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只、肝纤维化模型组(H)20只、川芎嗪治疗组(TM P)20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它两组均给予40%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溶液0.3m l/100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6周。川芎嗪组于肝纤维化模型建立后给予盐酸川芎嗪(TM P)60m g/kg经口灌胃,1次/d,连续治疗60天;其余两组同时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60天后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用HE石蜡组织切片观察各组光镜下肝组织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肝组织中I型胶原(C o llagen type I,C oI)表达的变化,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及川芎嗪治疗组C oI表达的平均光密度。结果: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TM P能明显抑制肝组织中C oI水平的表达,C oI在川芎嗪治疗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C oI在川芎嗪治疗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C oI在川芎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中呈高表达,C oI在川芎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只、肝纤维化模型组(H)20只、川芎嗪治疗组(TM P)20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它两组均给予40%四氯化碳(CCL4)花生油溶液0.3m l/100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6周。川芎嗪组于肝纤维化模型建立后给予盐酸川芎嗪(TM P)60m g/kg经口灌胃,1次/d,连续治疗60天;其余两组同时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60天后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变化,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及川芎嗪治疗组TGF-β1表达的平均阳性面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显示TM P能明显抑制肝组织中TGF-β1水平的表达,TGF-β1在川芎嗪治疗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TGF-β1在川芎嗪治疗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TGF-β1在川芎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中呈高表达,TGF-β1在川芎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研究水飞蓟宾卵磷脂复合物(SPC)对纤维化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PC干预组、对照组及SPC治疗组。采用DMN腹腔内注射的方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按6期分类法评价各组肝纤维化程度。应用RT-PCR检测各组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mRNA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动物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SPC干预组与治疗组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肝组织中Ⅰ型与Ⅲ型胶原㈣水平及肝组织中Ⅰ型与Ⅲ型胶原的阳性表达均分别较模型组与模型对照组显著减轻与下降。结论:SPC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改变和肝纤维化程度,抑制Ⅰ、Ⅲ胶原的表达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川芎嗪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在造模过程中每天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腹腔注射,6周后,乙醚麻醉,腹主动脉采血,产色基质偶氮法鲎试剂定量测定血浆内毒素;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病变,天狼猩红胶原染色、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评测肝纤维化程度;West-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内Nrf2蛋白的表达, TBA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酶显色定量分析法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含量。结果川芎嗪治疗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肝损伤较轻,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含量降低, Nrf2蛋白表达量增多,肝组织中MDA含量降低, GST的含量升高。结论川芎嗪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内毒素血症,激活肝内Nrf2/ARE抗氧化通路进而使得抗氧化酶GST等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祝娟娟  程明亮 《贵州医药》2010,34(6):489-492
目的研究苹果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辅助治疗作用及疗效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分为正常组、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丹芍化纤治疗组、丹芍化纤+苹果试验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余大鼠采用CCL4[皮下注射40%CCL4+花生油溶液混合液0.3mL/100g首次用纯CCL4 0.5mL/100g,2次/周]、饮酒(隔日以30%乙醇为饮料)、高脂低蛋白饮食(79.5%玉米粉,20%猪油,0.5%胆固醇)等复合因素刺激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共8周。8周末随机处死模型组大鼠8只,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剩余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丹芍化纤[给予丹芍化纤粉末加蒸馏水混合溶液:药物浓度为0.1g/100g大鼠体质量配比,以0.2mL/(10g·d)灌胃1次]+苹果试验组(新鲜苹果切碎组织匀浆机匀浆后过滤取汁为4mL/100g大鼠体质量灌胃,同时苹果渣做饲料喂养大鼠),丹芍化纤治疗组及自然恢复组(给予生理盐水等量灌胃),共观察8周。实验结束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脏中COL—I,TIMP-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中丹芍化纤+苹果试验组肝组织中I型胶原(collagen—I,COL-I),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_1)的表达与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丹芍化纤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d0.05)。结论苹果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中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其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在丹芍化纤的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抑制了TIMP—I、COL-I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这可能是苹果辅助逆转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PNS(50、100、200mg/kg)组和秋水仙碱(C01,0.1mg/kg)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CCl4),每周2次,连续18周的方法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于造模第9周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媒,每天1次,连续10周。实验结束后,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的水平;同时取固定部位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胶原I(CollagenI)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测定CollagenI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NS(100,200mg/kg)不仅可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程度,降低MDA含量,升高SOD、GSH水平,还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CollagenI的表达。结论:PNS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奕  刘文 《中国药师》2014,(3):378-381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齐墩果酸低剂量组(30 mg·kg-1OA溶液),D组齐墩果酸高剂量组(60 mg·kg-1OA溶液).除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花生油外,其余各组都灌胃给予4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进行肝纤维化的造模.造模同时,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容0.25%CMC-Na溶液,齐墩果酸组按分组灌胃齐墩果酸0.25%CMC-Na溶液.每日一次,连续5周.末次给药后禁食24 h,取大鼠血和肝脏,进行血清肝功能指标检测(ALT、AST、ALB、TP、HA、LN、C-Ⅳ、PC-Ⅲ)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齐墩果酸各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Alb含量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而TP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指标HA、LN、C-Ⅳ、PC-Ⅲ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而齐墩果酸各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中这四个参数水平则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用药各组肝纤维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齐墩果酸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EGb)对四氯化碳 (CCL4)导致的实验性肝纤维化水平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用CCL4诱发Waiste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分为模型组 (C) 6只 ,EGb治疗组 (E组 ) 8只 ,正常大鼠 4只为对照组 (N组 )。实验中分批处死动物获取肝组织 ,用常规石蜡切片 ,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中I型胶原 (CI)的含量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表达水平的变化 ,并用图象分析法测定CI、TGF β1 平均光密度值 (MOD)和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显示 ,N、E组与C组之间CI、TGF β1 水平表达 ,ALT、AST、MDA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提示EGb与CCL4导致的实验性肝纤维化胶原水平有显著抑制和治疗作用 ,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肝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川芎嗪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M组)、川芎嗪治疗组(T组)和空白对照组(R组),采用四氯化碳造模。8周后,T组予以川芎嗪腹腔注射(一日1次80mg/kg),R组予以相同容最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8周。实验结束后所有大鼠处死,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TNF—α、IL-4和IFN—Y在肝内的表达。结果T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NF—α、IL-4的表达明显高于N组,IFN-γ的表达明显低丁N组;T组TNF-α、IL-4的表达明显低于M组,IFN—γ的表达则明显高于M组;R组TNF-α、IL-4及IFN—γ的表达介于M组和T组之间。结论川芎嗪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影响TNF—α、IL-4及IFN-γ等细胞因子存肝组织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实验性肝纤维化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方法 用四氯化碳(CCL)皮下注射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收缩蛋白(α-SMA)、Ⅰ、Ⅲ型胶原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将免疫组化结果行图像扫描半定量分析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CCh注射时间的延长,肝纤维化程度的加深,上述四种蛋白质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加,且CTGF与α-SMA、Ⅰ、Ⅲ型胶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CTGF可作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高山红景天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单方生药高山红号天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秋水仙碱组(C)、红景天高剂量组(D)、红景天低剂量组(E)。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用四氯化碳诱发肝纤维化。各组于造模第8周末处死动物,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肢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CⅣ);检测ALT、AST、ALB、STP;作HE染色。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经该中药治疗.大鼠血清中LN、PCⅢ、HA、CⅣ和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测改善显著。结论:单方生药高山红景天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和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抑制肝HSC增殖,降低ECM的分泌.促进胶原纤维降解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12.
三甲益肝冲剂抗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三甲益肝冲剂抗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三甲益肝冲剂常量和双倍剂量进行治疗,以大黄Zhe虫丸和促肝细胞生长素作对照,放免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并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验。结果:三甲益肝冲剂治疗组肝纤维化大鼠血浆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分别为380.44±128.14μg/L、25.84±6.24μg/L和51.66μ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夏枯草硫酸多糖 (PVSP) 对四氯化碳 (CCl4 ) 致大鼠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 CCl4-橄榄油腹腔注射诱导建立 SD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 3 组, 每组 10 只, 分别为模型组 (Model 组)、 PVSP 高剂量组 (PVSP-H 组: 400 mg/kg) 和 PVSP 低剂量组 (PVSP-L 组: 100 mg/kg)。并设空白对照组 (Blank 组) 和溶剂对照组 (Solvent 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 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的含量, HE 和天狼猩红染色比较炎症及肝纤维化程度; 采用 qRT-PCR 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肝组织中Ⅰ型胶原 (Col- Ⅰ)、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 mRNA 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Solvent 组大鼠血清中 ALT、 AST 及肝组织中 Col-Ⅰ、 α-SMA mRNA 和蛋白与 Blank 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与 Model 组相比, PVSP 能显著降低血清 ALT 和 AST (P<0.05); HE 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 PVSP 能减轻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qRT-PCR 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PVSP 明显降低大鼠肝脏内 Col-Ⅰ、 α-SMA mRNA 和蛋白表达 (P<0.05)。结论 PVSP 具有减轻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l-Ⅰ、 α-SMA 表达, 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并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对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l)神经病理痛模型,应用von Frey细丝法和热辐射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latency,TWL),观察川芎嗪对CCl大鼠MWT和TWL的影响。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L4/L5段脊髓P2X,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14d,V组(CCl模型组)和Ⅰ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TMP对照组)、Ⅲ组(假手术组)、Ⅳ组(CCl模型+TMP治疗组)相比较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5),大鼠脊髓P2X,受体表达明显升高(P〈0.05);Ⅰ、Ⅱ、Ⅲ、Ⅳ组之间相比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大鼠脊髓P2X,受体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Ⅳ组脊髓P2X,受体的表达较Ⅴ组低(P〈0.05)。结论 川芎嗪对P2X,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对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及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和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40%CCL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42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6)、观察组(n=16)。对3组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纤维增生及TGF—β1和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的肝纤维化程度、TGF—β1阳性表达、α-SMA阳性表达计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肝纤维化程度、TGF—β1阳性表达、α-SMA阳性表达计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可有效降低肝组织TGF—β1和α—SMA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复方蜂毒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制防治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用蜂毒及联合苦参碱的复方制剂,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肝脏中羟脯氨酸、Ⅰ型胶原明显低于模型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中Ⅰ型胶原也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肝脏重量低于模型组2g左右;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治疗组肝纤维化发生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实验结果表明,复方蜂毒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实验的第10周末采血和取肝组织,检测血清中ALT、AST、TGF-β1和Ⅰ型胶原,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TGF-β1表达。结果血清学检测显示Genistein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ALT、AST、TGF-β1和Ⅰ型胶原水平,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Genistein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结构和肝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肝组织TGF-β1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 Genistein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TGF-β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激动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初步探讨激动素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药物组各20只.模型组和药物组背部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溶液0.3 mL/(100 g),每周2次.药物组同时背部皮下注射0.1%激动素溶液0.5 mL/(100 g),qd;对照组仅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背部皮下注射.12周后取大鼠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MMP2、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药物组,同时实验也表明激动素能够明显减少肝组织中MMP2及TIMP1的表达.结论 激动素具有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组织中MMP2及TIMP1的表达,改善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的失衡.  相似文献   

19.
川芎嗪干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剂量-效应关系。方法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取80只以40%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其余10只予以相同容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8周后,造模组随机处死16只,经肝组织活检证实肝纤维化形成(模型对照组,M组)。剩余肝纤维化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川芎嗪低剂量治疗组(T1组,川芎嗪一日1次20mg/kg腹腔内注射)、高剂量治疗组(T2组,川芎嗪一日1次80mg/kg腹腔内注射)、空白对照组(R组,生理盐水一日1次腹腔内注射),疗程8周。试验结束时,全部大鼠采血后处死,分别行HE染色评估肝纤维化程度、Masson染色评估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百分比、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结果T1、T2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R组明显减轻,胶原面积密度降低,血清转氨酶下降,且T2组改善优于T1组。结论川芎嗪具有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且高剂量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肝纤维化大鼠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表达的影响. 方法 30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通过四氯化碳(CCl4)损伤制备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模型,治疗组在造模的同时用依那普利灌胃.3组大鼠均测量门静脉压(PVP)、平均动脉压(MAP)、门静脉血流速度(BFR);进行肝纤维化分级和胶原沉积半定量检测;检测TIMP-1的蛋白及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模型组的PVP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亦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的MAP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的BF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均P<0.05).模型组肝纤维化V级的大鼠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的大鼠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和治疗组炎性细胞浸润(+)及(++)的大鼠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和模型组的胶原沉积面积[(6.393±2.113)×10-2、(10.030±3.565)×10-2]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1.538±0.458)×10-2,均P<0.01],但治疗组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TIMP-1的蛋白表达有明显下降,TIMP-1 mRNA的表达亦有明显下降,但模型组和治疗组两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 结论 依那普利可以有效地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亦可有效地下调CCl4引起的肝纤维化大鼠TIMP-1的蛋白和mRNA表达,进而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