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新入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黄国光 《医学文选》2004,23(2):153-154
目的 分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新入院时的冲动行为特点 ,以利于采取防范措施。方法 在新入院的 1 47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 ,有冲动行为的 3 1例为研究组 ,无冲动行为的 1 1 6例为对照组。结果 冲动行为组年龄小、文化程度低、自知力缺乏、有幻觉妄想、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异常 ( P <0 .0 1或 0 .0 5 )。冲动行为多受幻觉、妄想支配 ,与自知力缺乏有关 ;冲动行为方式以伤人毁物为主 ;冲动对象主要是病区物品和护理人员。结论 应加强精神科监护 ,采取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 ,做好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妄想在精神分裂症中诊断的地位及相关问题.方法对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横断面调查,并分为妄想组和非妄想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妄想发生率60.10%,被害妄想占首位,妄想与家族史、病程、生活环境无关.女性病人妄想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妄想组病人幻觉、冲动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妄想组病人.结论妄想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征性妄想对精神分裂症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方崇芳  杨世平 《中外医疗》2011,30(19):162-162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期间有拒食行为的96例女性患者从精神症状,缺乏自知力强迫住院有抵触情绪等临床特征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拒食行为者,精神症状中被害妄想,幻嗅、幻味及缺乏自知力强迫住院有抵触情绪是拒食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幻听、罪恶妄想、疑病妄想、极度兴奋等。结论针对拒食行为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促进患者正常进食,以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为精神药物治疗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李颖  邵志彦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311-2312
目的: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冲动行为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有效避免冲动行为发生的目地。方法对我院46例发生冲动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发生冲动行为的原因: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无自知力,拒绝住院及治疗,对住院环境及医护人员不满,与家属有矛盾。针对发生冲动行为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降低发生率。结论针对冲动行为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避免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促进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幻觉、妄想、行为和思维障碍,缺乏自知力等特点,合并外科疾患时,其麻醉管理面临比较特殊的困难。本文总活分析了我院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行肿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体会到详细了解病情,根据患者精神状况,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合理应用精神药物,注意与镇静、催眠和麻醉药物的协同作用和配伍禁忌,重视围术期护理和止痛,是做好该类患者麻醉管理的关键所在,对防止和减少因手术、麻醉、疼痛等诱因所致精神症状加重或复发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妄想在精神分裂症中诊断的地位相关问题。方法:对现停顿院精神分裂症患作横断面调查,并分为妄想组和非妄想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8例精神分裂症患妄想发生率60.10%,被割妄想占首位,妄想与家族史,病程,生活环境无关。女性病人妄想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妄想组病人幻觉,冲动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妄想组病人,结论:妄想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征性妄想对精神分裂症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亭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108-109
目的:研讨如何避免开放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走行为的发生.方法:采用我院自制的出走风险评估表,对开放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在60例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出走病史者10例,不安心住院者15例,具有被害妄想者、被控制感者40例,无自知力者40例,伴有智能障碍者2例,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判断患者出走风险大小,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论:通过对开放病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新入院时进行出走风险评估,并进行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和避免了患者出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幻觉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地位及相关问题。方法 对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横断面调查 ,并分为幻觉组和非幻觉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 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幻觉发生率为2 9 79% ,以幻听占首位 ,幻觉与家族史、病程、性别有关 ,与居住环境无关。幻觉组病人妄想。冲动行为发生率明显的高于非幻觉组病人。结论 幻觉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具有重要地位 ,特征性幻觉对精神分裂症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56例精神病患者拒食行为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拒食行为的分布、原因、改善时间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期间有拒食行为的56例精神病患者从精神症状,缺乏自知力强迫住院有抵触情绪等临床特征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拒食行为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精神症状中被害、幻听是拒食行为的首位原因,其次为缺乏自知力强迫住院有抵触情绪等.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拒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多受幻觉、妄想的支配 ,故暴力行为常为突发性 ,后果较严重。有人从多方面研究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因素 ,但预测病人发生暴力行为是十分困难的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对疑有暴力行为者要善于发现 ,及时制止。现将本人的一点护理经验和体会 ,介绍如下。1 暴力行为的方式1 1 毁物精神病人由于脑功能障碍 ,精神活动失常 ,特别是那些兴奋躁动的病人 ,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冲动毁物行为。1 2 躯体攻击精神病人受幻觉、妄想的支配 ,或由于缺乏自知力被迫入院的病人 ,常把管理制止他们的护士做为发泄对象 ,…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1例18岁,1型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的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为白天嗜睡,后出现幻觉、妄想、异常言行等精神病性症状。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提示平均睡眠潜伏期为2 min,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为90.56 pg/mL。诊断为:1.精神分裂症,2.发作性睡病。予以抗精神病药物及行为治疗后患者幻觉、异常言行消失,妄想及白天嗜睡明显减少。1型发作性睡病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存在重叠,临床上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本文对该案例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诊治1型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精神科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无自知力,很易发生冲动伤人、跌倒、吞食异物、烫伤、噎食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怎样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1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为2.17±2.9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因素,主要为入院态度、BPRS焦虑抑郁因子、治疗时间、BPRS总分、总病程,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3741、0.3556、0.2632、-0.2382、-0.1456.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较差,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幻觉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地位及相关问题。方法:对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作横断面调查,并分为幻觉组和非幻觉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8例精神分裂症患幻觉发生率为29.79%,以幻听占首位,幻觉与家族史,病程,性别有关,与居住环境无关,幻觉组病人妄想,冲动行为发生率明显的高于非幻觉组病人,结论:幻觉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征性幻觉对精神分裂症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同伴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莉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349-349,351
目的:观察同伴教育对开放式病房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研究组精神分裂症149例采用同伴教育,对照组精神分裂症147例不采用同伴教育。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比较两组患者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信心。结果:研究组ITAQ评分在出院时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自杀、外逸、冲动行为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和治疗信心明显提高。结论:同伴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知力,减少自杀、外逸、冲动行为,有利于开放式病房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精神科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无自知力,很易发生冲动伤人、跌倒、吞食异物、烫伤、噎食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怎样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方法 用自制调查表对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两年的25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 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知力;受幻觉、妄想支配;认为已痊愈,不需要再服药;怕吃了药无精神,影响正常生活;药物不良反应;怕损害内脏器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理解和对患者的关怀、社会支持;对治疗缺乏信心;经济支付能力等.结论 药物治疗依从性与精神病严重程度和自知力损害程度高度相关,依从性高者病情稳定,复发率低.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教育,以及完善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提高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自我面孔识别这一实验心理学范式探讨精神分裂症自知力与自我的关系。方法对12例无自知力、12例有自知力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在年龄、受教育程度上相匹配的12例男性正常被试者进行自我面孔识别的测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正常被试者对自我图片识别速度快于识别陌生人图片(P<0.05),但是与名人图片识别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未表现出对自我-陌生人图片识别速度上的自我识别优势(P>0.05),无自知力患者组对自我图片的识别速度明显慢于对陌生人图片的识别(P<0.05);在自我面孔识别速度上有、无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陌生人和名人识别速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存在异常;其自知力与自我面孔识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量子共振检测仪在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量子共振检测的结果为诊断依据,参考(ICD-10)症状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患者组和对照组.检测内容为精神分裂症相关的11个精神症状.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量子共振检测仪检测各症状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幻觉(0.887,0.851),联想散漫(0.847,0.868),思维插入(0.800,0.843),逻辑倒错性思维(0.813,0.879),妄想(0.873,0.884),情感淡漠(0.603,0.891),意志减弱(0.883,0.886),环境定向障碍(0.574,0.837),自我定向障碍(0.609,0.802),双重定向障碍(0.603,0.843),自知力(0.862,0.869).结论 量子共振检测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幻觉、思维障碍、自知力的真实性、一致性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 15 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并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为 2 .17±2 .93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因素 ,主要为入院态度、BPRS焦虑抑郁因子、治疗时间、BPRS总分、总病程 ,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 0 .3 741、0 .3 5 5 6、0 .2 63 2、 0 .2 3 82、 0 .14 5 6。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较差 ,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