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于情 《家庭育儿》2010,(3):57-57
家长们会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小家伙的自我意识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从最初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完全依赖或听信于他人.到逐步能够进行自我评价。渐渐地,孩子对他人的评价也开始采取—分为二的态度。在初期,评价的内容一般只是针对一些表面行为,慢慢地,便涉及到了内心状态和道德品质。如幼儿初期只是以“好”、“坏”、“乖”与“不乖”来评价自己.  相似文献   

2.
每天都有家长留言,说自己的孩子现在是如何如何的让自己痛心,也经常会接到家长的来电,说自己的孩子小时候是那么乖的一个孩子,但是现在却变得让家长很难接受。细细看一下就会发现,家长们几乎都是在数落自己孩子的不是,但是却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我家孩子从小就很听话,休息时间除了看书就是看电视。这个学期,却很少说话,是自闭的表现吗?郭女士随着暑假结束,新一轮的学习又开始了。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孩子能不能专心学习,能不能和同学相处好。其实,家长们对于孩子乖不乖,有他们自己的一个标准,总觉得孩子听话就是好的。然而,当孩子习惯于听话后,就不懂得表达不同意见了。但他们内心却又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爆发出来,  相似文献   

4.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些懂事,至少能体谅家长的一片苦心。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家长们的愿望没变,但孩子却并没有“早当家”,反而有些孩子变成了另类“小大人”。这些“小大人”以日本卡通片里那个说话老气横秋、好色的蜡笔小新、香港影视剧中呵呵大笑、戴一副墨镜的影视童星郝邵文为代表。  相似文献   

5.
江丹妮 《自我保健》2011,(11):40-41
每年新学期一开学,孩子的作业问题又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事情。如何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成为好家长的必修课。教育专家表示.要保持谈子写作业的兴趣。不仅家长不能把写作业当作惩罚孩子的手段,老师布置的一些“暴力作业“也应予以舍弃。  相似文献   

6.
《医药与保健》2007,15(4):27-27
英国斯旺西大学心理学教授本顿医生,根据研究50看来英国儿童的饮食习惯发现,家长如果想使有暴力倾向或者过度活跃的孩子变乖,可以从改变他们的饮食习惯着手,研究者称多吃蔬果可以使孩子变得更乖。  相似文献   

7.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乖,听话最好,殊不知这样不仅让孩子没了个性.而且促使他们形成脆弱的心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一个叫“感觉统合”的名词进入了家长们的视线。对于这个“新生事物”,家长们心中不禁会有疑问: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统合到底是什么呢?这种训练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什么好处?我要怎样确定我的孩子有没有必要参加这项训练?  相似文献   

9.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显得不够宽容。有的家长信奉“高标准,严要求”,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容不得孩子犯错误;有的家长则觉得孩子小,不懂事,信奉“船到桥头自然直”,趋于溺爱纵容。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在教育的路上,家长们困惑着到底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纵容。  相似文献   

10.
您是否见过这样的孩子:他们是班里最乖的,却不檀于与同学交往。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才是好孩子的表现。其实,社交能力是人类必备的本领。心理学家把“人际关系”的技能列为8岁孩子的基本智商之一。专家指出,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缺陷。但不少家长却不懂得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1.
乖孩子     
中国的父母都希望有个乖孩子 ,从孩子还不懂事时 ,就把一个乖字挂在嘴上。乖还是不乖 ,成了评价孩子的尺度。乖的一个标准是听话 ,这可能是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最常用的两个字 ,且不管父母说的对不对 ,也不管父母素质如何 ,一律要求孩子“听话”,听了大人的话才是乖孩子 ,也是好孩子。另一个标准是懂事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 ,孩子做错了事 ,大人责备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在父母为自己有个懂事的孩子暗自欣喜的时候 ,孩子们不得不压抑住天性 ,处处迎逢大人 ,每做事 ,都要先想想 ,父母会怎么说 ,老师会怎么说 ,大人们不知究竟 ,对善解人…  相似文献   

12.
寒假到了。许多家长又开始张罗着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在教育部门高喊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家长们所谓“艺多不压身”的热情却愈演愈烈。难道教育孩子真要如此热络,难道孩子的苦不堪言在家长看来真的是一种磨练……[编按]  相似文献   

13.
少年期又称为“第二反抗期”,少男少女们常对家长的意志表现出“反抗意识”和“反抗行为”。过去孩子很听话,现在却变得自作主张,“一意孤行”了。家长责备他几句,他就出言顶撞,或消极对抗,仍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家长再逼急一些,有的孩子甚至离家出走或干出出格的事。家长们为此大伤脑筋,有的烦躁起来就以打骂相对。结果家长越粗暴,孩子就越对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家长,你可能对过敏、肺炎、中耳炎和肠胃炎这些孩子常见的疾病习以为常。但你是否知道孩子也会患上成人病?这里列出容易“找上”孩子的成人病,请家长们提早注意。  相似文献   

15.
《健康生活》2008,(7):49-50
中国大多数家长不约而同地有一种理想,就是把孩子教育得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家长们不断地“设计”孩子的行为,规范他们的思维,不许他们有任何“出轨”的举动,尤其不许频繁地问“为什么”。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们丧失了天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想像力。  相似文献   

16.
气温渐高,婴幼儿季节性健康护理问题引起了家长们的重视。在家长开空调、吃冷饮的同时,孩子也跟着大人一起“凉爽”。孩子的抵抗力不如成人,容易发烧、流鼻涕、拉肚子。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避免病毒、细菌对孩子的侵扰。  相似文献   

17.
“性早熟”是需要父母们特别警惕的疾病,孩子还没上小学或刚上小学就出现第二性征,家长首先应该怀疑孩子是不是性早熟了。  相似文献   

18.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全家人乃至全家族的心肝宝贝,若孩子有一点感冒发热,往往是全家出动,尤其是当孩子高热不退时,家长们更是焦虑地带孩子一次次看病,有时还“指挥”医生用药,想尽办法让孩子退热。有时候,家长的行为可能是帮倒忙,归纳起来,存在5大误区。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全家人乃至全家族的心肝宝贝。若孩子有一点感冒发热,往往是全家出动。尤其是当孩子高热不退时,家长们更是焦虑地带孩子一次次看病,有时还“指挥”医生用药,想尽办法让孩子退热。有时候,家长的行为可能是帮倒忙,归纳起来,存在5大误区。  相似文献   

20.
[案例]现在许多家长热衷于购买“成才”图书,这些书往往通过某个孩子如何成为高考状元,或者怎样考上国外著名大学的经历,来给家长们灌输塑造“成功孩子”的教育方法。这类书籍虽然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书中那些案例的经验未必在其他孩子身上也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