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红绒毛羊蹄甲Bauhinia aure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90%乙醇提取,从醋酸乙酯萃取物的不同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黄酮苷元,8个为黄酮苷,分别鉴定为白杨素(I)、木犀草素(Ⅱ)、芹菜素(Ⅲ)、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IV)、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V)、3,5,7-三羟基色原酮-3-O-α-L-鼠李糖苷(Ⅵ)、白杨素-7-O-β-D-葡萄糖苷(Ⅶ)、山柰素-3,7-二氧-α-L-双鼠李糖苷(Ⅷ)、槲皮素-3,7-二氧-α-L-双鼠李糖苷(Ⅸ)、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X)、槲皮素-3-O-(6"-没食子酰基)-β-D-半乳糖苷(XI).结论 化合物Ⅱ、Ⅲ、Ⅵ、Ⅶ、X和Ⅺ均为首次从羊蹄甲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红绒毛羊蹄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目的:研究红绒毛羊蹄甲Bauhinia aure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酸(1),4-羟基苯甲酸(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甲酯(6),没食子酸乙酯(7),羽扇豆-3-醇(8),羽扇豆-3-酮(9),豆甾-4-烯-3-酮(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除化合物5,8,11和12外,其余化合物均属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土茯苓二氢黄酮醇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研究土茯苓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大孔树脂、ODS柱色谱及HPLC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 5个二氢黄酮醇苷类化合物 ,分别为落新妇苷 (1) ,新落新妇苷 (2 ) ,异落新妇苷 (3) ,新异落新妇苷 (4 ) ,(2R ,3R) 花旗松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 (5 )。 结论 :化合物 2 ,4 ,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HPLC-MS与HPLC-1H-NMR联用鉴定土茯苓中的二氢黄酮醇苷异构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土茯苓中的二氢黄酮醇苷异构体。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与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氢谱法(HPLC-1H-NMR)对土茯苓提取液中的二氢黄酮醇苷类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土茯苓中鉴定出4个二氢黄酮醇苷异构体,分别为落新妇苷、新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和新异落新妇苷。结论:该法能简单、快速地鉴别土茯苓中的二氢黄酮醇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法和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技术对皂角刺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MS、NMR、圆二色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12个二氢黄酮醇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R)-5,3′,4′-三甲氧基-7-羟基二氢黄酮醇(1)、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醇(2)、5-甲氧基-3′,4′,7-三羟基二氢黄酮醇(3)、二氢山柰酚(4)、表儿茶素(5)、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醇(6)、黄颜木素(7)、(2R,3R)-7,3′,5′-三羟基-二氢黄酮醇(8)、(2R,3R)-5,7,3′-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醇(9)、槲皮素(10)、5,7,4′-三羟基黄酮-8-C-葡萄糖苷(11)、2,7-二甲基-氧杂蒽酮(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皂角刺二氢黄酮醇A;化合物3、8、9和12均为首次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对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1、2、3、7及黄酮类化合物10均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和3主要作用于肝癌Hep G2和食管癌EC109细胞株,化合物2主要作用于食管癌EC109细胞株,而化合物7则对肝癌、肺癌和胃癌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桑白皮(Morus alba L.)的活性成分。方法:运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采用HO-8910细胞对化合物进行抗增殖活性测试。结果:从桑白皮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鉴定为5,2’-二羟基-7,4'-O-β-D-二吡喃葡萄糖二氢黄酮苷,它对HO-8910细胞48h,72h的IC50分别为3.68和1.87μmol·L^-1。结论:从该中药材中分离得1个新的化合物,并发现它具有一定的抗人卵巢癌细胞HO-8910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湖北羊蹄甲[Bauhinia glauca(Wall. ex Benth.) Benth. subsp. hupehana(Craib) T.Chen]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植物材料经丙酮冷浸提取,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根据其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4-甲氧基新异甘草苷(1),bauhiniasin(2),硫黄菊素(3),异甘草素(4),4′-甲氧基新甘草苷(5)。结论 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4为本植物首次分离,化合物3,5为本属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9.
李珂珂  弓晓杰 《中草药》2019,50(10):2285-2289
目的研究人参花蕾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方法采用MCI gel、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NMR、MS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运用96微孔板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结果从人参花蕾醇提物的醋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2″,3″-二-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3″,4″-二-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3-O-(3″-顺式-对-香豆酰基,4″-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苷(3)、山柰酚3-O-(2″,4″-二-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苷(4)及山柰酚3-O-(2″,4″-二-顺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苷(5)。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3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强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人参属中分离得到,人参花蕾中的苯丙酰基酰化黄酮醇苷类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及其在肺部炎症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文英  张欢欢  吴月国  赵铮蓉  余陈欢 《中草药》2018,49(20):4912-4918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多酚类物质,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黄烷-3-醇、花色素和查耳酮等类,且不同化学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众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其中抗炎和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预防和治疗肺部炎症疾病的潜在药物。重点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在肺部炎症疾病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抗炎和抗氧化特性的构效关系,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羊蹄甲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30年的文献报道,羊蹄甲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甾体类、萜类等,有些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的全新化合物。此属中的多种植物作为传统中药广泛被用来治疗糖尿病、抗菌消炎、镇痛、止血和利尿等。作者综述了羊蹄甲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概况,并按化学结构类型进行分类,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此属资源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2.
Antioxidant flavan-3-ols and flavonol glycosides from Maytenus aquifoli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LC autographic assay revealed, in the EtOAc extract obtained from leaves and root bark of Maytenus aquifolium (Celastraceae), the presence of fi ve compounds exhibiting antioxidant properties towards beta-carotene. They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epigallocatechin (1), (+) ouratea-catechin (2), proanthocyanidin (3), kaempferol 3-O-alpha-L-rhamnopyranosyl (1-->6)-O-[beta-D-glucopyranosyl (1-->3)-O-alpha-L-rhamnopyranosyl-(1-->2)]-O-beta-D-glucopyranosyl (4) and quercetin 3-O-alpha-L-rhamnopyranosyl (1-->6)-O-[beta-D-glucopyranosyl (1-->3)-O-alpha-L-rhamnopyranosyl-(1-->2)]-O-beta-D-glucopyranosyl (5). The isolate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redox properties using cyclic voltammetry and for their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ies through spectrophotometric assay on the reduction of 2,2-diphenyl-pycryl hydrazyl (DPPH). Thes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to the inhibition of beta-carotene bleaching on TLC autographic assay and to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lavonoids.  相似文献   

13.
滇丁香萜苷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康文艺  郝小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4):2606-2609
目的:对滇丁香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技术进行分离,MS,NMR,2D 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Vogeloside(1),epi-Vogeloside(2),Loganoside(3),Loganin(4),Cinch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5),Cinch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6),Cinch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九龙藤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为该成分的工业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总黄酮纯度及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上样液质量浓度、洗脱剂浓度、洗脱速度及上样液p H对九龙藤总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影响。采用UV测定黄芩苷含量,检测波长278.5 nm。结果: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5.5 g·L-1,上样液p H 2~3,最大上样量16.85 mg·g-1,上样速度0.125 BV·h-1,径高比1∶6,加60%乙醇4 BV以1 BV·h-1洗脱。总黄酮纯度48.95%,回收率96.08%。结论:优选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有效提高了九龙藤总黄酮纯度及回收率,适用于九龙藤总黄酮的纯化。  相似文献   

15.
西藏胡黄连的苯乙醇糖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scrophulariiflora根的苯乙醇糖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通过1H ,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6个苯乙醇糖苷类化合物 :2-(3,4-二羟基苯基 )乙基-O/i>-β-D-吡喃葡萄糖苷 (1) ,2-(3-羟基-4-甲氧基苯基 )乙基 -O/i>-β-D- 吡喃葡萄糖基 (1→ 3)-β-D-吡喃葡萄糖苷 (2 ) ,scrosideB (3) ,hemiphrosideA (4) ,plantainosideD (5 ) ,scrosideA (6 )。结论 :其中化合物 1,2 ,4和 5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裂委陵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HP-20、氧化铝、SephadexLH-20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多裂委陵菜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苷(megastigmanglycosides):citrosideA(1),icarisideB1(2),(6S,7E,9R)-roseoside(3),(6S,7E,9R)-vomifoliol-9-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毛冬青中木质素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鑫  丁怡  张东明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3):1303-1305
目的:研究毛冬青的化学成分。方法: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木质素苷类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1),(-)-olivil-4′-O-β-D-glucopyranoside(2),(7S,8R)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3),(+)-cyclo-olivil 6-O-β-D-glucopyranoside(4),(+)-medioresinol di-O-β-D-glucopyranoside(5),(+)-pinoresinol-4,4′-O-bisglucopyranoside(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龙须藤的最佳乙醇提取浓度,并以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得到龙须藤总黄酮,对分离得到的龙须藤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药效学跟踪试验,参考龙须藤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对膝关节炎症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选取龙须藤的最佳乙醇提取浓度,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从龙须藤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龙须藤总黄酮,HPLC对分离得到的龙须藤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龙须藤的70%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最好,采用溶剂系统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8∶1~4∶1)梯度洗脱分离得到的龙须藤总黄酮中3',4'-亚甲二氧基-5',5,6,7-四甲氧基黄酮、3',4',5',5,7-五甲氧基黄酮含量分别为21.3%,46.7%。结论:龙须藤的最佳乙醇提取浓度为70%,溶剂系统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8/1~4/1)梯度洗脱分离龙须藤总黄酮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