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牙槽嵴顶黏骨膜旋转瓣在单颗牙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美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5例15牙种植Ⅱ期手术时应用牙槽嵴顶黏骨膜旋转瓣,制取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印模,灌注模型后测量种植体两侧龈乳头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种植体两侧龈乳头高度增加(0.76±0.26)mm,与自身配对进行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种植体两侧龈乳头高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短种植体植入术修复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缺失牙的疗效.方法 26例上颌后牙区骨高度6~8mm缺牙患者共37枚种植体经牙槽嵴顶入路用bicon种植体植入.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完成义齿修复.临床上恢复功能后随访8~28个月,平均16个月,未发现有鼻腔出血或上颌窭炎症;义齿修复后种植体无松动及脱落.x线片检查种植区上颌窦底正常,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 短种植体植入术较传统的上颌窭提升术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术后反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缺失牙种植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牙槽嵴顶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例牙槽嵴顶距窦底垂直骨高度为5 ~7 mm的患者,经牙槽嵴顶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21枚种植体,植骨或不植骨,定期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种植体植入后骨结合情况良好,无种植体松动或脱落;X线显示种植体周围骨质稳定,窦底边界清晰,无炎症表现,19例均完成种植修复,患者满意度高.结论:经牙槽嵴顶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竟  顾晓明  董晗  齐晓宇  刘国强  徐蓬   《中国医学工程》2011,(5):78+80-78,80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量种植体实际长度与CBCT图像上种植体长度之间的差别,计算出上颌后牙区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窦嵴距)的实际高度。从而减少上颌后牙区种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1例患者种植手术前后进行统一标准的CBCT检查,对手术前后CBCT片上后牙区种植体的总长度(愈合帽完全拧入种植体后的长度)进行测量,将测量值与种植体实际总长度比较,计算出CBCT检查方法对后牙区的放大率。最终得出正确窦嵴距实际高度。结果种植体CBCT测量结果与实际长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长度要大于实际长度。结论 CBCT于实验中所产生的放大误差来自于上颌后牙区倾斜角度;图像的处理的容积效应;标准种植体自身误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射直视影像(radiovisiograph,RVG)在牙种植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共70颗拟种植牙区域,经RVG拍照观测牙槽脊顶与上颌窦底部或下颌神经管的距离,以此判断种植区域和骨质情况。结果应用RVG能较好地设置种植区域,了解术前骨质质量及术后骨质量的变化。结论 RVG对种植体规格的选择及种植手术的操作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临床效果.方法 14例上颌后牙缺失,牙槽嵴顶距窦底骨高度为6~9mm.经(summers上颌窦提升器械)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提升高度<3mm.共计植入ITI种植体27枚.结果 术后当天X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1.7±1.6) mm.所有病例未发生上颌窦炎、上颌窦口腔漏等并发症,种植体稳固.术后3月X片示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部分骨结合良好,抬升上颌窦黏膜连续性完整.所有种植体术后3~6月完成修复,正常负重,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能有效的应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少量不足的牙种植修复,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期植入种植体并应用牵张成骨原理永久增高下颌前牙牙槽嵴的临床方法。方法:选择下前牙区重度牙槽嵴萎缩患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术前选择适当规格的抗旋转柱状螺纹组合式种植体,局麻下在缺牙区近远中行横过牙槽嵴顶的纵行切口,剥离并掀起颊舌侧黏骨膜瓣后,用来复锯于萎缩的牙槽嵴顶的近、远中行垂直骨切开,切口长度为预选种植体长度的1/2。在纵行骨切口的末端水平截骨并使骨块游离,将种植体按术前设计植入游离骨块,种植体植入长度为总长度的1/2。严密缝合松弛切口。术后10天拆线。术后2周开始旋入种植体,每日4次,每次旋入1/4圈,牵引速度为1mm/d,直至种植体全部植入时止。术后1、3和6月摄X线片。骨牵引结束后6个月修复种植体上部结构。追踪观察3年。结果:6例患者截骨线均一期愈合,牙槽嵴顶增高5·0~7·5mm。11枚种植体术后3个月与骨块完全整合。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后随访5年均能正常行使功能。结论:利用同期植入种植体牵引增高牙槽嵴高度为牙槽嵴重度萎缩患者义齿修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是一种有效的永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小明  陈贵丰  罗罡  胡秋荣  刘斌 《广东医学》2004,25(12):1407-1408
目的 观察、评估Bio -gide生物膜、Bio -oss骨粉引导骨组织再生修复种植床骨缺损的作用。方法 选择种植区牙槽骨存在骨缺损的 16例患者共计 2 1枚种植体 ,植入种植体后在骨缺损处植入Bio -oss骨粉 ,Bio-gide生物膜覆盖。术后、Ⅱ期手术前进行口腔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Ⅱ期手术后转移关系 ,进行烤瓷全冠修复。结果  3枚种植体覆盖黏膜少许裂开 ,1枚种植体缺损处新生骨组织较少 ,Ⅱ期手术前脱落 ,其余均有较多的新骨生成。结论 Bio -gide生物膜、Bio-oss骨粉可以引导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9.
胡劲松 《当代医学》2016,(32):59-60
目的:对应用短种植体技术对口腔疾病患者后牙体骨高度不足区域实施种植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84例口腔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采用常规种植体对对照组患者的牙体骨高度不足区域实施种植修复治疗;采用短种植体技术对治疗组患者的牙体骨高度不足区域实施种植修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2.9%)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8%);口腔疾病修复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1例)显著少于对照组(7例);口腔功能恢复正常时间(11.33±2.59)d显著短于对照组(16.79±2.5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短种植体技术对口腔疾病患者后牙体骨高度不足区域实施种植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种植周骨缺损修复的骨移植治疗新途径 ,提高种植义齿的成功率。方法 :冷冻干燥60 钴灭菌表面脱钙异体骨 ,修复 8例种植区骨缺损患者 ,观察种植体动度、GI及X线改变等临床指标。结果 :随访 6~ 2 4月 ,8例植骨手术均获成功 ,无一例种植体周围炎发生 ,种植体初期稳定性良好 ,第 1年种植体周牙槽嵴顶吸收 1~ 2mm。结论 :冷冻干燥60 钴灭菌表面脱钙异体骨 ,既有一定的力学支持能力 ,又有骨诱导作用 ,且可塑性强 ,适用于修复不同形态的种植区骨缺损 ,并能室温保藏 ,携带方便 ,易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洋  何家才 《安徽医学》2014,(7):924-927
目的探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上颌后牙缺失者,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igh,RBH)为4~8 mm,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ITI种植体17颗,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上部冠修复。通过两年的临床观察,分析种植体存留率、评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拍摄X线片评价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状况、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状况和窦底提升后新骨形成状况。结果观察期内17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术后6个月X线片检查种植区窦底平均提升高度为3.12 mm(2.03~4.13 mm),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术后每次X线复查种植体颈部周围骨水平吸收<0.2 mm。结论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方法可靠,效果肯定,能有效治疗窦底RBH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者。  相似文献   

12.
口腔种植义齿是目前先进的一种修复方式,我院口腔科自1993年开展口腔种植义齿以来,总结成功的45例患者,就如何掌握好种值义齿手术及术后修复作全面的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45例患者中,年龄18岁到58岁之间,男性29例,女性16例,单个种植28例,两个以上种植17例。45例患者均为前牙或双尖牙缺失,选择病例均为拔牙后半年到一年的患者。1.2器械材料北京医科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生产的种植体及华西医科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生产的种值体。1.3治疗结果45例患者接受种植义齿手术后,上颌5个月,下颌3个月后作X线摄片示,种植体与周围骨…  相似文献   

13.
种植修复现已成为口腔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深入研究使即刻种植和即刻、早期负载得以运用,满足了患者对缩短种植修复疗程、获得更美观效果的需求。相比传统延期种植技术,目前临床医师对于即刻种植技术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维持或提高种植体初期和长期的稳定性,以提高即刻种植修复的成功率。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主要受种植体、患者自身状况、手术过程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总结和分析即刻种植稳定性、骨愈合的影响因素及常用评价方法,可为后期即刻种植修复术前评估、手术方案和种植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严重不足即上颌窦底剩余牙槽嵴垂直骨高度(RBH)≥1 mm且≤3 mm时行经牙槽嵴顶上颌 窦底二次提升术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2012年3月~2014年12月就诊的上颌后牙缺失 拟行上颌窦提升种植修复的患者78例,符合RBH≥1 mm且≤3 mm,牙槽嵴宽度≥5 mm,采用经嵴顶二次提升法,共植入种植体 148枚,术后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随访1~5年,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患者满意度、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存留率、软组织 情况、窦底骨高度变化及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情况。结果术中发生3 例上颌窦底黏膜破裂,穿孔率为3.85%(3/78)。23 例 (30.67%)存在轻微疼痛,52例(69.33%)无头痛发热,无明显疼痛及肿胀反应。种植体稳定性系数ISQ值术后即刻和术后半年 分别为58.39±1.39,81.88±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率100%,愈合期及随访过程中无一种植体脱落,种植体 存留率为100%。比较随访时间1年和5年的种植体周探诊深度,改良龈沟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上颌 窦底提升高度及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术后1年和术后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侧壁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相 比,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二次提升术植骨手术创伤小、患者不适感明显减轻,有效解决上颌后部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并 取得良好的长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口腔种植牙以独有的优势成为了口腔牙列缺损和缺失修复的第一选择。但是种植术区骨量不足严重影响了种植修复的成功,限制了种植手术的开展。本文对当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的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创术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简便、舒适和经济的修复方式。方法选择82例牙槽脊骨量充足的患者应用不翻瓣口腔种植技术,另82例患者采用常规翻瓣技术作为对照组。同期植入种植体,观察手术时间、患者术后疼痛反应情况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微创不翻瓣种植技术修复效果与传统方式无差别,但在手术时间、术后患者痛苦程度、软组织肿胀程度及术后用药时间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微创不翻瓣技术较常规翻瓣种植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小,可大大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反应,获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口内牙片数字影像软件(DFW)测量并分析全口牙位曲面体层X线影像的相关数据,设计牙种植方案。方法将基准标记杆置于60例(76颗)牙列缺损或缺失病人口腔内,拍全口牙位曲面体层X线片,并将其导入DFW中;用电子数显卡尺精确测量基准标记杆长度;将全口牙位曲面体层X线影像在DFW校准页窗口打开,选择图像校准功能,自基准标记杆的一端向另一端画一校准线,在真实距离栏输入用数显卡尺测量得到的基准标记杆长度,点击校准结束按钮完成图像校正;在校准后的全口牙位曲面体层影像上标记下牙槽神经管、上颌窦底等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测量牙槽嵴顶高度、缺牙间隙宽度,确定备用种植体的长度和粗度,完成牙种植方案设计。术后按照术前相同的拍摄方法和条件即刻拍摄全口牙位曲面体层X线片,将其导入DFW中进行处理,测量影像中的种植体长度,与种植体的真实长度进行比较。结果种植体均顺利按预期设计植入至病人口腔内,种植体术后影像中长度为(10.51±1.36)mm,真实长度为(10.50±1.36)mm,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DFW对全口牙位曲面体层X线图像进行校正、测量,能够为种植体选择提供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次法完成两段式种植体植入手术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选择 15 例患者,共植入xive两段式种植体22 枚?其中 20枚常规种植,2枚即刻种植?20枚常规种植采用牙槽嵴顶切口,常规翻瓣,扩孔,植入种植体,选择合适高度的成龈基台,即刻旋紧,缝合创口?使成龈基台高于牙龈1~2 mm并保持无咬合接触?2例即刻种植在无创拔牙后植入种植体,在种植体颈部与种植窝骨壁间填入骨粉,胶原膜覆盖,其余同常规种植?结果:22枚种植体无松动,形成健康的龈袖口,完成种植修复?结论:两段式种植体手术一期完成,不需再进行二期手术,缩短种植周期,有助于牙龈乳头的重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刘倩 《当代医学》2021,27(16):122-124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1例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牙周炎发生情况分为牙周健康组(n=44)与牙周炎组(n=37).两组均行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牙周健康组直接行修复术治疗,牙周炎组术前进行牙周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数及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治疗后1、6个月,两组PLI、PD、SBI、PI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牙周健康组种植体存留率略高于牙周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近期种植体存留率较佳,且不影响牙周指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并评价数字化导板在口腔种植临床应用中的精度,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行口腔种植手术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无种植导板辅助植入种植体的方式进行干预;试验组采用数字化导板联合种植体植入的方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口腔种植的临床效果和精度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设计、种植体的实际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种植体的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种植体的根尖部、顶部和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种植术中数字化导板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种植体植入精度,在临床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能体现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