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辣木叶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其降糖活性备受关注,然而其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尚缺乏深入研究。指纹图谱能够区分药材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差异,谱效关系的研究能够初步预测其中活性成分群。本文通过肝癌细胞(HepG2)的胰岛素抵抗模型评价辣木叶的降糖活性,结合指纹图谱进行谱效相关分析,定位辣木叶中具有降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对正交试验得到的不同提取物进行降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辣木叶提取物能够增加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有效缓解胰岛素抵抗。谱效相关分析表明,芹菜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糖苷,山柰酚二乙酰-鼠李糖苷、山柰酚与降糖活性的相关系数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991(P<0.01),0.915(P<0.01),0.988(P<0.01),0.987(P<0.01)。本研究结果为辣木叶降糖活性成分群的发现提供了依据。辣木叶中的降糖活性物质可能为芹菜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葡糖苷、山柰酚二乙酰-鼠李糖苷、山柰酚。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桦褐孔菌发酵粗多糖,将粗多糖过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两种多糖(EIOP1、EIOP2),本文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正常HepG2细胞及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单位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为主要指标,探究桦褐孔菌两种纯化多糖不同浓度(10、20、40、80、160和320 μg/mL)的降血糖活性,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以阿卡波糖作为阳性对照,葡萄糖消耗实验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EIOP1、EIOP2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组阿卡波糖与粗多糖,IC50值分别为39.18、29.87 μg/mL。EIOP1在浓度为80 μg/mL时,对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促进效果最好,比对照组提高了30.62%(P<0.01);EIOP2在浓度在40 μg/mL时,葡萄糖消耗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提高了75.99%(P<0.01);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实验发现EIOP1在浓度为40 μg/mL时,促进效果最好,比胰岛素抵抗组提高了30.00%,EIOP2在浓度为80 μg/mL时,促进效果最好,比胰岛素抵抗组提高了90.49%,高于Met组(P<0.01)。因此,桦褐孔菌纯化多糖对正常HepG2细胞和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均具有促进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粗多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油橄榄叶不同提取部位的降糖活性。方法:采用高浓度胰岛素(5.8×10-3mg/mL)诱导培养HepG2细胞24h,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建模后,培养液中加入各提取部位共同孵育,采用葡萄糖试剂盒法检测24h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探讨其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并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油橄榄叶不同提取部位均能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部位B、E对模型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部位A、C、D、F对模型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经MTT校正后,部位D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圈养刺参多糖的组成。方法以大连圈养刺参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解醇沉法提取刺参的粗多糖,并通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进一步纯化,并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其含量和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提取的刺参粗多糖含量为62.30%,蛋白质含量为14.27%,纯度较好,经纯化后得到的三个组分峰(峰1、峰2和峰3),除甘露糖外,组分峰2和组分峰3中各单糖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组分峰3多糖的质量比最高,为36.45%;刺参多糖中的单糖以岩藻糖、氨基半乳糖、葡萄糖醛酸为主,除葡萄糖外,组分峰3中的其他单糖含量均高于组分峰2;组分峰3的结构较复杂。结论本文为海参多糖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桑黄菌丝体粗多糖,分别用终浓度为30%、45%和60%的硫酸铵溶液对桑黄菌丝体中粗多糖进行粗分离,并比较所得各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对其中活性强的组分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柱色谱纯化,采用高效排阻色谱-折光示差检测器-多角度光散射仪对纯化多糖进行均一性分析和分子量测定。结果显示,45%硫酸铵分离多糖IPS45显示最强的抗肿瘤活性及较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活性,IPS45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纯化得到四个级分,经高效排阻色谱分析,其中蒸馏水洗脱级分(IPS45-W)为均一多糖,重均分子量为79.1 kDa;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未知单糖,摩尔比为1.57:8.38:1.09:1.00。IPS45-W可抑制HepG2细胞生长,当浓度为50μg/mL时,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为56.74%,高于前期研究的乙醇沉淀分离所得桑黄菌丝体均一多糖同浓度下11%~35%的抑制率。该结果为不同组成的桑黄多糖的分离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螺旋藻多糖提取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双酶法提取螺旋藻多糖,脱蛋白效果接近100% .通过DEAE-Sepharose和Sephadex-G50纯化粗多糖,得到2个多糖组分.经测定组分1的单糖组成为D-葡葡糖、D-木糖、D-半乳糖、葡萄糖醛酸;组分2的单糖组成为:D-葡萄糖、D-甘露糖、L -鼠李糖、D-半乳糖、葡萄糖醛酸.  相似文献   

7.
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s, COS)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低聚寡糖,该文探究了COS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作用。通过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评估COS及其单体组分(聚合度2~4)对其缓解作用。结果显示,COS显著提高产生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促进其葡萄糖代谢。进一步评估不同聚合度的COS单体发现,壳二糖和壳四糖对胰岛素抵抗的肝细胞无显著改善效果,而壳三糖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另外,COS及壳三糖显著提高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R)、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 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 GLUT4)蛋白水平,活化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PKB/Akt)以及改善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综上,COS通过介导Akt/GLUT4通路改善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壳三糖在促进糖代谢中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浓度的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出现葡萄糖代谢异常,从胰岛素的添加量和作用时间角度探讨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HepG2/IR)模型的最佳条件;分别设立阴性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模型组、盐酸吡格列酮阳性对照组以及苦瓜皂苷干预组(100、300、500、700μg/mL),利用葡萄糖测定试剂盒检测各组葡萄糖消耗量,同时MTT法评价苦瓜皂苷对HepG2/IR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g/mL胰岛素诱导处理HepG2细胞36h是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最适条件。与HepG2/IR模型组相比,300μg/mL的苦瓜皂苷不仅可以显著改善HepG2/IR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还能提高其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菊粉复配灵芝多糖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培养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IR-HepG2细胞模型)后,用菊粉、灵芝多糖及其复配物继续培养细胞24h,测定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糖原合成量、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菊粉和灵芝多糖均可显著提高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糖原合成量、SOD和GSH-Px活力,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将菊粉和不同浓度的灵芝多糖复配之后,与单一的菊粉组相比,复配高剂量组的葡萄糖消耗量、糖原含量、SOD和GSH-Px活力均极显著升高(P 0.01)。结论:菊粉复配灵芝多糖可显著促进IR-HepG2细胞葡萄糖的利用,增加糖原合成,提高SOD和GSH-Px酶活力,改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豌豆肽对缓解人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形成的作用。方法:体外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建立IR细胞模型,利用葡萄糖氢化酶过氧化氢酶法(GOP-POD)测定不同浓度豌豆肽对胰岛素诱导前后HepG2/IR细胞的葡萄糖含量及消耗量变化;MTT比色法检测豌豆肽对发生胰岛素抵抗细胞的毒性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手段检测细胞中胰岛素受体(InsR)及凋亡促进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胰岛素诱导48 h建立的HepG2/IR抵抗模型最为稳定,其葡萄糖消耗量与正常HepG2细胞相比降低10%。利用不同浓度豌豆肽对胰岛素诱导的HepG2细胞进行作用时,其葡萄糖消耗量提高1.31~1.68倍,InsR的表达水平提高1.19~1.34倍,凋亡蛋白Caspase-3阳性率表达增加。结论:豌豆肽对肝细胞内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辣木叶作为药食两用资源,含有丰富的蛋白、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和黄酮、多酚等活性化学成分,成为食品、饲料和医药等行业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辣木叶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癌、抑菌等多种生理功能,但以辣木叶为有效成分的保健食品多处在研究阶段,其药用价值也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本文对辣木叶的营养成分组成、生理活性功能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更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辣木叶提供理论依据,为综合利用辣木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不同产地辣木叶成分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云南省不同地区辣木叶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及重金属的含量情况,选取云南省6 个地州市辣木叶样品。结果表明:德宏辣木叶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28.4%;6 个地区辣木样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9.27%,其中德宏辣木叶氨基酸总量为20.54%;每100 g辣木叶粉中,德宏辣木叶中含有150.00 mg VC;普洱市的辣木叶含有13.27%的可溶性多糖和34.47%的粗纤维,含量位居首位;大理辣木叶中钙含量达到2.78%,此外,辣木叶还含有丰富的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和多酚类物质,且重金属污染小,绿色无污染,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乙醇回流法从辣木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纯化获得辣木叶总黄酮(TFM);以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为动物模型,以中成药消渴丸为对照,进行TFM的降血糖动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FM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同时能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血清MDA含量,但TFM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离纯化沙棘多糖(sea buckthorn (Hippophae rhamnoides) polysaccharides,SBP),并对其单糖组分、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通过水提醇沉、Sevag法除蛋白得到沙棘粗多糖,利用DEAE-52纤维素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中性多糖SBP-I和酸性多糖SBP-II、SBP-III 3 种组分。单糖组分结果表明,SBP-I由物质的量比为1.18∶1∶2.20∶32.17∶1.45的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SBP-II由物质的量比为1∶0.28∶1.02∶0.20的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SBP-III由物质的量比为1∶2.15∶0.28的木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红外光谱测定表明,3 种组分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粗多糖及3 种纯化多糖组分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且随样品质量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升高,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VC>SBP-III>SBP-II>SBP-I>粗多糖。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和开发单环刺螠中活性多糖成分,采用酶法提取和色谱分离技术,从单环刺螠的体壁中提取分离多糖组分,采用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对其单糖组成、分子质量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通过体外清除脂质过氧化物实验对其进行初步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两步酶解后,单环刺螠多糖(unicinctus polysaccharide,UP)得率为5.3%。通过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后主要得到两个组分UP-1和UP-2。UP-1是主要由葡萄糖(Glc)组成的高聚葡聚糖,分子质量340 kD,而UP-2为组成复杂的类糖胺聚糖,分子质量约为7.9 kD,主要含有葡萄糖(Glc)、半乳糖(Gal)、氨基葡萄糖(GlcN)和岩藻糖(Fuc),还含有少量的甘露糖(Man)和氨基半乳糖(GalN)。其单糖组成Man、GlcN、GalN、Glc、Gal、Fuc物质的量比例为1.0∶1.47∶0.64∶6.49∶2.5∶3.0。和其他海洋动物来源类糖胺聚糖类似,UP-2还含有少量的硫酸基,含量为7.4%。对UP-1和UP-2进行初步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类糖胺聚糖UP-2具有显著的脂质过氧化物清除活性,半数清除质量浓度为5.0 mg/mL。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纯化核桃隔膜多糖并分析其单糖组成。方法:核桃隔膜经水提醇沉、冷冻干燥得水溶性多糖,经DEAE-纤维素52离子柱和Sephadex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后得到多糖组分PDJL-A11(diaphragma of juglans regiaL. acid polysaccharide)。运用紫外光谱鉴定纯度,气相色谱分析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核桃隔膜多糖PDJL-A11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果糖、甘露糖、鼠李糖和葡萄糖,其物质的量比为2.11:6.52:8.81:12.59:15.58。结论:建立了核桃隔膜多糖分离纯化的方法,确定了其单糖组成及其物质的量比、可为核桃隔膜药理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红阳猕猴桃果实多糖组分的分离纯化、单糖组成及其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水提取总多糖,层析法分离纯化多糖组分;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组分的纯度和分子质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纯组分的单糖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FT-IR)光谱鉴定多糖纯组分的特征官能团;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测定多糖纯组分对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和结肠癌这5种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总多糖分离出ACP-1、ACP-2、ACP-3、ACP-4这4种单组分多糖;其中ACP-3纯度最高,分子质量为2 663 k D,主要含有L-鼠李糖(17.78%,物质的量分数,后同)、D-半乳糖醛酸(25.25%)、D-半乳糖(25.45%)、L-阿拉伯糖(20.51%)、D-葡萄糖(6.14%)、D-甘露糖(2.13%)、D-木糖(1.03%)、D-葡萄糖醛酸(0.97%)及少量D-岩藻糖(0.74%);其FT-IR光谱图有多糖特征官能团的吸收峰。ACP-3对5种癌细胞增殖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依次为0.646、0.310、0.642、0.281、0.575μmol/L,对癌细胞增殖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辣木籽资源利用度,采用酶法制备辣木籽降糖肽。以蛋白水解度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和响应面法优化最佳的酶解时间、液料比、酶解pH、酶添加量和酶解温度,通过超滤粗分离酶解液制备分子量<3 kDa的降糖肽,并通过MTT法分析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酶法制备辣木籽降糖肽的最佳酶解时间为4.6 h、液料比40.5:1、pH为8.3、酶添加量5.5%、温度55 ℃,该条件下酶解产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23.62%±0.14%。超滤组分中分子量<3 kDa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IC50值为5.56 mg/mL,当其质量浓度为300 μg/mL时,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P<0.05)。研究可为辣木籽降糖肽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