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并获得了较佳的治疗效果。笔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实验室、CT、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现已成为世界性的治疗难题。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每年约150万人因其而死亡。本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笔者采用针刺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2月就诊于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加味下瘀汤合五虫散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笔者选取我科自2012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设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辛伐他丁、神经保护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下瘀汤合五虫散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93%;研究组患者NFDS评分以及ADL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加味下瘀血汤合五虫散进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显著,能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是有效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采用豁痰祛瘀汤佐治缺血性脑卒中痰瘀交结证患者,并探讨了其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痰瘀交结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痰瘀互结证患者120例,主症:半身不遂,口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院外感染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04年3月-2007年1月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外感染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9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时间、感染类型、患病危险因素、抗感染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4周以内)院外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的院外感染发生率,而观察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临床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既往TIA病史、高脂血症和近期感染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明显相关(P〈0.05)。结论:近期院外感染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的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4年至2002年经中医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76例,临床疗效尚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76例均为住院患者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男47例,女29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为急性期19例,恢复期49例,后遗症期8例。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患者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特征与缺血性 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 者,进行头颅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 MCA 最狭窄处 HR–VWI。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和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组 MCA 狭窄处的血管和斑块特征。应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 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管壁特征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 59 例存在 MCA 狭窄的缺血 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年龄(52.13 ± 12.25)岁,男性 47 例(79.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 44 例(74.6 %),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 15 例(25.4 %),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明显强化斑块(81.8 % 对 53.3 %)更多,两组斑块分布以腹侧壁 (35.6 %)、下侧壁(27.1 %)最常见。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斑块明显强化程度〔OR = 6.000,95 % CI(1.116, 32.246),P < 0.05〕、管腔重度狭窄〔OR = 17.417,95 % CI(1.987,152.675),P < 0.001〕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独立危险因素。ROC 曲线分析显示,斑块强化程度和管腔狭窄程度二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 0.851,95 % CI(0.711,0.962)〕。结论:当 MCA 最狭窄处斑块明显强化并且管腔存在重度狭窄时最易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8.
何平 《中医临床研究》2012,(20):76-76,78
目的:对应用中医辨证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平均每组37例。常规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结论:应用中医辨证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缺血性脑卒中占我国所有脑卒中的80%左右,已成为致死和成人致残的主要原因~([1])。其中大面积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左右~([2])。单纯采用内科治疗时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在41%-80%~([3-4])。笔者运用毫针刺法,通过早期介入,分步治疗了1例急性大面积脑干梗死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赵某某,男,55岁,农民。2012年3月3日,因突发失语、四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采用艾灸杯穴位刮痧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3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8年9月本院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II期患者63例,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脑卒中诊断标准[5]和《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中SHS的诊断标准[6],随机分为两组。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急性溶栓配合绿色通道治疗对其神经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以急性溶栓结合绿色通道救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纳入研究组;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以急性溶栓结合传统...  相似文献   

12.
万刚峰  万荣梅  王艳玲 《光明中医》2011,26(8):1706-1707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逐渐得到重视[1]。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治疗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0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朱敏姿  徐彬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854-855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畅通血液循环,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及营养脑组织等基本的药物治疗,其中对于脑梗死面积较大、脑水肿较明显患者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治疗组加服三七通舒胶囊,1次1粒,1日3次,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为82.00%;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也没有发生1例因药物的副作用而停药的。结论:三七通舒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观察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对照组53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红景天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则给予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均为1次/日,14日为一疗程,均在一疗程结束时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均减少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对 1 6 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心综合征发病率为 34.5 %,出血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发病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 (P <0 .0 1 ) ;脑心综合征中有 4 6 .6 %合并电解质紊乱 ,病死率为 2 0 .7%,明显高于同期未合并脑心综合征的脑卒中患者 (9.1 %) ,P <0 .0 5。结论 急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脑卒中类型、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 ,其机制可能与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急性脑卒中患者需要加强心电监护 ,积极防治脑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彭玲媚 《河南中医》2012,32(9):1193-119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6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较单纯应用西药疗效更优,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均分两组各28例,计算机表法为分组方法。将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监测指标、ADL和NIHSS评分、脑部血流量等作比较。结果:对治疗后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ADL和NIHSS评分、CBF和TTP值作比较,组间对比证实P0.05;实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血液指标,大脑予以血供提高,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的缺血性脑组织损害,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短暂脑缺血发作[1]。主要临床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祛瘀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0例,观察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采用中风化痰解毒通腑方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内黄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5例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58.41±5.22)岁;  相似文献   

20.
史生  张宏  王束瑾 《中医研究》2004,17(5):41-4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急性常见多发病.我院神经内科自2001~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共计391例.治疗组202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90例;年龄39~79岁,平均(67.0±9.5)岁;无冠心病、脑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189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92例;年龄40~78岁,平均(67.2±9.8)岁;无冠心病、脑出血等并发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