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指标变化状况.方法 :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90例大量输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输血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输血量<1500ml)和大量组(n=40,输血量≥1500ml),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相关指标(PT、TT、APTT、FIB、PLT)状况.结果 :大量组患者输血后1d、3d PT、TT、APTT、FIB、PLT水平与常规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与输血前相比,大量组患者输血后PT、TT、APTT先升高,后下降,后恢复输血前水平,FIB、PLT先下降,后升高,后恢复输血前水平.结论 :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后易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参数与经典凝血功能指标的关联性及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8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100例HDCP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DVT组31例,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N-DVT)组6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经典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血凝块形成时间(clot formation time,K)、最大振幅(maximal amplitude,MA)、α角(α-Angle)],分析经典凝血功能指标、TEG参数与HDCP患者发生DVT的关联性及经典凝血功能指标、TEG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EG、经典凝血功能指标对DVT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在年龄、PLT、PDW、MPV、PT、APTT、TT、FIB、D-D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TEG参数R、K低于N-DVT组,MA、α-Angle高于N-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PLT、PDW、MPV、PT、APTT、TT、FIB、D-D、R、K、MA、α-Angle水平均为HDCP患者DVT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偏相关性分析,将年龄等其他因素控制后,PLT、PDW、MPV、IPT、APTT、TT、FIB、D-D、R、K、MA、α-Angle仍与HDCP患者DVT发生显著相关(P<0.05);TEG参数R、K、MA、α-Angle与PLT、PDW、MPV、PT、APTT、TT、FIB、D-D相关(P<0.05);TEG参数、经典凝血功能指标联合预测HDCP患者DV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高于各指标单一预测。结论HDCP患者TEG参数与经典凝血功能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各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DVT发生,为临床开展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检测项目的相关性,探讨两类检测方法在描述人体内出凝血系统状态的共性和差异性。方法分析282例患者TEG、常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的结果,将TEG的各项参数与常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对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R分别与APTT、PT、TT、PLT有相关性,K和α分别与APTT、PT、FIB、TT、PLT有相关性,MA分别与APTT、PT、FIB、TT、PLT有相关性,CI与APTT、PT、FIB、TT、PLT有相关性。TEG各参数任意两者之间均有相关性。结论 TEG与常规凝血检测项目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不能相互取代,需要结合临床需求综合起来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5项用于低分子肝素治疗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本院就诊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给予常规解痉、降压、镇静及扩容、利尿治疗(常规治疗组),或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低分子肝素组),两组均治疗3~5d。同期产前检查健康60例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凝血5项(PT、APTT、TT、Fib、D-二聚体)及TEG参数指标。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PT、TT、APTT低于对照组,FIB、D-D高于对照组,R值、K值低于对照组,α角、MA及CI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5项及TEG各参数指标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治疗后PT、TT、APTT升高,FIB、D-D降低,TEG中R值、K值升高,α角、MA及CI值降低(P均0.05)。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PT、TT高于常规治疗组,D-D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APTT、FIB两组无差异(P0.05)。低分子肝素组R值、K值高于常规治疗组,α角、MA及CI值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5)。结论:TEG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凝血功能效果优于凝血5项,提示临床上可将TEG作为评价重度子痫前期凝血功能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监测联合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 TEG)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徐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6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指导输血,研究组48例患者接受Hct监测联合TEG指导输血。比较两组血液成分输注量、输血前后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Hct、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和冷沉淀成分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后24 h RBC、Hct、PLT、Hb均较输血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输血后24 h Hct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RBC、PLT、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24 h TT、PT、APTT水平均降低(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步蛇咬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出凝血功能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136例五步蛇咬伤患者未治疗前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计数(PLT)。按照咬伤后就诊不同时间段分为蛇伤A组、蛇伤B组和蛇伤C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五步蛇咬伤患者D-Dimer、PT、APTT、TT显著高于对照组,PLT、FI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蛇伤A组PLT、FIB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Dimer、PT、APTT、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蛇伤B组、蛇伤C组分别与对照组、蛇伤A组相比,PT、APTT、TT、D-Dimer显著升高,FIB、PL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蛇咬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凝血功能状态,临床上应对五步蛇咬伤患者进行动态全面的凝血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胎盘植入患者行剖宫产术中监测凝血功能并指导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胎盘植入患者行剖宫产术,术中分别进行常规凝血试验和TEG检测,并对输注血液制品前后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输注后患者纤维蛋白原(Fg)含量增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P0.01),TEG参数中R值明显缩短、K值下降、α角增大(P0.01),MA没有显著变化。3例患者根据TEG检测结果提示补充了Fg和冷沉淀。患者凝血状态较输注前明显改善。结论胎盘植入患者行剖宫产时,运用TEG监测凝血功能、指导成分输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优于常规凝血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抢救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患者时,应用大量输血方案(MTP)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动脉血气p H值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救治时MTP使用与否,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时和复苏后的Hb、PLT、PT、APTT、TT、FIB和p H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救治和复苏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分娩前相比,两组患者抢救时和复苏后的Hb、PLT均下降,PT、APTT、TT增加,FIB和p H升高。抢救时,观察组的Hb、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T、APTT、TT均短于对照组(P0.05),FIB和p H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b、PLT、PT、APTT、TT、FIB和p 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的Hb、PLT水平和FIB值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略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子宫正常复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出血量、复苏时间、子宫切除率和输血费用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体温、心脏过度负荷、血栓、产褥感染等常见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患者时,应用MTP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抢救时和复苏后的实验室指标,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产妇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分娩并发生产后大出血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产后大出血产妇大量输血前和输血后24小时、5天后的凝血四项[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蛋白(PC)和纤溶系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和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变化情况。结果:产后大出血产妇大量输血1小时后与输血前相比,患者的APTT、PT、TT均明显延长(P0.05)、D-D和FDP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FIB、PC和PLT水平明显降低(P0.05),输血5天后与治疗前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大出血产妇大量输血后短时间内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和纤溶亢进,5天后与血前无明显差异,临床应重视,避免发生凝血障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及其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并发DVT 10例,未并发DVT 6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TT、APTT、PT、FIB以及D-D。结果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TT、APTT及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IB、D-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 d,并发DVT者与无DVT者的TT、APTT及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 d,并发DVT者的FIB及D-D均高于无DVT者;与术前比较,术后3 d并发DVT者与无DVT者的FIB及D-D均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创伤性四肢骨折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功能指标发生改变,并发DVT者的FIB、D-D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采取不同保温措施的保温效果和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TURP患者,随机均分为加压空气调温毯保温组(Ⅰ组)、冲洗液加温组(Ⅱ组)和对照组(Ⅲ组).观察体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结果]Ⅱ、Ⅲ两组手术后体温明显低干手术前(P<0.05).手术后Ⅰ组的体温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和术后6 h的PT、APTTⅡ组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术后各时点与TD相比PT、APTT明显延长,FIB和PLT显著降低(P<0.05);Ⅲ组与Ⅰ、Ⅱ组各时点相比PT、APTT明显延长,FIB和PLT显著降低(P(0.05).[结论]TURP期间加压空气调温毯和冲洗液加温均起到保温作用,维持机体凝血功能稳定,但加压空气调温毯加温的效果更好,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特征,分析其与常规凝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02例为ACI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41)、中度组(n=36)与重度组(n=25),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检测并比较各组TEG参数及凝血四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TEG参数与凝血四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α角、MA值、CI、FIB及DD均明显高于NC组,而R值、K值、PT及APTT明显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ACI病情加重,TEG参数及FIB、DD、PT均发生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组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TEG参数中α角、MA值、CI值与FIB、DD呈正相关性,与PT呈负相关性(均P0.05);R值、K值与FIB、DD呈负相关性,与PT呈正相关性(均P0.05);APTT与TEG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CI患者TEG参数明显异常,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其与常规凝血指标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注射液治疗创伤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案,将194例创伤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组97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注射用FIB,用量60 mg/kg~70 mg/kg,分别于注射前、注射2 h、6 h、24 h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及血栓最大幅度(MA值),采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清FIB水平。结果输注前,2组R值、K值、MA值、PT、AP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2 h、6 h和24 h,研究组R值、K值、MA值、PT及APTT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8 d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60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5 h、ISS评分20分是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输注FIB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出血患者积极输注FIB对稳定患者凝血功能和提高生存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成分输血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宫外孕破裂大出血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就诊的78例宫外孕破裂大出血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成分输血。比较两组治疗期间输液量、总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h两组血常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血气剩余碱(BE)、红细胞比容(HCT)]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原蛋白(FIB)],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输液量、总输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402、23.964、6.362,P<0.05);治疗前两组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两组PLT、Hb、BE、H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420、5.903、9.595、2.336,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两组PT、APTT、TT小于治疗前,FIB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T、APTT、TT小于对照组,FIB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413、7.210、5.852、6.395,P<0.05);治疗后3d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5)。结论成分输血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宫外孕破裂大出血休克能降低患者输液量、总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动态监测的意义。方法选取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2016年4—12月8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分为甲组(轻度)、乙组(中度)和丙组(重度),分别为322例、278例和200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的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此次研究对照组。检测各组TEG参数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R、K分别为(5.98±1.67)min、(1.08±0.3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6.82±2.19)min、(2.25±0.61)min,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α角、MA分别为(69.47±6.72)°、(69.57±5.14)mm,明显高于对照组(59.81±5.87)°、(59.88±4.58)mm,P<0.05;然而两组CI相比较,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DD、FIB水平分别为(0.42±0.17)mg/L、(4.57±0.69)g/L,明显高于对照组(0.23±0.07)mg/L、(2.58±0.79)g/L,P<0.05;然而两组PT、APTT相比较,P>0.05。甲乙丙三组患者间R、K、α角、MA、DD和FIB相比较,P<0.05。R值、K值与DD、FIB呈负相关性,与PT、APTT呈正相关性,P<0.05;α角、MA及CI则与DD、FIB呈正相关性,与PT、APTT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TEG与患者凝血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通过检测TEG和凝血功能可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子痫前期高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孕12~16周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和正常孕妇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参数,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干预,统计干预前后凝血功能、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LGF)、sFlt-1/PLGF比值,分析sFlt-1、PLGF、sFlt-1/PLGF与凝血功能相关性、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 R)、凝血酶形成时间(thrombin formation time, K)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 MA)、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及加固速率(fibrin clot formation and reinforcement rate,α角)、凝血综合指数(coagulation index, C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T、APTT、TT、R、K高于干预前,FIB、MA、α角、CI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Flt-1、sFlt-1/PLGF比值较干预前低,PLGF较干预前高(P<0.05);干预后子痫前期高危患者PLGF与PT、APTT、TT、R、K呈正相关关系,与FIB、MA、α角、CI呈负相关关系(P<0.05);sFlt-1、sFlt-1/PLGF与PT、APTT、TT、R、K呈负相关关系,与FIB、MA、α角、CI呈正相关关系(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收缩压、舒张压、初次产检时体质量指数、PT、APTT、R、K、FIB、TT、MA、α角均为子痫前期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子痫前期高危患者sFlt-1、PLGF、sFlt-1/PLGF比值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显著相关,阿司匹林可能通过调控sFlt-1、PLGF、sFlt-1/PLGF表达改善孕妇凝血功能,为临床子痫前期的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PE患者366例,包括轻度PE(mPE组)患者159例和重度PE(sPE组)患者207例,另选同期接受产检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PLT水平。结果 PE患者孕早、中、晚期,PT逐渐缩短,TT和APTT先降后升,FIB先升后降,D-D逐渐升高,PLT逐渐降低;孕晚期sPE组的PT、APTT、TT及D-D显著高于mPE组和对照组,FIB和PLT显著低于mPE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PE患者存在内、外源性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血液呈异常高凝状态,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凝血四项及D-D、PLT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开腹及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情况。方法:选择230例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120例和开腹组110例,分别检测术前24h、术后48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PLT)值,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及术后发生DVT的情况。结果:术后PT、APTT、TT、FIB及PLT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两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DVT发生率为5.0%,开腹组DVT发生率为9.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及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后血液粘稠度均增加,两种术式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明显不同,但腹腔镜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Cho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玉山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4例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Cho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30 min、2 h、6 h出血量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时的凝血功能[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两组治疗后2、6 h的出血量均多于治疗后30 min,治疗后6 h的出血量多于治疗后2 h,且观察组治疗后30 min、2 h、6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T、FIB、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PT、APTT、TT均短于治疗前,FIB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试验组PT、APT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FIB、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Cho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可显著改善其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联合凝血六项指标在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分为多发伤组34例与严重多发伤组46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初始凝血指标(PT、APTT、TT、Fib、D-D、PLT)、血栓弹力图(R值、K值、a角和MA值),分析上述参数对急诊多发性创伤严重程度分级的价值。结果 多发伤组患者的α角、MA值均高于严重多发伤组,R值、K值均低于严重多发伤组(P<0.05)。多发伤组的PT、APTT、TT、D-D的值均低于严重多发伤组,Fib、PLT高于严重多发伤组(P<0.05)。经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值、K值与PT、APTT、TT、D-D呈正相关,与Fib、PLT呈负相关;α角、MA值与PT、APTT、TT、D-D呈负相关,与Fib、PLT呈正相关(P<0.05)。MA值诊断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效能较高,MA值约登指数最大时对应cut-off为42.45 mm, AUC为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