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所构成的一种特定契约,人力资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所有者投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的产权。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所构成的一种特定契约,人力资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所有者投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的产权.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人力资本使用的主动权掌握在经营者本人手中,物质资本所有者无法从外部强制其高效率工作,同时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难以对其实施低成本监督;因此,物质资本所有者只能遵循激励兼容原则,设计有效的激励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文章遵循短期激励、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由固定薪酬、风险薪酬和弹性薪酬相结合的经营者报酬激励制度,提出了基于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的经营者长期股权收益激励方案,强化了经营者报酬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过程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博弈的过程,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和程度是双方博弈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4.
管理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创新———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进行的分析刘东(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南京210093)一、确立管理人力资本产权的客观必然性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各种要素所有者之间一系列合约的集合。现代生产过程需要财力资本、管理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幻觉:企业所有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 ,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 ,说到底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的特别合约。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构成企业所有权。在古典企业里 ,物质资本所有者成为当然的企业所有权的拥有者 ,也就是“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制度也在不断地演进 ,古典企业逐渐发展为现代企业 ,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地位越来越被发现并呈上升的趋势 ,利润独享制也演化为分享制。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强势发展 ,国内某些经济学者就预言 ,“劳动占有资本”必将取代“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逻辑…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的行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传统意义的企业主要是物质资本(企业除物质资本外,还有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即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归股东所有,企业的经理阶层代理股东行使权力,并对股东大会负责.企业管理是否成功的衡量指标是看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如何,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但企业同时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晋阳学刊》2005,(2):46-49
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中作用的增强,“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开始动摇。由于物力资本的稀缺性和专用性不断下降,原有的物力资本所有者独占企业剩余的合理性受到质疑。人力资本所有者凭借其特殊的资本特性,要求进入企业所有权结构,分享企业剩余。  相似文献   

8.
企业所有权安排与人力资本产权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性作了进一步分析,并从产权博弈角度讨论了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中如何达到均衡的安排。本文认为,企业所有权安排并不存在所谓的“究竟应该是谁(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雇佣谁(人力资本或物质资本)”的“准则”,“究竟应该是谁雇佣谁”的问题也不应该成为确定的“模式”。企业的所有权安排实际上是基于市场环境、企业组织形态和制度环境等现状点之上、由产权主体间行为和谈判能力决定的博弈结果。  相似文献   

9.
张兴胜 《东岳论丛》2000,21(2):53-55
企业内博弈即企业经营者、劳动者及资本所有者围绕企业组织租金的分配进行的博弈 ,要素替代性决定了要素所有者的博弈地位及博弈均衡结果 ,进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行为模式。转型时期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日益严峻 ,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内博弈格局不合理 ,作为资金要素所有者的国家的博弈地位过快地下降 ,导致国有资产收益率过低。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着眼于企业内博弈格局的再塑 ,重新规范企业内各要素所有者的博弈地位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要素的二次定价与企业剩余的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交易契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人力资本要素具有二次定价的特征,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剩余的分割不应理解为"间接定价"或"激励".普通生产者也具有剩余控制权.二次定价决定了所有生产者对企业剩余的分割隐含规定于交易契约中.而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制约了企业在第二次定价过程中的违约行为,为人力资本要素的第二次定价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很多学者认为,在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共同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二元收益分配主体格局下,掌管企业收益分配主导权的是拥有内部人控制优势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但笔者认为由于财务资本所有者实际掌管着人力资本价值的评估权、控制着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的份额、操纵着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的形式,因此,在企业收益分配的过程中,财务资本实际制约着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承担者。如果人力资本不能用于专用性的生产投入,其所有者收入会大幅下降。企业经营风险会造成人力资本的巨大的“效用”损失,从而保证人力资本不会滥用和掠夺非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专有的“默会知识”,这种知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的生产性资源,人力资本凭借专有的“默会知识”在企业剩余分配的谈判中居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3.
企业理论关于企业所有权配置的讨论主要从“企业要素特性”这一静态角度展开 ,明确了财物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所有权性质。但高新技术企业的所有权配置更是一个动态的博弈的过程 ,财物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行动策略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影响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所有权配置具有“相机抉择”和“初始状态依存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企业这一共生体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共生模式 ,以及二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不同作用及地位的转变 ,探讨财务治理结构中权利主体安排的合理性 ,确立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相结合的复合财务主体 ,即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是与财务资本有着很大区别的资本形态。而企业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合约,理论上人力资本应该享有企业的所有权,但是具体到实施的层面,却在评估、股权变动等方面与现行企业法律制度抵触的地方甚多,同时由于人力资本具有专用性、无形性以及与所有者不可分离性等特点,故人力资本出资操作相对困难,人力资本享有企业所有权也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关系本质上是人力资本产权与货币资本产权的契约关系.契约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产生了企业代理成本,造成了企业经营者偷闲成本的转嫁,但经营者偷闲成本转嫁成功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本产权的残缺.本文为此构建了经营者行为理性博弈模型,分析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并求解契约双方即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实现均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企业是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初次交易的契约。为了满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还将不断地进行再交易。再交易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但却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再交易的目的是实现人力资本的高效率。再交易的主要内容是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利,核心是分享企业剩余的权利。再交易的特点是交易权利逐渐平等、交易风险逐渐对称和交易内容具体化。再交易费用主要是由再交易前费用、再交易中费用和再交易后费用构成。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可以认为是特定的行为主体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力迁移等方式获得的并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依附于个体身上的价值存量的总和.本文的主要目是对人力资本提升与劳资关系的博弈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广东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劳资博弈建立资本指标体系,同时采用2001-2012年广东省的平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劳资关系测度的数据建立表格,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数据说明人力资本提升和收入、劳资关系的改善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的提升对薪酬待遇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进而得出在博弈过程中,劳资双方的关系在人力资本提升过程中向稳定的、合作式的关系在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卫敏 《东岳论丛》2005,26(3):168-170
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形成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可能会产生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与机会主义行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损害了委托人(所有者)的利益。应该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正确企业价值观的塑造等方式来防范代理人的道德风险,治理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20.
林军 《学术研究》2002,(6):25-27
企业合约的不完全性是现代企业合约理论的一个特征。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是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割性。人力资本的绝对私有权,决定了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一样,都具有平等的产权主体,都有权分享企业所有权的安排。企业所有权安排是剩余索取权安排和剩余控制权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