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农村平菇生产比较普遍,但由于缺乏科学技术,往往第二、三潮菇菇蕾小,无鲜嫩色泽,产量低质量差,收入少。要使平菇二、三潮菇高产优质,现将笔者的一点经验介绍给菇农。 (一)配营养液 用1%石灰,1.5%白糖,1%食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开化县栽培金针菇通常采收2~3潮,头潮菇产量占总产量的50%左右。头潮菇消耗了大量营养,失水严重,如不加处理直接进行二潮菇管理,则第二潮出菇不整齐,菇质差,产量低。笔者试验发现,二潮菇采用搔菌法,能明显提高产量和质量。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试验采用浙江省菇老爷食品有限  相似文献   

3.
我省6月初至9月中旬平均气温已超过25℃,平菇基本不能形成子实体。为了催化已收菇菌块的再生能力,我们进行了菌块越夏后追加营养液催菇试验,比原春收的菌块增产68%,总生物效率达293%。  相似文献   

4.
以“白灵菇2号”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2潮出菇期和出菇率、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及其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2潮白灵菇出菇早晚、子实体出菇率、商品性能及产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脱袋地埋覆土和双排墙式覆土方式是较理想的2潮菇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5.
袋栽平菇一般出完第三潮菇后的栽培料都已干缩,不再出菇,因此作为废料被处理掉。为了提高平菇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于1990年将其废料进行脱袋浸水后覆盖湿的阔叶树锯末进行栽培试验,30天后出菇,生物转化率提高24.0%~33.4%。 (一)试验材料 平菇中蔬10号,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阔叶树锯末,2.5%溴氰菊酯乳浊,50%多菌灵粉剂,石灰,石膏,出完第三潮菇的菌袋。 (二)试验方法 把出完第三潮菇的菌袋脱去,将菌块置于水中浸泡24小时。在阔叶树的锯末中加1%的石膏、2%的石灰、0.2%的多菌灵、0.1%的溴氰菊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平菇柱状立体栽培,在发菌期栽培袋内各菌种层发菌速度不一致,发菌期过长,污染率过高,在出菇期菌墙稍高易倒,采收二茬菇后出菇袋失水严重且补水困难等问题,我们和有关直属食用菌推广站一起,摸索出了平菇微孔发菌渗灌出菇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一、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同常规。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用低温型晋平、539、广温型佛罗里达平菇菌株。栽培袋选用的薄膜筒规格同常规,不同点在于在薄膜筒上做  相似文献   

7.
平菇是较易栽培成功的食用菌,但也时有发生种播下后难以现蕾的现象,各地菇农都有反映.笔者近年来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就菇体转化的成因谈点浅见. (一)播种期江西九江地区10~n月降温幅度大,10月平均气温为18.5℃,n月为13℃,且寒潮多。  相似文献   

8.
白灵菇 ,又名白阿魏菇 ,因其营养丰富 ,肉质细腻 ,口感脆滑 ,又具较高的药用价值 ,产品走俏国际国内市场 ,是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珍稀食用菌。目前 ,我国许多地方进行白灵菇大面积栽培 ,效益十分可观。然而 ,随着白灵菇生产规模的逐年扩大 ,产品市场售价呈逐年降低趋势。加之白灵菇对出菇条件要求苛刻 ,多数白灵菇生产者只采收第一潮菇 ,生物转化率低。因此如何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已成为广大菇农的当务之急。近年来 ,通渭县职教中心食用菌基地利用当地多年生草本植物红豆草、苜蓿的茎秆为主要原料 ,进行白灵菇的规…  相似文献   

9.
10.
袋栽平菇除了袋两头出菇外,有时在袋内也长出子实体,致使培养料中的养分无效消耗,影响产量。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菇菌糠代替部分木屑栽培滑菇(Slipperymushrooms),探讨平菇菌糠部分替代木屑栽培滑菇的可行性,以期取得合适配方。结果表明:平菇菌糠代替部分木屑栽培滑菇是可行的;且在供试配方中,配方B(木屑70%、菌糠15%、麸皮12.5%、石膏1.5%、蔗糖1%)与配方C、D、A都有显著差异,B为适宜配方。  相似文献   

12.
湖南北部地处长江流域,冬季气温较低,春节过后各种蔬菜处于淡季。为使平菇在早春能供应市场需求,我们进行了冬季培养菌丝,早春覆土栽培平菇试验,经两年栽培,生物效率均达150%以上,经济效益较高。现将其栽培方式简报如下。 (一)制备培养料可选用以下两种配方:①棉子  相似文献   

13.
从1984年起,我们做了多次平菇、凤尾菇菇体生料制种实验,都取得成功。目前我们都是采用菇体直接制种方法进行大面积生产,不需要再分离母种、原种、生产种。材料和方法选用新鲜干燥、无霉烂的棉籽皮50千克,加水60—75千克,水中加入100克多菌灵、200克磷酸二氢钾、糖500克,溶解混合后洒在棉籽皮中,再加入石膏一千克、石灰粉500克,进行拌料、堆制发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平菇生产在我地发展很快,大多数菇农都是用中、低温型品种,冬播春收或春插春收,一般出完三潮菇后很难继续出菇,即使出菇,菇体小、产量低、菇质差。对于春播平菇,夏季来临气温升高,加上害虫和杂菌相应增多,有些菌丝块还没有彻底出菇只好废弃,造成了原料的浪费。为此,我们从1994年夏~1997年夏季,在6个点上连续进行了废菌块越夏后再出菇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1 菌块的选择及越夏管理 选择无杂菌无虫害的菌块,脱掉塑料袋,置于室内恒温下风干至含水量20%左右,用0.3%的石灰水和0.1%的多菌灵全面喷洒消毒,再搬到灭菌处理过的室内,以“井”字形或“人”字形堆放。室温控制在26~28℃,空气湿度控制在35%~40%,每天需开门窗通风1~2次,每次为2小时,每周需对菌块进行翻堆2~3次,控制堆心温度不得超过30℃,直到越夏结束。 2 二次出菇技术要点 ①室内出菇:我市气温在9月中下旬明显下降,这时废菌块越夏结束,将菌块置清凉水中浸泡2天吸足水分,同时追加2%的葡萄糖和0.1%的过磷酸钙营养液。然后转入菇房覆膜出菇管  相似文献   

15.
袋栽食用菌一般是加透气塞(如棉塞、稻草把等),待菌丝长满袋后移至出菇室出菇,这样较费工时.经笔者四年的探索,摸索出了一点小经验.现介绍给广大食用菌栽培者.装袋、灭菌、接种按常规进行.接种后用尼龙线扎口,待菌丝长到袋的1/5时去掉扎口线,用手捏住袋口轻轻往外拉松,这样发菌速度比对照要快3~5  相似文献   

16.
朱广凯 《食用菌》2009,(4):28-28
采用室内框架武栽培平菇,通常只有在床正面产菇,其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框架式菇床上进行正反两面同时产菇,可在不增加单位面积培养料配方及菌种的基础上,平均产菇达15.5kg/m^2,其中反面产菇7.6kg,产量比仅在正面产菇增产近一倍,且可提早出菇7d左右。下面介绍平菇菇床正反两面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王鑫 《食用菌》2003,25(4):32-32
近两年来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 ,我县平菇生产已成规模 ,成为菜农的支柱产业。但平菇生产退菌现象及畸形菇发生十分严重。有的菇场出一、二潮菇 ,有的甚至不出 ,刚发好的菌棒渐渐不见菌丝 ,有的出菇也是“大脚形、鸡爪状”的畸形菇。轻者保本 ,重者几乎绝收 ,严重挫伤了菇农的生产积极性及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一年来的跟踪调查 ,研究分析 ,现就我县平菇生产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谈一些浅显看法 ,以供菇农及同行参考。1 严把菌种关 ,杜绝退菌现象发生 菇场退菌现发象生的主要原因是所用菌株种性严重退化。近年来 ,一些供种单…  相似文献   

18.
自然温度及人工控湿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 ,平菇眼菌蚊 (Lycoriellapleuroti)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1 9± 0 2 9℃ ,8 1± 0 5 7℃和 9 3± 1 2 4℃ ,有效积温分别为 2 6 4、 14 5 1和 4 2 1日度。在 14 9~2 5 5℃条件下 ,随温度升高各虫态发育历期缩短 ,幼虫脱皮次数减少 ,成虫产卵量下降。卵在低于 93%的相对湿度下不能孵化 ,幼虫和蛹在低于 85 %的相对湿度下不能存活。幼虫平均寿命 (L)与相对湿度 (RH)间有如下关系 :L =-1 3 4 19 0 0 42 2 7RH。棉籽壳培养料、子实体中以菌柄最适合该虫的生长发育 ,其虫口数量因栽培形式、培养料层次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2 4 不同食料对平菇眼菌蚊发育的影响 不同食料对平菇眼菌蚊发育历期、幼虫脱皮次数、幼虫个体大小、蛹重、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见表 4、 5 )。 4种不同的食料中 ,以平菇菌柄最适合该虫生长发育的需要。幼虫取食菌柄发育最快 ,脱皮次数最少 ,体型最大。雌蛹重及成虫产卵量也较其他食料饲喂的高 ,这正是栽培中种群数量随出菇茬数增加迅速上升的生物学原因。棉籽皮在潮湿的条件下是其他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质 ,这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了棉籽皮组分的分解 ,相对而言 ,生长较旺盛的平菇菌丝更适合其腐生习性 ,这一点与生产中常见的…  相似文献   

20.
对球形菇的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走访菇农及当地技术人员;做了栽培、病毒检测等实验,对可能出现球形菇的一些情况进行归纳,为防止球形菇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