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药食同源植物因其不良反应小、药用价值高、天然、安全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可以明确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十年来,液质联用(LC-MS,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药食同源植物功的功效成分分析和质量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主流技术。本文从LC-MS技术的发展和药食同源植物研究中LC-MS技术应用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近十年来LC-MS技术分析药食同源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药食同源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药食同源植物多糖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降糖和降脂等多种生物活性,是当前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药食同源植物多糖的来源、提取工艺和分子结构均对多糖的生物活性有显著影响。该文总结近年来药食同源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充分挖掘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富含活性多糖功能食品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植物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功效,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相关酶活性,改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促进肝糖元合成、抑制糖异生,增进免疫系统功能和抗氧化作用等多种途径发挥降血糖功能。目前,报道来源于中药的多糖已超过200种,且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从植物中分离提纯得到的。随着人们对植物多糖研究的深入,利用其开发制作安全经济的天然类降血糖产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桑叶多糖、南瓜多糖、苦瓜多糖、山药多糖、茶多糖的降血糖功效,并提出了降血糖植物多糖的利用途径,展望了将植物多糖降血糖功效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前景,以期为植物多糖降血糖功效的研究和利用以及天然降血糖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富含多种天然活性物质,在肉制品加工领域中发挥了显著的品质改善作用,如改善保水性、质构特性、色泽和风味,抑制氧化、亚硝胺生成及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等.本文系统总结和归纳了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对肉制品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以期为研究其改善肉制品综合品质和货架期质量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曹小敏  潘思轶 《食品科学》2022,43(23):305-315
柑橘属植物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枳壳、枳实、佛手、枳雀、化橘红和广陈皮是常见的柑橘属药食同源植物制品,含有丰富的类黄酮、香豆素、生物碱、类柠檬苦素和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脂、抗抑郁和止咳化痰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食品和医药等领域中。这6 种药食同源制品均源自柑橘属植物果实,但各自活性成分组成存在差异,临床功效也不同,目前尚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比较。本文系统地比较了它们的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以期为柑橘属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是人体健康的重大威胁,针对高脂血症人群在症状表现后往往采用西药治疗。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从饮食方面控制高血脂的发病率得到广泛关注。药食两用植物以其多通路、多靶点、毒性弱等优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降血脂食品开发的重点。本文对高脂血症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概述,并针对苦荞、苦瓜、决明子、桑叶、荷叶等5种常见药食同源植物降血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药食同源植物降血脂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药食同源植物精油因天然安全性高、抑菌抗氧化特性优良、环境可降解等环保属性,与我国居民对健康养生的传统理念高度契合,也符合国家对经济优质发展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在介绍药食同源精油种类、保鲜原理、提取工艺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其在水果、蔬菜、畜禽肉、水产品保鲜中的具体应用现状,为拓宽药食同源精油在各类食品的保鲜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食药同源理念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现代研究发现从食药同源植物里提取的多糖成分能够影响肠道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组成,从而发挥调控肠道稳态并改善机体病症的作用。随着植物多糖活性研究的深入,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理论研究利用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研发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及医药产品具有广阔前景。本文基于机体中肠道免疫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重点分析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可通过保护肠道黏膜、抑制肠道内炎症因子、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发挥修复肠道黏膜、改善肠道炎症、预防肠道肿瘤等多种作用;论述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展望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在食品行业、医药行业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该类多糖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茴香、肉桂、花椒、生姜、姜黄和西红花作为食药两用品种和香辛料,不仅能改善食品的食用品质,还能发挥健康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医药等领域。本文首先对这6种药食同源香辛料的主要活性成分(如萜类、酚类、苷类等)进行了概括,进一步总结了其主要的功能特性(如抗氧化活性、抗微生物、抗炎镇痛、抗癌、抗抑郁、减肥等),同时重点分析了功能机制(如调节抗氧化平衡系统、破坏微生物细胞完整性、抑制促炎因子水平、调节免疫细胞因子、调节相关信号通路、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等),旨在为药食同源香辛料类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食同源"即"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药食同源中药兼具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对药食同源中药进行抗衰老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药食同源中药所具有的抗衰老活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因此将其开发成抗衰老药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药食同源中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抗氧化活性以及已报道药食同源中药抗衰老研究的文献数量,筛选出可以用作抗衰老研究的中药;同时,以衰老机制为基础,对药食同源中药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松针挥发油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分析方法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更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松针资源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丽  桑宏庆  潘飞 《饮料工业》2012,15(6):43-45,48
以干燥的金银花粉末为原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了共水蒸馏法提取金银花中挥发油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时间是影响金银花挥发油提取的重要因素,最佳条件为:浸泡时间1.721h、加水量0.453L、提取时间7.490h,在此最佳条件下挥发油的提取率为3.0211%。  相似文献   

13.
研究压榨法和水剂法2种制油工艺对澳洲坚果油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分别比较2种制油工艺对澳洲坚果油甘油三酯组成、甾醇组成、脂肪酸组成、挥发性风味成分、生育酚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油工艺对澳洲坚果油的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和生育酚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澳洲坚果油中脂肪酸主要为油酸、棕榈-烯酸、棕榈酸,占86%以上;甘油三酯共检出18种,其中OOO、POS、POO占53%以上;水剂法制得的澳洲坚果油中甾醇含量较高,为1 439.79 mg/kg;压榨法制得的澳洲坚果油中矿质元素含量较高,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较多,共分离出41种,主要包括烯类、醛类、酚类、醇类、酯类、烃类和酮类共7类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烯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2.1%,是构成压榨澳洲坚果油的主要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4.
酸枣仁油取自药食同源的酸枣仁,是一种安全的保健食用油,综述近年来有关酸枣仁油的提取工艺、组成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为酸枣仁油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现有研究表明,酸枣仁油生产工艺简单,成品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同时还含有多种脂溶性成分。酸枣仁油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镇静催眠、改善记忆力、抗抑郁、抗氧化、血脂调节及抗肿瘤等,但其发挥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酸枣仁油的安全及多活性特点赋予其巨大的开发与应用潜力,相关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前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食品接触材料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常常具有异常的气味,可能通过气相传质或直接接触迁移至食品中,不但会引发食品感官特性的变化,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削弱消费者购买欲望,过量摄入后还会危及人体健康。因此,准确识别和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产生的异味物质,对确保食品接触材料的合规以及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挥发性物质气味评估和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运用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顶空、顶空-固相微萃取、热脱附、电子鼻等气味分析技术,及其与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仪等结合的联用分析技术,并梳理和展望了食品接触材料中挥发性气味物质分析技术发展前景,为有效管控食品接触材料异味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综述了香辛料精油的主要成分、提取方法,以及国内外对香辛料精油的研究进展,此外还介绍了香辛料精油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并且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展青霉素是由曲霉菌和青霉菌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是广泛存在于水果(特别是霉变水果)、水果制品(果汁、果酱、果脯等)及谷物等食品中的天然污染物, 可以通过食物摄取的方法进入机体。展青霉素不仅具有免疫毒性和致畸性, 而且对人体多种器官都有毒害作用。展青霉素污染的食品(尤其是水果及水果制品)不仅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而且会严重危害我国经济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为了探讨食品中展青霉素的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从展青霉素的基本性质、毒性与危害、检测方法和脱除方法等部分进行论述, 以期为展青霉素的毒性研究提供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的矿物油污染物是指石油来源的C10~C50烃类化合物, 包括烷烃矿物油(mineral oil saturated hydrocarbons, MOSH)和芳烃矿物油(mineral oil aromatic hydrocarbons, MOAH)2大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食品中的矿物油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食品的回收纸包装材料迁移。本文综述了国外近十年来纸质包装材料的矿物油迁移研究情况, 包括纸质包装材料迁移的矿物油分析方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联用法; 矿物油迁移至食品的2种方式: 气态扩散迁移和包装材料接触迁移; 降低矿物油迁移的技术方法, 即食品包装纸质材料的回收工艺, 向包装纸质中添加活性炭等吸附剂以及增加阻隔层以阻挡矿物油的迁移。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数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