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茶油掺伪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山茶油掺伪的鉴别指标,研究了山茶油的感官性状及脂肪酸组成。同时对可能掺混的几种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的上述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将这几种植物油以不同比例掺混入山茶油中,总结其感官性状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纯山茶油色泽呈浅黄色稍带点绿,无异味微茶香,清亮不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山茶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含量高达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在87.67%~89.02%,同时含有少量的棕榈酸和硬脂酸及微量的11-二十碳烯酸。山茶油中掺入不同比例的其他油类,其感官性状及脂肪酸组成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可实际应用于市售山茶油掺伪情况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芝麻油掺伪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芝麻油具有独特的香味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因此掺伪现象非常严重。本文根据芝麻油中的特征成分性质、油脂中甘三酯及脂肪酸性质的差异,就目前芝麻油掺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这些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并对芝麻油掺伪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食用油脂既是人们膳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其品质和安全性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食用油市场较为混乱,各种掺伪现象层出不穷,其掺伪种类和方式多变且复杂,使得油脂掺伪检验已成为油脂安全监控领域的一项技术性难题,亟待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方法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保障食品安全,强化政府监管能力。本文重点综述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色质联用等色谱技术,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光谱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法和电子鼻技术等现代分析技术在食用油脂掺伪鉴别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研究方向,旨在为食用油掺伪鉴别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植物油掺伪问题频发,现有理化特性和感官特性检测已无法满足相关的检测需求。由于检测时间长、检测成本高,以及复杂的检测过程导致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受限。近期,新型传感技术、新材料和数字信息技术、电子鼻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组学技术等的发展为快速准确鉴别植物油掺伪提供了技术支持。有鉴于此,以食用植物油掺伪研究为对象,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对植物油掺伪检测的重要研究进展,讨论了光谱检测技术、色谱检测技术、电子鼻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技术、组学技术等分析方法的特点以及发展现状,并对植物油掺伪鉴别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油的掺伪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的检测市售山茶油中的掺混,本研究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了一种检测山茶油中掺入其他低值植物油的方法。实验采用GC-MS检测了市售山茶油、芝麻油、花生油以及玉米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比较,建立鉴别山茶油中掺混这几种植物油的方法以及掺假比例的预测与验证。结果表明,GC-MS检测出上述几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其中主要的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与亚油酸,其中山茶油的油酸含量高达78.8058%,实验检测山茶油中掺入低值油比例为10%、20%、30%、45%的掺假油,且根据特定的油酸的含量建立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因此根据该方法可以用于山茶油中掺入一种低值植物油的检测,最低检测掺入量为10%,且方法快速方便、且方法的准确率高于97%,较为灵敏。  相似文献   

6.
利益驱动的食用植物油掺伪现象危及消费安全和食用油市场秩序,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食用油鉴伪方法。目前,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常规理化测定的鉴别技术、基于波谱分析的快速鉴别技术、基于代谢组学的全谱指纹分析、基于特征标志物的鉴别技术,这些方法优势互补。其中基于特征标志物的鉴别方法因具有确证性、高灵敏、可实现鉴定多种低价食用油同时掺伪的优点,越发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综述了DNA、脂肪酸、植物甾醇、维生素E以及加工过程中引入的外源物质等特征标志物在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发现进一步挖掘食用植物油的特征标志物,建立多种标志物的高灵敏同步检测技术是基于特征标志物的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食用油掺伪现象频繁出现,对食用油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建立有效的食用油掺伪鉴别体系是保证食用油品质的重要手段。由于食用油掺伪物质复杂多样,基于传统的理化检测已无法准确实现食用油复杂掺假组分的分析。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手段结合相关数据计量学处理方法建立快速、精准、高效的食用油掺伪鉴别方法。本文综述了色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及新型分析技术手段对食用油掺伪的检测,同时分析了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基于食用油组成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性而建立的掺伪模型的原理及对模型的国内外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目前食用油掺伪模型的建立方法提出展望,以期为食用油品质掺伪鉴别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述色谱法、光谱法、介电谱法、电子鼻、电子舌等现代检测技术在山茶油鉴伪中的应用情况,对比分析这些检测方法的优劣,评价检测效果,展望在山茶油鉴伪识别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崔同寅  王寿璋 《食品科学》1992,13(12):39-41
随着木耳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提高,近几年来多次发生木耳掺伪现象。从1988年至1991年仅在北京市朝阳区地区发现43起,多出现在每年的1~2月和12月。请见表1~3。  相似文献   

10.
0 前言 小麦粉是粮油食品的主要原料,小麦粉制品正成为人们的主食之一,同时也是酱类、酱菜类调味品的重要生产原辅材料,其质量好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休戚相关。GB 1355-86《小麦粉》据其质量指标分为特一粉、特二粉、标准粉、普通粉4种。在我国,目前对小麦粉的质量卫生评价为:(1)呈白或略微黄色,不可有结块或生虫,气味、口味正常;(2)其酸度、水分、灰分、含砂量、磁性金属物、添加物(增白剂)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3)不可有微生物活动所引起的败坏现象,不能有麦角或莠麦等有害混杂物。近几年来,市场上经常出…  相似文献   

11.
茶油是我国特有的高端木本食用植物油。本文分析了茶油品质特点与茶油的主要掺伪方式,总结现有相关标准中对茶油真实性的要求。从茶油及其他异质油的理化特性与特征成分出发,重点总结了基于理化参数的分析技术、色谱与质谱技术以及光谱学技术3个用于茶油掺伪检测技术的特点与局限性。说明了基于多个理化参数集合并结合算法模型、筛选茶油特异性成分、扩大样品的光谱数据库对茶油掺伪检测方法构建的重要性,并提出采用多指标逐步判别分析是实现茶油掺伪实际检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食用植物油是重要生活必需品,但食用油脂掺假问题比较突出。将廉价植物油掺入到高价植物油中,可以此获得高额利润,但这些做法极大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本文主要综述了理化鉴别、仪器分析等当前植物油掺伪检验的主要方法及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等色谱技术,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紫外和拉曼光谱等光谱技术以及核磁共振和电子鼻等现代分析技术在植物油防伪鉴别上的应用,总结了国内外植物油掺伪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在植物油掺伪鉴别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花生油和花生油香精的挥发性成分,鉴别出花生油和香精的特征成分,为花生油掺伪鉴别技术提供依据。运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采集花生油和花生油香精的挥发性成分,由未知物分析软件对未知化合物进行解卷积处理,检索谱库,对化合物主要类别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花生油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成分,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吡嗪类(35.37%),烃类、醇类、苯酚类、酯类和酮类含量均在5%~10%之间。花生油香精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成分,吡嗪类占大多数(65.45%),其次是醛类(13.65%),吡啶占(6.87%),其他类别含量均少于5%,种类较少。通过分析得到花生油的特征化合物有丙基环丙烷、2-乙基-5-甲基吡嗪、吡咯-2-甲醛和2,3-二氢苯并呋喃,香精的特征化合物有2-乙酰基吡啶、乙酰吡嗪和2-苯氧基乙醇。通过上述特征化合物,可以有效的将花生油和香精区分,为鉴别花生油掺伪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判断芝麻油中掺伪油品种类及掺伪量。试验发现,掺伪芝麻油中主要的掺伪油品为大豆油,掺伪量在28%~76%。研究表明,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芝麻油中掺伪植物油的种类及掺伪量,对芝麻油的质量控制及市场监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食用植物油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为人体提供每日必需的能量,还提供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因此其品质与安全性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然而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食用植物油的掺伪。从食用植物油中的成分出发,重点分析了其中的脂肪酸、甘油三酯、植物甾醇、维生素E、挥发性物质等成分在食用植物油掺伪检测技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食用植物油的掺伪检测提供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用植物油营养丰富,在生活饮食中必不可少,但市场上的食用植物油掺伪问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做好食用植物油掺伪的鉴别十分重要。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常规检测方法对仪器设备的要求较高,并且操作复杂,耗费时间较长,因此亟需一种食用植物油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来提高检测的效率。机器视觉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为食用植物油的无损快速检测提供了一个重要技术手段。文章介绍国内外机器视觉技术在食用植物油品质与掺伪鉴别中的研究动态,比较了几种方法对机器视觉检测性能的影响,展望了机器视觉技术在食用植物油掺伪快速鉴别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食用油掺伪餐饮业废油脂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乐  胡健华 《中国油脂》2007,32(9):75-77
综述了食用油掺伪餐饮业废油脂的鉴别检测方法。通过对油脂的常规理化指标、金属离子含量、电导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黄曲霉毒素、挥发性物质、脂肪酸组成、胆固醇、红外及紫外特征吸收等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鉴别食用油是否掺伪。  相似文献   

18.
市场上存在用低值低价油脂掺伪高值高价食用植物油的现象,这不仅损害食用植物油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也不利于我国食用油脂产业的健康发展。许多学者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为了对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总结了国内外现阶段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进展,这些机器学习算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等。对所述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研究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算法。  相似文献   

19.
燕窝掺伪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燕窝是宜药宜膳的高级保健品, 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假冒伪劣现象严重, 其掺伪检测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其7类主要的检测方法: 显微鉴别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红外光谱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核酸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 并对燕窝掺伪检测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型食用油,米糠油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介绍了米糠油的组成和功能性成分,综述了米糠油的物理压榨法、化学溶剂浸出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水酶法等提取方法以及脱胶、脱酸和脱色关键精炼方法,归纳了目前植物油掺伪鉴别的主要技术和米糠油掺伪鉴别的研究现状,旨在为米糠油的提取、精炼工艺和掺伪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