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邮博览》2012,(1):51
"张大千作品选"现当代中国画家作品邮票一直是新中国邮票一大亮点。30多年来,以套票形式发行的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何香凝、李可染、吴作人等的作品、邮票及以组合形式发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中国十大名胜之一。至1994年底,新中国已发行长江三峡题材的邮资凭证包括邮票7枚、小型张1张、邮资片3张。其中YP7-2“长江三峡”出现选图失误(参见2028页),1994年发行的《长江三峡》邮票中“西陵峡”一枚,再次出现选图失误。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中国与友好国家联合发行同主题、同图案的邮票,即“联合发行邮票”,已成为一种经常采用的邮票发行形式,很受欢迎。对于中国采用这种发行形式的源头,以及它逐步形成的过程,有必要溯流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4.
由上海市集邮总公司、上海海文音像出版社制作出版的《中国邮票大全》(第一辑)、VCD版金碟和多媒体CD-ROM版金碟日前发行。这是上海首次采用光盘形式发行的“中国邮票”史料。 《中国邮票大全》(第一辑)收入了1949年到1997年新中国的全部邮票图案和相关资料(志号、名称、发行量、发行日期等),数据翔实,史料丰富,达到比  相似文献   

5.
“寅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三,但在世界生肖邮票的大家族中却是名副其实的“老大”。1950年2月1日,岁次庚寅,生肖虎邮票在日本诞生,成为世界公认的第一套生肖邮票。当时尚无“生肖邮票”一说,日本是以“贺年邮票”的形式发行的。直到中国邮政开始发行生肖邮票并逐渐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才使生肖邮票的发行大军不断发展壮大,并有了当今遍布五大洲的“生肖热”。  相似文献   

6.
7月1日,经邮电部批准,中国集邮总公司为纪念中泰建交20周年与泰国邮政厅共同举办中国邮票展览而发行了一种加字的《龙门石窟》邮票小型张,这种小型张一经发行,就在集邮界引起骚动。但细加琢磨,却疑窦丛生: 形式。以加字形式发行小型张并非创举,但又往往被历史证明并非上策。一来“中泰建交二十周年中国邮票展览”并非突发事件,完全不必“临时发行”。二来作为加字往往又因防伪问题不过关,易被不法之徒钻空子而留下后患。而中泰加字张发行仅8天就有假张出  相似文献   

7.
澳门邮电局于2000年3月23日发行《澳门艺术——中国书法》邮票全套4种,四方连连印,面值均为3元。另有小型张,面值8元。 邮票图案分别以澳门4位书法家的不同书法单字作品,组成“中国书法”的主题。行书“中”字为史披云所  相似文献   

8.
“文革”邮票及实寄封片,本身烙有鲜明的历史印记,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集邮爱好者的关注,其研究价值己渐渐凸现出来。这里所说的“文革”邮票及实寄封片,严格地说应该包括老纪念邮票中的纪118至纪124,“文”字邮票和“编号”邮票,1976年10月以前发行的J1至J11及T1至T9及有关它们的实寄邮品,这一时期发行的所有普通邮票及有关它们的实寄邮品和这一时期所发行的所有邮资封、片、简及它们的实寄邮品,还包括这一时期的其它各种邮政用品等。它横跨中国邮票发行史中老纪、特、“文”字、编号、JT邮票等四个历史阶段,是一个大的家族。  相似文献   

9.
查尔斯 《集邮博览》2011,(12):72-73
“邮票王国”列支敦士登曾发行过多套与中国题材相关的邮票,受到中国集邮者的关注。为迎接2012年中国“龙年”的到来,列支敦士登邮政于11月14日发行了该国首套以中国生肖为主题的“龙年”邮票,为其进一步贴近中国集邮界和集邮者增添了精彩一笔。  相似文献   

10.
第一枚出现孙中山形象的外国邮票,是美国1942年7月7日为了纪念中国“七·七”抗战5周年而发行的一枚邮票。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枚用外国文字组成中心图案的邮票,还是美国第一枚印有中文的邮票,更是孙中山首次出现在美国邮票上。该票面值为5美分,正好是当年寄往中国航空信件的资费。而邮票首日发行地选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图1为首日封),则是因为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就是从这里启程回国筹备成立中华民国的。1961年10月10日,美国再次发行一枚印有孙中山头像的邮票(图2),以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通过对新中国60年来体育邮票发行的统计分析,在肯定新中国体育邮票发行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邮票主题不突出、邮票图案与文字说明不够严谨、重大国际贯事为主题的邮票发行少等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体育的邮票的发行提出邮票设计要有创新,应重视票形和设计形式的选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老瓦来了     
王晋枫 《集邮博览》2013,(12):58-59
2013年9月27日,中国邮政发行“乒乓球运动”邮票一套两枚,该票为中国、瑞典两国联合发行。邮票发行日恰逢中国国际集藏博览会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天,“乒乓球运动”邮票首发式即在展会现场举行。瑞典乒乓球名将瓦尔德内尔、中国邮票设计师于雪在现场为邮迷签名。  相似文献   

13.
新提法商榷     
2002-21T《黄河壶口瀑布》小型张邮票于去年11月8口,也就是党的“十六大”开幕日发行以示庆贺。最近,有些集邮把这一小型张的发行方式称作“纪票特发”,意为“纪念性质邮票以特种邮票形式发行”。笔以为这一新“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日本发行的干支文字邮票受到爱好生肖及 书法集邮者的欢迎。2005年12月1日日本又发行干支 文字邮票以祝贺丙戌年(2006)的到来。看来这种祝贺中 国农历新年的邮票将成为一个系列了。 丙戌年的干支文字邮票与去年一样共10枚,每枚 面值80日元,共800日元。以版张形式印制,规格仍为 112.2×222.5mm,印量100万版。 丙戌年10枚邮票的主题为“戌”“犬”和“丙戌”的  相似文献   

15.
视点扫描     
世界生肖邮票热的出现 2004年11月25日,中国生肖邮票研究会会长周治华在上海集邮报刊发表了“世界生肖邮票热的出现”一文,文章披露世界各国发行生肖邮票的一些数据。文章说,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首先发行生肖邮票,然后我国大陆、澳门地区、朝鲜、泰国、菲律宾等分别连年系列发行生肖邮票。到现在为止,40多年间在亚洲有13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生肖邮票(含小型张、小全张)342种。 1993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令世人震惊,以中国传统民俗十二生肖为题材的邮票受集邮者青睐。。1993年是中国鸡年,美国、不丹、哈萨克斯坦和法属波利西亚以及南非的一个地区开始发行生肖邮票。这样,发行生肖邮票的国家和地区,首次从亚洲走向五大洲。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集邮大辞典》的“邮票种类”部分,有两个互相关连的词目,释文不长,照秒如下: 非正式发行邮票 不是由邮政部门通过正常 渠道发行出售,而是因其他原因流传于世的邮 票。其原因有:印就而未及正式发行;印就而撤销 发行;带有面值的内部试印票、试机票、试色票等; 原未准备正式发行的与已正式发行邮票在刷色 上、齿孔上、图案上有差异的邮票等被非正常流 出。较著名的有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少量 流在社会上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7.
“票中票”是以过去发行的邮票为主图的邮票。由于“票中票”表现的对象是邮票实物,理论上可以制作极限片,笔者现就2种“票中票”极限片的销戳地谈一些个人认识(图示片材是否合格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大龙邮票发行一百一十周年》小型张主图是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在天津海关首发,笔者选津海关旧址紫竹林所在地邮局(天津八支,邮编300040)日戳销制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做过一次统计,并绘制了一个“新中国发行铁路题材邮票统计表”(未载人《邮票目录》的邮资封、片、简未列入此表)。在“统计表”中收录了新中国发行的纪、特,改值、J、T、文、普、航等八大类邮票中,内容涉及铁路的邮票共69枚,所占新中国发行邮票总量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而其中同图案的邮票就占20枚,剖析如下: 1,纪7 2枚均为邮筒、交通工具及地图; 2,改1、4、8、9四套票中6枚均为火车头图; 3,改7 5枚均为五星照耀下的火车与邮递员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邮票邮品精选》一书中有“熊猫邮票设计图案未发行稿两种”,这是在以往的文献中未曾披露的,引人注目。熊猫邮票未发行图稿(印样?)是民国时期的作品,共两枚。“限东北贴用”票为竖式,面值为500元,在邮票左右下角分  相似文献   

20.
特44《菊花(第一组)》是中国第一套大型彩色花卉邮票,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邮票繁荣期发行的精品邮票之一。40多年来,这套《菊花》邮票备受中外邮人赞誉,唯是票名中“第一组”三个字,引起集邮者的疑问:“为什么发行了‘第一组’,始终未见后续的第二组、第三组?”有人撰文推测,特44一套邮票分三次发行,应是每一次发行为一组;起首发行那几枚印了“第一组”,接着发行的却因“疏忽”而没有标注,“结果就三组变成一组”……并建议再版邮票目录时据此更正。这个推测是否符合邮史实际?我们应从《菊花》邮票发行的大背景细心加以考察。直接与《菊花》邮票有关的是两大因素:一是邮票选题年度计划列入长远规划;二是邮票印刷技术的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