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壳聚糖竹醋液复合膜抗菌活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壳聚糖竹醋液复合涂膜保鲜剂的抗菌抑菌性。测定了壳聚糖和竹醋液的复配液对细菌、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竹醋液的复配液对抑菌活性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复配液组合为:体积分数0.6%竹醋液和1.0g/dL壳聚糖。以壳聚糖竹醋液复配液为主剂,甘油为助剂制成纯天然绿色型的复合保鲜剂水溶液涂膜处理蕨菜,常温存放进行保鲜实验。结果表明:含复配液体积分数1.5%,体积分数甘油0.6%的涂膜保鲜剂浸泡蕨菜3次,浸泡温度30℃的条件下对蕨菜进行处理。保鲜15d内,蕨菜仍为绿色,基本上保持了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无霉变。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水法提取大蒜抑菌活性物质的工艺,研究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pH对水法提取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其工艺参数.利用GC-MS对大蒜水提液中的有效物质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水法提取大蒜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优条件是:料液比1:3,浸提温度30℃,漫提时间30min,pH6;大蒜水漫提液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为S-甲基甲烷硫代亚磺酸酯、3-乙烯基-1,2-二硫杂-4-环己烯、3-乙烯基-1、2-二硫杂-5-环已烯、二烯丙基三硫醚等.  相似文献   

3.
静态亚临界水提取脱脂咖啡渣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鑫  高彦祥 《食品科技》2011,(9):227-230
研究了静态亚临界水不同提取温度(110、130、150、170、190℃)、时间(15、30、45、60、75min)、料液比(1:10、1:20、1:30、1:40、1:50、1:60、1:70)对脱脂咖啡渣中多酚类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液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清除自由基(ABTS·+、DPPH·)能力均随着提取温度、时间、液料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当提取温度达到170℃、时间达到45min、料液比达到1:50时,提取液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达到最高,其抗氧化活性也达到最高值。170℃、45min、1:50是亚临界水提取脱脂咖啡渣中的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脱脂咖啡渣提取液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来源。  相似文献   

4.
以南美白对虾和三疣梭子蟹为原料,研究陈醋对虾、蟹腐败菌的抑菌作用,并分析加热温度(60~100℃)和加热时间(10~40min)对陈醋抑菌性影响。结果表明:陈醋可以有效抑制虾、蟹腐败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原醋液稀释32倍和16倍。陈醋经加热一定时间后抑菌活性提高,其中100℃加热40min后对虾腐败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2.3±0.8)mm,100℃加热30min后对蟹腐败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2.6±0.1)mm,均显著高于未加热对照组(29.1±0.9)mm。加热后陈醋pH值为3.60~3.80,但抑菌活性高的加热组陈醋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安康新鲜富硒白皮大蒜为原料,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黑蒜泥的变温液态发酵技术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黑蒜泥的最佳加工工艺为,料液比为5∶3,捣碎时间为15min,预冷冻温度为-20℃,发酵时间第一阶段为(80℃,8d),第二阶段为(75℃,10d)。料液比对黑蒜泥的加工工艺中的总酚含量和氨基态氮的影响最大。在该工艺的条件下黑蒜产品总酚含量可达2787.25μg/g,氨基态氮可达0.172g/100m L,且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6.
丙酮酸差量法测定大蒜中大蒜辣素含量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1):148-151
通过测定经酶促反应后大蒜鳞茎中的丙酮酸含量,以灭酶组大蒜鳞茎中丙酮酸含量为本底,应用丙酮酸差量法计算得出大蒜鳞茎中大蒜辣素含量,并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蒜本底灭酶条件为100℃水浴加热30 min,酶促反应温度为30℃,酶促反应时间为10 min,在520 nm下测定吸光度值,丙酮酸含量浓度在10~50μg/m L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蒜辣素测定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0.88%,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为1.05%。该方法操作简单、稳定、重复性好,对于测定大蒜中大蒜辣素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莓茶资源,该文探究莓茶的醇提萃取液和残渣水解液的物质组成及醇提萃取液的抑菌活性。该试验通过Folin-Ciocalteu法、Al(NO3)3显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酚、黄酮、黄酮醇类组分总含量,并对醇提萃取液以接种培养法观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最小抑菌浓度,以纸片扩散法考察抑菌活性及紫外线、pH值、温度和金属离子条件影响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莓茶中多酚、黄酮总含量分别为468.22、266.18 mg/g,黄酮醇类组分(总含量)主要为杨梅素(45.14 mg/g)和槲皮素(1.86 mg/g);当醇提萃取液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的抑制透明圈直径分别达到20.30、14.10、11.10 mm,对相应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6、8、10 mg/mL;经温度 40 ℃~121 ℃、紫外线照射 10 min~60 min、pH 值为 3~11、Na+、Ca2+、K+、Fe3+、Mg2+处理后均能表现出较强地抑菌活性且效果稳定。因此,莓茶含有较丰富的有效抑菌成分--多酚、黄酮、黄酮醇类物质,具有潜在的天然防腐剂深加工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笃斯越橘为原料,主要测定其花色苷精制物在121℃加热6、8、10min及不同pH下花色苷含量、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液中单体花色苷、辅色花色苷、聚合花色苷和总花色苷含量随着加热时间增加及pH升高大体都呈下降趋势,辅色花色苷在pH4.0~5.0时有微量的存在。花色苷残留率随加热时间增加、pH升高而降低。DPPH·法结果表明,同一pH条件下,处理液对DPPH·清除能力为加热6min8min10min;3个时间下的处理液清除能力均在pH1.0时达到最佳,且其IC50值分别为1.50、2.94、3.40μg/mL。ABTS+·法结果表明,pH1.0、121℃加热6、8、10min下,处理液的IC50值分别为0.27、0.29、0.32μg/mL;处理液的清除能力整体随加热时间增加、pH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苯酚—硫酸法测定仁东大蒜中的总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蒜总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6 mol/L提取剂盐酸的量为10.0 mL、加入蒸馏水15 mL、提取时间为30min沸水浴加热时为最佳提取条件。以葡萄糖为对照,采用苯酚-硫酸做为显色剂,对该法从检测波长、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显色温度等方面进行最佳显色条件的研究。结果显示,最佳显色条件为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0.2 mL,加蒸馏水至2.0 mL,加入浓度为5%苯酚1.0 mL,迅速滴加浓硫酸5.0 mL,室温25℃放置5 min后摇匀,沸水浴加热15 min,冷却至室温25℃,在最大吸收波长490 nm处测定吸光度。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5μg/mL~40.4μg/mL,标准溶液和试样的精密度RSD分别为1.58%和1.08%,加标回收率为95.74%~98.28%。该方法用于玉林仁东等9种不同产地的大蒜总糖含量的测定,得大蒜中总糖的含量为170.0 mg/g~220.0 mg/g。  相似文献   

10.
以乙醇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大蒜,考察了不同条件下(乙醇浓度、超声波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大蒜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的大蒜提取物对3种细菌的抑制作用不同。在超声波提取时间25 min、乙醇浓度80%、温度25℃、料液比1∶10的条件下,大蒜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大;在超声波提取时间10 min、乙醇浓度75%、温度30℃、料液比1∶20的条件下,大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大;在超声波提取时间30 min、乙醇浓度75%、温度20℃、料液比1∶30的条件下,大蒜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温度30℃、料液比1∶20、乙醇浓度75%、超声波提取时间30 min条件下大蒜浸出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其成分多达27种以上,主要是酸、酯、酮、烯、硫等化合物,其中硫化物占总化合物成分的9%。该研究为大蒜的有关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将大蒜精油与肉桂精油以1∶2的比例复配,分别吸取5、10、15、20μL复配精油添加到双孢菇PE膜包装袋中,根据双孢菇保鲜评价指标评价组合包装对双孢菇的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独PE膜包装相比,10μL大蒜/肉桂精油复配PE膜可有效保持双孢菇的感官、Vc含量和总酚含量,降低褐变度,对还原糖含量和失重率影响不大;可将双孢菇的保鲜期延长2d。  相似文献   

12.
用五种不同灭菌条件处理西沙诺丽果汁,以总黄酮、总酚、粗多糖、总皂苷、环烯醚萜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为指标,研究灭菌条件对西沙诺丽果汁活性物质及抗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煮沸灭菌(100℃,30 min)和高压蒸汽灭菌(116℃,40 min和121℃,15 min)三种条件对总酚、环烯醚萜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巴氏灭菌(85℃,15 min)和高温瞬时灭菌(95℃,1 min)可较好保留诺丽果汁活性物质及抗氧化活性,是西沙诺丽果汁灭菌方法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小粒黑豆的抗氧化作用与其所含有的酚类、花色苷的含量等密切相关,而这些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会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实验以盐池黑豆、府谷小黑豆两种小粒黑豆为材料,分析烘焙处理对其总酚、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对小粒黑豆的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200 ℃条件下烘焙后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100、150 ℃,150 ℃的总酚含量最低;总花色苷含量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减少;·OH清除作用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烘焙样品的O2-·清除作用显著低于未烘焙样品(P<0.05)。盐池黑豆、府谷小黑豆的总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以及DPPH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在150 ℃时最低。200 ℃条件下烘焙30 min,盐池黑豆的总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府谷小黑豆在200 ℃条件下烘焙40 min,其总酚含量最高,而100 ℃条件下烘焙20 min时的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蒜泥中可溶性糖含量、总酚含量、SOD活性为动态监测指标,探讨了温度、湿度、料液比对破碎大蒜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湿度均对破碎大蒜发酵过程有影响,采用变温发酵,黑蒜泥的质量比恒温发酵黑蒜泥的质量有很大的提高,其中变温组合85℃-70℃条件下黑蒜泥质量较高,湿度控制在(65±5)%范围内可使蒜泥在均匀的湿热环境中充分发酵,适量水分的添加(料液比为4∶1)对于液态黑蒜发酵有促进作用,所得黑蒜汁质量较高,比较未发酵蒜泥,总酚含量提高了4.98~5.67倍,SOD活性提高了10.41~11.23倍。研究结果为优化液态黑蒜发酵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新鲜的紫苏叶、干紫苏籽为试材,通过对紫苏总酚含量、自由基清除率的分析,探讨不同的热加工条件对紫苏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提取方法下紫苏叶和紫苏籽中总酚含量差异显著且紫苏叶总酚含量始终高于紫苏籽;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60℃、80℃、100℃、120℃)和加热时间的延长,紫苏总酚含量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棉籽油和棉粕,并实现副产物棉酚的精制,采用有机溶剂浸出技术研究棉仁中游离棉酚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70%丙酮提取游离棉酚的最优工艺条件。试验表明,对游离棉酚提取率影响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确定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15,提取次数3次,搅拌速率850 r/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游离棉酚提取率为89.58%,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仅为400 mg/kg。分别对棉酚标准样品和棉仁中提取的棉酚提取液进行40℃加热处理,结果表明加热会导致游离棉酚转化为其他物质,从0 h加热到8 h时,棉酚提取液中的游离棉酚含量从68.19μg/mL降至25.27μg/mL,损耗率达到62.94%。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1):237-243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出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青海蚕豆多酚的工艺条件,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研究了青海蚕豆不同品种(系)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甲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15(g:m L),超声波功率为300 W的条件下35℃提取20 min,蚕豆总酚含量达到47.78 mg/100 g;10种不同蚕豆品种(系)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VF11品种总酚含量最高,2005-00品种总酚含量最低,Y3品种总黄酮含量最高,青蚕15号品种总黄酮含量最低;不同品种(系)蚕豆均表现出较好的DPPH·清除力和还原能力,但·OH、O-2·清除率较弱,且品种间差异明显,其中青海13号、青蚕14号、2005-00、E26对DPPH·清除率较高,达到60%以上,Y3的·OH、O-2·清除率及还原能力均高于其他品种,说明蚕豆中的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对各个不同自由基的清除有一定的选择性,且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蚕豆发挥清除羟自由基、氧自由基及还原能力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不同加热温度和处理方式对灰枣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影响,分别对60 ℃热风干燥、80 ℃巴氏杀菌、110~140 ℃烘烤、100 ℃隔水蒸制及100 ℃煮制灰枣的总酚、总黄酮、总原花青素、单体酚、三萜酸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灰枣经60 ℃热风干燥、80 ℃巴氏杀菌、100 ℃隔水蒸制和100 ℃煮制后,其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下降。110~140 ℃烘烤灰枣活性成分含量随温度升高呈现上升趋势,经140 ℃烘烤后,其总酚、总黄酮、总原花青素和总三萜酸含量分别达到341.3、473.8、659.3和560.4 mg UAE/100 g md。烘烤处理增强了灰枣的抗氧化活性,经130 ℃烘烤灰枣DPPH·清除能力为62.97 mmol TE/100 g md,ABTS+·清除能力为47.96 mmol TE/100 g md。经130和140 ℃烘烤后,灰枣中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较强,因此烘烤也是较为合适的灰枣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9.
天然防腐剂的筛选及其抗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用滤纸片法比较大蒜、生姜、辣椒、八角、丁香、肉桂、花椒等植物材料提取液的抗菌效力,发现大蒜、丁香、八角的抗菌效力较强。进而用平板法对这几种材料提取液的抗菌性进行了探讨和比较,结果表明:辣椒的抗菌性优于其他几种材料。它对于多数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3.125mg/ml;对于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mg/ml;活性pH 范围为4.4~8.3;经121℃湿热条件下处理15min 仍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与低浓度的糖或盐协同作用后其抗菌效力增强,最低抑菌浓度由3.125mg/ml 降低到1.563mg/ml。这些数据说明用辣椒提取液作为天然防腐剂代替化学防腐剂保藏食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阐明收获时期和储藏温度对黑小麦籽粒酚酸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提高小麦营养品质提供参考依据。对不同收获时期(蜡熟末期和完熟期)及储藏温度(4、25和45℃)下黑小麦籽粒中总酚、总类黄酮含量、酚酸组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蜡熟末期收获籽粒中总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FRAP值)显著高于完熟期样品。对于酚酸组分而言,不管是不溶性束缚型还是可溶性共价态,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均表现为蜡熟期收获籽粒显著高于完熟期籽粒。在45℃条件下储藏小麦籽粒中总酚、总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FRAP值、TEAC值)较高;不溶性束缚型丁香酸、阿魏酸及酚酸总和也表现在45℃储藏时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总体而言,小麦在蜡熟末期收获可以最大程度保持籽粒中酚酸含量;而在收获后45℃储藏则有助于提高籽粒中酚酸含量,有利于小麦营养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