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长军  李德付  赵成海 《辽宁化工》2004,33(12):725-727,744
介绍一种新型的传热技术,该技术是大连熵立得传热技术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形式类似于热管技术,具有钢-水热管技术的优点,并解决了钢-水热管应用温度范围窄、常用工质热管易爆管和使用寿命短的缺陷。在石油行业,用该技术制造的空气预热器、余热锅炉等设备已成功地应用于石油炼制各种加热炉,用于回收余热或进行工艺加热,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我国北方某天然所化工公司 70t/h燃油锅炉配套用热管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和运行监测结构。重点介绍了钢 -水热管应用在工作温度超过 30 0℃的保护办法以及北方室外在 - 30℃的环境竖直应用钢 -水热管的防冻办法。特别对燃油锅炉应用热管空气预热器的灰垢堵塞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合理的设计 ,以确保长期运行。  相似文献   

3.
苯烃化装置加热炉热管空气预热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碳钢 -水重力式热管的工作原理 ,论述了该热管空气预热器在苯烃化装置加热炉余热回收中的应用。在设计中考虑了保证钢 -水热管可靠性使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新型长效钢-水热管的换热原理及其在环氧氯丙烷装置丙烯加热炉的应用情况;与普通热管相比,使用长效热管时加热炉排烟温度、排烟损失大幅度降低,热效率明显提高,大大降低燃气消耗。  相似文献   

5.
陈丕尊  赵荣第 《沈阳化工》2000,29(2):119-121
给出了我国北方某天然所化工公司70t/h燃油锅炉配套用热管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和运行监测结构。重点介绍了钢-水热管应用在工作温度超过300℃的保护办法以及北方室外在-30℃的环境竖直应用钢-水热管的防冻办法。  相似文献   

6.
宫玉英  赵蔚琳  朱保杰  刘宗明 《化工机械》2013,40(3):302-305,405
采用两步法制备颗粒粒径为15nm,体积分数分别为0.2%、0.3%、0.4%、0.5%、1.0%、2.0%的SiO2-水纳米流体,并对该纳米流体作为工作介质的热管进行了传热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SiO2-水纳米流体的热管具有良好的等温性能,传热性能明显高于水热管的传热性能(提高了1.35~1.70倍),热阻明显低于水热管的热阻(降低了0.58~0.74)。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自主开发研究的热管在线氧化除氢技术,热管在使用过程中因不凝气(H_2)的积聚,导致热管失效这一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用该技术生产的长效钢-水热管,在石油、化工行业已成功进行了工业应用。在相同热管数量下,热风平均温度提高20℃以上,节能效果明显;而使用寿命是普通热管两倍以上,取得了节能、降本双重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东东  赵蔚琳  李金凯  刘宗明 《化工机械》2010,37(6):684-686,725
对Al2O3-水、CuO-水和SiO2-水3种纳米流体热管进行测试,给出了这3种纳米流体热管启动过程的温度分布,并与水热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热管启动方式为均匀启动;与水热管相比,其加热段启动温度降低,启动时间缩短;加热段和冷凝段的温差相比水热管降低了2~5℃;加热段长度对其启动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热法制备片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两步法制备片状二氧化钛/水纳米流体。制作了外径为6mm和长度为200mm的充有片状二氧化钛/水纳米流体热管,组装了一个具有2根热管和20片翅片的热管散热器,探讨了片状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热管及其散热器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二氧化钛纳米流体热管的温差明显地小于水热管的。在加热系统温度为50~80℃范围内,片状二氧化钛纳米流体热管的热阻比水热管热阻降低了14.0%~35.9%。考察热管散热器发现片状二氧化钛/水纳米流体热管散热器的翅片表面温度高于水热管翅片上的表面温度,末端翅片散热量比水热管翅片散热量增强31.3%~46.6%。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热管技术在工业中应用的优越性,着重介绍了本单位热管技术在工业中研究开发的应用实例,主要为以碳钢-水热管技术为代表的热管空气预热器,热管废热锅炉等热管式余热回收节能环保装置,以液态金属热管技术为代表的高温热管热风炉,高温热管取热器热管式工业过程设备以及工业过程中的关键设备-“无限逼近”最适宜反应温度的热管化学反应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无吸液芯径向热管的传热机理,由可视化实验推测其换热机理为液体沸腾换热和蒸汽对流换热,在碳钢-水径向热管实验中,所测管壁温度分布证实了以上推测的机理,由实验数据计算沸腾换热量,蒸汽对流换热系数随其流速变化而不断改变,推导出对流换热系数表达式。将换热系数表达式导入计算中,做为传热边界条件,模拟管壁温度以及蒸汽温度和流速。管壁温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所测值能很好的吻合,这进一步验证了无吸液芯径向热管的传热机理。  相似文献   

12.
评述了制冷热管、热管发电机、化学热管等新型节能热管的开发进展 ,以及热管技术在空气预热器、阻燃抑爆等方面的工程应用情况。介绍了热管的实验研究与计算机模拟研究的进展 ,提出了采用新的测量技术手段的解决思路。指出目前我国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应用开发 ,热管的基础研究亟待加强评述了制冷热管、热管发电机、化学热管等新型节能热管的开发进展 ,以及热管技术在空气预热器、阻燃抑爆等方面的工程应用情况。介绍了热管的实验研究与计算机模拟研究的进展 ,提出了采用新的测量技术手段的解决思路。指出目前我国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应用开发 ,热管的基础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热管的发展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热管换热器的发展情况,通过两类典型热管换热器在工业上使用情况的比较,阐述了新型径向热管换热器的优良性能将促进热管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一种具有双面三角形通道的平板脉动热管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工质、充液率、倾角等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热管具有优异的传热性能,最佳充液率为25%~30%,最佳工作角度为90°,在相同充液率和倾角下,当采用丙酮作为工质时,热管传热性能优于水工质。  相似文献   

15.
热管用于螺杆的传热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热管式螺杆的热模型,计算出了热管式螺杆的总传导率,进而得出了热管式螺杆的传热方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微层蒸发强化传热理论,对热虹吸管内部设置分流管结构强化沸腾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分流管强化热虹吸管内部沸腾传热模型,并通过大量试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对热管换热器能量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不仅证明强化传热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而且表明热管内部强化传热有利于提高热管换热器传热能力、改善热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及优化热管换热器结构,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热管技术在余热回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伟  陈思嘉  何燕  黄伦达 《广东化工》2007,34(2):40-42,53
工业生产中存在大量的、有很高利用价值且品位不同的余热资源。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余热资源的利用现状,从生产、节能、环保和实用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热管技术在化学余热回收方面的应用进展,并进一步与传统换热器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热管技术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军  黄锐 《中国塑料》2003,17(3):6-11
概述了热管及热管技术的优点,介绍了热管技术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并就如何推动热管技术在塑料加工中的推广普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