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实验设计了二价汞与氨水反应生成的沉淀过量氨水中的溶解性,提出了NH3-NH4NO3溶液中二价汞与氨生成可溶性配合物使沉淀溶解,而Cl^-的存在不利于沉淀的溶解。  相似文献   

2.
流动注射(FI)在线沉淀ICP—AES法测定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酸性介质中碘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加入乙醇降低沉淀的溶解度,加入氨水,CO3^2-,SO3^2-、C2O4^2-等离子不干扰测定,建立流动注射在线沉淀ICP-AES法测定碘的新方法。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NH4HCO3对氧化铝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NaAlO2溶液和CO2在低温下成胶,生成的沉淀为无定形氢氧化铝,拟薄水铝石或三水氧化铝;加入一定量的NH4HCO3,控制一定的时间,温度和压力,氢氧化铝与NH4HCO3作用生成片钠铝石NH4Al(OH)2CO3,经高温焙烧后可制香孔容为0.6-1.5ml/g的大孔容氧化铝。  相似文献   

4.
程瑶琴  熊言林  信欣 《化学教育》2019,40(23):75-76
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新制的氨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只能看到暗棕色的氧化银沉淀生成与溶解的实验现象;氨水与空气接触时间较长时,部分氨水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铵,这样的氨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便有白色的碳酸银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5.
以NaOH,Na2CO3混合或以NH4OH,(NH4)2CO3混合液为沉淀制备了Mg/Al=3-6.7的Mg-Al为滑石。将水滑石在500-600℃下焙烧制得了具有与Mgo相同的晶体结构的Mg(Al)L复合氧化物,它们的比表面积大于或接近γ-Al2O3,而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ICP—AES间接法连续测定混合物中的氯和碘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了在Cl和I^-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Ag^+使Cl^-和I^-分别以AgCl和AgI沉淀后,用ICP-AES测定剩余的Ag^+,然后用NH3.H2O溶解AgCl沉淀,测定溶解液中的Ag^+,间接得到Cl^-的含量,以差减法求得I^-量,实现Cl^-和I^_的间接法连续测定。本文探讨了有关的化学条件和光谱测定条件,对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考察-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方法的精密度,检出限和试样中加入  相似文献   

7.
流动注射(FI)在线沉淀ICP-AES法测定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在酸性介质中碘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加入乙醇降低沉淀的溶解度,加入氨水,CO2-3 、SO2-3 、C2O2-4 等离子不干扰测定,建立了流动注射在线沉淀ICP-AES法测定碘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50 μg/m L,进样速率40 次/h,加标回收率为98.7% ~100.1% ,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甲烷无氧脱氢芳构化催化剂Mo/HZSM-5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催化剂Mo/HZSM-5在甲烷地氧脱氢芳构化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活性,用XRD,BET经表面,NH3-TPD及TPR等手段,对不抽提前后催化剂上的活性o的种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Mo物种高度分散于筛表面,随着Mo担载量的提高,BET比表面积有所下降;但氨水抽提后,比表面积有很大程度的恢复,NH3-TPD结果表明,Mo物种优先占据分子筛中的强酸位。TPR结果显示出有MoO3晶相存在的催化剂较易被  相似文献   

9.
罂粟碱的吸附伏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泳淮  张光润 《分析化学》1995,23(10):1137-1142
在NH3-NH4Cl底液中,罂粟碱在汞电极上有一一线性扫描还原峰,峰电位Epc=-1.44(vs.sat.Ag/AgCl)。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当PAP浓度较小时,扫速较快,搅拌富集时间较长时,电极反应完全为吸附态的PAP的还原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Cl ̄-和I ̄-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Ag ̄+使Cl ̄-和I ̄-分别以AgCl和AgI沉淀后,用ICP-AES测定剩余的Ag ̄+,然后用NH_3·H_2O溶解AgCl沉淀,测定溶解液中的Ag ̄+,间接得到Cl ̄-的含量,以差减法求得I ̄-量,实现Cl ̄-和I ̄-的间接法连续测定。本文探讨了有关的化学条件和光谱测定条件,对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考察──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方法的精密度、检出限和试样中加入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7.1%~101.2%(Cl ̄-),98.1%~100.4%(I ̄-)。  相似文献   

11.
设计并完成了由5步构成的银元素的循环实验,从银粉出发,经过银在硝酸中溶解,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银溶解于氨水,银氨络离子与乙炔反应生成乙炔银,水合肼将乙炔银还原为单质银等化学反应,完成了银的循环实验。  相似文献   

12.
托美汀的吸附伏安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学才  李耀华 《分析化学》1998,26(4):439-442
在0.2mol/L NH3-NH4Cl底液中,托美汀在悬汞电极上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峰电位为Epc=-1.48V,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峰电流ipc与TOL浓度在4.0×10^-9-7.0×10^-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10mol/l,用该法测定了片剂TOL的含量,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程序升温控制的MoO3与NH3的Topotactic反应,合成出钝化后比表面达140m2/g的γ-Mo2N。研究发现NH3空速、升温速率、前身态MoO3粒度等对高比表面γ-Mo2N的形成影响很大。γ-Mo2N的比表面与孔径分布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XRD测试结果表明高比表面γ-Mo2N与低比表面γ-Mo2N的衍射峰强度有很大差异。同时文中对MoO3的氮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oO3在773K时已生成高比表面的γ-Mo2N,比文献报道的合成温度低200K左右.  相似文献   

14.
在NH3-NH4Cl 底液中,尼莫地平在汞电极上有一灵敏的导数还原峰,峰电位为- 0.73V (vs.SCE)。峰电流与尼莫地平的浓度在2.0×10- 7~7.0×10- 5m 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r= 0.9998)。检出限为1.0×10- 8m ol/L。该法应用于片剂中尼莫地平含量的测定,对尼莫地平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分光光度测定汞的一种新方法。在PH9.5的NH3·NH4Cl介质和TritonX-100存在下,4,4‘-二偶氮苯竽氮氨基偶氮苯(BBDAB)与汞(Ⅱ)迅速形成橙红色配合物,并且至少稳定48h。在实验条件下,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5nm,摩尔吸光系数ε=1.8×10^5L·mol^-1·cm^-1,Hg(Ⅱ)在0 ̄12mg/25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体系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有镉(Ⅱ)  相似文献   

16.
铜(Ⅰ)—苯骈三氮唑络合吸附波的极谱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敦虎  冯国臣 《分析化学》1994,22(6):626-629
本文在0.6mol/L NH3-NH4Cl缓冲溶液(pH=9.8)中,Cu(Ⅱ)在滴汞电极上还原生成Cu(Ⅰ),可与苯骈三氮唑(BTA)络合,产生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Ep=-0.73V(us,SCE)。苯骈三氮唑的浓度在0.40-10.0mg/L范围内与极谱波峰高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40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4%-3.2%;回收率为97.5%-101.5%。  相似文献   

17.
噻利洛尔的吸附伏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泳淮  李永明  陈小乐 《分析化学》1999,27(10):1136-1140
在NH3-NH4Cl底液中,噻利洛尔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电位Epc=-1.31V(vs,Ag/AgCl),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当CEL浓度较小时,扫描较快,搅拌富集时间较长时,电极反应完全为吸附态的CEL的还原所控制,吸附粒子为CEL中性分子,测得CEL在汞电极上的饱和肿附量为1.03×10^-10mol/L,每个CEL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1.57nm^3,CEL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L  相似文献   

18.
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与铊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了在NH3-NH4CL介质和TritonX-100存在下,题示试剂与Tl(Ⅲ)的显色反应。试剂与Tl(Ⅲ)生成的红色配合物最大的吸收波长位于522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3×10^5L·mol^-1·cm^-1,Tl(Ⅲ)在0 ̄35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方法应用于合成水样中铊的直接测定,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和2.8%。  相似文献   

19.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中的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静仪  柯毅龙 《分析化学》1994,22(6):573-576
本文提出的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中测定汞的方法是将样品溶解在苯中,以Na2S2O3溶液反洗出汞,利用反洗液中Na2S2O3作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汞,方法简便,快速,特征量为80pg/0.0044A。本法分析样品与冷原子荧光法的结果一致,相对标准偏差≤8%,回收率92%-102%。  相似文献   

20.
研究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H2(CH2)2NH(CH2)3Si(OEt)3]与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CH3)2Si(OEt)2]共水解,制备含-(CH2)3NH(CH2)2NH2功能基的聚硅氧烷配位体。用IR、1HNMR和元素分析法对共聚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SEM考察了共聚产物与Cu2+等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结果发现,两种单体进行了共水解反应,而且随着NH2(CH2)2NH(CH2)3Si(OEt)3比例增加,水解程度提高。共聚产物可以与Cu2+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但不能与Zn2+离子或Al3+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或螯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