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左右主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胆管癌。该病早期诊断相当困难。患者因上腹不适或疼痛及进行性梗阻性黄疽而就诊时多属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不良.多因急性胆道感染及肝肾功能衰竭死亡。因而.对于多数不能根治切除的病例需及时减压引流胆道。以减轻黄疸.改善肝功,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2.
6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联合应用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肝门部胆管确诊率为100%;5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率81.3%;手术病死率3.1%;手术切除42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内引流16例;外引流6例。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内引流和外引流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4、15.6、12.9、3.8个月。联合肝叶切除、单纯肿瘤局部切除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5、16.3个月。结论联合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率。根治性切除及联合肝叶切除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疗效的主要因素,对无法行根治性切除者以内引流为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3.
胡荣  曹秀峰 《河北医学》2003,9(11):1005-1008
目的 :报告 5 8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 1989年至 1998年针对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别采用肝门部切除 (A)、联合左肝叶切除 (B)、联合右肝叶切除 (C)、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 (D)和胆肠内引流 (E)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 5 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总体手术切除率为 79.3% ,其中根治切除率StageⅠ、Ⅱ为 10 0 % ,StageⅢ为 6 5 .6 3% ,StageⅣa则为 0 (P<0 .0 5 ) ;不同病理类型的切除率 :乳头型和结节型 10 0 % ,硬化型 81.6 3% ,弥漫型为 0 ;BismuthⅢa、Ⅲb型 95 .2 4 % ,显著高于Ⅰ、Ⅱ、Ⅳ型 (P <0 .0 5 )。手术后总体 5年生存率为 18.97% ,其中StageⅠ 10 0 % ,StageⅡ 80 % ,StageⅢ 15 .6 3% ,StageⅣ则为 0。不同病例分型 :乳头型 5 0 % ,结节型 75 % ,硬化型 14 .2 9% ,弥漫型为 0 ;Bismuth分型Ⅰ型 0 ,Ⅱ型 0 ,Ⅲa型 4 6 .15 % ,Ⅲb型 6 2 .5 % ,Ⅳ型为 0。A、D、E与B、C术式间手术切除率、术后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结果主要与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关 ,联合切除能增加Ⅱ、Ⅲ期病人的手术切除率和根治切除率 ,如何提高术后的远期生存率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诊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 ,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癌。 195 4年由Browns行第一例手术 ,Klatskin于 196 5年首次全面总结了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 ,故又称Klatskin瘤。其占肝外胆管癌的 5 0 %~ 75 %。由于肝门的解剖特殊性 ,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之处 ,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 ,预后差。但近年来对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现简述如下。1 临床分型及分期1.1 分型 目前 ,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是Bismuth CorletteⅠ~Ⅳ分型法。Ⅰ型 :肿瘤位于肝总管分叉以下 ,占 16 .3%。Ⅱ型 :肿瘤位于肝管分叉部 ,占2 2 .4 %。Ⅲa…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又称高位胆管癌或Klatskin瘤,是肝外胆管癌中的主要类型占58%-75%,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多数病人于确诊3个月内死于肿瘤导致的严重合并症,其治疗是目前胆道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胆管癌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是消化道肿瘤中上升速度最快的肿瘤,且以肝门部胆管癌最多见。由于肝门部解剖结构复杂,局部组织呈不均质和病变的多样性,给肝门部梗阻性病变的鉴别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肝门部胆管癌(HC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老年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中手术切除13例,其中R03例、R110例,切除率为48.1%(13/27);T管外引流5例、PTBD组9例;术后并发症10例、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肺部感染。R0组平均生存期20.3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3.3%;R1组平均生存期12.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12.5%;T管外引流组生存期3~10个月,平均6.6个月;PTBD组生存期3—7个月,平均4.8个月。结论:手术切除是提高老年HCC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手段,围术期应加强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靳朝平  陆宝成  沈俊 《河北医学》2004,10(8):767-768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肝外胆管癌。因其位置高、肿瘤易侵犯肝门部血管,而导致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自1998年至2002年10月间,我们经手术后病理证实22例肝门部胆管癌,兹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宇洋  邓量 《广东医学》2004,25(1):13-14
肝门部胆管癌 (hilarcholangiocarcinoma)是指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叉部和肝总管上段的癌。Klaskin于1 965年详细地描述了此类肿瘤的临床特征 ,故常称为Klaskin瘤。据报道 ,Klaskin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 58%~ 75 % [1 ] 。由于以往对该病认识不足 ,加之肿瘤生长部位隐蔽 ,早期诊断较困难。患者多以进行性黄疸为主要表现 ,常被误诊为“传染性肝炎”而予以治疗 ,乃至患者到外科就诊时已为晚期。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 ,临床上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 临床分型高位胆管癌临床…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其位置特殊,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晚,手术切除率低,对放疗、化疗不敏感,目前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对肝门区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诊断 肝门部胆管癌的经典诊断模式为:黄疸+肝内胆管扩张+肝外胆管口径正常+胆囊空虚+肝门部占位病变,诊断并不困难,但多已属中晚期,若能在黄疸出现之前得以确诊,对提高切除治愈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树立 《宁波医学》2000,12(2):95-96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52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 ̄2004年间5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组、手术引流组、介入支架组及剖腹探查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9.08、6.6、4.3、1.2个月。围手术期死亡2例。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切除术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对此病患者应积极争取行根治性切除术。对不能切除病例积极行引流术治疗,以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孟庆斌 《吉林医学》2009,30(19):2224-2226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胆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分肝内和肝外胆管癌。肝内胆管癌属肝癌的诊治范畴,肝外胆管以胆囊开口和十二指肠上缘为界,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胆管癌为高位胆管癌,也称之为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中段胆管癌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肝外胆管癌,下段胆管癌归属于壶腹周围癌的诊治范畴,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40%~60%。由于肝门部解剖上空间狭窄,胆管、门静脉、肝动脉紧密相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并提出相应外科治疗的对策.结果 34例中,除3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PTCD/ERCP)外,余31例均剖腹探查,其中切除术12例,外科胆道旁路退黄术15例,胆道内置管引流术4例.剖腹的31例中,近期死亡3例,其中切除术2例.31例出院者中,有23例获随访,生存期最长6年,系根治性术后;而姑息性手术生存期最长为11个月.结论 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次选退黄术,仅一些极晚期病例,方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程晋坤  谢琴芬  郑树森 《浙江医学》2018,40(5):525-528,540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至左、右肝管起始部之间的黏膜上皮癌。其发生部位靠近肝门且与肝门部结构关系密切,以及容易侵犯周围血管等特点大大地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且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多,患者预后差,肝功能衰竭和感染常为其术后死亡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对如何进行术前准备、如何确定手术切除范围等方面尚存在争议。如何在减少肝脏损伤的基础上,尽可能达到R0切除,是临床外科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 134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 134 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治及远期疗效, 探讨生存率与手术方式的关系及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 方法 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 1999 年 1 月至 2002 年 7 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 134 例. 结果手术组 116 例,其中根治性切除 48 例,姑息性切除 21 例,胆道引流 47 例;非手术组 18 例.总手术率 86.6%(116/134),根治性切除率 41.2%(48/116).根治性切除组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 75.0%、45.8%、25.0%,姑息性切除组为 50%、16.7%、0,两组之间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胆道引流组为 25%、10%、0;非手术组平均存活 5.7个月,无一例超过 1 年. 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个体化和实用性的根治性切除术才能获得最佳疗效.对无黄疸性慢性肝病及胃肠道症状者定期体检及必要的影象学检查, 是早期发现肝胆管癌的积极手段,赢得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体会,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降低死亡率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该院肝胆外科在2005年1月-2011年5月治疗的32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据Bismuth—Corlette分型标准,均为Ⅳ型。患者均行根治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患者在术后获得随访5个月~2年,至今存活1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19例患者发生严重肝衰竭而死亡,随访观察未有患者出现局部复发。3例患者失访。结论对于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应力求进行根治术治疗,术前做到精确的影像学诊断,术中做到肝脏的精确切除,努力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振飞 《当代医学》2011,17(32):6-7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18例患者均经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18例患者中6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中2例达R0切除,但1例因术后并发症在围手术期死亡。2例行手术切除但切缘有肿瘤残留。2例无法切除肿瘤只能行胆肠内引流术。6例行PTcD治疗。5例不愿行手术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等治疗而自行出院。1例在外院已经行放射治疗。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效果最佳,但手术根治率不高,且手术并发症可引起死亡。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等介入治疗作为减轻黄疸的方法可运用于术前减黄或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5年1月~2006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7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并发症、生存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8例中手术切除3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22例,行手术胆管引流40例,其中内引流11例,外引流29例。随访50例中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为78.0%、56.0%、18.0%,姑息性切除组1、3年生存率为70.4%、12.3%,无5年生存。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1年生存率为47.9%和28.6%,无3年生存。结论B超检查联合CT或MRI,对肝门部胆管癌可基本明确诊断;根治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存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1991年11月-1999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9例肝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的9例中,有6例进行了根治性切除(肝)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1例进行了局部切除,2例单纯外引流,9例手术切口全部Ⅰ期愈合,无胆漏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的和分化较好的肝门胆管癌有较高的切除率,满意的胆肠吻合可以不放置内支撑引流管,掌握好手术指征和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本病的手术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肝门部胆管癌外科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2~2008年收住的23例老年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治性切除组疗效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和单纯内引流组,非根治性切除组优于内引流组.结论 术前正确评价可切除性、术中选择适宜的术式、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