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化疗期间中医证候及证型分布特点,为确立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及指导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方法:记录100例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的一般情况,同时采用设计的中医证候问卷采集四诊资料,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临床归纳出主要中医证型。结果: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鼻咽癌放化疗期间证候分为5个证型,并得出鼻咽癌放化疗期间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结论:初步得出鼻咽癌放化疗期间中医证型方案,可归类为痰瘀互结证、热毒阴伤证、脾虚湿阻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等5类。放疗1周时常见证候有口干口渴、颈部肿块、舌淡或舌绛、苔白腻等;放疗3周时常见证候有咽痛、咽干灼热、少津、溃疡疼痛、咽黏膜充血、苔黄或苔少、脉细数等;放疗结束时常见证候有咽干灼热、咽痛、少津、溃疡疼痛、咽黏膜充血、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淡或舌暗、脉细或细数等。中医证型演变规律为早期多见痰瘀互结证;放化疗中期,气阴两虚证、热毒阴伤证较前增加;治疗结束时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增多,痰瘀互结证、热毒阴伤证相应减少。脾虚湿阻证在放化疗期间变化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其科学性及实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症状分布特点,归纳单纯胸腰椎骨折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2002~2006年近5年确诊为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病例采用回顾性病历研究工作,收集相关的证候学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用频数分析统计中医证型和辨证要点。结果:单纯胸腰椎骨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按频次排列主要为:疼痛,舌暗,脉弦,便秘,舌红,脉细,腹胀,纳差。主要辨证分型是: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型,以及气滞血瘀型。与单纯胸腰椎骨折各辨椎骨折各辨证要素密节相关的临床症征:气滞血瘀要素:疼痛、便秘、腹胀、舌暗与脉弦;肝肾不足要素:年龄≥50岁,(腰脊部)疼痛、脉弦、脉细、头晕、耳鸣;热要素:便秘、口干苦、舌干、舌红、苔黄、苔黑、脉数;湿要素:便秘、腹胀、纳差、脉弦、舌红、脉细、苔黄、苔腻、口干苦;气阴两虚要素:便秘、腹胀、纳差、脉细、脉弱、舌红、口干苦、苔干、眠差、苔少、脉数。结论:单纯胸腰椎骨折早期主要症状是疼痛,舌暗,脉弦,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是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型以及气滞血瘀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靶向药物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观察506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滞剂(EGFR-TKI)治疗后的NSCLC患者症状、体征、舌脉四诊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观察靶向药物治疗后N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规律,进行因子分析,观察各个证型辨证的主次症。结果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肺阴亏虚证(281例,55.53%)、气阴两虚证(145例,28.66%)、肺脾气虚证(80例,15.81%)。肺阴亏虚证主要证素为咳嗽、痰少、痰黏、皮疹瘙痒、皮肤干燥、口干渴、舌红、裂纹舌、脉细;次症为苔薄或苔白(P=0.001)。气阴两虚证主要证素为头晕、口干不欲饮、脉弱、少寐;次症为气促、干咳无痰、咽干、心烦(P=0.001)。肺脾气虚证主要证素为神疲乏力、恶心、纳差、大便不成形、舌淡红、苔腻、胖大齿痕舌、脉滑;次症为面萎黄或胸闷(P=0.001)。结论靶向药物治疗后NSCLC患者的证型主要为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和肺脾气虚证,其核心证型是肺阴亏虚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治疗肺小结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85例肺小结节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肺小结节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肺小结节患者中医症状以虚为主,神疲乏力、夜寐不安、舌红、咳嗽、口渴、口干咽燥、面萎黄、气短、脉细弱、食少纳呆等居多。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最多,占52.2%,其余依次为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肺脾气虚证主症为喘息、大便稀溏、腹胀、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红、齿痕舌、苔薄白、脉细弱,次症为夜寐不安、面萎黄;肺阴亏虚证主症为口干咽燥、口渴、咳嗽、痰少难咳、盗汗、痰中血丝、裂纹舌、苔少、脉细,次症为烦躁易怒、面红润、舌红;气虚血瘀证主症为头晕、胸痛、气短、面晦黯、舌黯红,次症为心悸;肝肾不足证主症为胸胁隐痛、喜太息、脉细弦、苔白、腰膝酸软、胸闷、耳鸣、便秘,次症为浮肿。结论肺小结节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为主,正气亏虚是肺小结节变化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5.
舒鸿飞  俞小平 《新中医》1999,31(9):49-49
1 下病上取愈癃闭郑某,男,70岁,1997年6月8日初诊。小便不通1天。初则小便点滴不畅,茎中疼痛,渐致欲解不出,点滴皆无,窘迫不堪。伴胸脘满闷,倦怠少气,汗多,口干不欲多饮,舌红、苔薄黄而滑,脉弦细。脉症合参,诊为癃闭,证属湿热蕴结,气化不利,兼气阴两虚。急则治标,治用“提壶揭盖”法。处方:桔梗6g,琥珀(打碎、冲服)3g。2剂,每天1剂,水煎服。当天上午服头煎后即有少许尿液排出,服完第2剂后小便通畅。现觉倦怠少气,口干,多汗,小便色黄,茎中灼热。此为气阴两虚,余热未清。拟益气养阴,兼清余热。处方:党参12g,麦冬15g,五味子10g,滑石18g,…  相似文献   

6.
何江华  胡致平 《新中医》2022,54(1):57-62
目的:观察急性髓劳的中医分期诊断证候要素,明确其证型演变规律。方法:录入急性髓劳病例92例,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证候,同时按照"三期四型"理论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ROC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初期有43例患者的临床证候特征符合热毒壅盛型,有49例患者的临床证候特征符合阴虚火旺型;中期92例患者的临床证候特征均符合气阴两虚型;后期92例患者的临床证候特征均符合阴阳两虚型。热毒壅盛型主要证候为壮热,颜面潮红,出血,头晕,小便色黄,舌红,苔薄黄;次要证候为体倦乏力,便干,口渴,少寐多梦。阴虚火旺型主要证候为面白颧红,口干舌燥,出血,头晕,体倦乏力,耳鸣,舌红绛,少苔;次要证候为盗汗,心悸易惊,手足心热,小便色黄。气阴两虚型主要证候为面色少华,神情倦怠,胸闷,心悸易惊,自汗,手足心热,舌淡胖,少苔;次要证候为盗汗,纳呆,气促,畏寒恶风。阴阳两虚型主要证候为面色苍白,时冷时热,少寐多梦,自汗,腰膝酸软,舌淡胖,苔薄白;次要证候为盗汗,形寒肢冷,便溏。结论:急性髓劳的证型演变规律为热毒壅盛型/阴虚火旺型到气阴两虚型再到阴阳两虚型,初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常见中医证候分布及辨证分型规律,从而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临床症状、体征等中医四诊资料。建立相应所需的数据库,将信息转化成计数资料。应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出中医常见证候及辨证分型。结果:134例患者中女117例、男17例,平均年龄(40.19±12.61)岁,平均病程(28.48±40.42)个月。51项四诊信息中,临床症状出现频次最高的5项证候为:颈前肿大、神疲乏力、健忘、经期乳胀、咽干口燥;主要脉象为:细脉、细滑脉、滑脉;主要舌象为:舌胖大、有齿痕、舌暗红、苔薄或者苔薄白。通过聚类分析得出3个证型:气阴两虚证;肝郁肾虚、气滞痰凝证;脾虚肝郁、气滞血瘀证。结论:本病主要病变部位为肝、脾、肾。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阴两虚、脾肾亏虚为主,标实表现为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整体临床表现以虚证为主,实证为次。  相似文献   

8.
张友堂  付青青 《河南中医》2012,32(9):1105-1106
通过对168例五苓散验案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五苓散证的参考指征为:①主症:小便不利,口干渴(渴欲饮水或不欲饮水),腹胀满;②兼症(或然症):浮肿,汗出,短气,尿频,倦怠乏力,呕恶,眩晕;③舌脉:舌淡苔白腻、白滑或薄白,或可见舌胖大;脉沉细或沉滑。在临床应用中有三项主症加上舌脉征象,或两项主症,两项兼症,加上舌脉征象即可初步诊断为五苓散证,选用五苓散进行加减论治。  相似文献   

9.
庞庆荣  陈守强 《光明中医》2014,(10):2075-2077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查找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见证型,提取出ACS的证候要素,并制定其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方法检索1998~2013年关于中医治疗ACS的文献,构建数据库,找出ACS的常见证型,提取出证候要素并制定其诊断标准,再运用直接法或合并法,制定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结果 ACS常见证型有16个:痰浊内阻、心血瘀阻、寒凝心脉、热毒痹阻、心气虚弱、心阴亏虚、阳气虚衰、阳气欲脱、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热毒血瘀、热毒痰阻、痰瘀互阻、气虚痰瘀、热毒痰瘀,证候要素有9个: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热毒、气虚、阴虚、阳虚、阳脱,制定了每个证候要素及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结论较传统对ACS的认识新增了热毒1个证候要素,热毒血瘀、热毒痰阻、热毒痰瘀3个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方法 对2004年1—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结合临床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 气虚证(178例)诊断:主症:胸痛、胸闷;次症: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脉沉、脉细。气虚痰瘀证(114例)诊断: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失眠、心悸、形体肥胖;舌脉象:舌暗、舌红,脉弦、脉滑。痰浊阻络证(27例)诊断:主症:胸闷;次症:咳嗽、咯痰、痰多、痰白、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苔白、苔腻,脉滑。结论 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1.
177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例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样病例的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7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四诊资料进行调查,并应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PSD患者症状、体征和舌脉象主要有26个,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前6项为情绪不宁(96.04%)、胁肋胀满(95.48%)、纳差(64.97%)、悲忧善哭(59.88%)、胸部闷塞(57.06%)、喜怒无常(38.41%)等.舌脉象以舌质红(57.62%)、舌质淡(55.36%)、薄白(58.19%)、苔薄腻(48.58%)、脉弦(62.14%)、弦数(58.19%)多见.177例中患者中气滞血瘀证76例,肝郁脾虚证42例,心脾两虚证26例,肾虚肝郁证18例,脾肾阴虚证9例,痰火扰心证6例.脑卒中后抑郁主要症状构成中,气滞血瘀和心脾两虚证以情绪不宁为主;肝郁脾虚证和肾虚肝郁证胁肋胀满、胸部闷塞和悲忧善哭为主;痰火扰心主要以喜怒无常、失眠健忘为多;而脾肾阴虚以情绪不宁、喜怒无常为多.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基本中医证型为气滞血瘀证、痰瘀互阻证、肾精不足证、脾胃虚弱证、痰火扰心证、肝郁血虚证、肝郁血瘀证、心脾两虚证,以气滞血瘀证最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了近13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文献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症状证候要素统计描述及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因子和聚类分析。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的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和肺肾气虚证。痰热壅肺证的主症:咳喘、痰黄或痰黏难以咯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痰瘀阻肺证的主症:咯痰气喘、唇甲紫绀、舌质暗红、苔腻、脉沉涩;肺肾气虚证的主症:咳喘、神疲乏力、腰腿酸软、畏风、脉虚弱。结论上述3个证型可作为该病辨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部分依据。方法 :采集108例围绝经期OSAHS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专家组辨证,确立中医证型名称,并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绝经期OSAHS频数分布居前10位的症状为打鼾、神疲乏力、头晕、困倦嗜睡、形体肥胖、失眠、腰膝酸软、胸闷、急躁易怒、口干口渴;舌象以淡红舌、白腻苔为主;脉象以弦脉、滑脉、细脉、沉脉为主。108例患者中痰湿阻滞证31例(28. 70%)、肝郁(旺)脾虚证28例(25. 93%)、痰瘀互结证24例(22. 22%)、气阴两虚证18例(16. 67%),另外有7例患者的中医辨证不属于上述4种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患者的雌激素(E_2)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痰瘀互结证、痰湿阻滞证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高于气阴两虚证、肝郁(旺)脾虚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患者每小时睡眠内呼吸暂停加上低通气次数(AHI)高于肝郁(旺)脾虚证、痰湿阻滞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围绝经期OSAHS中医证型多为痰湿阻滞证、肝郁(旺)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可适当补充雌激素,痰证患者注意控制体质量,瘀证、虚证患者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14.
正生脉散源于《医学启源》,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成形于《医方考》。本方由人参(五分)、麦冬(五分)、五味子(七粒)3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用以治疗气阴两伤证,症见:乏力,气短,汗多懒言,干咳少痰,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弱。常用于治疗心肺病证属气阴两虚者。其方义为"气复津生,汗止阴存,脉得气充,则可复生",故以"生脉"名之。老年病是在老年人脏腑日虚,阴阳渐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肺炎辨证分型临床报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中医病机及常见证型。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61篇文献共2256例放射性肺炎的中医辩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病机。结果:61篇文献中单证型者占27.0%,二证型者占53.3%,三证型者占19.7%。单证中多见的证型为气阴(津)两虚型占38.4%,热毒阴虚型占20.6%,肺燥津(阴)亏型占16.7%,热毒内蕴型占14.3%,肺络血瘀型及肺肾阴虚型较少见,均占0.05%。二证型中多见的证型依次为热毒血瘀、气阴两虚型占29.1%,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占28.5%,热毒伤阴(津)、肺络瘀阻型占25.3%,少见的证型为肺脾气虚、湿阻血瘀型占0.09%,火热伤肺,脾肾亏虚型0.06%,气阴两虚,余毒未尽型0.02%。三证型以热(火)毒犯肺、气阴(津)两亏、痰瘀互结型为主。结论:热(火)毒犯肺、气阴(津)两亏、痰瘀互结为放射性肺炎的常见中医证型,其公认的病机为热毒(火)、肺燥、阴虚、气虚、津亏、血瘀、痰阻。  相似文献   

16.
本病以失眠为主症,属外伤型的兼有健忘、头痛、头晕;属心脾两虚的兼有多恶梦醒、心悸、健忘、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脉细弱;属心肾不交的兼有头晕、耳鸣、遗精、腰酸、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属外邪侵袭的兼有恶寒发热、头颈胀痛、脉浮数;属肝郁化火的兼有性情急躁易怒、胸胀闷、口苦、尿黄、便干、舌红、脉弦数;属虚火内扰的兼有头重、胸闷、胀痛、苔厚腻而黄、脉滑数。  相似文献   

17.
<正> 六经辨证5.太阳热邪迫肺证(麻杏甘石汤证)【临床表现】主症:发热,汗出,口渴,咳嗽,喘促,痰粘稠色黄。次症:恶风,头痛,鼻塞。舌脉:舌红苔薄白而干,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相似文献   

18.
2 6 水轮证类泛指实热、痰火、痰湿、瘀血、热毒等侵犯水轮 ,或正虚水轮失养所见证候。2 6 1 水轮风热证 (补 )风热循经上壅于目 ,以目珠坠痛 ,视力下降 ,畏光流泪 ,抱轮红赤 ,瞳神紧小 ,黄仁晦暗 ,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为常见症的证候。以往常统称为肝经风热证。证候 :病情初起 ,目珠坠痛 ,视物模糊 ,畏光流泪 ,抱轮红赤 ,瞳神紧小 ,黑睛后壁有灰白色点状沉着物 ,神水混浊 ,黄仁晦暗 ,纹理不清 ,发热微恶风寒 ,头额疼痛 ,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证的鉴别 :本证虽有新起发热、微恶风寒 ,脉浮数等风热之邪外袭的一般证候 ,但以目珠坠痛 ,视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阈下焦虑抑郁的中医证候学规律。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三所附属医院门诊、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及太阳宫和小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断为MADD患者208例,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评价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症状、精神病学量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贝叶斯网络和关联规则技术建立证候模型,分析其中医证候学规律。结果中医证候学规律为(1)肝郁脾虚证主症:忧愁善感,善太息,胁肋胀痛,腹胀,腹泻,嗳气,神思不聚,神疲乏力;次症:头晕,胸闷气短,食欲不振,舌红,苔薄白,脉弦。(2)心脾两虚证主症:紧张,心悸,自汗,入睡困难,善忘,纳差,腹胀,口淡无味;次症:兴趣索然,神疲乏力,神思不聚,头晕,舌淡红,苔薄,脉细弱。(3)心肾不交证主症:入睡困难,五心烦热,心烦易怒,潮热盗汗,腰膝酸软;次症:性欲低下,心悸,口苦口干,耳鸣,坐立不安,舌红,苔少,脉细数。结论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是阈下焦虑抑郁最常见的证候类型,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尤其是证候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特点。方法:依据文献调研结果制订中医证候调查表,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以头晕、头胀、不寐、肥胖、口干、目干、心悸等为多见;舌象以暗红舌、红舌多见,薄苔、白苔为常见苔质;弦脉为常见脉象。证候以阴虚阳亢、瘀血阻络最为常见,气阴两虚最为少见;证素以阴虚、血瘀、痰浊、阳虚比例较大。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表现为虚证以阴阳两虚为主,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且虚证多于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