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院内感染的原因、常见部位、病原菌以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了112例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内感染的情况,总结院内感染常见部位分布、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结果: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病情较重、卧床、有意识障碍、球麻痹的病人。呼吸道感染占74.1%,下呼吸道感染占66.97%;泌尿道占25%;肠道占3.57%;二重感染占8.93%。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细菌为主,最多见的感染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易并发院内感染,应加强预防,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0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治疗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10例患者平均起病年龄(7±2.23)岁,均有前驱感染史诱因,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神经系统症状各有不同,运动障碍多见.9例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异常,8例脑电图检查异常.头颅MRI均表现为颅内多发、斑片状病灶,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全部病例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治疗,均显著好转.经6个月~2年的随访,1例复发.全部病例均未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明确诊断、早期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13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 通过对13例临床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11例(84.6%,11/13)病前有急性感染或疫苗接种史,9例(69.2%,9/13)头颅MRI显示白质异常;确诊后10例患儿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6例同时合并应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1例死亡,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2例随访6月~7年,均无复发,7例(58.3%,7/12)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致残率较高.应及早诊治: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球对该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本地区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总结该疾病在本地区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建院以来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60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在本地区表现为全年散发、相对的夏季高发;51.7%的病例有明确的诱因,诱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腹泻;以肌无力为首发表现的占51%,其次为双小腿和腰背部疼痛、肢体麻木;并发呼吸肌麻痹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各占31.7%、68.3%,并有3例死于呼吸肌麻痹;肌电图异常占81.3%;临床除3例死于呼吸肌麻痹,其余预后均较好。结论 本地区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国内均相对处于较低水平且预后较好;临床表现上伴发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治疗时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天津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谱。方法对天津市儿童医院2002年1月-2004年3月收集的2646份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部脱落细胞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2,3,7,11型(ADV2,3,7,11)、流感病毒A型、B型(ⅣA,ⅣB)和副流感病毒3型(PⅣ3)。结果共有1523例标本为病毒阳性,总阳性率57.56%。病毒阳性标本中ADV为首位,共836例,占31.59%,并以ADV3亚型为主。0-1个月组病毒检出率最高为64.80%,其次为~1岁组为60.00%,与其他年龄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呼吸道病毒是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ADV(ADV3为主)是天津地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毒病原,该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谱为ADV>RSV>ⅣB>ⅣA>PW3,呼吸道病毒检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1997年11月~2008年2月收治61例急性脊髓炎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本组61例急性脊髓炎患儿经治疗后未出现死亡病例,出院时治愈22例(36.1%),好转26例(42.6%),无效13例(21.3%),总有效率为78.7%.平均住院时间32.5d.结论 小儿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较不典型,脑脊液、MRI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治疗上采用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1例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7%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头痛、瘫痪、尿便障碍、周围神经及神经根受累、意识障碍、癫痫等。头颅MRI可见颅内、脊髓多发异常信号,使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大多病情能明显好转。0.5~1年随访,共随访14例,7例漏访,10例症状完全缓解,其余遗留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结论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及时诊断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145-1146
目的:探讨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2例经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结果:42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中精神行为异常占86%,不自主运动占64%,意识障碍占57%,癫痫占50%,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占36%,中枢性通气障碍占21%,伴发双侧卵巢畸胎瘤占7%。脑脊液异常率79%,头颅MRI异常率64%,脑电图异常率57%。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以精神症状、不自主运动、癫痫、意识水平降低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常见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曾知荣 《实用新医学》2007,8(4):311-312
目的分析小儿EB病毒感染与许多疾病关系密切,临床上可引起多系统损害。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EBV—DNA阳性,结合临床诊断为EB病毒感染,对6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65例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例(占26.2%),淋巴结炎16例(占24.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例(占10.8%),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8例(占12.3%),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占6.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占3.1%),病毒性脑炎3例(占4.6%),病毒性心肌炎3例(占4.6%),川崎病2例(占3.1%),过敏性紫癜2例(占3.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占1.5%)。结论小儿EB感染主要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网状内皮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损害,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及早做相应检查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45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EEG)在诊断HS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血、脑脊液HSV特异性抗原HSV-Ag阳性而确诊的45例HSE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与EEG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5例均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以头痛(68.9%)、发热(57.8%)、精神症状(51.1%)、意识障碍(40%)多见。各项辅助检查异常率:CSF呈血性42.2%、CT66.7%、MRI180%,而EEG早期异常率达91.7%,且随病情的好转而好转。结论:HSE是一种起病急、病情重、神经精神症状表现突出的脑部炎症性疾病。对可疑HSE患者应常规行脑电图检查,EEG对HSE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及早治疗,可望减轻后遗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孙天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900-1901
从我院193例院内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阴沟杆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粘质沙雷氏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等10种193株细菌,其中金黄葡萄球菌66例,占院内感染病例的34%;大肠杆菌32例,占院内感染病例的16%;腐生葡萄球菌28例,占院内感染病例的14.5%;绿脓杆菌19例,占院内感染病例的10%;其他菌48例共占院内感染病例的25.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及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12月间住院的50例继发院内真菌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中共分离出60株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株占65.00%,热带念珠菌株占23.34%;感染分布在全院7个科室,其中ICU50%(25/50)、神经内科20%(10/50)、心内科12%(6/50)、肿瘤科6%(3/50)、干部病房4%(2/50)、脑外科4%(2/50)、普外科4%(2/50);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占36%,其次为呼吸道占30%。结论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与年龄、严重基础疾病、高效广谱抗菌素使用、侵入性操作及免疫抑制刑应用因素相关,尤其应重视ICU内真菌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脱髓鞘性脊髓病的临床表现及MRI改变.方法观察 16 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并均行脊髓MRI检查.结果16 例病人临床表现及脊髓MRI改变均不符合急性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的病情.结论急性脱髓鞘性脊髓病是一类既不符合急性脊髓性亦不符合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的一类疾病.作者提出"急性脱髓鞘性脊髓病"这一诊断名词.  相似文献   

14.
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分析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病原学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某院NICU的179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179例患者共培养出菌株34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2.89%),革兰阳性球菌为38.15%,真菌为8.96%。以下呼吸道感染居多(83.8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10.61%)、血管相关性感染(2.7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68%)和血液系统感染(1.12%)。结论:降低NICU内医院感染率的重点是控制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加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后期加强对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额外预防措施,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脊髓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急性脊髓炎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 1989- 0 8~ 2 0 0 0- 11间收治的 2 97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97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中 ,治愈2 0 7例 ,治愈率 69 7%。好转 76例 ,好转率 2 5 6%。死亡 2例 ,死亡率 0 7%。结论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脊髓节段和病变范围 ,治疗应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疗法 ,急性脊髓炎的治愈率及好转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的不典型临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川崎病(KD)患儿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损害情况,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总结75例KD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具备主要表现6项者42例(56%),5项23例(30.7%),4项7例(9.33%),3项2例(2.67%),2项1例(1.33%)。某些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如淋巴结肿大为化脓性,皮疹结痂,可有脱指甲表现,病程中可一直无手足末端脱皮。另外发现惊厥、脑膜炎、胆囊炎、脊髓炎等各1例。71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47例(66.2%)冠状动脉有改变,其中冠状动脉扩张30例(42.3%),冠状动脉瘤17例(23.9%),其中巨大瘤2例。结论:川崎病临床表现多样,某些主要表现可有例外,冠状动脉扩张较常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便有效地采取预防医院感染措施。方法对2010-01~2010-12住院的751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4例次,医院感染率为7.19%。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最多为20例次,占37.03%;上呼吸道感染12例次,占22.22%;泌尿道感染9例次,占16.67%;口腔感染8例次,占14.82%;胃肠道感染3例次,占5.56%;其他感染2例次,占3.70%。结论应加强脑血管意外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患者早期运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加强排尿训练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早期应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有效促进急性脊髓炎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28例院内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感染病例及37例院内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和细菌学研究。结果显示,MRCNS感染病例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它们多发生在有基础疾病患者,表现为发热、纳差等症状,病死率较高。致病细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等8个菌种的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表明,MRCNS菌株占43.1%,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比较高,但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建议可选择万古霉素治疗院内MRCNS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