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TNF-α及IL-6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2例急性期和26例恢复期MPP患儿、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组)及3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血清MIF、TNF-α及IL-1β水平,并对急性期和恢复期MPP患儿血清MIF水平与血清TNF-α 、IL-6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PP急性期患儿血清MIF、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MPP恢复期、细菌性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05);MPP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MIF、TNF-α及IL-6水平亦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MPP急性期MIF与TNF-α、IL-6呈正相关(r=0.76、0.82,P均<0.05);恢复期MIF与TNF-α、IL-6无相关性(r=0.26、0.31,P均>0.05).结论 MIF 、TNF-α及IL-6可能参与MPP发病过程,联合检测对MPP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炎并心力衰竭(心衰)患儿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肺炎并心衰患儿30例(肺炎并心衰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个月~2岁.普通肺炎患儿30例(普通肺炎组).男女各15例;年龄2个月~3岁.同期随机选择体检健康儿童30例(健康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个月~4岁.3组儿童均空腹抽静脉血3 mL,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浆UⅡ水平,ELISA法检测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免疫抑制法测定其CK-MB.肺炎并心衰组20例患儿治疗后复测UⅡ、cTnI及CK-MB,超声心动仪测定患儿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百分率(FS).应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炎并心衰组与普通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UⅡ、cTnI及CK-MB显著升高(F=64.42,178.55,99.67 Pa<0.05);EF、FS显著下降(F=24.83,54.42 Pa<0.05).肺炎并心衰组患儿治疗后血浆UⅡ、cTnI及CK-M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t=7.27,12.84,7.21 Pa<0.01),EF、FS显著升高(t=6.24,8.59 pa<0.01).肺炎并心衰组治疗前血浆UⅡ与EF、FS为呈显著负相关(r=-0.761,-0.732 Pa<0.01),与cTnI、CK-MB为呈显著正相关(r=0.861,0.862 Pa<0.01).结论 UⅡ参与肺炎并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UⅡ水平可反映心功能程度,肺炎并心衰时血浆UⅡ的升高与心肌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炎并心力衰竭(肺炎心衰)婴幼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 方法随机选取体检健康儿童30例(健康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个月~3岁.同期选择重症肺炎心衰患儿30例(肺炎心衰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个月~2岁.一般肺炎患儿30例(一般肺炎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个月~3岁.抽取各组患儿静脉血2~3 mL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微粒子免疫发光法(MEIH)测定血清BNP、cTnI水平.同时均行心脏超声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炎心衰组血清cTnI[(0.389±0.030) ng/L]和BNP[(0.572±0.090) μg/L]水平升高,LVEF和LVFS水平降低;与一般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肺炎心衰组血清cTnI与LVEF和LVFS均呈直线负相关(r=-0.87,-0.76 Pa<0.05);肺炎心衰组血清BNP水平与LVEF和LVFS亦均呈直线负相关(r=-0.97,-0.85 Pa <0.05).结论 血清cTnI和BNP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炎心衰患儿心肌损害及心衰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肺炎心衰患儿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肺炎心衰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以研究肺炎心衰发生的机理。方法先心肺炎心衰30例,肺炎心衰30例,一般肺炎30例,健康儿童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cTnI含黾,采用AgilentSonos5500超声诊断仪测定患儿心功能,测定指标:射血分数(EF)、心短轴缩短率(SF)、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肺动脉峰值流速(PFVP),并分析cTnI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先心肺炎心衰组、肺炎心衰组cTnI含量显著高于一般肺炎组、健康儿童组,心功能显著低于一般肺炎组、健康儿童组,P均<0.05;通过cTnI预测EF的敏感性达100%、特异性为80%;cTnI与EF、SF、PFVA、PFVP呈显著直线负相关,r=-0.858~-0.411,P均<0.01。结论重症肺炎有心功能损害,心功能损害与心肌损害有关;对于重症肺炎检测cTnI能早期诊断心肌、心功能损害的发生,从而可予以早期治疗,以预防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否引起和加重心肌损害。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且MP-IgM阳性(简称MP组)及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且MP-IgM阴性(简称非MP组)各100例,通过心电图、临床观察、血清心肌酶学检查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出现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及早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MP肺炎组。临床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连续3 d心动过速及心衰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血清酶学CK-MB,LDH,LDH1在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心肌损害更严重,应及早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57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肺炎并心肌损害及早期干预治疗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MP肺炎并心肌损害 5 7例患儿通过临床观察 ,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心音低钝等症状、体征者 ,血清心肌酶谱增高 ,发病 1周内与发病 2周后心肌酶异常率有显著差异。心电图有部分改变 ,但无明显心律失常。结论 MP肺炎部分患儿可引起心肌损害 ,存在血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异常 ,临床医师要认真检查 ,以早期进行护心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的临床特点以助临床早期评估和治疗,并了解其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101例重症MPP患儿(重症组)和102例轻症MPP患儿(对照组)的住院病例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及肺内外并发症等临床特点,并对其中16例重症MPP患儿进行肺部高分辨CT及肺功能的随访.结果 重症MPP多表现为咳嗽、高热,热程长,易出现气促、心动过速,甚至可有发绀及三凹征,肺部影像学常表现为大片状阴影,伴或不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及坏死性肺炎/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也可导致呼吸、神经、循环、消化、泌尿等系统功能严重损害.在重症MPP患儿中有16.3%出现闭塞性支气管炎(15/92).16例重症患儿平均随访(9.81 ± 3.85)个月,仅3例肺内病变基本吸收好转,肺功能正常;余13例肺部高分辨CT均有肺不张,其中7例合并支气管扩张,5例伴限局性气体潴留,肺功能异常8例.结论 对于临床症状重、热程长、肺部影像学为大片状阴影,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及坏死性肺炎/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或伴有系统功能严重损害的儿童MPP,应高度注意重症MPP的可能性并予以尽早治疗.重症MPP可遗留肺结构和(或)功能损害,需对其进行肺部高分辨CT和肺功能的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MP)感染可引起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临床疾病.学龄期前后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因此,有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包括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支原体血症及重症、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对儿童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MPP的治疗宜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合理、联合、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肺炎支原体的有效抗生素.同时,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进展情况采取相应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等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l)在肺炎心衰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肺炎心衰(A组)、肺炎心衰(B组)、一般肺炎(C组)、健康儿童(D组)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cTnl含量,采用美国Encore T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含量,并分析两者间关系。结果 A、B组cTnl、CK-MB含量显著高于C,D组(P均<0.os);A与B组,C与D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cTnI升高率高于CK-MB;cTnI与CK-MB呈显著正相关(r=0 734 P<0.01)。结论 重症肺炎存在心肌损害,对于重症肺炎检测cTnI能早期诊断心肌损害的发生,从而早期治疗,预防心衰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均给予红霉素治疗.根据RMPP的定义,将其分为普通MPP组和RMPP组.RMPP组采用红霉素基础上添加甲泼尼龙治疗.根据疗效,将RMPP患儿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所有患儿均检测血LDH、WBC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肌酸激酶(CK).分别比较RMPP组和普通MPP组、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共纳入253例受试者,其中普通MPP组161例,RMPP组92例.与普通MPP组相比,RMPP组患儿年龄更大,LDH、ESR、ALT、AST水平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H(OR=1.029,95%CI 1.020~1.037)、ESR(OR=1.063,95%CI 1.009~1.120)为RMPP的预测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LDH临界值为400.50U/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59,95%CI 0.936~0.983.RMPP组添加甲泼尼龙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有效组LDH、ESR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血清LDH可能为早期识别RMPP和判断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