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RASSF1A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2PCR)技术,检测56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癌旁组织RASSFlA的表达量高于胰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中RASSF1A基因表达高于癌组织;高分化腺癌组织RASSF1A的表达量高于中低分化腺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SF1A基因丢失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较差的生物学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48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癌旁组织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高于高分化腺癌组织的表达量(P<0.05);高分化腺癌组织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高于中、低分化腺癌组织(P<0.05)。TNM分期Ⅲ期RASSF1A蛋白的表达量低于Ⅰ,Ⅱ期(P<0.05)。RASSF1A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SSF1A表达缺失或低下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RASSFl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48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RASSFlA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癌旁组织RASSFlA蛋白的表达量高于高分化腺癌组织的表达量(P<0.05);高分化腺癌组织RASSFlA蛋白的表达量高于中、低分化腺癌组织(P<0.05).FNM分期Ⅲ期RASSFlA蛋白的表达量低于Ⅰ,Ⅱ期(P<0.05).RASSFlA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RASSFlA表达缺失或低下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RASSF1 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65例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其中右肝癌41例,左肝癌的24例)及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和6株肝癌细胞株及1株正常肝细胞株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RASSF1 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 mRNA表达量为癌组织的3.32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旁正常组织△CT=4.64±2-44,癌组织中△CT=6.30±1.92,P<0.01),其中38例(58.5%)肝癌组织中的RASSF1A mRNA表达水平比癌旁正常组织显著下调:下调8倍以上的有17例,下调4倍以上的有8例,下调2倍以上的有13例,另外有5例(7.7%)在肝癌组织中的RASSF1A表达水平比癌旁正常组织较高,其余22例(33.8%)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株(QGY-7701、PLC、Hep3B,50.0%)肝癌细胞株中的RASSF1A mRNA表达水平比正常肝脏细胞株(HL-7702)显著下调;在肝癌组织中RASSF1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明显相关(P>0,05),但和门脉癌栓与否(P<0.05)、临床分期(P<0.05)及血清HbsAg明显相关(P<0.01).结论 RASSF1A基因的缺失或低表达可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8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全部表达,而胃癌组织的表达率为46.5%。TNM分期Ⅲ期表达缺失率为74.3%,显著高于Ⅰ、Ⅱ期的27.3%、31.3%(P<0.05)。低分化腺癌表达缺失率为65.6%,显著高于高分化腺癌的38.5%(P<0.05)。RASSF1A基因表达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SSF1A表达缺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RASSF1A mRNA在所有正常膀胱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而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缺失率为79.3%(23/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RASSF1A mRNA表达缺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RASSF1A mRNA表达在浸润性膀胱中表达缺失率为90%(9/10)明显高于在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缺失率73.7%(14/19),但两者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RASSF1A mR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密切相关(P<0.05).结论:①RASSF1A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缺失提示RASSF1A基因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过程.②RASSF1AmRNA表达缺失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进展相关.③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复发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NORE1B、RASSF1A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NORE1B、RASSF1A的转录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41例HCC及对应癌旁组织中NORE1B、RASSF1AmRNA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NORE1B mR-NA在HCC中的缺失率为63.4%,癌旁组织中为34.1%(P<0.01).RASSF1A mRNA在HCC中的缺失率为75.6%,癌旁组织中为39.0%(P<0.05).两者的差异表达与乙肝、肝硬化以及Edmondson分级均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术前肝功能Child-Push分级和血清AFP检测值均无显著相关.NORE1B与RASSF1A mRNA在H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NOBE1B与RASSF1A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硫氧化还原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硫氧化还原蛋白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硫氧化还原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RT-PCR结果 显示硫氧化还原蛋白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过表达(RI=0.80±0.08),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RI=0.39±0.15);Western印迹结果 同样提示硫氧化还原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PrI=0.81±0.1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rI=0.30±0.11),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胰腺癌组织中硫氧化还原蛋白表达量与性别、病变部位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氧化还原蛋白在缺氧和氧化应激环境下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和胰腺癌的进展,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组织smad4mRNA,TGF-β1和TGF-βR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smad4mRNA,TGF-β1和TGF-βR1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的smad4mRN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和TGF-βR1.结果 53例胰腺癌smad4mRNA,TGF-β1和TGF-βR1表达阳性率明显地低于25例癌旁上皮(均P<0.05).高分化腺癌smad4mRNA,TGF-β1和TGF-βR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5~0.01),无转移癌明显高于转移癌(P<0.05~0.01).三者在胰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均存在密切相关系.结论 smad4mRNA,TGF-β1和TGF-βR1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密切关系,检测三者表达水平对早期发现胰腺癌及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可能有较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组织中类肝素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炯  雷春  杜敏  李文波  汤厚阔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9):1502-1504
目的 探讨类肝素酶1(heparanasel,Hpal)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检测37例胰腺癌组织中Hpal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显示,Hpal mRNA在胰腺癌中相对表达量为23.53±4.13、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为4.08±2.14、在癌旁组织中为16.93±3.06(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显示,Hpal蛋白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6±0.14、在胰腺癌旁组织中为1.21±0.37、在胰腺癌组织中为1.76±0.28(P<0.05).胰腺癌组织中Hpal mRNA与Hpal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组织中Hpal mRNA表达与胰腺癌TNM分期、浸润神经和血管以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但是与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Hpal蛋白呈高表达,Hpal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VEGFmRNA在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检测 3 5例乳腺癌组织、12癌旁乳腺组织和 10乳腺纤维瘤中VEGFmRNA的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VEGF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瘤组织的表达 (均 P =0 .0 0 0 )。VEGF 12 1mRNA和VEGF165mRNA表达水平与ER ,PR ,临床分期及月经状况无明显的相关性 (均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VEGF12 1mRNA和VEGF 165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3 3 ,0 .0 0 4)。结论 乳腺癌中VEGF 12 1mRNA和VEGF 165mRNA表达水平上调 ,而VEGF12 1mRNA可能起主要作用。VEGFmRNA的表达水平高者可能有利于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端锚聚合酶1(Tankyrase 1)、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及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技术对30例HCC及癌旁组织中Tankyrage1、TRF1及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Tankyrage1及hTERT mRNA表达相对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RF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对强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HCC组织中Tankyrase1及TRF1表达与年龄、性别、肝硬化、HbsAg(+)、肿瘤大小、肿瘤个数、术前Child-Push分级、TNM分期、Edmondson分级和血清AFP值均无显著相关(P>0.05);在HCC中Tankyrage1 mRNA和hTERT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9),Tankyrage1与TRF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395),TRF1 mRNA和hTERT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472).结论 HCC中Tankyragel表达增加和TRF1表达下降可能是hTERT表达增加的原因之一,其对肝癌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胃癌组织,39例相应癌旁组织及30例对照组织中RASSF1A蛋白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上述组织RASSF1A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1)胃癌组RASSF1A蛋白表达阳性率53.8%明显低于癌旁组97.4%及正常对照组100%(P〈0.05);2)胃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64.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甲基化率7.7%及对照组0%(P〈0.05);3)在胃癌组织中,甲基化组RASSF1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非甲基化组(P〈0.05)。结论:胃癌组织RASSF1A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增高显著相关,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NET-1、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B7-H1和IL-10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探讨肿瘤局部IL-10的异常增高和B7-H1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胰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B7-H1及IL-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在胰腺癌、癌旁和正常胰腺组织中,B7-H1和IL-10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呈现出明显由高至低的趋势,且两两之间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也同样证实了胰腺癌中高表达B7-H1和IL-10,阳性率分别为60.5%±12.7%和65.3%±16.2%,而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表达.同时,相关性分析中显示肿瘤组织B7-H1高表达与IL-10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分别表现在mRNA表达水平(P=0.008,r=0.841)和蛋白表达水平(P=0.007,r=0.838).结论 胰腺癌细胞上调表达B7-H1可能是肿瘤局部高浓度IL-10形成的原因之一,由此导致的抗肿瘤免疫能力降低可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RASSF1基因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转录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RASSF1基因3种不同转录本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 PCR的方法检测 48 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及 12 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RASSF1A、RASSF1B 和RASSF1C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RASSF1A 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缺失高达68 75%,其缺失与肝外胆管癌的淋巴转移(P< 0 05)及 TNM 分期(P< 0 01)相关。RASSF1B、RASSF1C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不相关。结论 RASSF1 基因 3种转录本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转录本 RASSF1A与肝外胆管癌淋巴转移及 TNM分期相关,是一种肝外胆管癌的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胰腺癌细胞Pancl抑癌基因P16、RASSFIA启动子区CpG岛的去甲基化作用,探讨大黄素是否可以逆转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从而使抑癌基因重新表达生物活性,发挥抗癌活性。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情况,BSP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处理前后P16、RASSFIA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两个抑癌基因以及甲基转移酶DNMTI、DNMT3a、DNMT3b在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黄素以时间梯度和浓度梯度依赖性抑制Pancl细胞生长,BSP结果证实大黄素处理后可使P16、RASSFIA甲基化状态减弱,非甲基化状态增强,同时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在Pancl中低表达或无表达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或者重新表达。结论大黄素可以对胰腺癌细胞Pancl抑癌基因P16和RASSFIA发挥不同程度的去甲基化作用,使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失表达的抑癌基因重新表达,大黄素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可能和其具有对抑癌基因去甲基化作用有关,并且可推测大黄素发挥去甲基化作用和其可不同程度抑制甲基转移酶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在线数据库分析阐明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胰腺癌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在线分析数据库,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别分析E2F转录因子家族成员mRNA在179例胰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