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上海是我国主要染料化工基地之一,有五十年以上生产和使用联苯胺染料的历史,有众多的染料生产者及使用者。联苯胺是已知的对人强致膀胱癌物质,过去对本市职业性膀胱癌的发病情况一无所知。七十年代以来上海膀胱癌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为了探索其原因,了解职业性膀胱癌的发病规律,十年来我们逐步  相似文献   

2.
武珊珊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887-2888,2891
目的了解天津市东丽区近年来职业性膀胱癌的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染料及其他相关行业职业性膀胱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4—2011年东丽区职业病报告卡,对职业性膀胱癌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4—2011年东丽区共报告新诊断职业性膀胱癌36例,均分布于东丽区4家以联苯胺使用为主的染料企业;配料工和合成工发病人数最多,分别为16和13例,占发病总数的44.4%和36.1%;36例膀胱癌患者最短潜伏期为6 a,最长潜伏期为37 a,平均潜伏期为22.5 a;膀胱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主要集中在70~80岁年龄段。结论从1994年起东丽区新诊断职业性膀胱癌病例散在分布于各年,且近年来报告病例数有增多趋势,除应做好联苯胺使用企业老职工的医学监护外,还应加强橡胶、印刷等其他相关企业职工职业性膀胱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联苯胺致膀胱癌88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联苯胺所致职业性膀胱癌与普通人群膀胱癌的区别及终生监护的意义。方法 以尿脱落细胞检查及定量荧光影像分析作为早期诊断指标。根据膀胱癌确诊前是否进入监护网分组观察。结果 监护组39/53例通过定期普查,尿脱落细胞阳性后进一步确诊,需经腹手术者仅占29.4%,有41.2%可经尿道电切治疗;非监护组几乎全部因血尿就医,需经腹手术者占65.7%,可经尿道电切治疗者仅占14.3%,职业性膀胱癌临床分期高,具有明显的肿瘤多发性和再发性。88例膀胱癌中有11例患多原癌。结论 对有联苯胺接触史的人群进行医学监护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期诊断膀胱癌;对职业性膀胱癌应进行终身监护,多原癌病因是否与接触致癌物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联苯胺接触人群外周血白细胞AN43基因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职业性膀胱癌高危人群的监护及膀胱癌的临床诊断探索一种特异,可靠的手段。方法 应用核酸探针杂交技术,免疫组化法及定量PCR方法对50例膀胱癌高危人群,18例膀胱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群进行外周血白细胞中AN43基因及其mRNA的定量PCR检测,并与尿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2001年至2012年,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在对联苯胺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中,发现职业性膀胱癌17例,通过追溯新发病例的诊断过程,发现3例合并前列腺增生的职业性膀胱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误诊断。追溯了该3例患者的诊断过程,检索了前列腺增生与职业性膀胱癌的诊断要点,提出由于前列腺增生和职业性膀胱癌的发病年龄和发病症状类似,在诊断过程中容易造成误诊,应结合职业接触史、血尿的特点和尿脱落细胞等辅助检查认真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氰化物接触人群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为皮炎诊治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石油化工企业接触氰化物的工人429人为调查对象,以问卷与医学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接触史、防护措施、发病情况及诊治经过等。结果氰化物接触人群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病率为30.8%,明显高于非氰化物接触人群皮炎患病率(χ2=6.46,P<0.05)。发病部位以暴露部位或直接接触氰化物部位为主。致病原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氰化物混合物为主。车间氰化物浓度高、工作时间长以及手工操作的工种患病率较高。发病以7—9月份炎热夏季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种、手套防护对氰化物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佩戴手套是氰化物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发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降低工作场所温度、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是预防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研新知     
《大众医学》2010,(4):5-5
维生素及矿物质可降膀胱癌风险 膀胱癌发生率,发达国家比不发达国家高.城市比农村多.男性比女性多,50岁以上人群比年轻人多。近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研究显示.维生素及矿物质有助降低膀胱癌风险。一般人群,每天摄入193毫克以上维生素E,膀胱癌风险降低34%;  相似文献   

8.
本调查旨在研究和识别影响橡胶工人健康的职业癌危险性(职业性膀胱癌除外)。该研究采用了计算职业癌长潜伏期的方法,规定每个观察对象就业后至纳入统计分析之前必须存活的最小限期为10年潜伏间隔。所研究的工业人群开始为36,695人,由1946~1960年间进入13家主要工厂的男工组成,规定他们在橡胶工业连续工作至少1年。经扣除10年潜伏期后,最终落实研究人群为33,815人。按参加橡胶工业的时期(1946~50,1951~55,1956~60)分为三个队列。按生产性质分为轮胎和一般橡胶产品两大类,并按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1990一2019年中国膀胱癌发病死亡情况及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库,分析1990一2019年中国膀胱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应用 Joinpoint 软件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膀胱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 2019年膀胱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03/10万和5.16/10万,2019年膀胱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82/10万和2.24/10万。1990一2019年中国膀胱癌标化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5%,标化死亡率有降低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0.5%。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发病与死亡的净漂移值分别为1.96%和-1.21%。 发病与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发病的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升高,死亡的风险随时期的增加而降低。队列效应亦表现不同,出生越晚的人群发病风险高,死亡风险低。结论 1990一2019 年中国膀胱癌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和死亡风险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并且近年代出生人群发病风险升高,提示近年代出生的老年人群应作为膀胱癌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1895年,国外有位名叫里海的学者,观察到膀胱癌多发于从事苯颜料工业的工人,并提出了职业性膀胱癌这样一个名称。近100年来,医学家们对里海的论述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最终发现,从事染料、纺织、印刷、塑料、橡胶及电缆工业的工人,由于总接触乙一萘胺、4—氨基联苯、联苯胺,甲—萘胺等芳香胺类化学致癌物,所以膀胱癌的发生率较高。这一情况已被公认为膀胱癌的重要病因,因此职业性膀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