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暑士兵血清酶学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血清酶学改变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在士兵中暑发生过程中的意义,选择夏季五公里的越野训练中中暑的男性士兵22名及同期未发生中暑的士兵20名,测定其血清LDH和CK含量、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红细胞丙二醛含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中暑组士兵血清LDH和CK含量以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丙二醛含量虽也升高,但差异并无显著性。结果提示在士兵中暑中发生过程,自由基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导致胞浆酶溢出,血清酶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
中暑士兵四十一名发病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温室效应的存在和人体热耐力下降 ,中暑仍是夏季急诊中的主要疾病之一。特别是每年 6~ 7月份正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湿热季节 ,35℃以上气温常持续数周 ,士兵武装越野跑训练及考核常在此期间进行 ,中暑常有发生。我们分析了 1996~ 1999年 4年期间急诊的 41位不同程度中暑患者的发病情况 ,并提出防范措施。一、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 :41名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18~ 2 1岁 ,入伍6~ 2 4个月 ,大多数士兵经过有计划、长期的训练。 41位中来自基层中队 35名 ,卫生员 2名 ,文秘 4名。根据入伍前健康资料均为无心、脑、肾、肝、肺等疾病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夏季野营部队官兵发生中暑的情况 ,为寻找有效防暑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卫生人员跟随部队保障 ,实地考察。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健康教育教材》标准进行中暑的诊断和分度。结果本次野营 890人共发生 2 4例中暑 ,发生率为 2 .7%。其中先兆中暑占 5 0 .0 % ,轻度中暑占 33.3% ,重度中暑占 16 .7%。相对湿度和风速相同时 ,爬山 (气温 39~ 4 1℃ )官兵的中暑发生率为 5 .4 % ,明显高于走平路 (气温 35~ 37℃ )的 1.1%和野炊 (气温 38~ 4 0℃ )的 1.0 %(P <0 .0 1) ;军龄≤ 1年官兵中暑发生率 5 .3% ,均明显高于 >1年~ <3年、≥ 3年者的 1.4 %和1.3% (P <0 .0 1) ;河北、山东籍官兵中暑发生率为 8.0 % ,明显高于广东、广西籍的 1.4 % (P <0 .0 1)。结论夏季野营部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中暑工作 ,保障官兵身体健康和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4.
士兵中暑防范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数千名士兵武装越野跑训练中,中暑士兵发病内因及多项气象因素与中暑的关系,为防范中暑提出有效措施。(方法)对4a间41位中暑士兵的病例资料结合当时气象条件进行回顾总结,并依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在6-7月,高温、湿热季节。4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血清酶学改变,15例重度中暑患者热射病者6例,其中1例因重度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士兵幼年疾病、心理因素及个体热适应是其内因,气象因素中高温起决定作用,但不可忽视31℃气温时的高湿因素。加强急救系统功能是防范或减少、减轻中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3—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高温中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高温中暑与高温热浪的关系,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高温月期间气温数据和高温中暑个案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年间共监测中暑病例101例,集中分布于6—8月,男性多于女性,其中51.5%(52/101)为重症中暑,40~59岁、≥60岁人群重症中暑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40岁人群。重症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轻症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呈正相关(P0.05)。识别出的15个热浪期间共报告病例86人,占当年病例总数均50%,对于2个可识别风险的热浪段,热浪期间病例发生风险均出现显著增加。【结论】上海市夏季高温形势严峻,男性、老年人群是高温中暑防控的重点对象。中暑主要集中于7—8月,高温日、尤其是热浪期是中暑防控的重点时期。除须关注日最高气温对中暑的影响,日最低气温对重症中暑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病房收治的603例糖尿病(DM)病人的临床资料,在对其类型及其并发症作临床分析的基础上,并与本科过去报告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所选病例是2001年9月-2003年8月住院的DM病人,共603例(占同期科内住院病人总数的58.2%)。其中男295例,女308例;平均发病年龄48岁(9-81岁)。1.2诊断标准(1)DM诊断参照1999年WHO推荐的诊断与分型标准;1型DM亚型(LADA)的诊断主要参照①发病年龄>20岁;②发病后半年内未发生酮症酸中毒;③发病时体重指数<21;④易发生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需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市高温中暑的危害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某市2013至2017年高温中暑报告病例共1 307例,并使用R 3.4.1版本软件对不同类型高温中暑病例的人群及年龄资料进行F检验,对不同性别的不同类型高温中暑病例的构成比资料进行χ^2检验。 结果 2013至2017年该市共发生高温中暑病例1 307例,其中轻症中暑878例(67.18%),重症中暑429例(32.82%),其中死亡15例(病死率1.15%)。男性(947例,72.46%)多于女性(360例,27.54%),不同性别发生高温中暑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1,P<0.05);45~55岁年龄段发生高温中暑人数最多,不同年龄组间发生高温中暑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7,P<0.05)。高温中暑病例成逐年增多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6至9月。 结论 该市高温中暑以轻症中暑为主,且中年男性为高发人群,应加强高温中暑病例监测预警,有效预防和控制高温中暑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7,(高温热浪)
目的了解高温热浪期间宁波市居民中暑发生情况、居民对中暑的风险认知及适应性,为开展健康宣教及制定高温热浪灾害应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10—11月在宁波市2个县(市)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120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中暑情况、中暑风险认知及适应性行为,分析中暑脆弱人群和风险认知情况。结果共调查14岁及以上居民2 767人,2014年7—9月经医院诊断为中暑的发生率为6.3%(174/2 767),自我诊断中暑的发生率为8.9%(247/2 767)。工人、初中文化程度人群的医院诊断中暑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8%和7.7%;吸烟人群和饮酒人群的医院诊断中暑发生率较高,分别为8.5%和9.1%。专业技术人员自我诊断中暑的发生率最高(13.4%);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午睡的居民更倾向于自我诊断中暑,发生率分别为10.6%和11.2%。总分为14分的高温热浪风险认知得分中,平均得分为(8.9±3.0)分,认知程度低(≤8分)的人群中暑发生率较高。调查对象在高温热浪期间采取的适应性行为以尽量减少外出(87.2%)、户外乘凉(78.0%)和改变出行方式(66.4%)为主。结论高温热浪期间宁波市居民中暑发生率较高,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提高居民高温热浪风险认知水平并及时采取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高温热浪期间宁波市居民中暑发生情况、居民对中暑的风险认知及适应性,为开展健康宣教及制定高温热浪灾害应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10--11月在宁波市2个县(市)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120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中暑情况、中暑风险认知及适应性行为,分析中暑脆弱人群和风险认知情况.结果 共调查14岁及以上居民2 767人,2014年7-9月经医院诊断为中暑的发生率为6.3%(174/2 767),自我诊断中暑的发生率为8.9%(247/2 767).工人、初中文化程度人群的医院诊断中暑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8%和7.7%;吸烟人群和饮酒人群的医院诊断中暑发生率较高,分别为8.5%和9.1%.专业技术人员自我诊断中暑的发生率最高(13.4%);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和经常午睡的居民更倾向于自我诊断中暑,发生率分别为10.6%和11.2%.总分为14分的高温热浪风险认知得分中,平均得分为(8.9±3.0)分,认知程度低(≤8分)的人群中暑发生率较高.调查对象在高温热浪期间采取的适应性行为以尽量减少外出(87.2%)、户外乘凉(78.0%)和改变出行方式(66.4%)为主.结论 高温热浪期间宁波市居民中暑发生率较高,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提高居民高温热浪风险认知水平并及时采取适应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0-2014年上海市某郊区高温中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气温资料,探讨中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2014年上海市金山区高温中暑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金山区有中暑病例当月的逐日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上海市金山区共报告高温中暑病例155例,男女性别比为2.4∶1,平均年龄50岁。有职业和行为等详细信息的103例中暑病例中,男性中暑主要发生在工作场所(67.6%)和住所(17.6%),女性中暑地主要为住所(44.8%)和农田(24.1%);在住所发生中暑的病例中有80.8%年龄≥60岁。5年间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共48 d,高温日和中暑病例均集中在7、8月份,68.8%的高温日发生中暑病例,高温日中暑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4.8%。中暑人数与高温持续天数、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均气温等气温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高温持续天数的相关系数最大(r=0.690)。结论该郊区中暑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工人、居家老年人和户外劳作的农民是防控的重点对象;中暑主要发生于高温较集中的7、8月,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尤其是持续高温期间是中暑防控的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合肥市高温中暑的发生情况,分析高温中暑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合肥市2014年高温中暑和气象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Poission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结果 2014年合肥市共发生高温中暑160例,男性114例(71.25%),女性46例(28.75%),其中轻症中暑115例(71.88%),重症中暑45例(28.12%)。年龄16~86岁之间,平均(43.79±16.05)岁,其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例占61.88%。中暑者主要为农民60例(37.50%)和工人77例(48.12%)。其中7月份中暑病例达116例(72.50%),为中暑高发期。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均气温成正相关关系,与日最小湿度、日均湿度、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日均气压成负相关,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oisson广义可加模型结果显示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日均气温与高温中暑呈正相关,随着日均气温的升高,发生高温中暑的风险也增加。结论合肥市高温中暑以轻症中暑为主,多为中老年男性,7月份为高发期,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铜陵市高温中暑流行特征,分析中暑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6年铜陵市间高温中暑病例信息和同期天气逐日气温、湿度数据,采用SPSS 19.0分析高温中暑的流行特征,分析中暑人数与气温、湿度的相关性.结果 2012-2016年铜陵市共报告155例中暑病例,其中,轻症中暑132例(85.16%),重症中暑23例(14.84%),男性121例(78.06%),女性34例(21.94%),<40岁48例(30.97%),≥40~<60岁73例(47.10%),≥60岁34例(21.93%),7月16日至8月15日共发生中暑112例(72.26%),为中暑高发期.轻症中暑人数和重症中暑人数均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与湿度无明显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陵市高温中暑病例以中年男性、轻症为主,多发生于7月16日至8月15日,中暑人数与气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9-2010年上海市中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09-2010年上海市中暑死亡病例的个案报告,并收集各年报告的首例高温中暑死亡病例发病前1周至末例死亡病例发病后1周的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报告28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63岁,男女性别比为2.5:1.职业以工人(35.71%)和离(退)休人员(28.57%)为主.22例病例在日出-日落的时段内发生中暑.57.14%死亡病例发生中暑的地点是住所,28.57%发生在工作场所.28例死亡病例发生中暑当日均为持续2d以上的≥35℃高温日.除2例病例发病时间不详外,其余26例从发病(发现)到入院,平均用时3h左右. [结论]中暑死亡病例以中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住所和工作场所是防控的重点场所;气温与中暑的关系最为密切;中暑死亡病例往往病程较短,进展较快.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NIDDM)应用依那普利联合前列腺素E_1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1997年2月~1999年6月期间按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确诊的NIDDM住院病人,共48例。其中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2岁±8.7岁。体重指数(BMI)22.8kg±1.9kg/m~2。平均病程12.1  相似文献   

15.
现以107例临床资料为依据,仅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探讨心理护理的有关问题。 1 临床资料 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病人,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共469例。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例均需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的诊断标准;Hamilton抑郁量表(HAMD)24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载脂蛋白(AP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脂质(LPO)的关系.方法对48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和60例同龄的对照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NIDDM患者的ApoA-I、T-SOD CuZn-SOD、Mn-SOD均明显降低,APOB、LPO均显著增高,P均<0.01;NIDDM并发症的发生率与APOB水平、LPO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51、0.8805,P<0.01,与APOA-I水平、T-SOD、CuZn-SOD活性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3、-0.8392、-0.5374、P<0.01.结论提示NIDDM时机体存在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可能是引起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暑士兵热应激蛋白71基础和诱导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暑与对照士兵外周血淋巴细胞热应激蛋白71(HSP71)基础和诱导性水平的差异,探讨中暑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两组士兵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1。结果:基础状态下,对照和中暑士兵HSP71水平(对数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268。10,390。05)均较低,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体外37℃培养条件下,淋巴细胞HSP71水平较基础状态明显上升,中暑士兵HSP71水平(对数平均荧光强度为1405.08)在此条件下较对照士兵(对数平均荧光强度为931.16)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41℃应激1h后,对照组士兵淋巴细胞HSP71平均水平轻度升高(对数平均荧光强度为955.99),而中暑组HSP71不但没有升高,反而降低(对数平均荧光强度为1148.92)。结论:中暑士兵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1诱导性发生改变,提示中暑士兵HSP71基因及其表达存在差异性,其热耐阈下降,热耐受能力不能正常形成。  相似文献   

18.
1994~ 1999年 ,章丘市共发生 6 4例由羊3 型布鲁氏菌引起的病人 ,病人症状明显 ,经及时治疗均已治愈 ,经随访未发现复发。现对 6 4例病人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全部资料来源于 1994~ 1999年章丘市确诊的布病病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布氏菌由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布氏菌专业实验室鉴定。1 2诊断标准布鲁氏菌病 (布病 )按卫生部、农业部 1988年发布 (88)卫地字第 2 1号关于《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考核标准》中 ,人间布病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执行。血清学试验按《布氏菌病防治手册》(姜顺求主编 )进行。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载脂蛋白(AP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脂质(LPO)的关系。方法 对48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和60例同龄的对照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NIDDM患者的ApoA-I、T-SOD CuZn-SOD、M_n-SOD均明显降低,APOB、LPO均显著增高,P均<0.01;NIDDM并发症的发生率与APOB水平、LPO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51、0.8805,P<0.01,与APOA-I水平、T—SOD、CuZn-SOD活性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3、-0.8392、-0.5374、P<0.01。结论 提示NIDDM时机体存在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可能是引起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近5年来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794例患儿进行了川崎病(KD)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关系的探讨。 1.资料与方法:①收集1999年1月至2003年11月住院患儿779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出生后29天至14岁;其中男5107例,女2687例;②诊断方法:Mp感染均采用日本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血Mp-IgM滴度(日本瑞必欧式会社提供试剂盒,阳性标准≥1:40)。本组患者检测抗体时间为病后5~11天,血中Mp-IgM阳性滴度范围(1:40~1:320)。KD病例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诊断标准。③统计学χ~2检验,对列研究进行联系强度的计算:相对危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