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人坐骨神经中提取的硷性蛋白,免疫家兔,成功地制成了EAN动物模型。通过体内外免疫学方法,动态观察了EAN动物皮肤试验和淋转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在EAN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Rho激酶(ROK)抑制剂对OX40及其配体(OX40L)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gic neuritis,EAN)大鼠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和淋巴结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EAN模型组、EAN+ROK抑制剂干预组和完全弗氏佐剂对照(CFA)组.分别在免疫后第9、17、26天处死动物,取其坐骨神经根、脾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淋巴结,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OX40和OX40L mRNA在各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 EAN+ROK抑制剂组大鼠OX40 mRNA在坐骨神经中第9、17、26天的表达分别为0.266±0.031、0.298±0.024和0.113±0.018;在淋巴结中第9、17、26天的表达分别为0.453±0.030、0.496±0.100和0.220±0.016;OX40L mRNA在坐骨神经中第9、17、26天的表达分别为0.247±0.018、0.298±0.026和0.165±0.013;在淋巴结中第9、17、26天的表达分别为0.283±0.027、0.306±0.011和0.161±0.012.与EAN组比较,OX40和OX40L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t=2.24~4.89,P<0.05),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减轻.CFA组大鼠无症状.结论 ROK抑制剂可以减轻EAN发病程度,抑制OX40/OX40L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服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汉字实验性免疫性神经炎(EAN)的效果。方法 应用牛周围神经BMP免疫豚鼠建立EAN动物模型。应用国际分级标准和临床评分对发病豚鼠进行临床评定;对EAN豚鼠坐骨神经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单薄切片的光镜及电镜观察;剥离单神经纤维,评定其脱髓复髓情况。结果 用BMP建立豚鼠EAN模型其发病率为87.5%,免疫诱导的12-16d出现典型瘫痪症状,高峰期在14-21d,以后进入恢复阶段。发病高峰期坐骨神经病理为小血管周围大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纤维肿胀、变性,髓鞘脱失;恢复期神经组织内浸润的细胞明显减少,神经纤维肿胀、脱髓的现象明显减轻,施万细胞明显增生。在发病高峰时开始治疗,口服BMP降腹腔注射静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均促使豚鼠临床得分提前下降,坐骨神经病理在21d时表现为浸润的淋巴细胞减少,脱髓鞘纤维减少,复髓纤维增多。结论 BMP口服治疗EAN,明显地促进其临床和病理提前恢复,其机制可能是大剂量BMP口服诱导机体免疫耐受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FN-γ/和IL-33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EAN中的Th1/Th2细胞极化。方法用P253-78肽段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N模型,观察其发病情况和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淋巴细胞增值反应,用RT-PCR技术检测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33(IL-33)在大鼠发病高峰期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结果EAN组大鼠临床表现明显,病理检查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坐骨神经组织、淋巴结,脾脏中IFN-γ mRNA表达显著升高,IL-33mRNA表达明显减少,其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对P253-78aa的刺激发生强烈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IFN-γ对EAN发病起促进作用,IL-33对EAN大鼠起保护作用;EAN中Th0细胞向Th1的转化明显增强而向Th2细胞的转化则受到抵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发病的关系,探讨EAN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给Wistar大鼠足垫皮下注射兔坐骨神经匀浆建立EAN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AN大鼠发病不同时间坐骨神经MCP-1和RANTES的表达。结果 EAN组的MCP-1表达第9d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第15d、21d、28dMCP-1的表达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第9d、15d、21dMCP-1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EAN组第9d、15d、21dRANTES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第15d表达最高。结论 MCP-1和RANTES在EAN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CP-1可能起始动作用,RANTES可能与EAN的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戊酸(VA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VAP高剂量组、VAP低剂量组、EAN模型组、正常组,应用P2 57-81多肽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液诱导EAN模型。VAP于免疫当天至第15d每天腹腔内注射。观察各组大鼠发病情况和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Foxp3+Treg细胞含量,检测淋巴结中TNF-α、IFN-γ、IL-17、TGF-βmRNA表达。结果 VAP高剂量组的最初发病时间迟于EAN组(P<0.05),其高峰期临床评分显著低于EAN组(P<0.05),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较EAN组明显减少;VAP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较EAN组显著减少(P<0.05),Foxp3+Treg细胞比例较EAN组显著增加(P<0.05),淋巴结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及IL-17mRNA表达与EAN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VAP高剂量组抑炎细胞因子TGF-βmRNA表达与EAN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 VAP对EAN有治疗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能够增加Foxp3+Treg细胞和抑炎细胞因子TGF-β含量、减少TH17细胞含量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Ⅰ型辅助T细胞(Th1)、17型辅助T细胞(Th17)细胞除极角度探讨丙戊酸(VPA)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的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VPA治疗组、EAN组、正常组,应用周围神经髓鞘抗原(P257-81)多肽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液免疫VPA治疗组和EAN组大鼠。VPA治疗组大鼠于免疫当天至第15天每天腹腔内注射300mg·kg-1丙戊酸钠。观察发病情况,坐骨神经电生理改变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腹股沟淋巴结中IFN-γ、IL-17 mRNA水平。结果 VPA治疗组的最初发病时间迟于EAN组(P<0.05),其高峰期临床评分显著低于EAN组(P<0.05),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较EAN组明显升高,潜伏期和时限显著缩短(P<0.05)。髓鞘脱失和炎性细胞浸润较EAN组明显减少(P<0.05)。淋巴结中IFN-γ、IL-17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VPA通过影响Th1、Th17细胞除极,使IFN-γ、IL-17分泌下降,从而抑制EAN大鼠的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Th17型细胞因子IL-17和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的胸腺异构体(RORγt) mRNA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模型中的表达,以探讨Th17细胞在EAN中的作用.方法 用P253-78aa肽段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N模型,观察大鼠发病情况和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用RT-PCR技术检测IL-17和RORγt在大鼠发病高峰期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结果 EAN组大鼠在第14-16天发病高峰期时平均临床评分为(7.5±1.2),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对P253-78aa的刺激产生强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对照组相比,IL-17和RORγt mRNA在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01).结论 IL-17和RORγt表达上调与EAN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9.
趋化因子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是一类T细胞介导的周围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可用牛坐骨神经加完全氟氏佐剂诱导而成。本文研究趋化因子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中的表达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方法:用兔坐骨神经匀浆免疫Wistar大鼠,诱导格林巴利综合症(GBS)的动物模型EAN;采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EAN病变神经组织浸润细胞上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mRNA表达情况。结果:MCP-1mRNA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2天(14天)水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MIP-1 βmRA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2天水平开始升高,在临床症状达到高峰时(21天)最高,进入恢复期后降至基础水平。结论:趋化因子在EAN的炎性细胞迁移及浸润进入神经细胞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neuritis,EAN)的治疗作用。方法:从牛坐骨神经提取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protein,MBP)制备免疫原注射入豚鼠双后足垫诱导EAN模型。将90只健康、成年、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FN-β治疗EAN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buffedsaline,PBS)治疗EAN组,每组30只。免疫后第12天给予IFN-β或PBS腹腔注射,分别在治疗后7和14d对各组大鼠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指标的检测。结果:与PBS治疗组相比,接受IFN-β治疗的豚鼠临床评分较低,坐骨神经干脱髓鞘程度轻,炎细胞浸润减少;脾脏单个核细胞IFN-γ、TNF-α的分泌量减少,IL-4、TGF-β的分泌增多。结论:IFN-β能改善EAN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恢复,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以色氨酸为配基、纤维素为载体的吸附剂全血灌流免疫吸附法(WBIA)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的疗效.方法 用新鲜牛坐骨神经提取周围神经髓鞘组织中的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接种雄性Wistar大鼠建立EAN动物模型,采用临床症状评分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模型进行评价,并将EAN模型大鼠分为WBIA治疗组和模型组两组,在接种后第13天对WBIA治疗组进行全血灌流免疫吸附治疗,接种后第18天取坐骨神经进行病理检查.另设对照组,仅接种福氏佐剂和百日咳菌苗.结果 (1)EAN模型鼠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39.33±5.51) m/s]明显低于对照组[(74.33±4.04)]m/s(P<0.05).(2)WBIA治疗组在接种后第16天临床症状开始好转,在接种后第22~24天完全恢复.WBIA治疗组和模型组单核细胞数分别为(7.58±0.80)和(12.56±1.06)个,脱髓鞘评分分别为(1.58±0.38)和(2.83±0.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WBIA能有效治疗EAN大鼠.  相似文献   

12.
格林——巴利综合征 (Guillain- Barre syndrom,G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 ,但许多证据表明 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实验性动物模型的研究中 ,用免疫方法将周围神经注射到动物体内 ,可造成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neuritis,EAN )。 EAN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典型的动物模型 ,其病理、电生理和脑脊液改变与GBS相似。然而 ,在制作 EAN的动物模型时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表型不同的动物品系之间 ,其对 EAN的易感性不同。 GBS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其同 HL A的关联是很有意义的。HL 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中的作用。方法 用兔坐骨神经匀浆免疫Wistgr大鼠.观察免疫后大鼠的发病情况和病理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测定趋化因子在坐骨神经中的动态表达。结果 EAN大鼠于免疫后第9天开始出现症状.第15天症状达高峰,病理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趋化因子MCP-1表达在第9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前后时相点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1)。趋化因子MIP—1α和RANTES的表达有着相似的动态变化,在第15天疾病高峰期表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趋化因子MCP-1在EAN发病早期可能起一定作用,MIP-1α和RANTES可能与EAN的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P2多肽诱导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大鼠模型,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在E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用100 μg或200 μg P257-81多肽加完全弗氏佐剂(FCA)免疫Lewis大鼠,对照组单用FCA免疫,致敏后每日对大鼠进行临床评分,比较高峰期最高评分.致敏第14天测定淋巴结细胞培养液上清干扰素(IFN)-γ、IL-4及IL-10的含量,并进行坐骨神经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大鼠瘫痪高峰期最高评分P257-81 200 μg组(3.6±0.3)显著高于100 μg组(2.2±0.6,P<0.01);P257-81 200 μg组大鼠病程显著长于100 μg组;IFN-γ含量,两组实验大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0.6±91.7)、(806.3±132.4)和(35.0±5.9)pg/ml,均P<0.01],而P257-81 200 μg组显著高于100 μg组(P<0.01);IL-4和IL-10含量,P257-81 100 μg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P257-81 200 μ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坐骨神经病理可见EAN急性期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P257-81 200 μg组慢性期无炎性细胞浸润,而表现为多发性局灶性脱髓鞘和神经纤维崩解未恢复.结论 EAN临床表现随致敏原P257-81多肽剂量增加而加重;在EAN急性期,IFN-γ水平与EAN临床表现大致平行;EAN疾病具有自限性可能与IL-4和IL-10水平增高有关,而疾病迁延可能与IL-4和IL-10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辅助施万细胞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400μg P2(57-81)多肽和弗氏完全佐剂的混合乳液免疫125只Lewis大鼠建立EAN模型.分别在致敏14 d经小脑延髓池注射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荧光染料(CFSE)标记的施万细胞(SCs移植组,n=28)或经BDNF处理的施万细胞(SCs+BDNF移植组,n=48),其余为EAN模型组(n=49),以致敏45 d作为研究终点.每日对大鼠进行临床瘫痪评分;分别于致敏25、35及45 d处死部分大鼠,取其坐骨神经进行移植细胞追踪,采用HE、Luxol坚牢绿-焦油紫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炎性细胞浸润及脱髓鞘情况,并比较CD4、CD8、CD68、S-100及神经生长因子(NGF)阳性细胞数量差异.结果 致敏大鼠均发病,植入的施万细胞能向脱髓鞘神经组织迁移.与EAN模型组比较,SCs移植组各时间点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Cs+ BDNF移植组大鼠瘫痪程度恢复较快,致敏45 d临床瘫痪评分分值降低,致敏25及35 d炎性细胞浸润(EAN模型组:325.8±10.8、221.4±35.2;SCs+ BDNF移植组:307.3 ±4.6、197.2±16.8)减少(t=2.172,P=0.031;t=3.756,P=0.000),CD4、CD8及CD68阳性细胞数均减少,致敏35及45 d髓鞘脱失程度(EAN模型组:3.4±0.5、2.9±0.8;SCs+ BDNF移植组:2.9±0.8、2.3±0.5)减轻(t=-7.408,P=0.000;t=-6.092,P=0.000),致敏25、35及45 d S-100阳性细胞数均增高,而NGF的阳性细胞数均降低.结论 经小脑延髓池植入的施万细胞可以迁徙到坐骨神经.BDNF辅助施万细胞移植治疗EAN有一定的疗效,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浸润,提高供体施万细胞活性,促进神经组织S-100表达及减少NGF应激性增高而发挥作用;而施万细胞单独移植治疗EAN无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未成熟髓源树突状细胞负载P258-73肽段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的效果,及干预对IL-17、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从Th1、Th17细胞极化的角度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 P258-73aa负载于体外培养的iMDC,获得P258-73aa-iMDC,用P253-78aa和CFA免疫Lewis大鼠制成EAN动物模型,免疫前7d各组大鼠分别给予PBS、iMDC及P258-73aa-iMDC干预.观察发病情况并作临床评分及病理改变.收集引流淋巴结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IL-17、IFN-γ mRNA的表达.结果 P258-73aa-iMDC干预组大鼠的平均临床评分、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均降低;IFN-γ 及IL-17 mRNA在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 P258-73aa-iMDC通过影响IL-17、IFN-γ 的分泌,影响Th1、Th17细胞极化,抑制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从而减轻EAN的发病,这可能是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roving potential of immature myeloid dendritic cell (Imdc) pulsed with P258-73aa peptide (P258-73aa-Imdc)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 (EAN) ,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h1/Th17 cells polarization in this tolerance therapy by det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IL-17 and IFN-γ mRNA. Methods P258-73aa21 was pulsed with Imdc in vitro to get P258-73aa-iMDC. Rats of each group were immunized with P253-78aa and CFA. 7 days before immunization, each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PBS or iMDC or P258-73aa-iMDC respectively. Clinical scores of each group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evaluated and th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response was assayed; IL-17 and IFN-γ mRNA in spleen,lymph node and sciatic nerves were measured by RT-PCR. Results The P258-73aa-iMDC interferred group had lower average clinical score and suppressed antigen specific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s well as milder infiltration by the inflammatory cells in sciatic nerves. Meanwhile, the expression of IL-17/IFN-γ mRNA in spleen, lymph node and sciatic nerves were also decreased. Conclusion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258-73aa-iMDC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inhibition of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IL-17, IFN-γ through the polarization of Th1/Th17 cells,which is probably one of the tolerance mechanism of P258-73aa-iMDC in EA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未成熟髓源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P258-73肽段诱导免疫耐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的预防作用,以及对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33(IL-3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P258-73aa与iMDC共培养。(2)21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EAN组(A组)、iMDC组(B组)和P258-73aa-iMDC组(C组),并分别于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iMDC及P258-73aa-iMDC;7d后,各组均给予P253-78aa和完全弗氏佐剂(CFA)进行免疫,诱发EAN。观察各组发病情况并作临床评分至免疫后16d(发病高峰期)。(3)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RT-PCR检测大鼠坐骨神经、脾脏和淋巴结中IL-33、IFN-γmRNA的表达。结果(1)发病高峰期,A组、B组、C组的临床评分为(7.4±1.9)分、(5.2±1.6)分和(3.4±0.9)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A组、B组、C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依次明显降低(均P<0.01)。(3)A组、B组、C组坐骨神经、脾脏和淋巴结中IFN-γmRNA表达水平依...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P257-81-特异性T细胞系,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大鼠进行T细胞疫苗接种(TCV)的实验研究。方法P257-81多肽、IL-2和抗CD3/CD28单抗包被磁珠诱导扩增P257-81-特异性T细胞及非抗原特异性T细胞,将灭活T细胞接种大鼠,检测指标包括:瘫痪高峰期最大评分比较,淋巴细胞增殖试验、CD4 T/淋巴结单个核细胞及CD4 CD25 T/CD4 T细胞百分比测定、培养液上清IFN-γ及IL-10水平测定以及坐骨神经病理学检查。结果P257-81-特异性T细胞显著扩增,2周扩增近1000倍;P257-81-特异性TCV预防组无大鼠发病;P257-81-特异性TCV治疗组大鼠病情减轻,其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01);P257-81-特异性TCV预防组和治疗组CD4 CD25 T/CD4 T细胞百分比及培养液上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培养液上清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其对照组(均P<0.001)。结论抗原 IL-2 CD3/CD28单抗包被磁珠刺激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扩增抗原特异性T细胞方法;P257-81-特异性TCV能预防EAN发生,并可治疗已发生的EAN,其机制可能为:使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CD4 T细胞比例上调,诱导致病性CD4 Th1细胞向保护性CD4 Th2细胞转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分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发病中的作用及雷公藤多甙的影响。方法:用兔坐骨神经匀浆免疫小鼠建立EAN模型,雷公藤多甙(TWP)灌胃治疗,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和病理改变;通过流式细胞计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TLA-4,B7-1,B7-2蛋白的表达,用R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B7-1和B7-2mRNA和表达。结果:EAN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上协同刺激分子CD28,CTLA-4,B7-1,B7-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B7-1和B7-2 mRNA表达与蛋白的增加相平行,雷公藤多甙治疗组发病率及病变程度均明显降低。同时伴随CD28,B7-1,B7-2蛋白的表达及B7-1,B7-2,mRNA表达的水平降低。结论: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对T细胞活化起重要作用;雷公藤多甙能减轻ENA的病变程度。可能与抑制了B7-1及B7-2的基因转录或转录以上环节和抑制了CD28翻译或翻译上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大鼠周围神经病理、电生理和血清TNF-α及其受体P55表达变化。方法4S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EAN大鼠造模采用SP26一次性腹腔注射法诱导,分别于诱导造模成功后第14天(模型1组)及第28天(模型2组)电镜观察尾神经雪旺细胞变化,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及P55的表达。结果模型1组及模型2组MCV、SCV低于对照组,模型2组MCV、SCV高于模型1组;模型1组及模型2组TNF-α、P5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模型2组TNF-α表达水平高于模型1组;模型1组电镜下可见尾神经脱髓鞘,雪旺细胞变性坏死,模型2组神经细胞形态较模型1组部分恢复,可见凋亡雪旺细胞。结论EAN大鼠存在周围神经脱髓鞘等急性免疫反应损伤;细胞凋亡可能是EAN神经细胞损伤的主要形式;TNF-α在EAN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