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甲基丙烯酸、混合醇、苯乙烯为原料,采用先酯化后聚合的工艺合成了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苯乙烯共聚物。进行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的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甲基丙烯酸)∶n(混合醇)=1.2∶1、w(溶剂)=45%、w(催化剂)=1.5%;最佳的聚合工艺条件为:n(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n(苯乙烯)=1∶1.4、聚合时间4h、聚合温度80℃、w(溶剂)=45%、w(引发剂)=1.5%。IR表征表明:所制备产物(降凝剂)的官能团结构与设计的目标产物一致。当所合成的降凝剂加剂量为0.8%时,可使150SN润滑油基础油的凝点降低13℃。  相似文献   

2.
以反丁烯二酸、14醇与26醇的混合物(混合醇)、醋酸乙烯酯为原料,采用"先酯化后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适用于辽化蜡油的降凝剂——反丁烯二酸混合醇酯-醋酸乙烯酯(简称酯-酯)共聚物。利用FTIR,1H NMR,GPC等方法分析了该共聚物的结构。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该共聚物适宜的酯化条件和聚合条件分别为:n(反丁烯二酸)∶n(混合醇)=1∶1、酯化溶剂甲苯的用量25.0%(w)(基于反应体系质量,下同)、对甲苯磺酸催化剂用量1.5%(w)、酯化时间3.0 h;n(反丁烯二酸混合醇酯)∶n(醋酸乙烯酯)=1∶1.25、聚合溶剂甲苯的用量50.0%(w)、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用量1.75%(w)、聚合温度85℃、聚合时间3.5 h。酯-酯共聚物用作辽化蜡油降凝剂时,适宜的降凝条件为:共聚物用量0.4%(w)(基于辽化蜡油的质量)、热处理温度70℃、热处理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丙烯酸、高碳醇、富马酸、苯乙烯为原料先酯化后聚合,合成了润滑油降凝剂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富马酸-苯乙烯共聚物。首先以甲基丙烯酸和高碳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得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的酯化工艺条件为:n(酸)∶n(醇)=1.2∶1,w(对甲苯磺酸)=1.5%,w(溶剂)=55%。所得酯化产物、富马酸和苯乙烯共聚得到目标产物,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聚合反应工艺条件:n(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n(富马酸)∶n(苯乙烯)=1∶1∶4,引发剂w(BPO)=0.7%,聚合温度为75℃,聚合时间为3 h。将所制备产物加入150SN润滑油中,凝点可降低12℃。红外光谱分析分析表明,所合成产物的官能团与目标产物一致。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马来酸二异辛酯和苯乙烯为原料、甲苯为溶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酯化和聚合反应合成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马来酸二异辛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降凝剂,研究聚合条件对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甲基丙烯酸十四酯) : n(马来酸二异辛酯) : n(苯乙烯)=5:1:1、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为0.8%、反应温度为105 ℃、反应时间为5 h的条件下,合成的三元共聚物降凝剂具有最佳的降凝效果;该降凝剂的添加量为1.0%时,可使150SN基础油凝点降低22 ℃。  相似文献   

5.
以十四醇、十六醇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甲基丙烯酸混合酯.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混合酯-苯乙烯-油酸丁酯三元共聚柴油降凝剂,以正交实验法确定的最佳聚合条件是:n(甲基丙烯酸混合酯):n(油酸丁酯):n(苯乙烯)=8:1:1、引发剂加量1.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评价结果表明,加...  相似文献   

6.
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季戊四醇、硬脂酸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了季戊四醇硬脂酸酯,考察了酯化反应条件;又以季戊四醇硬脂酸酯、苯乙烯、富马酸为原料,进一步合成了季戊四醇硬脂酸酯-苯乙烯-富马酸三组分共聚物(PSSF 降凝剂),考察了聚合反应条件;同时研究了 PSSF 降凝剂的降凝效果。合成季戊四醇硬脂酸酯的较佳条件:n(季戊四醇):n(硬脂酸)=1:1.4、温度200℃、时间4.5 h、对甲苯磺酸用量(占季戊四醇和硬脂酸的总质量)2.0%、甲苯用量(占季戊四醇和硬脂酸的总质量)80%;聚合反应的较佳条件:n(富马酸):n(苯乙烯)=1:4、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问4.0 h、过氧化苯甲酰用量(占季戊四醇硬脂酸酯、苯乙烯和富马酸的总质量)0.6%。当润滑油基础油中添加5.0%(质量分数)的 PSSF 降凝剂时,降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C8~18富马酸高级醇酯(FA)和醋酸乙烯酯(VA)为原料、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共聚合成了FA-VA共聚物(PFA),并将其作为柴油降凝剂。在温度80℃、w(BPO)=1%(基于原料)、n(VA)∶n(富马酸十二醇酯)=3∶1的优化条件下,合成了富马酸十二醇酯-VA共聚物(PFA-12)降凝剂。通过对加入PFA降凝剂的大庆原油产-20#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考察了PFA的降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PFA-12降凝剂在-20#柴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1%时,PFA-12降凝剂可将柴油的凝点降低18.0℃、冷滤点降低7.0℃;将PFA-12、富马酸十四醇酯-VA共聚物、富马酸十六醇酯-VA共聚物、富马酸十八醇酯-VA共聚物4种降凝剂按质量比16∶2∶2∶2进行复配得到的复合降凝剂,可将柴油的凝点降低22.0℃、冷滤点降低8.0℃。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2016,45(3):325
以棕榈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PME),采用GC-MS表征PME的化学组成,用α-甲基丙烯酸混合酯(AE)、马来酸酐(MA)和苯乙烯(ST)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得到三元共聚物降凝剂AMS,对AE和AMS降凝剂进行了FTIR表征。考察了影响AMS降凝效果的主要因素。表征结果显示,PME中棕榈酸甲酯的相对含量最高(为34.75%(w)),硬脂酸甲酯的相对含量为10.78%(w),饱和脂肪酸甲酯总含量为45.53%(w)。实验结果表明,单体比n(AE)∶n(MA)∶n(ST)=3∶1∶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为1.2%(w)、降凝剂添加量为0.10%(w)时,可将PME的凝点降低到4℃。  相似文献   

9.
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十六烯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凝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α-甲基丙烯酸和十四醇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TDMA);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TDMA与十六烯(HE)共聚生成了降凝剂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十六烯二元共聚物(AH);对TDMA和AH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考察了影响AH降凝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及将AH与两种市售降凝剂分别复配后的降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在n(TDMA)∶n(HE)=6∶1、BPO用量(相对于单体TDMA和HE的质量分数)1.0%、甲苯用量(相对于单体TDMA和HE的质量分数)75%、聚合时间5h的条件下合成的AH为降凝剂,在AH用量(相对于基础油的质量分数)为0.5%时,AH的降凝效果最佳,可使燕山500SN、燕山200SN、河南、湖南和大庆5种基础油的凝点分别降低29,31,20,6,18℃;AH与市售降凝剂复配后,复配物对基础油的降凝效果基本优于单独使用市售降凝剂的降凝效果。  相似文献   

10.
PMA型柴油降凝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子结构与降凝效果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分子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芳烃且为交替共聚结构的三元PMA降凝剂,并应用多种柴油测试其降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单体的链段分布、侧链的烷基长度和空间疏密程度是影响PMA降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在n(马来酸酐):n(醋酸乙烯酯):n(苯乙烯)=2:1:1、理论量的十八醇进行酯化、w(BPO)=0.65%、硼(二甲苯)=49.74%、80℃、6h的条件下合成的PMA对不同油品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凝效果,特别是对三种蜡含量较高的0号柴油表现出明显的降凝效果,在降凝剂加入量为1000mg/L时,这三种柴油的冷滤点分别下降4.0,7.0,5.5℃。  相似文献   

11.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高凝原油组成以及降凝剂对原油的感受性确定了合成降凝剂的高碳醇的碳数,以丙烯酸和C18~C22混合醇为原料,合成丙烯酸高碳醇酯,得到三种聚合物:丙烯酸酯自聚物(AM),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AMV)和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AVS)。比较了三种聚合物的降凝效果,选出AVS考察其合成条件并且与常用降凝剂EVA进行复配。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最佳配比为1∶1∶0.5,引发剂用量为1.2%,单体质量浓度30%,反应时间为7h时,三元共聚物AVS与EVA的复配物CPR可以使魏岗原油凝固点降低10℃,防蜡率达到40.62%。  相似文献   

12.
大港原油高效降凝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大港油田原油含蜡高的特点 ,以丙烯酸高碳醇酯 (HAA)、顺丁烯二酸酐 (MA)、苯乙烯 (ST)和醋酸乙烯酯 (VAc)为原料研制出适用的降凝剂 ,其中的HAA是用C1 8~C2 2 醇与丙烯酸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 ,以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合成的 ,并采用自制的HJ 10 0无机试剂 (5 %NaNO3 水溶液 )回收了对苯二酚 ,回收率 99.2 %。将HAA/MA/ST/VAc按摩尔比 9∶1∶1∶1及 9∶1∶1∶0在 80℃ ,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 ,以N2 为保护气体 ,以甲苯为溶剂 ,回流 7h ,分别合成了四元共聚和三元共聚原油降凝剂A和B。当降凝剂A或B加入量为原油量的0 .2 %时 ,能使大港原油倾点下降 17℃和 9℃。  相似文献   

13.
在氮气保护下,以摩尔比为9∶5∶1的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为单体,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在80℃下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三元共聚物(降凝剂A);在甲苯溶剂中,120℃下分别用脂肪醇/脂肪胺对降凝剂A进行醇解/胺解,合成了降凝剂B/降凝剂C。考察了降凝剂A用于大庆原油降凝时所需的最佳引发剂用量;在大庆原油中分别加入0.5%(w)的降凝剂A,B,C,考察了不同降凝剂对大庆原油的降凝和降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合成降凝剂A的最佳引发剂用量为1.0%(基于总单体质量);降凝剂C在降凝和降黏方面都优于降凝剂A和降凝剂B,使用降凝剂C时大庆原油倾点降幅最高达14℃、黏度最大降幅为56.78%;脂肪醇/脂肪胺的碳数影响降凝剂对原油的降凝和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聚醚酰胺和脂肪酸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利用FTIR、黏度测试、界面张力测试等方法考察了降凝剂对不同原油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列降凝剂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活性.随碳数的增加,饱和脂肪酸聚醚酰胺降凝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增强.加入0.3%(w)和0.9%(w)的棕榈酸聚醚酰胺降凝剂时,风城原油...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在引发剂(BPO)的作用下反应得到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再与混合高碳胺酰胺化得到目标产物。通过正交实验对产率影响的研究,获得聚合反应的较优工艺条件:n(马来酸酐)∶n(苯乙烯)=1∶1,聚合反应温度80℃,溶剂用量(质量分数)90%,引发剂用量(以原料总量计)1.0%;通过酰胺化反应中各因素对降凝效果的影响,得到制备目标产物的较优条件:SMA与混合高碳胺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1.5%,酰胺化时间为5h。当加剂量为0.3%时,试验原油可降低7℃。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AE)-马来酸酐(M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AMS)降凝剂;考察了AMS的最佳聚合条件及其对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降滤效果;用GC技术分析了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中正构烷烃碳数的分布;用1HNMR技术表征了AE和AMS的结构。AMS的最佳聚合条件为:n(AE)∶n(MA)∶n(St)=3∶1∶1,时间5h,温度80℃;AMS降凝剂的适宜添加量(占柴油的质量分数)为0.08%,此时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冷滤点降幅分别为4℃和6℃。对于正构烷烃含量较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较宽且较均匀的柴油,使用AMS降凝剂时,降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study, some polymeric additives were prepared and used as pour point depressants and as viscosity index improvers for lube oil via copolymeriz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and vinyl acetate with different esters of acrylic acid.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prepared copolymers were determined by GPC.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epared compounds as pour point depressant and viscosity index improvers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epared compounds as pour point depressant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repared polymers, increasing the chain length of alkyl groups, and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epared compounds as viscosity index improvers increases by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se additives and by increas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olym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