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兵  王喜贵 《化学教育》2018,39(5):22-26
以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以及美版教科书中支撑"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一知识内容所涉及的实验内容为研究对象,从实验的设计和内容呈现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比较,结果表明:国内的教科书中设计的实验探究性更强,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全面,美国教科书中设计的实验更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综合分析了不同版本教科书的优缺点,并对实际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孟潘  孙影  周维维 《化学教育》2023,(13):12-20
教科书承载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尝试从内容选材、呈现位置、表征形式、学科联系、知识载体等5个方面构建化学教科书中文化自信素材的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6版(共23册)高中化学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揭示文化自信素材的特点与变迁趋势。以期为后续高中化学教科书中文化自信素材的选择与编写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教科书中科学家内容是增进学生化学学科理解、加强科学本质教育、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从数量、呈现位置、呈现内容等维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5套典型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科学家内容,总结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科学家内容变迁的特点,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以期对教科书中科学家内容的编写和化学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王春姣  王秀红 《化学教育》2019,40(13):16-22
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5套高中化学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物质结构内容的演变,发现近40年来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物质结构内容选择呈钟摆现象,同时其内容组织的结构化理念日益清晰。此外,为新时期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编写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衍杰  王秀红 《化学教育》2019,40(11):59-64
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全国I卷)单项选择题第8题存在2个正确答案,引起了争议,其实质是对教科书中"酶"的概念界定的争议。借此契机,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为例,分析了教科书中化学概念定义类型及特点,发现教科书概念定义类型丰富,但对同一概念的定义类型较为单一,造成某些概念内涵或外延不清晰,这是引起此次争议的重要原因;其次从概念定义类型与课程主题内容关系的角度考虑,教科书中"酶"的概念实质上是介绍作为"酶"的一类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而并非揭示酶的构成,因此也不能片面地判定教科书中"酶"的概念存在错误;最后为教科书概念表达和教师教学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樊艺蕾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20,41(17):15-20
教科书是学生意识形态养成的重要媒介,教科书中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助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基于教科书中“绿色发展”内容构建了分析评价工具,以中美高中化学教科书为例进行编码分析。依据数据统计及案例的比较,揭示了2者在“绿色发展”内容构成、知识体系和建构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2套教科书中“绿色发展”内容取向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科书内容的微观设计需反映学生知识获取的认知过程。本文在对“三态粒子模型“形成的概念通路进行理论构建基础上,通过对香港初中科学教科书“化学分支“中“三态粒子模型“的内容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以解答基于概念通路的教科书内容微观设计的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磊  郑楠  孙影 《化学教育》2022,43(5):26-33
教科书的编排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视觉表征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视觉表征的选用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研究借鉴Gkitzia等人的分析框架对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物质结构”相关内容的视觉表征进行编码分析。在对表征类型及功能分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科书中物质结构相关知识内容的编排及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展开讨论。研究发现,人教版教科书中视觉表征的分布与教科书编排的“三序”原则较为契合,能够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选用视觉表征。最后,依据研究结论,针对教科书中视觉表征的编选和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冰  毕华林 《化学教育》2012,33(9):50-54
随着课程改革对化学探究实验的重视,实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通过对我国现行3个版本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美国初中主流化学教科书《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教科书中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相对薄弱。建议以教科书为载体显化实验安全教育内容、教科书中增加实验安全标志、处理好安全教育与主动探究的关系,把安全作为实验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0.
统计了美国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内容所包含的图片类型,分析研究其作用,同时针对我国化学教科书图片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教、苏教、鲁科3个版本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引入了许多我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传统文化元素内涵的界定、3个版本的化学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比较研究以及传统文化元素的教育价值分析,探讨化学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元素教育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刘一兵 《化学教育》2013,34(1):1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化学教科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与化学教科书发展关系的问题;化学教科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用先进化学知识充实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问题;化学教科书中元素化合物和基础理论的编排关系问题;化学教科书中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结构的匹配问题;学习国外教科书编写的问题等。审视其发展中的问题,揭示其历史发展规律,可以为教科书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曾兵芳  蔡彩芳 《化学教育》2019,40(21):90-95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4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6套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化学史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化学史的总体数量、图像、呈现位置、呈现形式、篇幅、涉及的区域及年代等方面的变化,获得我国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化学史在各方面的变化趋势,为教科书中化学史的编写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世勇  陈琪  李勋 《化学教育》2015,36(9):14-19
应用内容分析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教版出版的6套初中化学教科书的“溶液”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溶液”在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等方面的演变,以期获得我国初中化学教科书的发展特点,为“溶液”内容在化学教科书中的编写与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化学课程中融入化学史,一直是化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关注的重要内容。化学课程融入化学史表现在各个层面,化学教科书中的融入是一个中间环节,它既是教育理念、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又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史的提示和指导。本文从教科书中化学史的内容、呈现方式、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习方式等几个角度,对我国义务教育4个版本化学教科书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当展现科学家形象;描述真实的科学发展过程;寻求内史与外史的有机整合;内容组织时考虑多种学习活动方式的结合几个教材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16.
pH 计算是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现行国内教科书中大都将酸碱体系分成多种类型,用一系列近似公式进行近似计算,以克服精确公式推导过程复杂、难以求解的困难。实际上,借助于现行教科书中已有的一些  相似文献   

17.
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关于茶文化的史料,也是保留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学专著。通过探析《茶经》中蕴含的育人价值,挖掘《茶经》中的化学课程资源。在化学教学中,将《茶经》中与化学知识契合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情境载体建立学习桥梁,从化学角度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再认识,从文化视角感受化学中蕴含的人文底蕴,帮助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依据新课标中的情境素材建议与要求,梳理了《茶经》中可与高中化学教科书相联系的内容,为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素材,利用古代茶器具与中学化学实验仪器之间的相似性创设情境。并且提出了关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科书在教学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在有的教育学书籍中讲得很明白:教科书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用书籍,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廖志刚  袁鑫 《化学教育》2019,40(3):23-28
通过对我国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与美国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概念与应用》(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中“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部分内容的插图功能进行比较,分析2版教科书中插图的编排特点、呈现方式及功能意图的差异性,为我国后续教科书的插图编排方式改革及形式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钟晓媛  王晶 《化学教育》2020,41(17):21-25
人教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对安全教育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呈现出注重形象化、注意多角度、突出适切性和体现观念性等鲜明特点。建议教师能对教科书中实验安全图标的研制,内容的集中与分散、外显与内隐的呈现方式,以及定量与法规意识的考虑等加以关注,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安全教育内容的挖掘、利用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