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以歧化松香胺为原料合成了6个新型含脱氢松香骨架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2a~2b和3a~3d,其结构用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对3a~3d进行了阴离子识别研究,并对其识别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新型手性芳杂环分子钳人工受体的微波干法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无溶剂条件下,以对苯二甲酰氯为隔离基,胆甾为手臂,固体K2CO3为载体,设计并合成了4个新型的手性芳杂环分子钳(3a~3d),其结构经1H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考察了微波辐射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固体K2CO3为载体,于450 W辐射4 min,收率最高(90%)。用UV-Vis初步研究了3a~3d对客体氨基酸甲酯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均对氨基酸甲酯有良好的对映选择性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3.
4'-磺酰腙苯并-15-冠-5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苯并-15-冠-5经磺酰化、肼解两步合成了4’-磺酰肼苯并-15-冠-5(2).后者与芳香醛在室温下发生缩合制得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冠醚化磺酰腙类化合物3a~3h,产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MS确证了其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查了其对不同阴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3d,3e,3h对碱性较强的阴离子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来酸酐(1)和C1~C8正烷基醇(2a~2h)发生醇解反应生成马来酸单正烷基酯,后者接着在无水AlCl3存在下加热发生异构化反应,得到富马酸C1~C8单正烷基酯(3a~3h),醇解反应和异构化反应的总收率79.2%~87.3%。其结构经ESI-MS,IR和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5.
由相应的酯 (1)肼解制得 5 甲基 异唑 3 甲酰肼 (2 ) ,后者与醛缩合得到酰腙 (3a~ 3h) ,3a~ 3h再进一步与乙酸酐环合 ,以良好的收率合成出了 3 N 乙酰基 2 取代芳基 5 [5′ 甲基 异唑 3′] Δ3 1,3,4 唑啉衍生物 (4a~ 4h)。以上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1 HNMR、MS和元素分析的确证。  相似文献   

6.
用(取代)香豆素-3-甲酰氯(Ⅰa~Ⅰc)和取代2-氨基苯并噻唑(Ⅱa~Ⅱd)作用合成了12种新的目标化合物(Ⅲa~Ⅲl),用HRMS、IR、1H NMR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紫外光谱中,新化合物(Ⅲa~Ⅲl)和原料化合物(Ⅰa~Ⅰc)相比,因共轭链的增长而使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红移;12种化合物表现出比原料化合物(Ⅰa~Ⅰc)较强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4个1,5-二芳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化合物(4a~4d).其结构由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对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发现,化合物4a~4d均可以选择性地识别铜离子,作为铜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选择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3-甲酰基色酮1a~1h与马尿酸反应,生成缩合产物色酮-3-基吖内酯2a~2h,水解后得到相应的β-(取代色酮-3-基)-α-丙氨酸3a~3h.  相似文献   

9.
以脱氢松香酸甲酯为原料, 经溴代、双硝化、还原、关环等步骤合成了五个新型脱氢松香基苯并咪唑类衍生物(6a~6e). 其结构用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确证. 对6a~6e进行了阴离子识别研究, 并对其结构与氯离子识别能力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发现新型的美白活性化合物,以龙胆酸甲酯、卤代烃和α-羟基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羟基-5-烷(H)氧基苯甲酸酯类衍生物(3a,3b和6a~6h),其结构经1H NMR,IR,MS和HRMS确认.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6a,6b,6e和6f具有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进一步药理实验表明经取代改造后的6a~6h,其毒性和光学毒性都相对龙胆酸甲酯和氢醌更低.  相似文献   

11.
以苯亚氨基为桥,设计合成了18个含有三唑并噻二唑和均三嗪双杂环的新型分子(4a~4i和5a~5i),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吗啉和四氢吡咯分别与三聚氯氰发生双取代反应合成三嗪衍生物(1A和1B),然后将1A和1B分别与对氨基苯甲酸反应,合成重要中间体(2A和2B)。通过熔融法将8种脂肪酸与二氨基硫脲缩合得1,2,4-三唑衍生物3a~3h,最后将2A和2B在三氯氧磷和四丁基溴化铵催化下分别与3a~3h反应得目标产物。为了进一步比较3-脂肪基和3-苯基对药效活性的影响,利用相同方法设计合成了目标产物4i和5i。评价了目标产物对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结果发现:所有目标分子对Cdc25B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IC_(50)值)在2.40~0.31 mg/L之间,目标分子4a~4f和5a~5i的IC_(50)值均低于阳性参照物Na_3VO_4[(1.25±0.14)mg/L],有望成为潜在的Cdc25B抑制剂;在PTP1B测试中,14个目标分子具有优良的抑制活性,IC_(50)值在0.98~0.37 mg/L之间,低于阳性参照物齐墩果酸[(1.19±0.27)mg/L],有望成为潜在的PTP1B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张志佳  黎金海  陈美君  黄雁  赵路宁 《合成化学》2015,23(12):1085-1094
以取代酚或羟基吡啶为原料,在无水碳酸钾存在下,与溴代醇发生威廉姆森醚合反应制得中间体--芳(杂环)氧基醇(2a~2k); 2a~2k分别与藤黄酸通过光延反应合成了藤黄酸衍生物(3a~3k)。以DDC/HOSu为偶联剂,芳酸与3-氨基-1-丙醇经偶联反应制得中间体--芳酰氨基醇(5a~5h); 5a~5h分别与藤黄酸通过光延反应合成了藤黄酸衍生物(6a~6h)。 2, 3, 5和6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ESI-MS和HR-MS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3和6对肺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G-2)和乳腺癌细胞(SK-BR-3)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藤黄酸。  相似文献   

13.
以邻氨基二苯甲酮为原料,经两分子环化缩合反应制得6,12-二芳基二苯并[b,f][1,5]二氮杂环辛四烯(2a~2d);2a~2d经LiAlH4还原制得6,12-二芳基-5,6,11,12-四氢二苯并[b,f][1,5]二氮杂环辛(3a~3d);3a~3d与醛(或酮)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多取代Tr(o)ger's base衍生物(4a~4d和5a~7a),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HR-MS(ESI)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通过分析架桥前后3a(CCDC: 1498564)和6a(CCDC: 1498555)的晶体结构,解释了该类化合物1H NMR中NCH质子及桥上取代基质子裂分的原因,并进一步证实了4~7为非C2轴对称结构.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3种新型间苯二甲酰腙类化合物,利用UV-Vis及1H NMR考察了其与F-、Cl-、Br-、I-、CH3COO-、HSO4-、H2PO4-、ClO4-阴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主体分子4a(双对硝基苯并呋喃甲醛间苯二甲酰腙)在DMSO溶液中对F-和CH3COO-有显著识别效果,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深黄色和棕红色。通过1H NMR滴定及质子溶剂效应进一步证明,主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是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Job曲线表明,主客体间形成1:1型氢键络合物。基于实验结果,探讨了主客体间形状和大小匹配对识别能力的影响以及主客体之间的识别模式。  相似文献   

15.
微波干法合成脱氧胆酸分子钳人工受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微波辐射无溶剂条件下, 以固体K2CO3为载体, 脱氧胆酸甲酯与芳酰氯反应合成了11个脱氧胆酸分子钳人工受体, 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 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 IR, MS及元素分析所确证. 同传统方法相比, 该法具有简单、安全、快速、有效、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同时考察了这类受体对中性和手性分子的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 这类分子钳受体不但对中性分子具有识别性能, 而且对D/L-氨基酸甲酯具有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取代苯甲醛(1a~1s)为原料,通过三条路线[A:1a~1o为起始原料,经硼氢化钠还原和溴代反应制得苄基溴衍生物(3a~3o); 3a~3f与邻苯丁二酰亚胺经Gabriel反应制得N-苯甲基邻苯丁二酰亚胺衍生物(4a~4f); 4a~4f与水合肼反应后与D-吡喃葡萄糖反应合成了N-β-D吡喃葡萄糖苯甲胺类化合物(6a~6f)。 B: 3g~3o与全乙酰化D-吡喃葡萄糖胺反应制得全乙酰化葡萄糖氮苷5g~5o; 5g~5o在MeONa-MeOH中脱除乙酰基合成了6g~6o。 C: 1p~1s与全乙酰化D-吡喃葡萄糖胺反应制得全乙酰化葡萄糖氮苷5p~5s; 5p~5s经MeONa-MeOH脱除乙酰基合成了6p~6s]合成了19个取代苯甲胺N-β-D吡喃葡萄糖氮苷类似物(6a~6s,其中6a, 6b, 6e, 6f, 6j, 6n~6q, 6s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6a~6s对缺氧内皮细胞代谢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6a, 6g, 6h和6l的抗缺氧活性优于红景天苷。  相似文献   

17.
以α-蒎烯为起始原料,经氧化制得桃金娘烯酸(3);脂肪族二酸在POCl3作用下与氨基硫脲经脱水环合制得脂肪族双噻二唑(4a~4h); 4a~4h分别与3经脱水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的桃金娘烯醛基双酰胺噻二唑化合物(5a~5h),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ESI-MS表征。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用药量为50 μg·mL-1时,5a~5h对黄瓜枯萎病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桃金娘烯醛-辛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f)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为60.3%,桃金娘烯醛-丁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b)和桃金娘烯醛-癸二酸基双酰胺-噻二唑(5h)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2.8%和54.4%。  相似文献   

18.
以喹啉(1)和取代苯肼(2a~2d)为原料,K2S2O8为引发剂,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乙腈为溶剂,经自由基反应合成了4个2-苯基喹啉化合物(3a~3d, 3d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ESI-MS表征。以3a的合成为模板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溶剂和反应温度对3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1 1.0 mmol, 2 1.2 eq., K2S2O8 2.0 eq., TBAB 0.2 eq.,于室温反应4 h)下,3a~3d收率54%~72%。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发光受体的几种典型分子识别模型。从分子识别与超分子化学的角度综述了它们在分子离子识别中的应用。对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引用文献71篇。  相似文献   

20.
苯并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合成了6种新的苯并三氮唑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 NMR和IR确认。初步测定了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对小白菜的胚根、根和苗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