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糊化赤豆和去腥大豆浆为原料,添加1%的葡萄糖和2%的乳糖等成分,用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酸链球菌作混合发酵剂,接种量为3%,发酵后可制得含有活菌的豆类发酵饮料,赤豆和大豆的产地对产品质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豆黄浆水发酵生产维生素B12的工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谢氏丙酸杆菌为菌种,大豆黄浆水为原料,进行了黄浆水预处理、斜面菌种活化、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等实验,考察了不同的培养条件对维生素B12产量的影响,选出了合理的发酵条件:接种量7%,糖浓度8%,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为4天。结果表明,利用大豆黄浆水发酵生产维生素B12既利用了废弃资源,又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大豆经预处理后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以双歧杆菌作为主发酵剂进行发酵,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制成双歧豆奶粉。此产品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活菌,每克活菌达10~6~10~8个。其蛋白质含量为16%,脂肪15%,糖35%,经真空包装后可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4.
分支杆菌降解大豆甾醇侧链的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sp JY-1)降解大豆甾醇(BS)侧链至4-烯-雄甾-3,17-二酮(4-AD)和1,4-二烯-雄甾-3,17-二酮(ADD)的培养基组成、种子培养时间、通气量、投料方式及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投料浓度为0.3%,转化时间为168h的条件下,使4-AD(D)的转化率由原来的37%提高到50%左右。  相似文献   

5.
花生乳酸发酵菌种的组合配比与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株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菌种组合:嗜酸乳杆菌(La)、嗜热链球菌(St)和两歧双歧杆菌(Bb)以及最佳种间接种量比为V(La):V(St):V(Bb)=1:1:1,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花生乳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蔗糖量为8%,乳酸菌接种量为3.5%,发酵营养浆液配比(花生:大豆)为1:1,38℃发酵50 h.  相似文献   

6.
大豆酸奶的质构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发酵时间、乳酸菌配比等对大豆酸奶的质构性能影响 ,并进行机理探讨 .在与商业酸奶对比试验基础上 ,得出大豆酸奶的工艺条件为控制豆浆与牛奶混合液固形物浓度为 2 0 %~ 2 2 % ,接种配比为 1∶1的S -嗜热乳链球菌和L -保加利亚乳杆菌 ,添加 0 .5%葡萄糖和 0 .2 %~ 0 .4 %稳定剂 ,采用 4h/ 4 2℃的发酵 ,可获得品质优良的大豆酸奶  相似文献   

7.
研究纳豆菌在脱脂大豆发酵过程中,对健康很有益的纳豆激酶和大豆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的变化.结果显示纳豆菌在脱脂大豆固态发酵中,发酵初始pH为8.0,水分质量分数为70%时,在37 ℃发酵48 h,产纳豆激酶活力最高;固态发酵条件为发酵初始pH为7.0~9.0,水分质量分数80%时,40 ℃发酵48~96 h,原料中大部分大豆异黄酮苷转化为大豆异黄酮苷元.  相似文献   

8.
纳豆发酵过程中纳豆激酶及活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纳豆菌在脱脂大豆发酵过程中,对健康很有益的纳豆激酶和大豆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的变化。结果显示:纳豆菌在脱脂大豆固态发酵中,发酵初始pH为8.0,水分质量分数为70%时,在37℃发酵48 h,产纳豆激酶活力最高;固态发酵条件为:发酵初始pH为7.0~9.0,水分质量分数80%时,40℃发酵48~96 h,原料中大部分大豆异黄酮苷转化为大豆异黄酮苷元。  相似文献   

9.
通过苏云金芽胞杆菌工程茵BMB005发酵不同阶段补加葡萄糖发酵试验,研究了补糖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数生长期补加葡萄糖可以提高生物量,进而使发酵液中杀虫晶体蛋白的质量分数提高33.1%,而稳定期补加葡萄糖则是通过提高茵体合成晶体蛋白的能力而使发酵液中晶体蛋白的质量分数提高18.1%.30L发酵罐补糖实验结果表明:在起始碳源质量浓度为3.0g/dL的情况下,对数生长期补加1.0g/dL葡萄糖可以将发酵液中杀虫晶体蛋白的质量分数和生物效价分别提高37%和51%;稳定期补加1.0g/dL葡萄糖可以将发酵液中杀虫晶体蛋白的质量分数和生物效价分别提高33.7%和75.1%;而且稳定期补加比对数生长期补加葡萄糖更有利于增效因子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赤豆中黄色素芦丁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药学早已指出,赤豆有药用价值,但其药用的主要有效成份未见报道,本文从赤豆Phaseolusangulariswight的干燥种皮中提得天然色素,经聚酰胺柱层析和制备薄分离得到1个黄色色素化合物。该化合物系首次从赤豆中获得,为赤豆药用的主要有效成份。  相似文献   

11.
红枣带肉果汁饮料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一稳定剂和复合稳定剂对红枣带肉果汁饮料稳定效果的实验研究发现:使用单一稳定剂不可能解决红枣带肉果汁饮料的稳定性问题,只有采用复合稳定剂才能使红枣带肉果汁饮料达到稳定的目的。复合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黄原胶0.10%(质量分数,下同),CMC-Na0.10%,糊精0.15%。  相似文献   

12.
以新鲜芦笋皮为主要原料,采用模糊数学f函数法对芦笋皮饮料配方进行研究,以确定饮料的合理配方.结果表明,芦笋皮饮料最佳配比是:原汁,白砂糖7%,柠檬酸0.0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浓缩雪梨汁为主要原料,得到了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再以雪梨醋、雪梨汁、蜂蜜和蔗糖为原料,得到了雪梨醋饮的最佳配方.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为:酵母接种量10%,含糖量15%,发酵时间5d.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为:醋酸菌的接种量15%,发酵温度28℃,初始酒精度6.0%,发酵时间7d.雪梨醋饮的最佳配方:雪梨醋20%,蔗糖4%,雪梨汁15%,蜂蜜6%.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全大豆为原料,采用烘烤脱味、两次均质等方法生产全豆乳饮料新工艺。经过实验证明,烘焙温度在120℃,烘焙时间20 min,磨浆后在配料前后经35,40 MPa两次均质,大豆使用量的质量分数为5%时,豆乳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与咖啡碱相互作用对绿茶饮料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80℃,提取时间8min,水茶比为166,用水提取绿茶粉末,所得茶汤含茶多酚和咖啡碱分别为1.130~1.140g/L和0.297~0.310g/L,相对提取率分别为93%~99%和84%~95%.当茶汤溶液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的质量浓度分别超过3.0g/L和0.5g/L时,茶多酚和咖啡碱便会相互作用,形成缔合聚合物,致使绿茶饮料发生浑浊,饮料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营养学原理及水剂法花生加工工艺研制优质营养食品。利用花生、蔗糖等原料生产速溶高蛋白花生晶,这是一种优质、新型的植物蛋白饮料。本文详细地介绍了速溶高蛋白花生晶研制的理论依据,生产配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豆及纳豆胶囊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纳豆及纳豆胶囊中大豆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重复性及样品稳定性良好.实验对原料黄豆、纳豆和纳豆胶囊样品采用石油醚索氏脱脂后,对固体样品进行乙醇回流提取,分析了4种大豆异黄酮组分,即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素和染料木素.结果表明,原料黄豆总异黄酮质量比为1 260 mg/kg,纳豆比原料黄豆总异黄酮含量明显高约30%,纳豆胶囊比原料黄豆总异黄酮含量高约11%.  相似文献   

18.
以谷物胚为主要原料,采用全浆胶磨工艺制取胚乳,然后利用微生物技术,制成发酵胚乳饮料,这是一种新型的发酵型含活菌的饮料。本文主要介绍开发这种饮料的工艺过程及其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9.
酶促水解可以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热凝结性。本课题采用微生物蛋白酶部分水解方法,使大豆分离蛋白的热凝结度从9.3%增加到35.6%,酸性溶液中的氮溶解率从5.7%增加到48.1%。拓宽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挤压加工对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和豆渣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豆渣粉为原料,通过优化挤压加工条件,提高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含量并改善豆渣物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豆渣挤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160,℃,物料水分25%,转速100,r/min.优化挤压条件后,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原始豆渣相比从2.6%增加至30.1%.豆渣粉挤压前后的物性实验表明:挤压豆渣在水溶性、膨胀性和乳化性方面与原始豆渣粉相比分别提高10.4%、15.6%和130%.豆渣粉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表明:挤压豆渣粉在200,℃以下结构稳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挤压豆渣结构,可以看出其纤维结构有明显的热降解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