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资料检索和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相关案例,对舆情的应对模式和策略进行归纳和总结:舆情出现后,应迅速做出反应,做好舆情的分析研判;舆情的应对模式概括为紧急应对模式、科普解读模式、个案处置模式和预防模式4种;舆情应对的主体,包括管理者、专家学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社会团体等,政府部门要做好组织工作;风险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要简洁、通俗易懂,要针对公众关注点和认知水平;重视电视和报纸等传统主流在舆情应对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微博、微信、微视频、网络社群等新型网络载体的作用;舆情应对必须科学严谨,经得起反复推敲和检验,特别是口径要统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舆情频繁发生,成为网络舆情的焦点问题,也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是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农业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科普工作,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践。本研究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舆情科普的模式。根据科普目的和方式,分为长期科普、短期科普和应急科普;根据科普节点,分为事前科普、事中科普和事后科普。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提供思路,提高科普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2013年下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总体概况,剖析了热点舆情,总结提炼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传播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2012~2014年经媒体曝光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基础,利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从时间、地区、农产品种类、性质原因、产业环节、传播渠道6个方面分析了舆情发生发展的内在趋势与规律,从而导出媒体曝光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般特性。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和科学研判,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基本要求及工作组织,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分类、分级与分期,研究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及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数量和影响持续上升,对政府舆论应对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控管理研究的现实需求十分迫切。本文基于政府公共管理的视角,探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其成因及影响,提出我国应在健全监测制度、完善引导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加大资金保障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升舆情监控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顸警的内涵,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预警的体系框架及影响顸警等级划分的指标因素,研究提出了舆情预警等级设定及判断标准,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预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2012—2014年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网络舆情监测数据,抽取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事件舆情并标注关键词;在对关键词进行适当归并组合的基础上,计算得出近年来相关问题事件网络舆情涉及的高频关键词46个;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10大热点问题;通过绘制高频关键词间的关联图谱、计算其中心性,确定"谣言"作为关键词与其他词联系最紧密。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研究我国大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特点,结合上海管理经验,探讨了我国大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舆情监控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率的迅速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深度介入日常生活和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其社会影响日益增加,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与响应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的范围、机构、方法、机制和保障条件等,提出了规范开展舆情监测工作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食品安全视角的高端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是全球议题,也是农产品营销策略中首要考虑的重点。近年来农产品营销受我国农业滞后的影响,"白菜价"背后从侧面制约我国农业文明建设,也成为制约农产品走向高端的主要因素。全国农产品市场整体销售额上升,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在2016年达到4.7万亿元,累积交易量8.5亿吨。全国范围内,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高端农产品市场在近年间得到了迅捷发展。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2013.9亿美元,同比增长9.1%,其中,出口额为755.3亿美元,增长3.5%;进口额为1258.6亿美元,增长12.8%;贸易逆差503.3亿美元,增长30.4%。整体来看,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度远超出口额度,且在高端农产品的研发销售中,面临着极大的难题和挑战。在现有的市场营销运作平台下,实施高端农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有助于提高高端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高端农产品走出国门迎接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降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农产品安全必要性,需要调整和更新食品安全监督政策。本文着重讨论了分段监督政策:在源头对农资供应商进行监管;在物流过程中加强配送体系建设;在销售过程中引入适度惩罚、引导自治、鼓励竞争、防止垄断和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等政策来解决农产品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检测体系,以期为我国的农产品电商化健康运营提出可鉴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系统 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功能单一、管理重叠、控制缺失、技术滞后等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利用成熟的物联网技术,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系统建设的思路和实现方式。该系统能够有效协调不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减少重叠监管和部分环节监管缺失的问题,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作为农业农村部授权的重点实验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急处置、产业和消费引导及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实验室的档案存档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措施,普遍存在着档案不完善、存档不规范及时、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差等现象。为了促进我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本文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电商逐渐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现有关于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的研究尚处于初探阶段,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论述和案例研究为主。本文从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与相关利益主体关系入手,对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管控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了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管控原因、管控本质、管控措施以及效果评价等内容,认为电商平台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社会多方资源,一方面与供应链上游建立利益联结的契约关系,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信息传递等完善消费者信任机制,提高消费者认知和认可,从而实现生鲜电商长期可持续发展。未来研究重点可着力于构建农产品电商质量安全管控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不同管控模式的作用效果及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农产品电商的管控效率及经济效应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成都市当前的都市农业发展情况,探究都市农业中农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加强成都市居民对都市农业的认识。方法以成都市5大城区的居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对居民对都市农业的了解程度、参与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居民对都市农业并不了解,也未参与过与都市农业有关的一些农业活动,他们获得农产品的第一渠道仍然是农贸市场,对社区支援农业、阳台农业和互联网农业这3种都市农业模式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而且,社区支援农业存在农户与消费者的信任问题;阳台农业存在规模小、气候恶劣的问题;互联网农业存在流通运输、平台虚拟的问题。结论成都市的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需加大新模式引进力度,而且都市农业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其检测与追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管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产品质量追溯,可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的控制。农产品作为主要的食品消费类型,占据了我国食品消费总量的70%。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其检测与追溯相关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技术主要包括:快速检测、自动鉴定、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和服务共享,构建一个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众对于食品营养和健康也愈发重视,对于科普知识的需求随之增长,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科普工作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聚焦现阶段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现状和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开展情况,梳理归纳了科学实验、实验科普剧、数字动画等热门科普形式,对科普工作创新形式进行探究。关注科普工作开展过程中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科普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和科普知识的高效传播提出可行建议,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