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613-1615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感染采用一期或二期翻修治疗的选择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1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中,采用一期翻修4例(4髋);二期翻修术治疗11例(11髋)。一期翻修组,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含万古霉素骨水泥型假体。二期翻修组,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含有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3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1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中,采用一期翻修4例(4髋);二期翻修术治疗11例(11髋)。一期翻修组,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含万古霉素骨水泥型假体。二期翻修组,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含有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36个月后二期手术,再次清创,取出骨水泥占位器后,置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后随访246个月后二期手术,再次清创,取出骨水泥占位器后,置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后随访2456个月,平均31个月。[结果]15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Harris评分术前一期翻修组为40.5分,翻修后为88.2分(8556个月,平均31个月。[结果]15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Harris评分术前一期翻修组为40.5分,翻修后为88.2分(8595分);二期翻修组术前为46.3分(2295分);二期翻修组术前为46.3分(2255分),二期翻修后为87.1分(8055分),二期翻修后为87.1分(8094分)。[结论]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髋部骨质和软组织情况等综合因素,一期翻修术对于感染程度轻,无窦道形成的患者,临床效果满意。二期翻修则适用于感染程度严重,有窦道形成,关节腔内大量脓液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活动性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感染的控制与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六院关节外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行活动性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患者,排除浅表感染和深部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一期翻修患者及化脓性关节炎患者,记录并统计患者微生物学培养结果,感染的转归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行二期翻修或仅行活动性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共32例,平均随访时间(39±24)月。其中,2例患者感染复发,感染治愈率93.8%,无感染5年累积生存率91.8%;除感染外并发症,观察到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间隔器脱位,再翻修后假体脱位患者1例,骨水泥间隔器断裂患者1例。结论采用活动性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应用定制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手术疗效。方法16例取出人工髋关节假体彻底清创后,放置形状及大小与髋臼及股骨髓腔大小相匹配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术后定期复查C反应蛋白和血沉,待结果正常后二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果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充填后,患者伤口均愈合,1~2周后可扶双拐不负重活动,术后无一例发生骨水泥临时假体断裂及脱位,双下肢长度基本对称,二期翻修时抗生素骨水泥假体均可顺利取出。术后人工关节无一例感染复发、松动及下沉,Harris评分平均81分。结论定制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对感染的人工髋关节进行二期翻修,方法可靠,术后复发率低,能有效地克服髋周软组织挛缩,最大限度地保留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髋型与半髋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髋关节感染二期翻修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骨三科2011年10月至2016年3月,共收治的16例18髋关节感染病例,按时间先后分成A、B两组进行治疗。A组7例7髋,术中制作半髋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B组9例11髋,术中制作全髋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全部病例均进行髋关节感染的一期病灶彻底清理,假体或异物取出、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旷置,感染控制后二期再植入翻修假体,比较两组占位器在一期旷置术前术后二周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旷置术后卧床时间、二次翻修术前并发症发生率、二次翻修术前、术后的感染控制率等指标。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随访时间5~53个月。A组7例半髋型占位器一期旷置术后,脱位和继发骨缺损发生率42.8%;并发症发生率71.4%;感染控制率85.7%;术后2周髋关节Harris评分由一期手术前39分提高至50分。B组9例11髋全髋型占位器,并发症发生率18.2%,感染控制率100%;一期术后2周髋关节Harris评分由一期术前40分提高至75分。两类占位器在二期翻修术前并发症发生率(P=0.0390.05)、卧床时间(t=2.15,P0.05)、术后2周Harris评分(t=1.84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灶彻底清创的基础上,两种类型的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均有理想的感染控制率,全髋型较半髋型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减轻二次翻修手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二期翻修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手术在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性、第二期翻修时假体的选择及异体骨植骨的可行性。[方法]运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了24例(25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9例采用灌注冲洗型占位器,16例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第二期重建时,16例采用生物固定髋臼,其中7例结合使用异体颗粒植骨;9例采用打压植骨技术。1例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8例采用远端固定非骨水泥假体,其中4例结合使用异体支撑植骨;16例采用打压植骨技术。应用X线片及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3个月(3~57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7.9分,提高到最后随访时的平均86.7分,患者满意率为92%。在最后随访时没有感染复发的病例。[结论]二期翻修手术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临时占位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有控制感染效果好、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及术后不用灌注的优点。在第二期翻修重建时可以使用非骨水泥假体,并且可以同时进行异体骨植骨。  相似文献   

6.
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假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i W  Kou BL  Ju RS  Lü HS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4):246-248
目的探讨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假体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4年10月,14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行二期手术。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3分。一期手术中将取出的假体彻底清洗,骨水泥垫临时旷置,关节内引流管引流,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3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1个月。二期手术于6个月后进行,植入带抗生素骨水泥型假体。结果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6个月,平均18个月。14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复发。术后Harris评分平均70分。结论彻底清创、足够间隔期以及二期手术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假体是有效控制感染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二期翻修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抗生素使用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过程中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进行二期翻修治疗了1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和1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其中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与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在一期清创术后及二期翻修术后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6周,再口服抗生素2个月;另外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与4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一期清创置入假体后及二期翻修术后只静脉使用抗生素3周,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随访,检测血沉及CRP,应用X线片与Harris评分与H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0.2个月(15~24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与HSS评分无明显差异,长期使用抗生素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3.3%,短期使用抗生素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0%。在最后随访两组均没有感染复发的病例。[结论]在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的条件下,在二期翻修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短期使用抗生素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占位器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2008年5月共11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取出假体并清创后,用混有抗生素粉剂的骨水泥自制成临时假体(抗生素占位器)治疗感染。备行二期翻修术。[结果]所有病例伤口均在2周后愈合,感染无复发。3~6个月后均顺利进行了二期翻修术。[结论]应用抗生素占位器在关节置换术后治疗感染,疗效明显,方法简单可靠,复发率低,能有效防止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及挛缩,为二期翻修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针刀术后并发严重髋关节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6-06诊治的9例小针刀术后并发严重髋关节感染,3例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进行前侧入路灌注冲洗引流;6例慢性化脓性髋关节炎一期手术彻底清创,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待感染控制后二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9例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复发。全髋关节置换者术后1年复查X线片显示假体周围骨长入明显,无假体松动。术后2年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9.8±4.4)分。结论基层医院应加强小针刀手术规范化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对于小针刀术后并发严重髋关节感染,不能一味地采用非手术治疗而单独使用抗生素,应及时彻底地清除脓液及炎性肉芽组织,消灭死腔,并在局部提供高浓度抗生素以有效地控制感染,为保髋或者二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的疗效.方法 对14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行二期翻修手术,所有患者一期手术取出假体并彻底清创,使用去甲万古霉素1 g与骨水泥20 g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间置器,平均间隔(3.6±1.2)个月后二期置换.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行Harris评分.结果 一期处理后所有伤口均愈合,14例均获随访,时间7~29(16±5.9)个月.术后无感染复发,随访期间无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72~91(81±6.8)分,较术前22~51(39±8.1)分平均提高(42±1.7)分.优2例,良10例,可2例,无差病例.结论 彻底清创,采用抗生素骨水泥间置器为局部提供高浓度抗生素的二期翻修术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一种通过用原股骨头假体制备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的方法,总结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前,对感染的治疗和关节功能保留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因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在本中心接受分期翻修治疗的患者中,有11例11髋在一期感染病灶清除后,植入用原股骨头假体制备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占位器,待感染治愈后接受了二期翻修。观察使用这种占位器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效性以及并发症,观察患者一期和二期翻修术后的功能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末次随访距二期翻修平均(12.6±2.5)个月。病灶清除术后患髋均能伸直0°,屈髋平均(89.1±6.3)°,外展平均(31.8±5.1)°。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0.5±9.9)分升至(79.3±4.5)分,二期翻修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达(91.7±2.6)分。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无感染复发征象。1例患者一期翻修术后3周时出现髋关节占位器脱位,经两次手法复位均失败。1例患者发生占位器柄断裂。结论保留原股骨头假体制备的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一期翻修术中,表现出操作简单、感染控制满意、保留关节功能好的特点,需要注意占位器柄断裂、占位器脱位且难以复位的风险,通过改进方法后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些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3):1239-1241
[目的]探讨利用3D打印技术在制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临时间隔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治疗的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6例。手术分二期进行,一期手术取出假体并彻底清创,放置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临时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术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静脉及口服抗生素治疗,一期手术后4~12个月待感染控制后进行二期翻修术,术后对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关节感染复发。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术中彻底清创是控制感染的前提,合适的临时间隔器是获得后期功能的关键所在,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临时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具有符合个体化、手术时间短、便于二期翻修、术后关节功能好、费用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用自制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临时替代假体治疗后二期再翻修的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7年4月间,采用二期再翻修的处理方法治疗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患者。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47~73岁,平均65岁。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并置入自制可以活动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术后即可早期活动并可以完全负重。术后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6周,感染治愈后再置入翻修假体。结果本组6例Ⅱ期再置换患者中,经二期翻修后随访2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平均95°,(SS平均评分为73.5分,无出现感染复发。在使用抗生素骨水泥临时替代期间,2例患者不需要任何帮助行走,另外4例需要手仗帮助行走。但关节活动度均满意,平均为80°。结论采用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临时替代假体可以成功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在间歇期能够保留关节活动度,为二期再置换假体提供方便彻底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目前二期翻修手术对于髋关节PJI仍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抗生素骨水泥关节型占位器的植入是二期翻修间隔期控制感染复发的关键,但既往研究中患者于间隔期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骨水泥型假体是较为新颖的二期翻修占位器设计,以PROSTALAC系统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2年4月-2006年11月,收治1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47~72岁,平均59.8岁。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0例。置换术后1~67个月发生感染。感染根据Segawa分型标准:2型1例,3型2例,4型9例。Harris评分为(36.7±6.1)分。9例C反应蛋白增高,10例红细胞沉降率增高。细菌培养提示阳性8例,阴性4例。一期清创术取出假体、彻底清创,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自制占位器或感染治疗型临时假体占位,术后抗感染治疗;3~10个月后行二期翻修术。结果 1例一期清创术后感染未控制,再次清创并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自制占位器治疗后,感染控制。其余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年,平均5.4年。随访期间患者无感染复发及关节脱位。末次随访时,2例髋关节活动时有隐痛,3例有轻度跛行;Harris评分为(81.6±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96,P=0.000);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及明显下沉,植骨处愈合。结论 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控制率高,可获较好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10例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平均68岁(55~85岁)。本院感染5例,外院感染5例。10例患者均有患髋疼痛症状,4例有窦道,6例血沉增快,9例C-反应蛋白增高。术前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3例阳性,1例阴性。无窦道者术前行关节穿刺,细菌培养,3例阳性,3例阴性。4例细菌培养阴性者,术中取标本培养仍为阴性。所有患者X线片有骨溶解、假体松动及反应骨形成等表现。治疗包括:保留假体清创2例;一期翻修4例,其中普通骨水泥固定2例,抗生素骨水泥固定2例;二期翻修4例,取出假体,彻底清创,放置抗生素骨水泥团制备的临时假体间隔器,感染控制后,安放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的假体。结果2例保留假体清创者,术后感染复发,后改为取出假体旷置,二期翻修,术后未见感染复发。4例一期翻修者,其中2例抗生素骨水泥固定,术后未见感染复发,2例普通骨水泥固定,术后感染复发,后改为取出假体旷置,二期翻修,术后感染未见复发。4例二期翻修者,抗生素骨水泥固定,术后未见感染复发。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均未见感染复发。结论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均很困难,目前尚无特异性检查方法,需要对患者所有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二期翻修较为理想。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可以提高控制感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和翻修假体的选择.[方法]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15例(15髋),按二期置入假体的类型分为:A组骨水泥型9例,B组非骨水泥型6例.术后随访9~ 46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15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假体松动和人工关节脱位,治疗前Harris评分A组为38.8分(22 ~ 48分),B组为40.5分(25 ~55分),二期翻修后Harris评分A组为86.9分(68 ~90),B组平均为90.2分(79 ~94分).[结论]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髋部骨质和软组织情况等综合因素,选择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翻修假体,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二期翻修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中期的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本组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22例(22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手术植入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以感染复发率、疼痛评分(VA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平均随访周期为(6.6±1.8)年(5~8年),22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假体松动和脱位等。治疗前VAS评分平均为7.2分(5—9.1分),一期手术后VAS评分平均为3.8分(1.2~5.3分),最后一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为1.2分(0—3.2分)。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6.4分(20~49分),一期手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56.3分(40~66分),最后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4.2分(72—93分)。结论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二期翻修术中期随访控制感染效果显著,为全髋置换术后感染提供了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使用自制压模器制成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应用的经验与教训,评价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效果和作用.方法 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二期翻修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中,127例患者在一期彻底清除后,植入了使用自制压模器术中制成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待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其中106例患者107髋获得随访.观察使用这种占位器控制感染的有效率,制作、植入及取出的方便程度和出现的并发症,特殊情况的使用,观察患者的功能和满意程度.结果 10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4.3个月(3~55个月),一次感染控制率为96.3%,经过二期翻修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率为94.4%.占位器柄断裂4.7%,脱位率为2.8%,二期翻修时占位器取出困难者14.0%.患者满意率为93.5%.结论 使用自制压模器制成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二期翻修治疗中,具有制作简单、重复性好、感染控制率高、保留关节功能好、患者满意率高等优点,通过改进方法后可以减少断裂及取出困难问题,结合使用金属内固定或异体骨不会影响感染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抗生素给药方式的关节型占位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中的效果,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手术中占位器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自2002年3月~2007年5月,按门诊就诊顺序共收治明确诊断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人36例(40髋),分别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与灌注冲洗型占位器行二期翻修治疗,其中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26例(29髋),灌注冲洗型占位器10例(11髋).记录两种占位器植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下地第1天及二期翻修术前1天髋关节功能、占位器植入次数、重建手术后最近一次随访的感染控制情况等指标.其中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及ROM(range of motion)测量,术前、术后常规摄x片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1例因死亡而随访至翻修术后34个月.通过对比发现,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较灌注冲洗型占位器平均植入操作时间短(2.52±0.79 h/(3.29±0.33)h,P<0.01),术中出血量少(1208.57±275.64 ml/2131.82±596.84 ml,P<0.01),术后卧床时间短(6.14±1.98 d/45.18±6.11 d,P=0.00),住院时间短(26.00±3.27 d/53.63±3.35 d,P=0.00),占位器植入后感染控制率高(100%/81.82%,P<0.01);而下地第1天两组平均Harris评分相似(56.85±9.61/56.41±6.31),屈伸ROM结果类似(75.31°±6.34°/76.09°±5.49°),翻修术前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组平均Harris评分更高(86.78±7.49/80.35±6.37,P<0.05),屈伸ROM差别也不显著(95.16°±4.47°/97.35°±6.22°).结论 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抗生素骨水泥型占位器较灌注冲洗型占位器具有植入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下地后功能更好及无需长期灌注冲洗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