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后期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生长调节剂在小麦后期喷施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寻求增产潜力大、效益高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000年我们实施了小麦后期喷施不同生长调节物质试验.  相似文献   

2.
小麦生育后期的关键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小麦生长发育后期浇水、根外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主要栽培措施,简述了小麦植株提高抗倒性和抗干热风能力的基本栽培措施以及小麦最佳收获时期。  相似文献   

3.
小麦生长后期处于灌浆高峰期,保障小麦的灌浆生长对于千粒重的增加非常重要,小麦常常在此期间遭受病、虫、杂草以及干热风等的危害,而此期间管理的时间短、回旋余地小,一旦造成危害,小麦产量损失很大。要加快小麦灌浆,  相似文献   

4.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通常称为生育后期.进入生育后期以后,小麦穗数已经定局,但每穗粒数、粒重还有很大变化.因此,搞好后期管理对争取粒多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淑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67-67,89
介绍了小麦生育后期田间管理措施,包括浇灌浆水、排涝降渍、根外追肥、防治病虫害等,为促进小麦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小麦生长后期青枯、干热风和倒伏的防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枯、干热风、倒伏是河南省小麦生长后期的三大灾害,及时预防这三大灾害的发生,是确保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1青枯的预防1.1危害小麦生长后期青枯发生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减产幅度大,一旦发生便无法挽救。小麦植株发生青枯时,首先是穗下节由青绿色变成青灰色,接...  相似文献   

7.
小麦中后期管理要抓好“一喷三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中后期管理对于防治各种病虫害、保证全面丰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管理实践,并针对2008年小麦生产特点,提出具体的“一喷三防”技术,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小麦穗发芽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灌浆期间施用延滞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矮壮素、助壮素,对小麦成熟期遇连续阴雨产生的穗粒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小麦成熟前27d亩施多效唑100g,对小麦成熟后7d和11d穗发芽的防效可分别达到78.24%和53.85%,而且对粒重影响不大;在小麦成熟前20d亩施矮壮素300ml左右,对小麦成熟后7d和11d穗发芽的抑制作用分别达58.04%和32.33%,对粒重影响也较小;应用助壮素抑制小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小麦田间后期观测,针对芮城县小麦栽培区,提出小麦扬花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而促进该县小麦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茎基部的节间长度和充实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同时,对小麦的成熟期、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也有明显的影响。其中,以药隔后期追施氮肥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最高,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刘锋  孙本普  李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17-18719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栽培对晚播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其与露地麦和适时麦的异同点。[方法]对晚播覆膜麦与相同栽培条件下的露地麦和适时麦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和产量结构进行比较。[结果]一定晚播条件下的覆膜麦,单株性状次于适时麦,而单茎性状则优于适时麦;幼穗分化,不仅比同期播种的露地麦经历时间长,且在决定每穗小花数和穗粒数的穗分化主要时期,还长于适时麦;产量结构,优于晚播露地麦,而与适时麦相当。[结论]晚播覆膜麦比晚播露地麦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获得适时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晚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晚茬麦面积扩大、产量较低的现状和生育特点,研究得出“两争两补”共 4 种高产栽培途径,即通过稻田套播、板茬直播、晚茬密播、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实现晚茬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3.
将冬小麦品种加690以4种密度处理(675万株/hm^2、525万株/hm^2、375万株/hm^2+抗寒剂)于1997年9月29日种植在长春。结果表明:在长春晚播冬小麦时,不同密度间的生育期和越冬率相似;密度增加到6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长江下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目标 ,指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突破口应是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 ,着重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主攻穗重。对如何选育超高产优质品种的途径和方法作了针对性探讨。  相似文献   

15.
晚播小麦优质高产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晚播冬小麦产量不稳和品质低的问题,采用“3414”平衡施肥试验设计,以氮、磷、钾为供试因子,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对河北省低平原地区晚播冬小麦施肥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根据数学模型得出最佳施肥量为:N=210.99 kg/hm2,P2O5=188.51 kg/hm2,K2O=80.31 kg/hm2,产量可达7 964.88 kg/hm2;小麦蛋白质含量达到14.85%的施肥方案为:N=265.64 kg/hm2,P2O5=197.99 kg/hm2,K2O=148.17 kg/hm2;小麦沉降值达到22.19 mL的施肥方案为:N=199.38 kg/hm2,P2O5=173.54 kg/hm2,K2O=108.33 kg/hm2。  相似文献   

16.
小麦秸秆对尿素中养分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秸秆浸泡于尿素溶液,通过吸附试验,利用半微量凯式定氮法,研究了小麦秸秆在不同尿素浓度下对氮素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对氮素具有吸附作用,理论最大吸附量为9mg/g纯氮(单位秸秆量的吸氮量),纯氮浓度为150mg/L(常规施肥水平)尿素溶液条件下,其吸附纯氮量达2.4mg/g;第1d内,小麦秸秆主要以吸水途径吸附尿素,1d后其可能以电子吸附和比表面能吸附为主;常规施肥水平下,以1hm2地秸秆还田量达4500kg计,可吸附拦截的纯氮总量约为10.8kg。这为小麦秸秆的还田利用在减少肥料流失方面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模拟土壤环境下测量小麦胚芽鞘长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壤表层水分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小麦播种质量,干旱可直接导致小麦减产。小麦深播可以使小麦种子吸收到土壤表层以下的水分,但短胚芽鞘的小麦种子深播后却无法出土,所以,选择长胚芽鞘的小麦品种可以作为小麦早期的抗旱性鉴定指标。介绍了如何模拟土壤环境下测量小麦胚芽鞘长度的方法,旨在通过测量苗期小麦胚芽鞘长度,为小麦生长早期对其抗旱性进行鉴选。  相似文献   

18.
基于MODIS大气廓线产品分析晚霜冻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霜冻是一种突发性的低温农业气象灾害,在我国黄淮小麦区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冬小麦的稳产影响巨大。针对商丘市2013年发生的冬小麦严重晚霜冻,利用MODIS大气廓线产品分析晚霜冻对冬小麦产量要素的影响,以探究晚霜冻对冬小麦产量要素的影响特征。在获取MYD07_L2产品中的表面温度ST和低空可降水量WVL的基础上,分析晚霜冻过程与温湿度时间序列的关系,结合受冻小麦的实测数据,构建温湿度特征空间,分析低温低湿对产量要素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ST和WVL可以很好地反映研究区冬小麦生长的气象环境条件,其极端低温日期与实际的晚霜冻发生日期匹配良好,能很好地反映晚霜冻发生时冬小麦的低温低湿状态;晚霜冻发生过程中温湿度对穗粒数有显著的影响,最低温对穗粒数的影响明显,0℃以下的低温也呈现显著的叠加效应,对穗粒数影响显著;低温和低湿的共同作用对穗粒数有明显影响,小于0℃低温叠加与极端最低温对穗粒数的显著影响相似,能反映晚霜冻对穗粒数的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可对冬小麦拔节后晚霜冻造成产量影响的早期预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田尺度下冬小麦晚霜冻害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揭示农田尺度下冬小麦晚霜冻害与产量关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其空间差异性原因,为冻害风险早期预判及影响因子调控提供先验知识和依据。【方法】选择矮抗58冬小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4月发生的3次自然霜冻为契机,构建死穗率、残穗率、残穗指数和减产率等晚霜冻害评价指标。基于商丘市一农户麦田内100个采样点(以5 m间隔定点)的小麦产量、冻害考察以及土壤肥力测定数据,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地统计学、系统聚类、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穗数、实际产量和晚霜冻害评价指标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探讨其与小麦发育进程、返青期土壤肥力因子的关系。【结果】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死穗率是影响穗数的关键因子,呈负效应。影响实际产量的因子是残穗指数、死穗率和残穗率,3个因子均呈负效应,值越大,实际产量越低,其中残穗指数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453)。影响减产率的因子为死穗率、残穗率和残穗指数,3个因子均为正效应,值越大,减产率越高,其中死穗率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626)。晚霜冻害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性,冻害程度相近的样点在局域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状态;在所有冻害评价指标中,减产率的空间集聚性最强(Moran’s I=0.5538)。冻害分区结果表明,随着冻害程度加深,穗数和实际产量显著降低(P<0.05);死穗率增幅最大(达271.3%),其次是残穗率和残穗指数(分别为36.4%和31.8%),它们共同成为导致减产率大幅攀升(增幅达132.1%)的因素;冻害程度最重的区域几乎连片分布,空间集聚性明显。小麦发育进程和返青期土壤养分的空间差异明显,与晚霜冻害具有一定空间关联性。土壤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与冻害指标之间达显著负相关(P<0.05),随着前期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冻害程度呈加重趋势。前期持续干旱使得土壤含水量迅速下降,进一步加重了晚霜冻害的影响程度。【结论】在农田尺度下,晚霜冻害影响冬小麦穗数和实际产量的空间差异性明显,其空间分布与小麦发育进程和返青期土壤养分等因子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为在精细空间上进行冻害风险早期预判与因子调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许昌近年来小麦吸浆虫成灾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气象因素与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程度及成灾关系密切。从中找出关键性成灾气象因子从而为建立许昌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的虫害预报方法提供方法和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