、呼吸道、胃肠道,在自然界及医院环境中分布广泛,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可引起各种严重感染[1]。上世纪70年代,由于该菌对大多抗菌药物敏感而被认为是非致病菌[2]。近年来,随着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以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出现,尤其是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出现和蔓延,增加了该菌感染暴发流行的可能性及病死率,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在本单位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仪及配套的革兰阴性杆菌鉴定板(ID32GN)对检出疑似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作药敏试验分析。结果2005年7月-2007年7月二年间,在分离出的167株不动杆菌中检出鲍曼不动杆菌94株,占56.3%。药敏结果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3.2%),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12.7%)和阿米卡星(13.9%);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8.3%、33.0%和26.6%。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且有多重耐药现象,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一旦发现感染耐药株,必须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避免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妮妮  黄晓群 《医学文选》2006,25(4):630-632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04年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67株,检出率为8%;2005年分离出117株,检出率为11.9%。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最低在0~6%,其它药物耐药率均在42%~94%。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在增加,对头孢曲松和丁胺卡胺耐药率在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采用美国DadeMicroScan公司生产的AutoSCAN4半自动鉴定仪及配套的生化反应药敏板进行鉴定,药敏试验方法采用MiC法。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平均耐药率是12.72%,其次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平均耐药率分别是30.55%、42.94%、48.55%,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都〉50%。4年内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有所降低,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存在多药耐药性,该菌耐药率高,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分布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38-42
目的研究感染性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布与耐药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在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药物敏感性变迁,留取20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测青霉烯酶与外排泵表型,并统计比较20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与200株碳青霉烯类敏感组的差异。结果 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峻,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在35.8%~78.9%。其中在20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中,检出携带OXA-51基因108株,携带OXA-23基因46株,同时携带OXA-51和OXA-23 26株,其余碳青霉烯酶基因均未检测到;外排泵表型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菌阳性株为175株,碳青霉烯类敏感株阳性株为115株,χ~2检验碳青霉烯类敏感组的与耐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1,P=0.000)。结论近六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以OXA-51,OXA-23起主要作用,外排泵机制可能在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arO蛋白与鲍曼不动杆菌耐环丙沙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长沙地区四家医院的鲍曼不动杆菌56株进行药敏实验、对临床敏感株进行环丙沙星体外诱导耐药实验、PCR扩增CarO基因并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临床敏感株和耐药株的CarO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所收集的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85.7%,临床敏感株被诱导成耐环丙沙星菌株后,其CarO基因序列发生了改变,且CarO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 CarO蛋白表达下降与鲍曼不动杆菌耐环丙沙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集的110株鲍曼不动杆菌,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21种药物(包括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7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E、npmA),RT-PCR检测甲基化酶基因arm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在58.2%~83.8%之间,且MIC值多在512.0μg/mL以上。对多粘菌素B敏感率100%,其余药物耐药率在43.6%~93.6%之间。armA基因检出率为36.4%(40株),其余基因未检出。RT-PCR结果显示,armA基因在高水平耐氨基糖苷菌株中有mRNA的表达。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高度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004~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4~2010年我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率资料。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比较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7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结果 7年间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1 518株,数量和所占总分离菌数的比例均呈逐年递增趋势。标本类型主要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其中,痰、肺泡灌洗液、咽拭子分别占分离标本的前三位。鲍曼不动杆菌对目前临床上大部分抗生素有较高耐药率,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临床医生需要重视微生物培养,及时参考细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同时医务人员需关注手部清洁和消毒,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16.
严士玲 《西部医学》2011,23(7):1369-1369,1371
目的探讨老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的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25例老年病人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特点进行调查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老年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时痰标本中检出率最高,占80.98%,且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结论对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老年患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重视消毒隔离,加强隔离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OmpA基因缺失株(△OmpA)和OmpA基因补救株(+OmpA)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探讨临床株鲍曼不动杆菌OmpA mRNA表达水平与耐药的相关性,明确OmpA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定点诱变技术构建ATCC17978 OmpA...  相似文献   

18.
王仲书  李玉梅  王灿灿 《西部医学》2011,23(11):2170-217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08年4月~2009年6月间某院分离出的101株鲍曼不动杆菌通过微量稀释法进行MIC测定。结果101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分离自痰液,主要来自于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为91%,依次是环丙沙星89%,庆大霉素86%、头孢噻肟86%等。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治疗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其次可选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鲍曼不菌动杆菌(Aba)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0年分离的Aba临床分布情况及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共分离出菌株1 690株,Aba 282株,位居第2位,但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占第1位;282株Aba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占44.3%,其次是烧伤科、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等住院患者的标本;以痰液标本为主,占78%;多黏菌素E的敏感率最高,为99.27%,其次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但耐药率也高达68.68%和68.57%,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6%。结论:Aba分离率高,多重耐药情况严重,治疗上建议联合用药,临床医生应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防止Aba的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点及分析碳青霉烯酶、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性;PCR检测碳青霉烯酶(OXA)、金属β-内酰胺酶(IMP和VIM)耐药基因,并对OXA基因进行测序。结果: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均为10.9%;8株耐药菌中3株是IMP型,2株是VIM型,4株是OXA型,其中有1株菌含有OXA及IMP两种基因型。4例OXA型标本经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均为OXA-23亚型。结论:目前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其携带OXA-23、IMP和VIM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