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在岩石薄片观察与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中砂岩储层特征与孔隙演化史.结果表明:储层成分主要为岩屑砂岩,成岩压实减孔量为25%~38%,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时间晚于硅质胶结物的;有利储层发育受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影响,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远大于胶结作用的;砂岩粒度越粗,抗压实效果越好,溶蚀强度也越强,裂缝越发育,溶蚀强度越强;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粒度较粗的辫状河道相或裂缝较发育的强溶蚀层段.有利储层研究为气藏预测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砂岩储层埋深一般大于5000m,压实作用强烈,微裂缝比较发育。大量研究表明,微裂缝的发育主要与埋深和砂岩的原始组构有关,微裂缝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储层基质的渗透性。系统统计了砂岩储层微裂缝的面密度,对影响其发育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起微裂缝发育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以用来对工区微裂缝的发育程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裂缝评价在储层评价及开发过程中极其重要。认识裂缝形成的岩性岩相基础,了解有利裂缝发育的沉积微相,从裂缝分布的长度、宽度、密度、面缝率等特征结合试井产能分析,认识裂缝的基本特征、发育层段以及裂缝与产能关系,评价最优化高效产能的裂缝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三叠系不同组段顶面构造图分析和主干地震剖面解释,认为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具有走向分带、垂向分层变形特征。该构造带走向上可划分为孝泉、新场、合兴场、丰谷等4排北东东向雁列式滑脱褶皱带,与合兴场—石泉场近南北向背斜构造带近直交;垂向上以雷口坡组内膏盐层为界分上、下两个构造层,上部构造层发育滑脱断层及其相关的褶皱构造,下部构造层产状平缓,断层、褶皱构造不发育。多组平面、剖面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孝泉—丰谷北东东向滑脱褶皱带可能是在龙门山褶皱隆升产生的北西向挤压应力和秦巴山系褶皱隆升产生的近南北向挤压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合兴场—石泉场近南北向构造带可能是在北西方向的应力单独挤压作用下形成的;雷口坡组内膏盐层在空间上不均衡分布是产生走向分带、垂向分层变形的主控物质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综合采用岩芯及薄片观察、岩芯CT扫描及成像测井解释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5气藏的构造裂缝进行了定量表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裂缝的成因与有效性,并基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对构造裂缝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克深5气藏的构造裂缝以高角度和直立裂缝为主,岩芯裂缝开度为0~0.4 mm,多被方解石充填,微观裂缝包括矿物颗粒的穿粒缝和破裂纹,开度为20~30 μm;单井纵向上具有构造裂缝密集发育段和不发育段相间分布的特征;克深5气藏主要发育白垩纪、古近纪和新近纪—第四纪3期构造裂缝,其中第3期构造裂缝是克深5区块工业规模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古构造应力场决定了构造裂缝的组系特征和数量,沿边界断层的左旋剪切应力造成了构造应力方位和构造裂缝走向由背斜西南部的近EW向过渡为东北部的近SN向;现今构造应力场不产生新的构造裂缝,但会降低先存裂缝的有效性;背斜高部位的构造裂缝线密度较低,但开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等较高,单井平均天然气产能相应也较高,纵向上随深度增加,构造裂缝线密度增大而有效开度减小;不整合面对构造裂缝有效性的控制作用主要局限在距不整合面约为70 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博孜—大北地区是库车坳陷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之一,含气层系下白垩统为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在7 000 m以深仍发育有效储层且获得高产工业气流,明确这类储层的特征及成因机制,对优质储层分布预测、开发井位部署以及天然气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结果,对博孜—大北地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电镜扫描等方法,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等方面详细研究了辉绿岩油藏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指出储集岩为辉绿岩和以硅灰石为主成分的角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硅灰石角岩的微孔隙、辉绿岩的溶蚀孔洞-裂缝,研究结果较好地指导了罗151井区的火成岩油藏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储层特征及其沉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钻遇石炭二叠系的100余口探井录井、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岩心样品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岩石学分析和连通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测试,研究了石炭二叠系储层的地层赋存和岩性等发育特征,查明了主力储层的保存与展布,揭示了石炭二叠系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变化,探讨了沉积相对砂岩储层展布及物性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石炭二叠系储集层主要是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砂(砾)岩;主要分布于惠民凹陷、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的孤北地区,上石盒子组砂体分布范围不及下石盒子组砂体,但储层厚度要大;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存在7种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砂岩储层孔隙度均值为10.0%,渗透率均值为0.02×10^-3~47.5×10^-3μm^2,属低孔低渗型;砂岩储层展布因残留地层分布制约与沉积相关系不密切,但砂岩储层物性随沉积相不同出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运聚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中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中心部位,是渤海湾盆地地质结构、构造演化和盆地充填都比较独特的地区。本文从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入手,详细探讨了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的独特特征及其对本地区油气运聚的影响,认为坳陷内主要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促进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并且对油气的保存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断裂带是渤中坳陷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1.
黄骅拗陷构造运动程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骅拗陷是勃中三叉裂谷系中的一支裂谷,具有地幔隆起,高热流和火山活动频繁等特征.拗陷中发育着四套构造地层组合,对应着三个构造层次。裂谷盆地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同方向的构造运动程式:(1)前裂谷阶段经受印支运动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燕山早期运动北西—南东向的挤压作用及燕山晚期运动北西西—南东东向的挤压作用等;(2)裂谷阶段经受两期裂陷作用,为北西—南东向和近南北向的引张作用;(3)压裂谷阶段裂谷萎缩引起的垂向下陷运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精细油源对比、气源对比,明确了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方里集构造带的油气来源;基于流体包裹体的光性特征和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确立了油气成藏时间及期次,恢复了油气成藏过程。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沙三段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相近,具有自生自储特征,沙二段和沙三段天然气以煤成气为主,为断层输导成藏。沙三段油包裹体荧光下呈蓝色,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30 ℃~140 ℃,原油成藏期为明化镇组晚期—平原组中期(距今1~3 Ma)。根据山西组—本溪组煤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史,煤成气的成藏期为东营组时期,早于原油的成藏时间。油气成藏过程恢复表明:在东营组中期至东营组剥蚀期间,煤成气通过断层输导,形成沙二段气藏和沙三段早期气藏;在明化镇组晚期—平原组中期,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就近充注于沙三段气藏中,形成了沙三段油气藏。方里集构造带具有“双源两期”的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利用50余口井的储层实验资料,对苏北盆地主力勘探地区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类型和有利储层评价。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发育三角洲、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砂体,这些砂体由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并且砂岩储层发育次生孔隙,原生孔隙较少;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第一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300~2500m,系大量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颗粒遭受强烈溶蚀而成,孔隙度为12%~25%,第二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600~3200m;高邮凹陷泰州组储层孔隙演化与海安凹陷有一定差异,其只存在1个次生孔隙发育段(2400~2900m),孔隙发育程度与海安凹陷的第一个次生孔隙带相似;泰州组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产生的有机酸、酚以及碳酸有关;大部分次生孔隙是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海安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储层埋藏浅、物性好,均以Ⅰ和Ⅱ类储层为主,是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4.
四川某气田蓬莱镇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气田处于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储层岩性主要为褐灰色、灰色、灰绿色细粒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粘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蒙脱石混层和伊利石;储层具中-低孔隙度、渗透率的特点,属常规一近致密储层;气藏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粒间(内)溶孔及少量晶间微孔,其中对储层储集性贡献最大的为粒间溶孔与粒间孔.影响蓬莱镇组气藏储层孔隙结构及储集性的因素有岩相、岩性条件及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常规物性、岩石及铸体薄片、重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储层特征及油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该储集层砂岩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次之,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区内油藏类型可分为构造-岩性油藏和岩性-地层油藏,东西向展布的鼻隆构造与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洼地泥岩遮挡是主要的油藏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红旗凹陷南屯组沉积特征及优势储集相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了地震、岩芯、录井、测井等方面的资料,在区域构造背景下详细地分析了红旗凹陷在南屯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平面展布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有扇三角洲、湖底扇及湖泊三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在西侧的红西陡坡带内,东侧缓坡带内发育范围较小,前缘砂体向前推进过程中遇断裂坡折带发生滑塌,在HS6等井区处形成湖底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西侧陡坡带和东侧缓坡带间的洼槽区内。对不同微相类型岩芯样品的物性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湖底扇中扇辫状沟道微相物性特征好,是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次之,为较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7.
江汉盆地沔阳凹陷断裂特征与次级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沔阳凹陷断裂系统均为正断层,走向以NE向为主,可分为五级。根据突出主要目的层新沟嘴组下段的今构造面貌,主要考虑北东向的断裂有利于主要目的层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将沔阳凹陷划分为8个次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8.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部建新-拖市地区新沟嘴组下段Ⅰ、Ⅱ、Ⅲ油组均发育有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岩性圈闭,近年来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该区陆续发现一批轻质油藏。在对建新-拖市地区地层层序和生储盖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质、气测、测井、试油等多项井筒技术资料全面总结了该地区储层的特性,并探索了使用定量手段评价油层产能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潜江凹陷潜江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声波时差法和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地震剖面法相结合,对潜江凹陷潜江组的地层剥蚀厚度进行恢复.研究发现潜江凹陷剥蚀强度大致可以分为3个区:东北部的强剥蚀区、中部的稳定剥蚀区和西南部的斜坡剥蚀区.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独山子油田沙湾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首次分析了研究区沙湾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区储层主要为辫状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及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通过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类型分析,认为影响储层的主要因素是不同沉积环境的不同岩性、碳酸盐含量以及成岩作用,其中沉积环境起主导作用,控制着储集砂体的发育与分布,而后两者在局部地区对储集砂体物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