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赭曲霉毒素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赭曲霉毒素A主要由赭曲霉和青霉属的某些菌株产生,广泛分布于谷物、其他植物性食品及相关产品和动物性食品,对动物和人体具有肾脏毒性、肝脏毒性,另外还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并有免疫抑制作用.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赭曲霉毒素A对食品的污染、毒性、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曲霉属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是最早被发现并被重视的一类真菌毒素,多污染食品、饲料和中药,其种类繁多,且对人体的危害性巨大。近年来,国内外对此类真菌毒素的毒性研究愈加关注,本综述总结了曲霉菌属真菌产生的_13种主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黄曲霉毒素G_2、黄曲霉毒素M_1、黄曲霉毒素M_2、黄曲霉毒素P_1、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赭曲霉毒素C、赭曲霉毒素α、杂色曲霉素和O-甲基-杂色曲霉素)近40年来体内、体外毒性研究资料,对其各项毒性进行归纳,主要涵盖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的致癌性、生长生殖毒性、致突变和基因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及血液毒性。同时对黄曲霉毒素B_1、赭曲霉毒素A及其他常见毒素间的协同毒性也进行了概述。由于各国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对真菌毒素毒性的总结,可进一步加深对毒素的认识,并为食品、饲料及中药安全性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免疫学法检测赭曲霉毒素A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赭曲霉毒素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某些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其毒性大、污染范围广、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对赭曲霉毒素A检测是利用其本身荧光特性进行高灵敏度荧光检测,易受其它本底物荧光干扰,造成检测周期长,成本高;免疫化学分析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性和快速简便等优点,在赭曲霉毒素A检测中应用广泛,其中,免疫传感器具有独特专一性和选择性,在赭曲霉毒素A检测领域能发挥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赭曲霉素A污染及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赭曲霉素A(Ochratoxin 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一些产毒菌株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重要食品污染物,具有强烈肾毒性和一定肝毒性、神经毒性及免疫毒性,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该文介绍赭曲霉素常见产生菌及其对食品污染,毒理学特性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谷物类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英  许杨 《食品科学》2006,27(12):767-771
赭曲霉毒素A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肾脏毒性、致癌性、致畸性,且对食品污染的范围广泛,许多国家对其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目前对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毛细管电泳法和胶体金试纸条法等。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对食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建立安全、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检测体系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等有毒真菌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常见污染食品的五大真菌毒素之一,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以及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OTA广泛存在于各种谷物及其制品、葡萄与葡萄酒、咖啡等多种食品原料及其成品中,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OTA检测方法。针对食品中OTA的检测,目前已经拥有许多方法,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质谱联用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本研究对赭曲霉毒素A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等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食品中OTA的检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葡萄赭曲霉毒素污染及其产毒素菌株的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OTA)是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其毒性很强,分布广泛,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葡萄及其制品是食品中OTA的主要来源之一,从病害的葡萄表面筛选分离产生赭曲霉毒素的菌株是最常用的研究产毒素菌株的方法。由于产毒素菌株主要分布在葡萄果实的表面,葡萄组织受损后会极大提高赭曲霉素的污染程度,研究产毒菌株分布及产毒素能力对控制赭曲霉素污染及寻找一种有效地生物防治方法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葡萄赭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及其产毒素菌株的筛选方法,为控制葡萄及其产品中的OTA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是一种具有极端毒性、污染广泛及危害严重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赭曲霉毒素A具有这些特点且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关注, 所以确定食品和商品中的OTA污染水平非常重要。目前对于OTA的检测, 已经建立了非常多的分析手段, 如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酶联免疫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lent assay, 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TRFIA)等。本文综述了多种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分析方法, 简介了它们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 并进行了比较, 以期为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粮油食品以及动物源食品(奶、蛋、肉)在生产和储藏过程中易被真菌毒素污染,主要涉及毒素为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和T2毒素等,这些毒素经食品流入食物链,会造成人体脏器损伤、生殖异常、免疫抑制、畸变和癌变等不良影响。因此,国内外针对性开展了风险评估工作,并建立了相关限量及检测技术标准。本文对主要粮油产品中常见真菌毒素的毒性进行了综述,比较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限量及检测标准的制定修订现状与进展,并对世界范围内相关风险评估工作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粮油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及有效应对国外贸易壁垒提供综合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赭曲霉毒紊A(Ochratoxin A.缩写OA)主要污染谷物和豆类,该毒索的毒性为肾脏毒,曾引起丹麦和瑞典猪的霉菌毒素肾病,OA也可能是人的巴尔干地方性肾病的病因。OA对实验动物还具致畸和致癌作用,是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的霉菌毒素。现将文献报导的有关OA的研究综述如下。 1 赭曲霉毒素A的产生 OA是由曲霉和青霉属的几个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这些霉细是赭曲霉、硫色曲霉、蜂蜜曲霉、洋葱曲霉  相似文献   

11.
黄霉素因显著的促生长、抗菌等优势曾被广泛应用于水产、畜禽养殖业,但长期食用黄霉素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会破坏人体肠道菌群,影响骨骼发育,大量摄入甚至会产生造血功能障碍。我国已经全面禁用黄霉素饲料添加剂,但仍有不法分子存在,因此建立高效、准确、全面的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对实现药物残留有效监管、倒逼源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动物源性食品中黄霉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DN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制品主要成分标识的真实性是全球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特别是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掺假和标识问题已引发全球关注。如何对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进行鉴定和标识已成为产品真实性鉴定的热点。基于DNA分子稳定性强的优点,DNA检测技术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诸多领域,体现出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本文重点从动物源性检测的靶序列DNA选择和DNA分析技术研究2个方面,阐述了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讨论动物源性成分定量分析的可能性,为我国实施动物源性成分量化监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Ochratoxin A is a mycotoxin that may cause damage to the kidneys and the immune system in man. Foods are examined for this contaminant by the laboratories responsible for official food control. At present, there are no specific provisions for the sampling and examination of ochratoxin A in foods. Therefore, recourse is made to the provisions for aflatoxins. They prescribe the processing of samples with a weight of up to 30 kg. The examination of raw coffee for ochratoxin A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German Food Monitoring Programme of 2000 was undertaken with various sample weights (5, 10 and 30 kg)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e of the sample weight on the result. Overall, the sample weight did not have an effect on the detection and level of the ochratoxin A content in the samples of raw coffee examined.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抗生素在动物饲养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日益普遍, 造成动物源性食品(牛奶、肉类、水产品、鸡蛋、蜂蜜等)中抗生素的残留, 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是控制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现状, 抗生素残留的种类及检测方法作了阐述, 并对抗生素检测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有关部门在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的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畜禽肉掺假问题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及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禽畜肉溯源分析和鉴别技术成为食品领域研究热点,畜禽肉中的源成分是用于区分鉴定不同物种的定性成分,在肉制品质量检测及肉制品真实性鉴别方面应用广泛.本文针对目前定性及定量检测禽畜肉中源成分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技术、基于脂...  相似文献   

16.
迟蕾  哈益明  王锋 《食品科学》2010,31(11):320-324
介绍了赭曲霉毒素A 的毒性及其在我国农产品中的污染状况,在分析辐照降解技术优点的基础上,与赭曲霉毒素的传统降解方法进行了比较;结合国内外各类真菌毒素辐照降解的研究进展,针对γ射线对赭曲霉毒素A的辐射降解研究和产物分析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我国与南共市动物源性食品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异同。方法根据GB 2762—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以及南共市在2013年8月29日第42号合议理事会决议中制定的南方共同市场关于食品中无机污染物最大限量的技术法规,分析2个标准重金属检测项目、涉及动物源性食品种类和主要动物源性食品限量指标的异同。结果我国在动物源性食品重金属检测项目和涉及动物源性食品种类上均比南共市规定的多。在限量指标方面,南共市水产动物及其制品的砷限量、肉及肉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和蛋及蛋制品中铅限量、畜禽肾脏中的镉限量均比中国规定宽松。结论我国监管部门应对南共市规定较为宽松的检测项目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