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4,(3)
<正>轮纹韧革菌,子实体小至中等大。菌盖无柄或有时具短柄,半圆形,扇形,盖1.5~7.5 cm×2~12 cm,薄,干时向下卷曲,有蛋壳色至浅茶褐色短绒毛,渐褪色为烟灰色。生长在阔叶树枯立木、倒木和木桩上。我国分布广泛。经济价值:木腐菌,引起多种阔叶树木质腐朽,又记载产生草酸,含纤维素分解酶,应用于食品加工等。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 现蕾划口后经蹲蕾、促长,当菌盖直径达2~3cm 时, 采取三级变温和降温排湿措施,可有效防止死菇、菇丁, 抑制菌盖开伞, 花菇率达98-02 % , 爆花占94-95% 。  相似文献   

3.
该菌株,菇体呈灰色,菌盖直径8-12cm,菌柄短,肉厚,经室内测定表明,此菌株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最适碳源为甘露醇,最适氮源为醋酸氨,其生长的适宜pH为4.5~8.0,最适为5.0-6.5,与F3及LP-5亲缘关系较近,生物转化率达150%左右。  相似文献   

4.
平菇韩915菌株,是2003年秋在陕西韩成花椒园枯死的花椒树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53.8cm,高约30.6cm,重9.8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18 cm,经组织分离驯化丽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它的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食用时味道带有淡淡的花椒香味.  相似文献   

5.
灵芝孢子是灵芝的“种子”,长于子实体(菌盖)腹面的管孔(菌孔)之中。当子实体成熟时,孢子就会从管孔中飞出,有的散落在菌盖表面,有的随气流飘向四周。由于孢子粉散发时四处飞扬,若不用特殊装置,就很难收集到。灵芝菌盖表面自然散落的孢子粉,通常与许多灰尘混杂在一起,质量很差,通过水洗、风选等方法也难以提高其纯度。我们采用套袋法采集灵芝孢子粉,现介绍如下:①纸袋的制作要用白纸(若用报纸等做纸袋,重金属元素含量很可能超标)。把白纸裁成36cm×2 5cm ,做成周长36cm ,高2 5cm圆纸筒。上口加盖12cm见方的白纸。②掌握套袋时间是关键。过早…  相似文献   

6.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6,(3)
正晶粒鬼伞(Coprinus micaceus)子实体小。菌盖直径2~4 cm,初期卵圆形,钟形,污黄色或黄褐色、表面有白色颗粒,边缘有显著的条纹或棱纹。菌肉白色、薄;菌褶初期黄白色,后变黑色而与菌盖同时溶为墨汁状;菌柄白色、中空、圆  相似文献   

7.
平菇韩915菌株,是2003年秋在陕西韩成花椒园枯死的花椒树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53.8cm,高约30.6cm,重9.8 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18 cm,经组织分离驯化而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它的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食用时味道带有淡淡的花椒香味。  相似文献   

8.
朱宏发 《食用菌》1996,18(3):12-12
平菇高邮3号菌株,是1994年秋在京杭运河高邮段西侧的枯死柳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65.8cm,高34cm,重11.5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25cm,经组织分离驯化而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最大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不出猛潮菇,可平衡上市,菇价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食用菌》2012,(6):27-27
香菇选购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鉴别:香菇品质总的要求是,体网齐正,菌伞肥厚,盖面平滑,质干不碎。手捏菌柄有坚硬感,放开后菌伞随即膨松如故。色泽黄褐,菌伞下面的褶裥要紧密细白,菌柄要短而粗壮,远闻有香气,无焦片,雨淋片,霉蛀和碎屑等。按香菇品种不同,质量要求也有差异。花菇:菇伞面有似菊花一样的白色裂纹的为花菇..其色泽黄褐而光润,菌伞厚实,边缘下卷,菌裥细密匀整,身干,朵小柄短(菌伞直径1.5cm~3cm为标准),香气浓郁的质优。  相似文献   

10.
大球盖菇的特性及栽培技术初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e)又称邹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褐色球盖菇,隶属球盖菇科。1992年由美国人发现和命名,其味道清香,口感好,含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及维生素,其中维生素PP的含量是甘蓝、西红柿、黄瓜的十倍,并有预防冠心病、助消化、疏解精神疲劳等功效。1995年始,我们对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菌盖圆形、中突、红褐色,初时淡黄色、棕色,成熟后变深,直径3~12cm,菌柄圆柱形,灰白色,中实,菌柄与菌盖为中生,菌褶与菌柄着生形式为直生,孢子椭圆形,孢子印黑褐色,菌环明显。 1.2 生活条件 大球盖菇系草腐菌,对环境的要求与其它草腐菌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1.2.1 基质 菌丝体生长在PDA,或制成麦粒菌种,  相似文献   

11.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5,(1)
<正>香乳菇(Lactarius camphoratum)。子实体小。菌盖直径2~5 cm,初期扁球形,后渐下凹,中部往往有小突起,深肉桂色至棠梨色。菌肉色浅于菌盖。夏秋季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分布于江苏、云南、海南、甘肃、四川等省。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平菇不同规格子实体对品质的影响,以平菇650、新科106和新科108为材料,测定并分析比较了第1茬菇和第2茬菇5种规格子实体的含水量、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3个品种第1茬菇子实体含水量总体高于第2茬菇;第1茬菇和第2茬菇子实体规格不同,含水量存在差异,即随着菌盖直径增大,含水量有增大趋势。不同品种子实体粗蛋白含量略有差异,3个品种第1茬菇和第2茬菇粗蛋白含量均呈现出随菌盖直径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菌盖直径3~5 cm时,粗蛋白含量较高。3个品种均是谷氨酸含量最高,新科108在菌盖直径为4 cm时谷氨酸含量(w,后同)最高,为25.3 mg·g-1。综上可知,平菇菌盖直径3~5 cm,鲜菇含水量≤90%,粗蛋白含量≥25%,谷氨酸含量≥24.0 mg·g-1可作为优质平菇的品质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茶新菇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新菇又名柳环菌,是近年从野生菇驯育成栽培品种的新秀,食味鲜美,口感脆嫩,香味浓郁,质地细嫩,是一种可取代金针菇、平菇的新型食用菌。(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柄长12—13cm,直径0.3—1cm,菌柄上有褐色绒毛,菌环白色,菌盖直径5—15cm,表面光滑,半球形,老熟后平展,最后边缘开裂上卷,盖面褐色,菌肉白色。菌褶初期白色,老熟后咖啡色,孢子印锈褐色。2.生活条件:(1)营养源:菌丝分解纤维素能力强于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在培养  相似文献   

14.
通过菌塘的菌丝分布、形态、共生树根系分布的研究,探寻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于菌塘的关系。选择不同部位的菌塘挖掘和菌塘菌丝与子实体组织的菌丝和分离培养菌丝显微观察表明不同出菇量菌塘的菌丝分布是不同的。单生菇的菌塘约50cm,而群生菇菌塘的菌丝圈可达80cm。不同出菇量的菌塘松树根数和菌根数是不同的,单生菇的菌塘根较粗量少,菌根较少,群生菇菌塘的菌塘根较细量多,菌根多;菌根数量多。菌塘菌丝与子实体组织的菌丝和分离培养的菌丝形态差别较大。未见有锁状联合,泥土间菌丝膜片是褐环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发生的菌丝态。  相似文献   

15.
灰树花新品种"梯灰1号"是由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栗树林下采集的野生菌株经过系统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梯灰1号"子实体大朵、叠生、菇形较紧凑、菌柄短、扁平,多分枝,末端生匙状至扇形菌盖;菌盖表面黄褐色至深褐色,菌肉白色;菌孔近圆形至长椭圆形,菌盖边缘菌孔细小近圆形,近菌柄处菌孔粗大、呈长椭圆形,孔面白色。中熟、丰产、商品性好,适合在山东省春秋季林下覆土栽培。  相似文献   

16.
池惠荣  王朝江 《食用菌》2002,24(4):31-31
假姬菇是相对于真姬菇而言 ,是根据市场需求而采收的一种特定形态的平菇 ,形似真姬菇。因其菌盖小 ,又称小平菇。产品采收标准为菌盖直径 0 .8~ 2 .5 cm,菌柄长 3~ 5 cm。销售类型有鲜菇、清水菇、盐渍菇。前两种主要进入国内市场 ,后一种则出口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假姬菇易栽培 ,产量高 ,京、津、邢台、衡水等地区大规模栽培。市场潜力大 ,经济效益高。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用良种 假姬菇用种要求产量高 ,抗逆性强 ,子实体丛生 ,原基密集 ,菌盖厚、柄长 ,基部易分开 ,粗纤维少 ,口感细腻。目前作为假姬菇的当家品种有我室培育的…  相似文献   

17.
青头菌液氮速冻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菌(Russula Virescens L)又名绿菇、变绿红菇、青面梨菇、绿豆菇等,属担子菌纲,红菇科。单生或群生,菌盖质地坚实,呈青绿色或微绿色,表面有青褐色的鳞片。菌盖直径3~12cm,初呈球状,长至后来呈扁半球形,老熟时中央稍下凹,表面往往龟裂,形成卷毛或小碎片;菌褶密集,呈白色;菌柄呈圆柱形,长2~9.5cm,粗0.8~3.5cm,实心坚固;菌褶和菌柄贴生,菌肉色白质嫩,香气怡人。  相似文献   

18.
我厂生产的“亮菌片”是用亮菌菌丝体经液体深层发酵后制成的,对胆囊炎、肝炎均有较好的疗效。由于长期工业生产会导致菌种退化,我厂曾于1975~1976年培育出亮菌子实体,进行了菌种复壮。1980年又进行专题研究,培育出的子实体个体特大,最大菌盖直径9cm,柄长8cm,并具有萌发早、出蕾  相似文献   

19.
对筛选出的22份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菌盖厚度(1.96cm)和菌柄直径(1.94cm);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幅度为13.16%~35.57%,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菌盖颜色和菌柄硬度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8;基于各种质间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22份糙皮侧耳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原基形成时间长,产量较低;第Ⅱ类群种质资源菌柄软、颜色深,产量较高;第Ⅲ类群为高产型类群,该类群种质资源原基形成时间短、菌柄硬、产量高。  相似文献   

20.
对山西境内发现的野生蘑菇"沐野1号"菌株进行传统形态学鉴定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菌盖直径为3.3 cm~3.7 cm,初期呈半球形,成熟后近平展,表面为污白色,具有褐色纤毛状鳞片。菌盖的菌肉呈白色,厚度为0.8 cm~1 cm。菌褶离生,较密,不等长,成熟或干后变为黑褐色。菌柄长4.5 cm~7.5 cm,粗0.6 cm~1.2cm,呈圆柱形,基部膨大,实心,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孢子为椭圆形至卵圆形,(4.6~6.3)μm×(6.3~8.7)μm,属于担子双孢。根据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菌株沐野1号为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经ISSR分析,待鉴定的菌株沐野1号和山西境内发现的菌株晋阳1号聚为一大类,与其他所有对照菌株的相似系数为0.54,推测待鉴定菌株沐野1号为不同的双孢蘑菇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