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实现环境状况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Arduino/Android的环境状况监测系统。该系统以ArduinoUNO和Android为研究重点,编写出ArduinoUNO程序,实现将传感器数据上传到监测平台。以及使用Android作为客服端查看连接到ArduinoUNO上的传感器数值。实验表明,这种设计能够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无线数据采集,可用于境状况的快速监测。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在Android数字楼宇对讲系统中的回声消除问题,采用WebRTC的回声消除模块实现Android本地实时回声消除,并设计了多线程编程技术实现音频采集、播放的同步,最后利用JNI技术将Android楼宇对讲系统回声消除程序进行封装,解决了Android楼宇对讲系统的回声问题,达到很好的回声消除效果,便于不同Android平台的移植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Android恶意程序行为特征,研究基于静态行为特征的Android程序恶意性检测方法及其实现方案,根据程序的静态行为特征来判断程序是否具有恶意性。针对Kirin方案做了2个方面的改进,一方面增加了对API的检测,细化了检测粒度,另一方面量化了不同静态行为特征的恶意性指数,通过计算程序的恶意性指数来分析程序的安全等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Android程序的恶意性程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在Android数字楼宇对讲系统中的回声消除问题,本文采用WebRTC的回声消除模块实现Android本地实时回声消除,并设计了多线程编程技术实现音频采集、播放的同步,最后利用JNI技术将我们的Android楼宇对讲系统回声消除程序进行封装,解决了Android楼宇对讲系统的回声问题,达到很好的回声消除效果,便于不同Android平台的移植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在Android数字楼宇对讲系统中的回声消除问题,本文采用WebRTC的回声消除模块实现Android本地实时回声消除,并设计了多线程编程技术实现音频采集、播放的同步,最后利用JNI技术将我们的Android楼宇对讲系统回声消除程序进行封装,解决了Android楼宇对讲系统的回声问题,达到很好的回声消除效果,便于不同Android平台的移植应用。  相似文献   

6.
Android程序用户界面使用布局和组件来定义,为了适应各式各样的界面风格,Android系统提供了线性布局、帧布局、相对布局、绝对布局等五种布局方式,而线性布局(LinearLayou)是最简单、最常用、最实用的布局类型之一,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在屏幕上垂直地或水平地组织用户界面控件或者小工具。通过设计一个计算器界面,详细阐述了线性布局的多级嵌套方法,基于这种布局方式可以实现大多数的Android程序用户界面。  相似文献   

7.
Android平台是Google推出的新一代智能手机平台.本文深入阐述了Android平台的系统架构、API结构、应用程序类型:分析了Android平台相对其他手机平台的特色之处;并结合实例介绍了Android平台的开发环境配置和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态行为检测的方法检测Android平台的恶意软件,避免手机恶意软件可能导致用户隐私的泄露、电池耗尽和发送垃圾短信造成的高额话费开支.通过静态分析ELF(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可执行可链接)文件的符号信息,从动态链接重定位表中提取Android程序的函数调用信息,作为程序的行为特征.最后,使用Nearest Neighbor,Naive Bayes和SMO(结构化查询语言管理对象)3种分类模型对样本进行了分类.分类结果表明,采用静态ELF文件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Android恶意软件.  相似文献   

9.
张欣 《电子世界》2013,(22):140-142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发展迅速、充满活力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电子商务作为移动互联应用的一个重要应用层面,正在逐渐改变人们在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本文首先针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具体的项努需求,运用Android平台应用开发的方法,在Android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该平台的移动电子商务软件应用。对程序开发过程中设计Android组件和应用开发技术做了研究和讨论,并实现了与客户端对接的服务器系统。  相似文献   

10.
针对以往设计模式的特点,在面向对象基础上对现有的设计模式进行分析,制定出一套能够应用于Android系统环境下的自定义设计模式,并且用自己设计的一款单词软件来验证其效率,实现了代码复用性高,程序设计简洁的目的。结果表明,应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可以使得Android系统下的软件设计过程变得更为简便,功能更为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