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皮层下白质的缺血性改变)引起的有痴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老年痴呆疾病的绝对及相对发病率均明显增加。VaD的神经病理分类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以及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VaD实际上是一系列由于血管因素引起的痴呆综合征,临床以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较多见。[1-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KCl诱导皮层扩散性抑制(CSD)预处理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血流灌注和梗死体积的影响,验证CSD对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试验组用5mol/L KCl大鼠大脑皮层诱发CSD,3d后插线法栓塞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利用激光散斑衬比光学成像技术监测缺血2h大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测定大脑梗死病灶体积。对照组用NaCl代替KCl,其余相同。比较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大脑梗死灶体积的大小。结果经CSD预处理后3d再缺血时,实验组缺血病灶血液灌注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梗死体积及皮层梗死体积均小于对照组,皮层下梗死体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激光散斑衬比光学成像技术可以在体检测脑血流的变化,同时验证了CSD预处理可提高缺血病灶皮层的血液灌注水平,减少总梗死体积和皮层梗死体积,可以减轻脑缺血后的脑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疗程为1个月。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且安全可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6月,将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纳入检测对象,设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分别采空腹静脉血,采用北京中科富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LG-R-80C型半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包括全血高切浓度、全血低切浓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浓度、全血低切浓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指标的检测在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氨基氧乙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250~280 g,月龄2.5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6):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组(Ⅰ组)、低、中、高剂量氨基氧乙酸组(AL组、AM组和AH组).Ⅰ组、AL组、AM组和AH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AL组、AM组和AH组于缺血3h时分别腹腔注射氨基氧乙酸25、50、100 μmol/kg,S组和Ⅰ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ml/kg.每组于给予氨基氧乙酸后21 h时取8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然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分离皮层、海马、纹状体,测定胱硫醚-β合酶( CBS)活性.每组于给予氨基氧乙酸后21 h时处死另外8只大鼠,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与S组比较,Ⅰ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皮层和海马CBS活性升高,脑梗死体积扩大(P<0.05),纹状体CBS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AM组和AH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皮层和海马CBS活性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纹状体CBS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基氧乙酸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其机制与抑制CBS活性,减少H2S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将90例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氧液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提示高氧液是治疗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方法。而加强心理护理.严格操作规程,合理应用高氧液,是治疗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并对影响骨质疏松发生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1.39%,女性为46.25%,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影响骨质疏松因素中,脑梗死病情程度和病程、女性、高龄、高血压病、吸烟、低体重指数是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脑梗死病情程度和病程,次要因素有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脑梗死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以瘫痪侧肢体为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照已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患者与正常人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了解、分析大脑重塑过程中电生理变化特点。方法:12例左侧臂丛神经撕脱伤已行健侧C7→尺神经→正中神经重建患者,其中6例患肢感觉在健侧者为A组,感觉转到患侧者为B组;同时以12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利用SEP技术,刺激左上肢正中神经腕部、肘部,分别记录左右两侧皮层SEP的波形,测定其潜伏期、波幅和腕→肘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正常人两侧皮层SEP的潜伏期、波幅之间存在差异,但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而波幅差异有显著性。A组患者两侧皮层间SEP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波幅差异无显著性。B组患者两侧皮层间SEP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而波幅差异则存在显著性。A组与B组患者对侧皮层SEP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后,患肢对侧皮层发生功能重塑,两侧皮层记录的SEP潜伏期差值缩短,而波幅差异增大。患侧SEP检测可为患肢对应皮层功能重塑的“再支配”现象提供相应佐证与数据,为临床采取进一步措施促进患者肢体与大脑皮层功能的恢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并对影响骨质疏松发生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男性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1.39%,女性为46.25%,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影响骨质疏松因素中,脑梗死病情程度和病程、女性、高龄、高血压病、吸烟、低体重指数是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影响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脑梗死病情程度和病程,次要因素有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脑梗死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以瘫痪侧肢体为重.  相似文献   

10.
皮层诱发电位在脊髓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应用Disa Neuro2000型肌电图仪,检测脊髓损伤312例,刺激上下肢周围神经,皮层接收,获得皮层诱发电位(CEP)。主要为陈旧性脊髓损伤,上肢刺激正中神经与尺神经,部分病例为桡神经;下肢刺激胫后神经、腓总神经与股神经。安全截瘫179例,损伤平面以下各神经CEP均未引出者97.8%,假阳性2.2%。不全截瘫133例,损伤平面以下各神经CEP的潜时与波幅有改变,有2例未查股神经,3例严重不  相似文献   

11.
脑性盐耗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红  李润兰  彭红梅 《护理学杂志》2003,18(12):897-898
回顾性分析25例脑性盐耗综合征病人的治疗、诊断及其护理特点。采取合理补液加强气道护理,监测尿钠、尿量、尿比重、渗透压、电解质等指标,结果除1例死于继发性脑梗死外,24例低血钠症状好转,提示良好的专科护理是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们应用灯盏花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40加复方丹参分别治疗脑梗死,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发病和预后及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60例糖尿病并经CT证实脑梗死患者的血糖、血脂与其梗死灶最大直径、神经功能损伤、临床疗效、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60例糖尿病并脑梗死与6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进行比较,糖尿病并脑梗死60例中血脂升高亚组与血脂正常亚组进行比较,大灶梗死亚组与小灶梗死亚组血脂比较。结果 糖尿病并脑梗死时多为主干支大灶性梗死,且神经功能损伤重,临床疗效差,并发症和病死率高。另外脑梗死面积、并发症和病死率均与血糖、血脂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可加重脑梗死损害,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对脑梗死治疗及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80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糖旋酐+血栓通冻干粉静脉滴注。疗程各为14d,两组同时予肠溶阿司匹林,胞磷胆碱,依病情调脂、降糖、控制血压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都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住院患者60例,治疗组30例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脑梗死发生率3.3%,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1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能有效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对静压型脊髓损伤术中监护的实验研究△沈宁江王书成卢传新术中监护脊髓功能预防医源性脊髓损伤,是当前脊柱外科的研究课题之一。1978年Engler〔1〕报道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护作用,90年代以来国外应用逐...  相似文献   

17.
设想脊髓损伤(SCI)平面以下自发性感觉异常性疼痛综合症(DPS)是由于SCI后躯体感觉系统的失神经传入所致的躯体感觉皮层重组所引起。故对16例有DPS的SCI病人,15例无疼痛的SCI病人和16例健康人的前臂、颈部和脊柱皮肤区做了两点分辨阈(2PDT)的检查。结果显示:疼痛组比非疼痛组及对照组有较低的2PDT,尤其是在脊柱和颈部。SCI疼痛组的脊柱皮肤区在DPS疼痛强度和2PDT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即疼痛强度越高,2PDT就越低。研究结果支持DPS起源于SCI后大脑躯体感觉皮层重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不同时间段对侧运动皮层的可塑性变化。方法 将30只SD雄性大鼠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和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术后1d、7d、1个月、3个月、1年共5个时间组,每组5只。采用皮层内微电极电刺激技术,定量评价大鼠左前肢代表区内的可塑性变化。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组在原前肢代表区内可诱发出不同的运动类型,包括左侧胡须、下颌、颈部和左下肢4个部位点的运动,但只有颈部位点自始至终占据着术前前肢代表区。结论 成年大鼠的运动皮层仍具有可塑性,术后对侧运动皮层在术前前肢代表区发生了功能重组,并且这种功能重组是动态变化的。瘫痪肢体以上最临近部位的肌肉控制力其代偿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9.
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近年来用于治疗各型高血压。我们于2006-2007年对26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探讨厄贝沙坦对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入选我院2006-2007年脑梗死患者52例,入选标准:(1)脑梗死首次发病,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联合丹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丹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物(PAI)、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 用丹参(对照组)和葛根素联合丹参(治疗组)分别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各30例,连续2周,观察2组患者的t-PA、PAI、NO和ET的变化。结果 葛根素联合丹参治疗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t-PA、NO水平上升,PAI、ET水平下降。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可通过扩张心脑血管、舒张血管平滑肌、抗血小板聚集等机制,调节NO、ET、t-PA、PAI代谢失衡状况,提示葛根素具有良好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