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睿  ;刘孝桥 《铁道医学》2014,(10):1134-1137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PHC组,n=45例)、肝硬化组(LC组,n=35例)和病毒性肝炎组(VH组,n=36例)患者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的表达水平,选择同期4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的表达水平,并比较GP73、AFP-L3、AFP单一检测和GP73联合AFP-L3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结果:PHC组肝组织和血清GP73、AFP-L3和AF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C组和VH组(P〈0.05);PHC组AFP-L3和GP73单项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8.9%、77.8%)均明显高于AFP检测阳性率(62.2%)(P〈0.05),两指标联合血清检测可提高阳性率(86.7%)(P〈0.05)。结论:GP73和AFP-L3联合血清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旭东  王倩倩  陈巧巧 《浙江医学》2018,40(16):1827-1829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检测对AFP低水平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3例AFP<200ng/ml的PHC患者(PHC组)、81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组)及1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GP73、AFP、AFU水平测定。比较单独和联合使用GP73、AFP、AFU3项指标对AFP低水平的PHC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血清GP73、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为PHC>良性组>对照组;在PHC组和良性组AFU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单独检测GP73、AFP、AFU用于低水平PHC辅助诊断的灵敏度依次为:62.3%、43.4%、22.6%,特异度依次为:72.6%、70.0%、66.8%,3者联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7%、40.8%。GP73联合AFP、AFU测定诊断PHC的灵敏度高于单一指标,特异度有所降低。结论血清GP73、AFP、AFU水平检测均可用于AFP低水平PHC的辅助诊断,GP73诊断效能较好,3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方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对40例PHC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GP73与AFP进行测定。结果 PHC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者(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结论 GP73为诊断PHC较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这3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6月到本院就诊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60例健康者,采取直接化学发光法、化学比色速率法和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等方法来测定血清AFP、AFU和GP73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PHC组中患者血清AFP、AFU、GP7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AFU、GP7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达93.7%,明显高于AFU的74.9%、GP73的73.2%、AFP的6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提高阳性的检出率,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患者病情变化的判别以及治疗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5-9月初次就诊于我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为肝癌组,肝硬化患者65例为肝硬化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54例为肝炎组,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定量法测定受检者血清GP73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AFU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AFP水平.计算GP73、AFU、AFP单项检测与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结果 4组受检者血清GP73、AFU、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GP73、AFU、AFP单项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为0.804[95%CI(0.746,0.862)]、0.798[95%CI(0.739,0.858)]和0.797[95%CI(0.731,0.862)],GP73、AFU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与AF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P73单项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82.5%)、特异度(63.3%)与AFP(66.3%、88.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灵敏度=4.65,χ2特异度=28.91,P<0.05);AFU单项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73.8%)与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P>0.05),特异度(77.5%)与A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P<0.05).联合检测中,GP73+AFU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为92.5%,GP73+AFU+AFP的敏感度为96.3%.结论 GP73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敏感度,而AFP具有较好的特异度;GP73、AFU、AFP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2年7月武汉钢铁(集团)第二职工医院PHC患者76例(PHC组)、肝硬化患者53例(肝硬化组)和正常人群50例(对照组),采用酶偶联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GP73、AFP检测,分析两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PHC中的价值。结果①PHC组患者血清GP73[(208.3±53.6)μg/L]AFP[(871.2±497.6)μg/g/L]明显高于肝硬化组[(74.8±26.4)、(91.7±68.5)μg/L]±11对照组[(31.6±7.7)、(12.7±7.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HC组患者血清GP73和AFP阳性检出率[81.6%(62/76)、63.2%(48/76)1分别高于肝硬化组[15.1%(8/53)、17.0%(9/53)]和对照组[0.0%(0/50)、0.0%(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检测对PHC诊断灵敏度[96.1%(73/76)]高于GP73和AFP单项检测[81.6%(62/76)、63.2%(4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检测的特异性与单项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C患者血清中GP73和AFP水平较高.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对PHC早期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GP73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YBR Green qPCR法对103例原发性肝癌(PHC)、13例肝硬化、49例肝炎和5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分析8份正常肝组织和8份肝癌组织的GP7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对7例病理确诊为PHC的肝组织和1例正常肝组织、1例肝硬化肝组织中GP73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水平和利用电化学发光法血清中AFP水平。结果外周血有核细胞GP73 mRNA含量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13,P=0.055)。肝癌组织GP73mRNA表达量(12.64)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1.00)。GP7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肝组织中GP73少量在肝实质细胞胆小管处表达。肝硬化组织中GP73在肝细胞胞浆中弱阳性表达,但在肝细胞胞浆的两侧靠近胆小管位置呈颗粒状浓集;胆管柱状上皮也呈强阳性着色。PHC患者肝组织GP73在肿瘤细胞胞浆呈强阳性着色,且在胆管上皮细胞靠近腔缘一侧呈深棕色颗粒状分布。肝癌组中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χ^2=62.541,P=0.000)。通过ROC曲线确定诊断肝癌的GP73临界值为113.2μg/L,和AFP的临界值为13.3μg/L时,GP73和AFP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68.0%和56.3%,特异度分别为94.8%和91.8%。结论 PHC患者血清高表达的GP73可能是在癌变的肝细胞胞浆中合成随后分泌入血。血清GP73在诊断PHC时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AFP,且ROC曲线提示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AF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热休克蛋白90α (HSP90α)在低浓度甲胎蛋白(AFP)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50例血清,其中AFP低浓度PHC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30例,肝炎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4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人群血清GP73和HSP90α含量,比较各组间GP73和HSP90α水平.结果 AFP低浓度PHC患者中,血清GP73和HSP90α含量以及阳性检出率高于肝硬化、肝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有淋巴结转移和门脉侵犯的AFP低浓度PHC患者血清GP73和HSP90α含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门脉侵犯的PH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中血清GP73和HSP90α灵敏度分别为78.0%和84.0%,特异度分别为77.0%和95.0%,准确度分别为77.3%和91.3%.联合检测中GP73或HSP90α任一阳性诊断AFP低浓度PHC的灵敏度最高,达到94.0%.而GP73和HSP90α同时阳性诊断AFP低浓度PHC的特异度最高,达到96.0%.结论 血清GP73和HSP90α单独用于诊断AFP低浓度PH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可用于辅助诊断AFP低浓度PHC.两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提高对AFP低浓度PHC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n protein 73,GP73)、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联合增强CT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纳入肝癌组(n=52)、肝硬化组(n=52)和对照组(n=52)。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增强CT扫描及血清GP73、AFP、GGT水平检测,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GP73、AFP、GGT水平及不同检测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组患者的血清GP73、AFP、GGT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肿瘤最大径≥3cm患者的血清GP73、AFP、GGT水平均显著高于肿瘤最大径<3cm患者(P<0.05);增强CT扫描联合GP73、AFP、GGT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结论 GP73、AFP、GGT联合增强CT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有效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诊断效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变化规律,探讨GP73和甲胎蛋白(Are)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和高危人群普查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0例原发性肝癌、40例肝硬化、40例肝炎患者的血清GP73、AFP水平,并与6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GP73的含量与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ii4.6、157.5、170.9,P〈O.01),各组血清AFP的含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55.7、392.2、393.1,P均〈O.61)。通过ROC曲线确定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界值:GP73为123.2pg/L,AFP为10.6la,g/L。这两个临界值下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GP73、AFP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64.3%和55.7%,特异度分别为92.1%和91.4%,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可达80%,特异度(90%)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GP73蛋白作为一种新的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具有很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血清GP73和AFP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普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敏感、特异、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收平  李海英 《重庆医学》2012,41(27):2880-288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1例PHC患者(PHC组)、3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ELISA法检测GP73水平,并对3组AFP、GP73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PHC组、肝硬化组血清AFP、GP7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HC组AFP和GP73水平较肝硬化组明显增高(P<0.05);GP73检测PH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AFP(P<0.05),而将GP73和AFP联合检测后,其敏感度与单测GP73和AFP比较显著提高(P<0.05)。GP73和AFP联合检测特异度为93.33%。GP73和AFP用于诊断PH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795。结论联合检测AFP和GP73对早期诊断和治疗PHC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单独和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检测180例患者(80例PHC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FP-L3和GP73的浓度,并比较各组水平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o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确定AFP-L3和GP73浓度诊断PHC的最佳临界值,分析评价AFP-L3和GP73单独检测及2种方法联合检测在PHC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 PHC患者、肝硬化患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FP-L3浓度分别为(65.234±21.315) ng/ml、(18.614±20.655) ng/ml、(13.209±14.560) ng/ml,PHC组AFP-L3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及正常组(P<0.001);肝硬化组与正常组的AFP-L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通过血清中AFP-L3水平绘制诊断PHC的ROC曲线,AFP-L3诊断PHC的最佳临界值:≥36.076 ng/ml,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0%、94.00%。PHC组患者、肝硬化组患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GP73浓度分别为(0.431±0.180) IU/ml、(0.228±0.047) IU/ml、(0.213±0.034) IU/ml,PHC组GP7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及正常组(P<0.001);而GP73水平在肝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通过血清GP73水平绘制诊断PHC的ROC曲线,GP73诊断PHC的最佳临界值:≥0.298 IU/ml,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0%和96.00%;联合检测AFP-L3和GP7诊断PHC的敏感性为92.50%,特异性为90.00%。 结论 AFP-L3和GP73是诊断PHC良好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均有较高特异性,但敏感度不理想。AFP-L3与GP73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PHC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P)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原发性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健康人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GP73、AFU及AFP的含量,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GP73及AFU水平均明显高于后3组,原发性肝癌组AFP、GP73及AFU阳性率分别为64.58%、83.33%、75.00%,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HCC阳性率达95.83%,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73、AFU及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HCC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袁明生  唐富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6):4169-4171
目的探讨高尔基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为肝癌组,其他肝病患者40例为肝病组,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比较其差异并评价GP73、AFP及平行试验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血清GP73和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GP73、AFP及平行试验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G)及其95%CI分别为0.964〔95%CI(0.935,0.994)〕、0.973〔95%CI(0.926,1.020)〕和1.000〔95%CI(1.000,1.000)〕。GP73、AFP及平行试验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度高于GP73(χ2=4.103,P<0.05)和平行试验(χ2=6.944,P<0.05)。GP73、AFP及平行试验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漏诊率分别为10%(4/40)、10%(4/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86,P=0.117)。结论 GP73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与AFP相似,且与AFP具有优势互补作用,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降低原发性肝癌的漏诊率,达到早诊早治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铁蛋白(SF)、糖基抗原(CA19-9、CA15-3、CA125)、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亮氨酸氨基转肽酶(LAP)等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5例慢性乙肝、74例乙肝肝硬化、133例HBsAg阳性肝癌患者及4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对GP73及AFP、CEA、SF、CA19-9、CA15-3、CA125、ALP、GGT、LAP等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GP73与AFP、CEA、SF、CA19-9、CA15-3、CA125、ALP、GGT、LAP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均P<0.05),除CA125外,肝癌组的相关系数均比非肝癌组小;但只有GP73与AFP、GGT及LAP的相关性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P73、AFP、CEA、SF、CA19-9、CA15-3、CA125、ALP、GGT、LAP在慢性乙肝组、乙肝肝硬化组、肝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癌组的GP73、AFP、LAP的血清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单项指标中以GP73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92),但与AFP和ALP的差异不大(Z=0.127、1.908,P=0.899、0.056)。通过logistic回归对上述指标构建新的预测模型,联合预测因子(PRE)的AUC显著高于其它单项指标(均P<0.05)。结论 GP73单项检测有较好的诊断作用,GP73联合AFP、CEA、SF、CA19-9、CA15-3、CA125、ALP、GGT、LAP检测可提高对HBsAg阳性肝癌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以及Westem blot和Elisa 2种检测方法的优劣.方法 收集人外周血血清120例,其中肝细胞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健康志愿者各30例.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GP73的表达水平,计算并比较诊断肝细胞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并与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的血清甲胎蛋白(AFP)进行比较.结果 Western blot和Elisa 2种方法检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GP73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GP73诊断肝细胞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estemblot方法相比,Elisa方法检测的GP73诊断HCC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estern blot和Elisa 2种方法均可有效地检测人体外周血清中GP73的表达水平,但Elisa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快速,可作为血清中GP73表达水平检测的首选方法;血清GP73检测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优于AFP,有望成为肝细胞肝癌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健康体检者,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6例乙肝肝硬化及57例原发性肝癌(HBSAg阳性)患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GP73和AFP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HBSAg阳性)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GP73和AFP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和0.729,95%置信区间为0.796~0.913和0.650~0.799.GP73的最佳诊断界限值为145 ng/ml,其预测的灵敏度为70.18%,特异度为93.33%.GP73的AUC大于AFP的AUC,两者AU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GP73对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可能优于AFP,可作为一项较好的诊断HCC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浙东地区血清甲胎蛋白(AFP)阴性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特点,以及与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表达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78例AFP阴性PHC和146例AFP阳性PHC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AFP阴性和AFP阳性PHC患者在性别、年龄、肝门或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而在Child-Pugh分级、乙肝表面抗原(HBs Ag)表达、肿瘤形态、肿瘤个数、肿瘤大小、腹水、肝硬化、癌栓及TNM分级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AFP阴性患者血清GP73浓度和GP73阳性率均低于AFP阳性者(均<0.05),但有52.56%(41/78)的AFP阴性PHC患者血清GP73阳性。结论 AFP阴性肝癌较AFP阳性者有较好的肝脏背景和较小的肿瘤负荷,但两者的肝癌转移情况相仿;血清GP73检测对于AFP阴性肝癌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微小RNA-202(miR-202)、甲胎蛋白(AFP)、分泌性蛋白Dikkopf-1(DKK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肝病科收治的PHC患者(PHC组)43例、良性肝病患者(良性肝病组)37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对象血清中miR-202、AFP及DKK1的表达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iR-202、AFP、DKK1联合检测诊断PHC的诊断效能。结果:(1)PHC患者血清中miR-202水平低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FP和DKK1水平均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检测诊断PHC的效能高于miR-202、AFP及DKK1单独检测。(3)miR-202与AFP呈负相关(r =-0.314,P<0.05);miR-202与DKK1呈负相关(r =-0.319,P<0.05);AFP与DKK1呈正相关(r=0.556,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miR-202水平表达水平降低,AFP和DKK1表达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方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对40例PHC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GP73与AFP进行测定。结果 PHC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者(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结论 GP73为诊断PHC较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