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重译外国文学名著应该说是一件好事,它是使译本臻于完善的一条途径。但是,重译一定要在原译本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重译就是要超越原译本,否则,重译就失去了意义。由梁守锵、孙鹏重译,漓江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波斯人信札》就是一部超越原译本(罗大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好译本。《波斯人信札》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唯一的小说作品。主人公是波斯贵族郁斯贝克,他在法国  相似文献   

2.
李珍 《中国出版》2022,(14):61-64
对学术外译图书的传播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开展编辑路径提升研究,对提高我国学术外译的出版质量、提高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著作翻译文库》的编辑出版实践,就学术外译图书的传播与编辑路径提升进行探讨,涉及政治性导向的把关、学术性文本的编辑翻译融合、译本语言文字的处理、叙事语体与视角转换以及文本的编排呈现方式五大方面,旨在通过系统分析与案例研究,提炼外译著作的编辑范式,提升外译图书的传播效果,更好地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李耀 《东南传播》2021,(10):92-96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及国家海外形象建构已成为国家和学界层面关注的焦点,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孟子》的英译史已逾百年,译本高达70余种,当前还未有学者从翻译传播学的视角考察《孟子》译介各环节中的影响因素.研究从翻译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出发,结合《孟子》外译的特异性表现,从译介过程中主体、客体、媒介及受众四个层面展开研究,总结出不同层面下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新时代典籍外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日本民间组织“日本百册图书翻译会”(以下简作翻译会)成立于1992年8月,该会的宗旨和任务是将日语版图书翻译为多种文本,在日本或国外出版发行,以便让世界进一步了解日本图书。 据推算,每一种图书的翻译和出版费用约为100~300万日元(中文本为数十万日元),大部分经费将源于热心海外出版文化事业的团体或个人会员的竭诚赞助。目前,翻译会正式会员有:企业、团体12个,个人33个;非正式会员13个。 日本国内出版这种译书的经费获取途径通常为:首先由译者自选翻译样书,然后与出版社签约。译者凭此签约合同向翻译会提出所需赞助金额,翻译会适时组织会员在译书合同中各自选择赞助对象。海外出版,其过程略同,但译本必须印注赞助人和译者名称。  相似文献   

5.
本文力图钩沉翟理斯《笑林广记》译本,这一中国笑话外译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文本细读基础上评析翟理斯英译中国笑话的得失,探寻中国笑话外传的翻译策略与流通艺术。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出版家斯坦利·昂温著《出版概论》,在世界出版界,算得上是一本名人名著了。该书最早出版于1926年,至1976年半个世纪中修订3次,出了8版;1982年又在美国出版了纸皮书第一版。除英文版外,曾被译成14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德、法、意、西班牙等不用说了,亚洲还有日本、印度、印尼、土耳其等译本。日本从1958年开始共翻译出版了三次,1980年出版了第八版译本。我国在1989年出版了中译本(谢琬若、吴仁勇译,中  相似文献   

7.
《金刚经》从古至今的极度流行堪称一种奇妙的文化现象,对其不同译本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和分析是解读这种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译本源头、译本本身、译本流传等3个方面展开分析,揭示了《金刚经》罗什译本一枝独秀和其他译本备受冷落的历史背景和文本原因,说明只有理解各译本的基本特色,理清诸译本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加完整地把握《金刚经》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法文译本毛泽东诗词法文译本有三种:1.G.G.Stephan Chow 和 Robert Des-mond 合译的《毛泽东诗词十八首》(Dix-huit Poèmes),巴黎 Pierre Soghers 出版社1958年出版。2.Paul Demiéville 译的《毛泽东诗词十首》发表于巴黎出版的 Mercure de France杂志1965年4月号上。  相似文献   

9.
书香旧影     
《爱的教育》这是一本对中国读书界影响非常大的少年儿童读物,也是一本非常适合成人阅读的普及型图书。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 1846—1908),1926年首次被夏丐尊先生译成中文,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该书在国外初版于1866年,至1904年已经有30多种文字的译本,再版300余次。在中国经夏先生翻译出版后,至1949年也有38版的重印次;“文革”结束后又陆续被发掘出来重译再版。书中究竟写了什么内容,能使它如此受读者欢迎,又有如此辉煌的出版业绩呢?我想用夏丐尊先生译序中的一段话作为旁证:“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斐斯泰洛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起,一本百年旧书在中国又被人翻箱倒柜地拿出来重译或翻印,是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中文名字明恩溥,Arthur Smith,1845--1932)的《中国人的特性》(Chinese Characteristics),笔者已经见到10个译本(不包括不同版本)。这一狂译之势,让我想起了形象学研究所探讨的形象的基本形态中的一种范式:人们在建构他者形象或自我形象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惊现上虞市档案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虞市档案馆收藏一本由陈望道1920年春所译,1920年8月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 这本<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是平装本,小32开,封面是水红色,中央印有大幅马克思半身坐像,肖像上端依次印有四排字: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共产党宣言;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  相似文献   

12.
杨荣广 《出版广角》2015,(14):114-116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与我国现当代文化的源泉,典籍的对外翻译传播出版必然成为我国提升国际形象,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典籍的对外翻译出版传播必然涉及我国固有意识形态与传播对象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并由此对翻译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及文本的接受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杨氏夫妇译介的《宋明平话选》,指出典籍外译中译者必将受到原语意识形态和译语意识形态的双重审查,从而阐明意识形态在典籍对外出版和传播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由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出版界人士一致认为,翻译(尤其是中译外)问题是版权输出的最大障碍,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复译重在超越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翻译这一人类思想文化交流中最古老的实践活动越来越焕发出勃勃生机,翻译事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长足发展,翻译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持续的名著复译热潮便是最好的佐证之一.大凡名家的著作都一再被复译、再版.一部作品少则两三个译本,多则近10个译本,经典名著<红与黑>的中译本更达到二十余种之多,似乎一时间复译竟成了一种潮流.这一引人注目的现象着实应受到翻译界尤其是批评界的关注,繁荣的表象之后是否隐藏着某种危机,启迪着某种思考?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的出版涵盖了学术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版权输出等出版范畴.其学术出版经历了由内部印刷到公开出版、由“险学”选题到“显学”主题的出版轨迹,成果最为丰硕;其教育出版与大众出版,从提高到普及,在化枯燥史事为可读文本,助推阅读记忆上升为国家—民族记忆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其版权输出,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从文化传播到价值认同的过程,“中华学术外译立项”“经典中国”“丝路书香”等“走出去”工程为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海外多语种出版,提供了支撑,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一本国外的畅销书,在国内被译成多种译本,同时由不同出版社分别出版,这已经是很平常的了,诸如谢尔顿·西德尼的小说《艾柯卡自传》之类,最高的多达六七个译本,所造成的浪费和不良影响,已有许多人指出过了。可是,谁又能想到,这种一书多译、同时抢出的现象,不仅没能得到根本扭转,反而  相似文献   

17.
公文 《编辑之友》2011,(4):30-32
一翻译出版业的窘境与网络翻译的兴起1.翻译出版业的窘境2010年10月,鲁迅文学奖上文学翻译类作品首次出现空缺折射出中国翻译出版行业的窘境。其实,这种窘境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显现,当时就有学者撰文直指翻译出版业粗制滥造、重译误译等问题。具体来看,当代中国翻译出版业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受众萎缩。随着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与快餐化,加上外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价格较高的翻译作品的受众越来越少。第二个是翻译出版准入门槛较低,缺乏  相似文献   

18.
出版界对符号产品的鉴别、选择将对我国文化走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此分析出版工作的一般社会功能,然后探讨选择标准的几个制约因素,最后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出版改革的几项建议。一、出版的选择功能一般情况下,出版选择主要具有如下三种社会功能:1.延续和变异传统文化;2.反映社会的真实状况;3.操纵意识形态的未来走向。下面分别论述:  相似文献   

19.
5.中法图书版权贸易.中法间的文化科技交流源远流长.北京大学中法文化关系研究中心和北京图书馆参考研究部中国学室联合编辑有<汉译法国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图书目录>,书中收录了从19世纪末到1993年3月我国翻译出版的法国社会科学图书目录,计有约1800种(包括重译书).另据今人许均统计,20世纪法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汉语的超过500种.不过在中国加入两个国际公约以后,法国作品被引进数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陶瓷古籍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载体。在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陶瓷典籍外译成为中外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文章基于全球图书馆联合目录WorldCat,通过调研中国陶瓷古籍及其外译本在全球图书馆的馆藏数据,梳理中国陶瓷古籍在海外传播的现实状况,结合不同典籍、不同译者的译文进行系统评析,总结中国陶瓷古籍在海外传播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中国陶瓷跨文化传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发现中国陶瓷古籍的海外传播存在传而不透、传而不正、传而不通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包括加强中外学者以及中外出版机构的密切合作、优化中国陶瓷古籍的外译策略、开展中国陶瓷古籍文本的系统深入研究等。通过系统梳理中国陶瓷古籍的海外传播状况,以一种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陶瓷文化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与影响,对于提升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