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鱼腥草等10种广谱抗菌中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途径。方法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板蓝根、鱼腥草、黄芩、黄连、五倍子、金银花、苦参、连翘、乌梅和穿心莲等10种单味中药的抑菌效果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五倍子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7~30mm,MIC值为0.975mg/mL;黄芩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MIC值为15.63mg/mL;乌梅抑菌作用相对较弱;而黄连、鱼腥草、连翘、板蓝根、苦参、金银花和穿心莲的抑菌活性很弱甚至无抑菌效果。结论 10种单味中药中五倍子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2.
初步探讨米诺环素对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敏。将各种标本分离获得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米诺环素药敏试验,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471株,其中米诺环素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5株、2010年12株、2011年23株;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其他耐药的0株,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米诺环素敏感其他耐药的0株;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同时敏感的236株,占总数的50.1%。米诺环素对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体外有很好的抗菌活性,特别是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大蒜中生理活性物质对致病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鲜蒜中提取蒜氨酸、蒜氨酸酶和蒜素,测定了蒜氨酸、蒜氨酸酶、蒜氨酸+蒜氨酸酶、蒜素和蒜汁对10种致病细菌的抑菌作用及最低抑菌浓度。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和液体2倍稀释法。结果:蒜氨酸酶、蒜氨酸+蒜氨酸酶、蒜素和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10种菌株的抑菌环直径均大于7mm。蒜氨酸+蒜氨酸酶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作用是50mg/mL氨苄青霉素的1.5倍。蒜氨酸+蒜氨酸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类产碱假单胞菌和福氏志贺氏菌的MIC为0.19mg/mL。结论:蒜氨酸酶、蒜氨酸+蒜氨酸酶、蒜素和蒜汁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5种临床常用鲍曼不动杆菌治疗的抗生素单用和分别与替加环素联用的体外敏感性实验的研究,以期发现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案,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用药参考。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5种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再采用棋盘法测定5种抗生素分别与替加环素联用MIC值,并计算FIC指数。结果显示,替加环素与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具有协同和相加作用,替加环素与庆大霉素具有拮抗作用。临床在选择抗生素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所引起的重症感染时,可根据该药敏实验结果与亚胺培南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左氧氟沙星或头孢曲松与替加环素联合使用,但应避免与庆大霉素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测定了明胶、纳米SiO2、明胶/纳米SiO2复合膜对6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明胶不具有抑菌作用;纳米SiO2对供试菌具有较好的抑茵效果;20种明胶/纳米SiO2复合膜材料中,有11种复合膜对供试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了具有较强抑菌作用复合膜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最低抑菌浓度因膜的配比和菌种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16.0 mg/mL~256.0 mg/mL.复合膜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大(256.0 mg/mL),而对其他供试菌相对较低,为64.0 mg/mL~128.0 mg/mL.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舒巴坦与亚胺培南对临床分离的8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棋盘设计法测定舒巴坦与亚胺培南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8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浓度指数(FIC),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0为相加作用,1.0〈FIC≤2.0为无关作用,FIC〉2.0为拈抗作用。结果舒巴坦与亚胺培南联州后,两种药物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均显著降低,FIC指数在0—0.5、0.5~1的百分率为12.5%、85.0%。结论舒巴坦与亚胺培南联用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作用主要呈现协同和相加作用,并以相加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0例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给予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单纯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为50.00%(15/30);研究组细菌清除率为56.67%(17/30),对照组为33.33%(10/30);两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明显增加,WBC计数和CRP都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852、5.167、4.221,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优于单独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1年湖州市中心医院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10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2890株,分离率为4.9%.来源以痰液为主,占84.3%.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脑外科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为严重,并逐年上升;对头孢他啶等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也逐年上升,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E敏感性均良好.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性均呈上升趋势,应重视对该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院感控制,防止耐药菌株播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台州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及脑外重症监护病房(SICU)2006年1月出现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及同源性。方法运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仪对分离自2006年1月ICU和SICU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8株进行菌种的重新鉴定,采用微量板稀释法测定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喏酮类等17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配能采用K-B法测定耐药性)。采用PCR对8株菌株进行OXA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检测,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8株菌株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喏酮类和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均显示出较高水平的耐药;8株菌株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脉冲场凝胶电泳证实其为同一克隆。结论本组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株,同一克隆株在不同感染个体的相互传播,导致了这次院内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及外排泵基因携带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我院2015-2017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耐药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PCR技术检测多重耐药菌adeB、adeJ、adeE、abeM四种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三年时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85株,检出数量逐年升高,以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为主,分别占32.7%和28.3%。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 (0.0%)、替加环素(0.0%~1.6%)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2.9%~32.0%)。三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有显著升高,超过20%,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下降超过10%。172株多重耐药菌(44.7%)中,PCR扩增结果显示adeB和adeJ阳性率分别为76.7%和51.2%,并有5株(2.91%)检出adeE基因。结论近三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外排泵是导致其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研究诃子水提物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的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诃子水提物对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小鼠腹腔注射上述PDR-Ab,建立急性肺炎模型。于造模前4天至造模后2天对小鼠连续灌胃给药,考察小鼠的死亡率、血液白细胞计数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诃子水提物能抑制PDR-Ab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MIC和MBC分别为0.75 mg/mL和12 mg/mL。体内实验表明,剂量为150 mg/kg诃子水提物灌胃给药能明显降低PDR-Ab感染性急性肺炎小鼠的死亡率,使血液白细胞计数较快恢复,肺组织病理改善明显。结论 诃子水提物对PDR-Ab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有望用于PDR-Ab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感染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常与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联,而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有限,大多基于与粘菌素联用。长期用药导致CR-Ab对粘菌素也产生一定抗性。为了评估含有或不含有粘菌素的不同抗菌组合对从CR-Ab感染患者收集的CR-Ab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本研究从本院就诊的患者中收集CR-Ab菌株,通过常量肉汤稀释法(MBD)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s),通过定性(棋盘法)和定量(即杀菌测试)方法评估各组药物协同活性。结果发现所有菌株均是碳青霉烯类抗性的,且其中两株菌对粘菌素有抗性。棋盘法结果表明含粘菌素的组合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具有完全协同作用,粘菌素+万古霉素和粘菌素+利福平表现出最高的协同增效作用;不含粘菌素的组合则在35.7%的菌株中观察到完全协同作用。杀菌测试表明粘菌素+美罗培南、粘菌素+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替加环素组合对粘菌素敏感和低粘菌素抗性的菌株具有杀菌和协同作用,而只有粘菌素+万古霉素和粘菌素+利福平组合表现出持久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评价20种中药提取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种有较强抑菌作用及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提取物,采用杯碟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比较各中药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环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水煎剂中黄连、乌梅、五味子、五倍子和黄芩的MIC为0.0488~1.5625mg/mL。油剂中丁香油、香薷油的MIC为0.3906~1.5625mg/mL。结论本实验选择的20种中药提取物中香薷油、黄连、乌梅、五味子、五倍子和黄芩的抑菌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主动外排机制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菌主动外排机制在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测定经外排泵抑制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处理前后鲍曼不动杆菌对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重耐药主动外排基因以出及其表达水平。结果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并存在药物的主动外排。所有临床分离的菌株均能检测到adeB基因,但多重耐药株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株(P〈0.01)。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与外排泵介导的耐药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头孢他啶与阿米卡星联合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效果,探索多药耐药的临床用药新途径。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分别测定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两药单独及两种不同浓度药物组合时对临床分离的24株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应用FIC指数来计算及判读两种抗菌药物联用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作用的效果。结果头孢他啶与阿米卡星联合应用,能显著降低各自的MIC值,分别有75%的菌株表现为协同作用,20.8%的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有4.2%发生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发生。结论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可使用头孢他啶与阿米卡星进行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覆盆子提取物联合唑类药物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药覆盆子提取物联合唑类药物的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 采用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基稀释法和棋盘式微量稀释法,测定覆盆子提取物单用及联合唑类药物对不同念珠菌的MIC值和FICI指数.结果 覆盆子不同溶液提取物与氟康唑均表现出协同关系,以覆盆子醇提物为例,单用对念珠菌的MIC80测定值范围主要集中在0.16~1.25 mg/mL,与氟康唑合用后表现出协同关系(FICI≤0.5),且MIC80测定值范围降至0.01 ~0.04 mg/mL;合用后的氟康唑抗真菌活性也明显增强.另外,覆盆子醇提物与不同唑类药物合用后均有协同关系,其MIC80测定值由单用时大于10 mg/mL降至0.04 mg/mL.结论 覆盆子醇提物和唑类药物单用时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较弱,但二者合用后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关系,对耐药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苦参、黄芩和乌梅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M-H琼脂连续稀释法做抗菌作用测定,测出各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苦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最低(2.5mg/ml),乌梅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值最低(1.25mg/ml),乌梅对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值最低(2.5mg/ml)。结论苦参、黄芩和乌梅对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