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该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底本,吸收《校补》的相关成果,参考相关文献,对本纪部分的正文异文进行考校。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者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中很多材料可以订正今本《史记》.该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底本,吸收《校补》的相关成果,参考相关文献,对表、世家、列传部分的正文进行考校,以期有助于《史记》的校勘研究和《史记会注考证校补》的整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底本,以清代武英殿本对校,参考南宋黄善夫本等其他版本及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校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世家"部分文字讹误凡19条.  相似文献   

4.
现今通行的中华书局本《史记》以清金陵书局本为底本,金陵本的不少讹误也为中华本所承继。考证其他版本的异文,可以进一步提高今本《史记》的版本质量。本文以版本对校为基础,参考前人校勘记,考证清武英殿本《史记.封禅书》可订补今本之处凡7条。  相似文献   

5.
东汉班固作《汉书》,其中78篇沿用《史记》原有篇目,虽然在原有文句的基础上作了剪裁删削,但仍然保留了大量可用于比勘的异文材料。这些异文材料是研究《史记》版本、校勘、史实出入的较有价值的材料,并可由此上窥《史记》《汉书》古本之貌。《史记》《汉书》对校是《史记》校勘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运用他校与本校的方法对《史记》《汉书》九处异文进行校勘发现,《汉书》的确能对《史记》起到订正作用,同时也可以发现《汉书》的校勘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今通行的中华书局本《史记》以清金陵书局本为底本,金陵本的不少讹误也为中华本所承继。考证其他版本的异文,可以进一步提高今本《史记》的版本质量。本文就《礼》《乐》《律》《历》四书,以版本对校为基础,参考前人校勘记,考证清武英殿本可订补今本之处凡10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在底本文字,校勘、标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失误的检讨,提出编纂《史记》新整理本的初步设想,并从底本,校勘、内容、体例,标点符号,体现现代史记学研究水平等六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以清代金陵书局本为底本,时有校勘不精而误排之处。中华本《史记》初版再版亦有不同,再版改正了初版的一些讹误,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讹误。列中华本《史记》在校点方面的相关问题凡36条。  相似文献   

9.
《喻巴蜀檄》是司马相如散文名篇,《史记》、《汉书》、《文选》均载录,但文字并不完全一致。《史记》、《汉书》、《文选》各注本、近年出版的《司马相如集校注》也大都提到《喻巴蜀檄》诸本文字间或有异,但并未对歧异处全部加以解释,甚或解释有误,乃至有未提及其歧异处。本文即对《史记》、《汉书》、《文选》所载《喻巴蜀檄》进行校读以及试作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2013年9月出版的《史记》修订本是原1959年点校本的升级本。在校勘方面,修订本择善本予以全面校勘,并在校改时注重内证,对某些歧义较大的问题在校勘记中提出重要的证据,多闻阙疑,不轻易改字,忠实于底本。精审的校点使得《史记》修订本亮点纷呈,修订本也因此面貌一新。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是当今通行最广的版本,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文字讹误。以凌稚隆《史记评林》本等版本与之对校,可以纠正《史记》十表部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丁林 《文教资料》2014,(30):60-62
以中华书局本《周易释文》为底本,对校南昌府本、江西书局本,参校北大标点本,考订是非。  相似文献   

13.
申奎 《文教资料》2014,(30):70-71
乾隆三十八年,在“稽古右文”的旗帜下,敕命纪昀等人开馆纂修《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汉书》正是形成于此时。《汉书》在底本的选择上,虽是以武英殿本为底本,但并不是对武英殿本的直接钞录。另外,汉书每卷末所附《钦定四库全书考证·汉书考证》,对于当代《汉书》研究具有重大价值。然而学术界一直对文渊阁本《汉书》存在着误解,因而不能很好的利用文渊阁本《汉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玉芳 《文教资料》2007,(34):79-80
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的标点本《汉书》,集各本之大成,但错讹在所难免。李善注本《文选》大量注引材料,使我们得以窥见《汉书》传至唐初所保存的面貌。本文旨在利用《文选》李善注语中引用《汉书》的注释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考究同异,辨别是非,希望对《汉书》的校勘整理或《文选》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今存正史中.梁代萧子显《南齐书》是讹脱较严重的一部。自北宋以来.不少学曾对此书进行过校勘。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名学王仲荦点校,宋云彬编辑整理的新点校本。此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广参异本及有关史籍.博采前大较勘成果.成绩颇。其后,朱季海先生在此基础上再事商补.撰成《南齐书校议》.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但尽管如此,此书存在的校勘问题依然不少。笔近年研读该书(中华书局新点校本)、时有发见。今录出札记数则,供读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孙利政 《文教资料》2013,(29):25-26
《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部典范之作,《汉书》100篇中有55篇与《史记》内容重叠,可以相互参校。本文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主,通过与《汉书·韩信传》相关部分的比勘,对其中的一些异同试作分析,刺取六则,求正与方家。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认为两晋六朝"迁书既美善,引起学者研究兴味,社会靡然向风。"而著者在阅读《隋书·经籍志》过程中发现,唐代以前对《史记》和《汉书》的接受和研究著作极其不均等。事实是《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文章探讨唐代以前《汉书》和《史记》的接受情况,并分析"《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史记》诸表的问题很多,有的文字脱、衍、错格,有的纪年舛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史记》、《汉书》诸表年数差异及本身歧义的地方提出粗浅的看法,在考订《史记》诸表的同时,对相应的《汉书》诸表也多有补正,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9.
前人对《史记》和《汉书》之疏密多有论述,一般认为《史记》疏,《汉书》密。本文结合前人之论,以现代叙事理论中的叙事时间速度为切入点,论述《史记》《汉书》之疏密。首先,从总体上看,《汉书》之有书必录影响了叙事时间速度,是其密塞的重要原因,其他则未可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次,疏密不仅体现在两书之比较上,在篇章内部也存在疏密不同的情况及其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史记》“近于圆而神”,《汉书》“近于方以智”,这是马班比较研究的传统论点,但历来谈及此问题的学者都本于章学诚,很少注意到顾炎武也有相似的论点。我们从文献学的方法出发,对《汉书》和《史记》进行比较,钩稽出《汉书》对《史记》做了挪置的材料,对顾炎武的论点进行了再阐释,从叙事手法的角度重新论证了《史记》“近于圆而神”、《汉书》“近于方以智”的传统论点,使其更加充实有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