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价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联合组采用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针刺后即刻、针刺2个疗程后,分别测定两组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①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针刺后即刻,联合组各动脉Vm较针刺前均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artery,A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Vm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两组各动脉PI值与针刺前比较,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刺2个疗程后,两组各动脉Vm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各动脉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PCA、VA、BA的PI值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联合组PCA、VA的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脑血流量增加,脑血液循环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状况。方法:用TCD检测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颅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病例组的MCA、ACA、PCA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和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表现为血流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血流参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6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AIS患者70例,采用TCCS进行检测,以半年内病情好转情况进行分组,半年内好转为A组(n=42),半年内未好转为B组(n=28)。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段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FV)、搏动指数(PI),并采用ROC曲线获取上述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截断值以分析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估SPV、EDV、MFV、PI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SPV、DEV和MFV均显著高于B组,A组PI显著低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PV、EDV、MFV和PI与AIS患者预后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由ROC曲线得知,SPV、EDV、MFV和PI均具有预测价值(P<0.05),其中SPV的截断值为52.29 cm/s,EDV的截断值为17.59 cm/s,MFV的截断值为34.76 cm/s,PI的截断值为0.98。结论...  相似文献   

4.
蔡毅  陈正姬 《海南医学》1998,(4):273-274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眩晕症的病因。方法:应用美国产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病人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发现:(1)动脉流速减慢所致的脑供血不足;(2)血管机能紊乱;(3)颈椎病等为其主要病因。其中以脑供血不足最为多见,且各年龄段无显著差异,而且管机能紊乱所致之眩晕则是〈40岁者较〉40岁者为多见。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灵敏度较高,是眩晕病的病因诊断及观察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血压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TCD)对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人进行颅底动脉检测,观察其血流速度、流态度阻力指数(RI)值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各级高血压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痉挛(P〈0.01)。病程长且控制差的高血压病人合并流态改变及阻力指数增高。结论血压的增高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用于观察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异常率,同时观察并分析两组对象的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血管阻力指数(RI)、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异常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1.67%);观察组患者的左侧大脑后动脉(PCAL)、左侧大脑中动脉(MCAL)及右侧大脑中动脉(MCAR)的PS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BA、左侧大脑前动脉(ACAL)、MCAR、MCAL和右侧大脑前动脉(ACAR)的RI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PCA、ACA、BA、VA及MCA的P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是观察该类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为高血压病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从参与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筛选2025人分为高血压病组892例,对照组1133例,其中高血压组按是否合并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再分为3个亚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病史、内外科、抽血等检查及颈部TCD检测,分析高血压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和合并不同代谢紊乱的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5个指标.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基底动脉Vs、Vm、Vd显著降低(P<0.01),大脑中动脉vd降低表现(P<0.05),各期RI和PI值较正常组均有升高(P<0.01).(2)高血压合并糖代谢紊乱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最明显,Vm、Vd、RI、PI与其余各组均有差异.合并高脂血症组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不明显.(3)青年高血压病患者TCD异常率为34.5%,以脑血管痉挛为主(69.2%);老年高血压病患者TCD异常率79.0%,以动脉硬化为主(51.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脑血管多种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基底动脉较为敏感,监测指标中以RI和PI最为敏感.TCD能较好反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病变严重程度,其结果受年龄、血糖及血脂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力学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04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并经CT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及TCD检查。结果: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有脑动脉硬化TCD改变。根据TCD的收缩期血流速度改变分为三种类型:高流速型占26.9%;低流速型占53.9%;受累血管TCD信号缺如型占19.2%。不同类型的TCD反映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TCD的异常发现与患者的偏瘫症状及治疗后恢复程度有关。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CD检测有助于发现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颈总动脉(CCA)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以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一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且双侧CCA和MCA正常或狭窄<50%的病人30例。全部行TCD检查,测量双侧CCA和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结果 ICA狭窄或闭塞侧CCA的Vm和Vs均较无病变侧明显降低(t=14.35、11.26,P<0.05)。病变侧CCA的PI较无病变侧明显增高(t=9.56,P<0.05)。ICA狭窄或闭塞侧MCA的Vm、Vs和PI均较无病变侧明显降低(t=10.19~15.61,P<0.05)。结论 TCD检查CCA和M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对I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42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血流速度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分析。结果:(1)椎基底动脉与颈内动脉相比,血流速度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低范围内均可发作,而脑血栓形成及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则集中在椎基底动脉低血流速度范围内。(3)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与脑梗死发病率呈正相关(r=0.9983,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严重的患者有发生脑梗死的高度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组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年龄对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经头颅CT确诊的 15 2例高血压并脑卒中住院患者 ,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超声诊断仪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大脑前动脉 (ACA)、大脑后动脉 (PCA) ,记录平均血流速度 (Vm)、血管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 ,老年组双侧ACA、MCA、PCA的Vm均较非老年组减低 (P <0 .0 5 ) ,而PI及RI较非老年组显著增高 (P<0 .0 1)。结论 :高血压脑卒中后 ,年龄是影响脑血流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经颅多普勒监测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微栓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缺血性卒中患者微栓子的发生率及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德国EMETC 4 0 4 0型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仪 ,用soundtrack 2 .4版本的软件对 6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进行微栓子监测。监测时间不少于 3 0min ,监测前常规行颈动脉B超检查。结果  6例发现了微栓子 (占 9.83 % ) ,其中 3例为心脏机械瓣膜修复术后患者 ( 1例合并脑栓塞 ,另 2例神经功能正常 ) ,另 3例为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占 5 8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 5 .17% )。 3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 1例微栓子阳性。在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 ,仅于患侧MCA处监测到微栓子 ,而在心脏人工瓣膜修复术后患者中 ,双侧MCA均可监测到微栓子。结论 非心源性脑梗死急性期微栓子阳性率低 ,可能与颅外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阶段头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采用分阶段头体针治疗,对照组54例仅采用传统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经治疗后从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则为70.37%,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结论:采用分阶段头体针治疗中风偏瘫体现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除内科基础治疗外,给予康复训练,包括正确摆放体位、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和艾灸。采用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量表、上肢FuglMeyer功能量表(upper limb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U-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风痰瘀阻证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和血浆缓激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痛觉过敏、远端水肿和肩部活动运动3个维度评分及SHS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SHS量表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U-FMA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NIHSS和风痰瘀阻证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U-FMA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NIHSS和风痰瘀阻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GRP水平升高,SP和缓激肽水平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SP和缓激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4)观察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5,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耳穴电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耳穴电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耳穴电针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疗程为2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测定。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电针结合中药可有效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与西药治疗相比,两者疗效相当,具有副作用小、安全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体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组(A组)和单纯体针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体针治疗,1次/d,共20次;另配以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2天1次,共10次;B组仅采用体针治疗,1次/d,共20次.经20 d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优于B组.两组治疗后血管内皮分泌功能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但A组ET、NO的改善较B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体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操作简单、疗效好,并能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分泌功能失调,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针药结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患者SOD、MDA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和针药结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SOD、MDA含量的影响.方法:12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后期患者随机单盲分为针灸组40例,针灸加药物组34例,药物组48例.20 d为1疗程.结果:针刺与针药结合对缺血性脑梗塞中风的有效率达85%以上,与药物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和针药结合组与单纯药物组相比能显著提高MDA含量(P<0.05).结论:针刺和针药结合可能通过提高SOD、MDA含量达到治疗中风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相关因素,观察针刺治疗PSD的效果。方法:43例PSD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抑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其相关性,并作治疗前后的对照。结果:治疗后HAMD与MSS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P<0.01和P<0.05),针刺治疗的痊愈率20.93%,显效率37.12%,总有效率90.70%。结论:PSD多发生在卒中后1个月内,并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大脑前部、皮质及皮质下的病变更易发生PSD,针刺对PSD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针灸通督、常规针刺、药物三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细胞凋亡相关指标Caspase-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9(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和临床疗效的差异,探讨针灸通督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通督组(A组)、常规针刺组(B组)、药物对照组(C组),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Caspase-3、Caspase-9、神经功能缺损、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测,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疗法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aspase-3、Caspase-9活性、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ADL的作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灸通督组各观察指标改善明显,与常规针刺组、药物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针灸通督疗法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患者脑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