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与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变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 按照OGTT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正常组):31例,年龄29~75岁,平均(48.4±15.3)岁;空腹血糖受损组(血糖受损组):33例.年龄38~72岁,平均(50.8±9.8)岁;糖耐量受损组:34例,年龄33~74岁,平均(54.5±11.4)岁;2型糖尿病组(T2DM组):117例,年龄29~75岁,平均(54.3±14.1)岁.采用OGTT试验、HbAlc结果评价糖代谢状态,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E)、OGTT 30 min胰岛素分泌增值与血糖增值比值(△I30/△G330)、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 结果 (1)T2DM、糖耐量受损组和正常组HbAlc分别为7.41%、5.85%和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糖耐量受损组和血糖受损组HOMA-β指数与正常组比较,分别下降了53.1%(P<0.01)、29.3%(P<0.01)和23.4%(P<0.05),T2DM组HOMA-IR分别是正常组的1.66倍(P<0.01)、血糖受损组的1.29倍(P<0.001)和糖耐量受损组的1.44倍(P<0.05);(2)HbAIc与糖负荷后3 h血糖水平相关性最高(r=0.71,P<0.01),且独立相关;△I30/△G330与糖负荷后1 h和2 h血糖水平独立负相关(P<0.01);AUCINS只与糖负荷后3 h血糖水平独立负相关(P<0.01);HOMA-β与2 h以外的其他各点血糖独立负相关(P<0.01);HOMA-IR与OGTT各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三酰甘油与空腹血糖独立正相关(P<0.05),腰围与1/2 h血糖独立正相关(P<0.01).OGTT试验血糖水平变化的独立相关因素依次为△I30/△G330、AUCINS、HOMA-β、HOMA-IR和腰围.HbAlc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是OGTT 3 h血糖变化. 结论 在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及正常等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中,HbAlc水平存在差异,当HbAlc>8.0%时,OGTT试验、血糖、胰岛素水平或曲线下面积均不能反映出病情差别和变化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脑卒中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现患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高龄初发脑卒中患者22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111例,糖尿病前期组62例,糖代谢正常组47例。住院期间生存依赖结局依据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较好为mRS 01分75例,较差为mRS 21分75例,较差为mRS 26分145例。比较各组糖代谢异常与脑卒中类型及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关系。结果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和空腹血糖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型脑梗死率均较小动脉型梗死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校正后,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前期组均较糖代谢正常组,更易罹患不良生存依赖结局。糖尿病组OR=8.19,95%CI:2.916分145例。比较各组糖代谢异常与脑卒中类型及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的关系。结果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和空腹血糖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前期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型脑梗死率均较小动脉型梗死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校正后,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前期组均较糖代谢正常组,更易罹患不良生存依赖结局。糖尿病组OR=8.19,95%CI:2.9110.80,糖尿病前期组OR=4.52,95%CI:1.0110.80,糖尿病前期组OR=4.52,95%CI:1.017.23。结论高龄急性初发脑卒中患者中,有半数以上的患者符合糖代谢异常的诊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均是脑卒中后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住院期间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判断脑卒中后不良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11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根据诊断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51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64例。比较2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C、TG、LDL-C、HDL-C、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受教育年限较认知功能正常组明显降低[(4.14±4.86)年vs(8.25±3.98)年,P<0.05],HbA1c较认知功能正常组明显升高[(6.01±0.87)%vs(5.19±0.79)%,P<0.05]。1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β=1.736,OR=10.654,95%CI:5.421~10,745,P=0.002)和HbA1c(β=1.038,OR=6.558,95%CI:1.369~6.541,P=0.004)进入回归方程,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除受教育程度因素外,HbA1c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HbA1c水平、减少高血糖,对保护老年高血压认知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特征及糖代谢异常的诊断状况。方法连续入选确诊的住院冠心病患者657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329例)和中青年组(60岁,328例),对2组未确诊糖尿病的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比较2组糖代谢状况。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及冠状动脉3支病变比例明显升高(P0.05)。老年组患者行OGTT的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60.1% vs 69.5%,P0.05),老年组OGTT检出糖耐量异常的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44.2% vs 32.9%,P0.05)。结论老年组患者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比例高于中青年组,应重视OGTT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糖代谢水平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尽早发现和干预糖代谢异常的重要性。方法 2011年6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85例,均在入院后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与不同糖代谢水平的关系。结果 385例患者中63.38%合并糖代谢异常。合并糖代谢异常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二支及三支)和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血管狭窄指数积分均高于糖代谢正常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及局限狭窄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糖代谢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表现为多支及弥漫性病变。对心血管患者应关注其血糖代谢,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预防,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入选2009年7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7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组(DM+CAS组,71例)和单纯糖尿病组(DM组,102例),并入选同期在我院进行查体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HbA1c、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硬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M组、DM+CAS组患者HbA1c[(5.23±0.72)mmol/L比(6.98±0.69)mmol/L比(9.45±0.79)mmol/L]、IMT[(0.68±0.27)mm比(0.93±0.42)mm比(1.42±0.51)mm]、TC[(4.53±0.79)mmol/L比(4.76±0.86)mmol/L比(6.12±0.92)mmol/L]、TG[(1.28±0.57)mmol/L比(1.43±0.62)mmol/L比(1.89±0.67)mmol/L]、LDLC[(2.64±0.77)mmol/L比(2.98±0.86)mmol/L比(4.35±0.97)mmol/L]、Lp(a)[(179.62±98.76)mmol/L比(211.37±109.38)mmol/L比(294.63±118.24)mmol/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DM+CAS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DM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TC、TG、LDL-C、Lp(a)与IMT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398~0.642,P均<0.05);与HDL-C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314,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是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39例,70~79岁组39例,80~89岁组30例。以HbA1c作为评分标准:分为血糖控制不佳患者56例和血糖控制良好患者52例。以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指标,进行cfPWV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血脂检测,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血糖控制不佳患者cfPWV、LDL-C、TG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cfPWV与HbA1c、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0.652,r=0.425,P=0.000)。结论血糖控制不佳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 289例T2DM合并CAD患者,按照HbA1c水平分为两组,A组103例(HbA1c〈7%),B组186例(HbA1c≥7%),对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积分并对比分析。结果 B组患糖尿病史、吸烟比例和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均高于A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水平也高于A组;从冠脉病变看,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冠脉C型病变,B组显著高于A组,且B组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较高(P〈0.01),HbAl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T2DM合并CAD患者HbAlc水平高,其冠脉病变呈现复杂和严重的临床特点。因此,T2DM合并CAD患者应尽早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对于冠心病的防治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毛细血管血糖对评估血糖控制的相对价值。方法检测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7个时点毛细血管血糖(3餐前、3餐后2hN睡前),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糖的关系。结果对平均血糖和HbA1c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平均血糖和7个时点血糖与HbA1c均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87及0.50~0.86,均为P〈0.01),午餐后2h血糖、晚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与HbA1c具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午餐后2h、晚餐后2h及睡前血糖在预测血糖控制方面优于其他时间点的血糖,在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时,可作为HbA1c的一个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bA1c用于一般人群糖代谢异常诊断的切点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甘肃省≥18岁常住居民为7080名。按1999年WHO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NC,n=5424)、糖尿病前期组(Pre-DM,n=980)、DM组(n=676),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Pearson相关分析FPG、2 hPG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A1c对糖代谢异常的诊断价值,以约登指数最大判定切点值。结果 与NC组比较,Pre-DM、DM组BMI、WC、SBP、DBP、FPG、2 hPG、TC、TG、LDL-C、HbA1c升高(P<0.01),HDL-C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PG、2 hPG与年龄、BMI、WC、SBP、DBP、HbA1c、TC、TG、LDL-C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是Pre-DM和D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微量白蛋白(UMA)、尿β2-微球白蛋白(β2-MG)的价值。方法:入选T2DM患者224例(T2DM组),健康体检者197例(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HbAle、hsCRP、UMA、尿β2-MG,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组HbAlc[(5.24±0.75)%比(8.72±0.92)%]、hsCRP[(1.13±0.89)mg/L比(6.21±1.31)mg/L]、UMA[-(14.9±9.24)mg/L比(72.5±15.6)mg/L]及尿β2-MG[(0.18±0.05)mg/L比(1.24±0.28)mg/L]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Al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呈正相关(r=0.415,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蛋白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相关性及不同治疗方式时餐前和餐后血糖对HbAIc的贡献。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就诊的病程超过1年、治疗相对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256例,男119例,女137例,年龄(54±14)岁,平均病程4.5年,平均空腹血糖9.6mmol/L,平均HbAlc8.4%。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84例)、基础胰岛素治疗组(80例)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92例)。各组再根据HbAlc的不同分成HbAlc〈7%组、7%≤HbAlc〈8%组、8%≤HbAlc〈9%组、HbAlc≥9%组。不连续3d监测全天三餐前后和睡前7个时问点的血糖谱,取3d的平均值,同时免疫比浊法测定HbAlc。对各个时间点血糖与HbAIc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三餐前及睡前四点血糖连线与正常血糖5.6mmoUL平行线:岂间的面积为餐前血糖面积,三餐前和睡前四点血糖连线与三餐后血糖连线间的面积为餐后血糖面积,根据餐前血糖或餐后血糖面积与总高血糖面积的比值计算口服药物、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餐前和餐后血糖对HbAlc的贡献。结果本组患者各个时间点血糖与HbAlc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r=0.38-0.76,均P〈0.05),7点平均血糖与HbAlc相关性最强(r≥0.71,P〈0.05)。口服药物治疗组餐前、餐后血糖对HbAlc的贡献分别为59%-82%、18%~41%;预混胰岛素治疗组餐前、餐后血糖对HbAlc的贡献分别为60%-82%、18%~40%;基础胰岛素治疗组餐前、餐后血糖对HbAIc的贡献分别为38%~66%、34%~62%。趋势检验表明,口服药物、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餐前血糖对HbAlc的相对贡献随着HbAlc的增加而增加(F=67,46、168.51、84.05,均P〈0.05),餐后血糖的相对贡献则相反。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在不同HbAIc状态下餐前血糖相对贡献较预混胰岛素治疗组低(HbAle〈7%组:38%比66%,Xz:5.94,P〈0.05;8%≤HbAlc〈9%组:63%比77%X2=5.88,P〈0.05;HbAlc≥9%组:66%比82%,,:5.51,P〈0.05)。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在不同HbAle状态下餐前血糖相对贡献较口服药物治疗组低(7%≤HbAlc〈8%组:50%比68%,爿。:5.56,P〈0.05;8%≤HbAlc〈9%组:63%比78%,∥:5.79,P〈0.05;HbAlc≥9%组:66%比82%,X2=6.28,P〈0.05)。结论HbAle与自我监测的各个时问点血糖明显相关,治疗方式及血糖控制状况影响餐前和餐后血糖对HbAlc的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 1c)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发生风险的联合预测价值。 方法:本研究依托中国T2DM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REACTION),对2011至2014年在大连社区40周岁及以上人群中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bA1c对于T2DM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T2DM患者230例,IGR患者130例和糖耐量正常(NGT)者102名,行75 gOGTT,同时测定FPG、2 hPG、HbA1c等临床指标. 结果 T2DM组FPG、2 hPG高于IGR、NGT组,IGR组FPG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R组2hPG高于NGT组.T2DM组HbA1c高于IGR、NGT组(P<0.01),IGR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与FPG、2hPG呈正相关(r=0.698、0.652,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HbA1c≥6.4%为诊断切点的曲线下面积0.922(95%CI:0.899~0.946),HbA1c≥6.4%时与FPG及与2 hPG诊断T2DM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bA1c可作为T2DM诊断标准之一,HbA1c≥6.4%为最佳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CGM)技术探讨不同糖代谢人群24 h平均血糖水平(MB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并初步建立不同HbA1c水平其相对应的MBG值.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受试者318人,其中正常糖调节组115名、糖调节受损组57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组146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诊断采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测量各组生化指标,并行OGTT,测定糖负荷后2 h血糖(2 h PG).采用CGM系统估算MBG水平,高压液相法测定HbA1c水平,分析MBG与HbA1c间的关系.统计学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线性模型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318例研究对象中总体HbA1c水平为(6.6±1.5)%,MBG水平为(7.3±2.3)mmol/L.(2)MBG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48,P〈0.01),其回归方程为MBG=1.252×HbA1c-0.992(R^2= 0.718,P〈0.01),即HbA1c每升高1%,MBG相应升高1.252 mmol/L.HbA1c=6.5%时,对应的MBG值为7.1 mmol/L.HbA1c=7.0%时,对应的MBG值为7.8 mmol/L.(3)仅包括14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MBG和HbA1c之间的关系与总人群的结果一致(r=0.788,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MBG=1.255×HbA1c-0.886(R2=0.621,P〈0.01).当HbA1c= 6.5%时,MBG对应值为7.3 mmol/L.HbA1c=7.0%时,对应的MBG值为7.9 mmol/L.结论 初步建立了各HbA1c水平其相应的MBG值,为深入开展中国人群平均血糖与HbA1c转换关系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因高血压住院的73例患者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1c作为观察组,同时以62例正常人血标本为对照组,OGTT用速率法,HbA1c用微柱层析法。结果观察组[(6.8±1.4)%]与对照组[(5.4±0.6)%]HbA1c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中男女性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存在糖代谢紊乱,HbA1c测定对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的诊断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因高血压住院的73例患者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1c作为观察组,同时以62例正常人血标本为对照组,OGTT用速率法,HbA1c用微柱层析法.结果 观察组[(6.8±1.4)%]与对照组[(5.4±0.6)%]HbA1c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中男女性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存在糖代谢紊乱,HbA1c测定对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的诊断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糖化血红蛋白切点和糖调节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bAlc的可能切点和糖调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江苏地区既往无糖尿病、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而接受筛查的受检者397名,男217名,女180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测定HbAl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判断,以OGTT诊断糖尿病时HbAlc对应的可能切点。结果根据200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本研究人群糖尿病233例,空腹血糖受损(IFG)24例,糖耐量受损(IGT)40例,糖调节异常(IGR)62例,糖耐量正常(NGT)38例。ROC曲线提示,以HbAl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切点为6.1%(敏感性80.25%,特异性71.30%);以FBG≥6.3mmol/L或HbAlc≥6.1%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85%和59.76%;以FBG≥6.3mmol/L且HbAlc≥6.1%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52%和89.63%。结论FBG≥6.3mmol/L或HbAlc≥6.1%者仍应行OGTF以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间的关系。方法 将北京胸科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95例,根据入院后次日检测的HbA1c结果,按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分为三组:HbA1c含量<6.5%为糖尿病控制良好组(Ⅰ组),40例;HbA1c含量6.5%~为糖尿病控制中等组(Ⅱ组),63例;HbA1c含量≥7.5%为糖尿病控制不良组(Ⅲ组),292例。对三组患者的痰菌情况及胸部影像学病变特点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当方差不齐(sig<0.05)时用校正t检验。率的比较应用检验,采用线性趋势性χ2检验分析三组资料的线性变化趋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Ⅰ组患者痰菌检测阳性率50.0%(20/40),Ⅱ组患者痰菌检测阳性率73.0%(46/63),Ⅲ组患者痰菌检测阳性率90.4%(264/292)。Ⅲ组痰菌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组(χ2=5.83,P<0.01);Ⅱ组痰菌检测阳性率高于Ⅰ组(χ2=5.63,P<0.05);三组痰菌检测阳性率呈递增(χ2趋势性=47.46,P<0.01)。Ⅰ组患者干酪渗出性病变发现率45.0%(18/40),Ⅱ组患者为58.7%(37/63),Ⅲ组患者为80.1%(234/292)。Ⅲ组干酪渗出性病变发现率明显高于Ⅰ、Ⅱ组(χ2=30.08,P<0.01);三组干酪渗出性病变发现率呈递增(χ2趋势性=29.67,P<0.05)。三组虫蚀样空洞病变发现率分别为12.5%(5/40)、14.3%(9/63)、28.4%(83/292)。Ⅲ组虫蚀样空洞病变发现率明显高于Ⅰ、Ⅱ组(χ2=9.08,P<0.05);三组虫蚀样空洞病变发现率呈递增(χ2趋势性=8.17, P<0.05)。三组干酪性空洞病变发现率分别为25.0%(10/40)、27.0%(17/63)、53.1%(155/292)。Ⅲ组干酪性空洞病变发现率明显高于Ⅰ、Ⅱ组(χ2=22.16,P<0.01);三组干酪性空洞病变发现率呈递增(χ2趋势性=19.57, P<0.05)。结论HbA1c的含量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为金标准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对于诊断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对788名无糖尿病史的糖尿病高危患者,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检测HbA1c。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bA1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OGTT试验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者423例,检出率为54%;而HbA1c≥6.5%者362例(46%)。ROC曲线最佳切点6.35%,此时灵敏度为0.80,特异度0.89。HbA1c≥6.5%时,灵敏度为0.74,特异度0.93,阳性预测值(+PV)93%、阴性预测值(-PV)77%。Kappa检验显示HbA1c≥6.5%与OGTT标准的诊断结果一致性好(Kappa系数为0.68,P<0.01)。若增加HbA1c≥6.5%这一指标,糖尿病的检出率可增加至57%。结论 HbA1c≥6.5%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提高2型糖尿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