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电力系统规划是电力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与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密切联系。为更好的满足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基本要求,本文就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电能都是经济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能源,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关键的作用和影响。就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现状来看,电力工程是先行建设的决定条件,而电力规划设计则是电力工程准备阶段中的核心环节,科学合理的规划安排,能够促使电力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用电服务。因此,加强做好电力规划设计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笔者就对电力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主要环节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力工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电力工程管理是对电力工程的规范与制约,在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作者通过分析电力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影响电力管理模式创新的因素,最后阐述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及普及,电力工程的发展模式迎来了全新的变革,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引入,我国的电力系统电气工程在自动化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对生产力与生产质量都形成有效的提升。然而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性的漏洞,需要智能化技术进行补强。基于此,本文对目前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电力工程自动化体系中的运行状况展开研究,并对智能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罗刚 《自动化应用》2023,(S2):77-79
智能电网是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结合了先进的电力技术与信息技术,实现了电网的高效、可靠和智能运行。在此背景下,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从阐述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入手,分析了智能电网的基本构成,并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电力工程技术如何推动智能电网的创新和优化,旨在为电力系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电力系统日益复杂化、功能日益增多的今天,电力自动化技术成为了保障电力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技术之一。分析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电力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我国的电力工程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致使我国的电力工程体制不断进行着深刻的变革。电力企业想要想获得更健康、科学、快速的发展,就要做好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俗话说:“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而在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首要的是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工作。通过对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建设来构建更加完备的电力系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是在解析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其中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针对这些安全问题提出一些治理和防护措施以及一些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原则,这能促进电力系统的良好管理,从而加强我国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的数据仓库及其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义军  王乘  张锋 《计算机仿真》2004,21(7):146-148
该文以电力系统为研究背景,介绍了数据仓库技术及其体系结构,并结合了电力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设计思路和方法,为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全面应用和电力系统的全面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迟博  车清宇 《自动化应用》2023,(S2):150-152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能资源需求大幅增加,同时,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也有较高要求。在我国电力系统不断复杂化、多功能化发展的背景下,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系统的安全,这为将电力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提供了条件。本文结合电力自动化技术概况和需求,分析了主要技术的应用情况,并论述了电力工程和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MATLAB的模糊电力系统稳定器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介绍了如何由模糊逻辑工具箱和Simulink来设计模糊电力系统稳定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设计的模糊电力系统稳定器(FPSS)相比传统的电力系统稳定器(CPSS)能更有效地抑制系统低频振荡,且模糊稳定器的设计与调试过程非常方便、高效。  相似文献   

11.
马铁牛 《网友世界》2014,(19):82-82
当前,我国的电力系统互联网在不断的发展,同时电力系统在计算机处理和储存能力方面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新时代下的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云计算近几年来才被发明,但是已经在各行业中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或将成为未来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所以针对电力系统目前状况,可以尝试将云计算进入电力系统中,并且借助电力系统中的系统内部局域网构建电力云计算,将现有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借助电力云实现电力系统的最大程度的整合,确保整个电力系统具有超强的运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同时也降低了电力系统扩建投资所需要的成本,电力云计算可以很好的支持我国电力系统智能电网的实现以及超大规模计算能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面向对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面向对象(OO)方法是一种认识方法学,又是一种程序设计方法学,在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电力系统综合能量管理系统(IEMS)设计中,具有高效可重用,易扩展等优点。至今,国内外已有数十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发表,内容主要覆盖系统集成和核心数据库的组织、数值计算模型的构造、电力系统面向对象的专家系统、图形用户界面四个方面。本文综述了电力系统IEMS软件的分析和设计中应用OO方法的方法,评述它们的特点,以此指出,OO方法将是未来IEMS软件发展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电力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与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设计电力线路时,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各种因素。因此,加强电力线路的设计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贾再一  陈仕兵 《计算机应用》2002,22(5):70-71,88
提出利用并查集实现电力系统结构动态分析的方法。将电力系统结线中的支路作为开关,将电力系统结线中的元件分析为并查集的元素,将电力系统结线中的开关作为等价对,从而利用并查集对电力系统的结线进行分析。通过对一个电力系统模型的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和学习算法设计的电力系统智能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固定参数电力系统PID控制器性能的研究,验证并获得了一些关于电力系统电压和稳定性控制协调与鲁棒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智能PID控制器,它由基于规则的开关控制和基于学习控制的算法组成。在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非线性仿真表明,这种智能PID控制器满足电力系统电压和稳定性协调控制的要求,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电力系统鲁棒励磁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给出了一种设计电力系统鲁棒励磁控制器的方法。设计原理是基于关于仿射非线性系统的H∞控制理论。控制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另一部分是额外补偿部分。仿真结果表明,电力系统的暂态特性在利用H∞控制之后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电力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能源,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反过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确保电力系统更好的发挥作用,对其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故障对于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影响重大,因而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的研究是现实所需,也是改善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安全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问题不仅包括了电力设备的安全、物理安全,而且还包括了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因此,加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的信息管理,提高信息管理技术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的应用,对于促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推进,电力系统与传统IT系统、大数据技术相互连接,使得电力系统要面临信息泄漏、木马程序和黑客入侵等诸多安全隐患。在过去,电力系统通常会将实用性放在首位,忽略网络安全性。伴随着全球电力系统安全事故频发,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受到大众关注。地铁电力系统是轨道交通系统的动力能源和心脏,向轨道交通各机电设备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满足各系统的供电要求,保障其网络安全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本文重点围绕地铁电力系统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基于电力系统多层级星型组网方案特点和安全防护规定,设计出一种双层协作防御模型,通过比照实验验证其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地铁电力系统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中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信息网络事故也属于安全事故体系,所以信息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安全防护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